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案

《敬业与乐业》教案

时间:2021-07-28 00:25:12 收藏本文
《敬业与乐业》教案

《敬业与乐业》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敬业与乐业》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敬业与乐业》教案1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恰当运用事例或道理证明自己观点的方法。

2.积累经典语句、格言,体会演讲词的特点。

3.结合生活体验品味哲理,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建立快乐学习观。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范读、跟读、自由读、表演读等方式体会演讲词的特点。

2.学习恰当运用事例或道理证明自己的观点。

(本文教学拟设一系列紧扣文本又贴近生活的话题,在对话中推动学生阅读、思考和探究。)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方式】小组合作、质疑探究、朗读讨论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导入

提出疑问:

1.你理解的“业”指的是什么?职业、工作。

2.“敬业”是什么意思?专心致力于工作。

3.“乐业”又是什么意思?快乐地工作。

4.标题是否表达了作者的观点?否。

二、