
《天窗》教案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天窗》教案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天窗》教案 篇1教学目标:
1、读准多音字“藉”,理解“慰藉、一瞥”的意思。
2、理清课文脉络;概括“这时候”的内容。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相关小节。
4、感受天窗带给“我”的慰藉,体会到天窗带给孩子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通过读文划句理清课文的脉络,并通过联系上下文了解什么是天窗。
(一)出示图片,初步了解“天窗”,引出课题。
1、出示图片,初步了解天窗。
2、齐读课题。
(二)预习反馈,通过读带有“天窗”的句子,梳理课文脉络。
1、回顾预习要求,交流文中带有“天窗”一词的句子。
2、引导学生思考找出这些句子的原因。(有助于我们了解作者的思路,理清课文的脉络。)
3、尝试为课文分段,并说说理由。
4、:从这几句句子中,我们了解到作者先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是天窗,然后又介绍了天窗给我的快乐,最后说发明天窗的人是应该感谢的。
(三)学习一、二节,了解什么是天窗及它的作用。
1、引读:这句话告诉我们天窗就是——联系1、2节说说大人们开天窗的原因。
2、交流、:天窗的作用就是采光。
二、学习4、6节,理解什么时候天窗是“慰藉”,为何是“唯一”的慰藉。
(一)通过读句子,引导质疑。
1、过渡:原本为了采光用的天窗却给我的童年带来了快乐。到底它带给我什么快乐,以至在离开了家乡,成年之后仍常常想起这一方小小的空白?下面我们就要重点学习文章的第二段。
2、朗读第二部分中划出的句子,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读出语气。
3、理解“唯一的慰藉”,引导质疑。
(二)了解什么时候天窗成了我唯一的慰藉。
1、读第二段,找找哪几小节告诉我们“这时候”指的是什么时候。
2、交流读句,用自己的话来简要说说什么时候天窗成为我唯一的慰藉。
3、理解作者为什么说这时候,天窗是“唯一”的慰藉。
三、深入学习5、7节,展开想象,感受天窗带给我的快乐。
(一)读课文,初步感受作者是如何写天窗给我慰藉的。
1、透过这小小的空白,我到底得到了哪些快乐呢?让我们再来读读5、7小节,体会体会作者感受到的快乐。自由朗读第5节。
2、个别朗读第5节。
(二)想象说话,理解天窗如何使我的想象丰富起来。
1、引读第五节,展开想象,结合平时所见,把风雨雷电扫荡世界的画面描绘得更真切、更实。
2、交流、并积累有关风雨雷电的句子。
3、通过朗读,感受作者对风雨雷电威力的描写。
4、并引读:透过一块小小的天窗,大自然的威力在我的想象中变得真实起来,难怪作者要说——虽然被关在屋里,但是通过天窗,我仿佛就置身于真实的风雨中,难怪作者要说——
(三)学习第七节,想象夜的世界的美丽和神奇,进一步感受天窗带给我的快乐。背诵积累排比句。
1、引读第七节。
2、通过朗读理解第七节最后一句。
3、你从什么地方感到透过天窗,这夜的世界的一切是美丽、神奇的呢?再读读第七节,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和同桌交流交流。
4、交流,尝试背诵第七节。
5、请学生自己编编故事,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6、齐读第八节,读出语气。
7、:作者在第二部分中回忆了儿时在夏天下阵雨时被逼进屋,晚上被逼休息时,那一方小小的空白带给他的快乐。
四、全文,布置作业,编写故事,激发学生想象的兴趣。
1、课文,齐读第九节。
2、布置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进屋 唯一的慰藉
被逼 天窗
“休息” (小小一方的空白) 神奇
(多彩)
《天窗》教案 篇2学习目标:
1、通过有感情朗读,句子比较,体会慰藉、扫荡、神奇等词的意思。
2、悟4---9节,体会天窗的神奇以及给孩子带来的惟一慰藉,领会无中看出有,虚中看出实的真谛,理解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让学生感受到通过天窗看世界的情趣。
3、学习课文中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学习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感悟这一方小小的空白是神奇的!并唤起学生与课文的共鸣。
学习难点:理解课文第9节,进而体会这一方小小的空白是神奇的!
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每栋房子都离不开窗。可是在许多年前的中国南方农村,窗是怎样的呢?出示课文1-3节
2、乡下的房子只有(前面一排木板窗。暖和的晴天,木板窗扇扇开直,光线和空气都有了。)碰到大风大雨,或者北风呼呼叫的冬天,(木板窗只好关起来,屋子里就像黑洞似的)。于是(乡下人在屋面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做天窗)。
出示:天窗
这样一扇简陋的、只能透些许阳光和空气的天窗究竟有什么魅力吸引作家茅盾写下这篇文章呢?对活泼好想的孩子们意味着什么呢?学生讨论、交流,请一位同学把这段话连起来读一遍。
3、质疑。
(1)为什么说天窗是神奇的呢?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听写练习(听两遍)。
(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当感谢的。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会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他所看到的一切更真切,更广阔,更复杂,更确切!)
出示文章最后一节,请同学抬头看屏幕校对。齐读。
(2)你们是不是觉得这段话很难理解?有什么问题吗?
估计学生提出的问题有:
①天窗、有、无、虚、实、为什么要加引号?
②为什么说活泼会想的孩子会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
③ 为什么说比他所看到的一切更真切,更广阔,更复杂,更确切?
同学们的问题提得很好,弄懂了这些问题,也就是真正理解了这篇课文。
(出示学习目标、齐读)下面我们就来认真读课文,请大家自读课文4--7节。
指名读
二、自读课文,完成练习
1、出示要求:在读中注意以下问题
(1)自读课文4--7节 ……此处隐藏2399个字……p>句式回答。
○2理解词语“顶,偏就不,关”这些词语体现孩子心情不愉快。
(3)(出示学法2)精读,了解为什么“天窗成为孩子们唯一的
慰藉”?
(4)夏天阵雨来时,孩子们跟着木板窗的关闭,也就被关在地
洞似的屋子里了。(出示比喻句)
○1这是句什么句子?(比喻句)
○2读一读。
○3把什么比作什么?(把屋子比作地洞)
○4这个比喻好不好,为什么?(写出了屋子的静和黑)
(5)请同学在这两节中找找,有没有这样的好句子?
出示句子:“透过……闪电一瞥。”
(6)(出示学法3)细读,体会课文语言的精妙之处。
请同学们听着音乐,闭着眼睛,想象一下,当时的这风、这雨、
这雪、这雷、这闪电是怎样扫荡这世界的?
学生交流。
孩子们的想象要比真实的大十倍百倍,真是无穷无尽啊!
板书:无穷无尽
(7)总结:我们学习了第4、5节,运用了初读、精读、细读“三
读”课文的方法,知道夏天下雨时,天窗成为孩子们唯一慰藉的原因,体会了文中比喻句的精妙之处,展开了想象,深刻理解了天窗是孩子们了解外面世界的唯一慰藉。
3、我们现在用这种方法自己来学第二层6、7节。
(1)初读。课文讲什么?
(2)精读。四人讨论:“为什么是唯一慰藉?”
(3)细读比喻句。
(4)现在孩子们在屋中除看见的事物外,又想到了什么?
(5)有感情地读6、7小节。
三、总结全文:
天窗给漆黑的屋子带来的仅有的光明,通过天窗看见了雨点、闪电、星星、云彩,这些都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另外,我们这堂课还学习运用了初读了解内容、精读解决问题、细读体会语言的“三读”读书方法。
第三课时
课时要求:
进一步理解天窗对孩子来说是神奇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下雨天,孩子们从窗外看到了什么?是怎样想的?
二、学习第三段
1、自由读第三段,你有什么问题吗?
为什么说“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
2、我们先来理解(出示句子)“它会使你看见了若不是有了它,你就会永远不会联想到的种种事物”这句句子。
(1)句中的两个“它”指什么?(天窗)
(2)自由读句,完成练习。
如果有了 ,你就会永远 。
(3)句中有两处否定,改成肯定形式是怎样的?谁能说一说?(因为有了天窗,你才会联想想到种种事情)
3、“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会知道怎么从……”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呢?
学生交流,师小结:因为孩子们的想象是丰富多彩,富有变化的,所以想象到的内容要比看到的更真切、更复杂、更确切。也正因为天窗使孩子的想象丰富,比实际看到的更多更好,所以说天窗是神奇的。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练习设计:
把生活中透过的各种窗口看到的、想到的说给同学听。
“A”:选择一个下雨的天气,透过自己家的玻璃窗看看外面的世界,说说你看到什么,又想到些什么。
“B”:乘汽车或火车时,仔细看看窗外的世界,说说你看到什么,又想到些什么。
“C”:以《窗外》为题,选择你看的景物,展开想象,写写你看到什么,又想到些什么
(备注:“A”为学习困难学生完成,“B”为中等学生完成,“C”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
《天窗》教案 篇5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逐段学习,讨论交流,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感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方法:导析法
教学过程:
一、交流再读课文后的收获
1.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
(1)课文围绕"天窗",写了哪些内容?
①天窗的来历及作用。
②雨天,天窗是唯一的慰藉。
③晚上,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
④从天窗得到的认识。
(2)你标出了文中的带性的重点句吗?
(标出几处是几处,不求全找到,鼓励学生大胆说)
二、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归纳主要内容。
2.从这一部分中,你读懂了什么?
(1)天窗的来历及作用:透光。
(2)形状、材料:屋顶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
(3)天窗在乡下人的生活中很重要。
3."屋子里就黑得地洞里似的。"是什么意思?
4.指名读。读出没天窗时的压抑和有了天窗后的开朗。
三、学习第4-5自然段
1.指名读。归纳主要内容。
2.这两个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为什么这样说?
3.交流。(这两个自然段是围绕"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这句话来写的。因为透过天窗,此时会"看到…""想象到……""小小的天窗会使你的想象锐利起来!")
4.引导理解句子:(1)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关在地洞似的屋子里的孩子们,只有通过天窗,才能体会、想象雨天带来的快乐和感受)(2)小小的天窗会使你的想象锐利起来!(从"小小的天窗"里看到的景物有限,但孩子们的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会想到更多。天窗可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
一、学习第6、7自然段
1.教师:雨天,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晚上,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
2.自由读第6,7自然段,归纳主要内容。
3.思考:为什么"在晚上,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呢"7
4.:晚上,透过天窗看到的"一粒星""一朵云",能想象到夜的美丽神奇。
5.边读边想象,感情语言美,意境美。
二、学习第8自然段出示自制课件
1.自由读。
2.谈理解。
"从‘元’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他看到的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这句话矛盾吗?(把看不到的景物,通过丰富的想象,变得鲜活起来,这得感谢那"小小的天窗",是它让孩子们的想象力得到寸情发挥)
3.齐读这一自然段。
4.创设情景,加深理解。
假如星期天里,你被妈妈锁在有天窗的房间里复习功课,当你看到那块小玻璃上飘过一片白云时,你会想到什么
三、
生活里并不缺少美,往往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只要大家做有心人,才能领悟到:生活处处有美!生活处"有神奇!我们要学会从"元"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的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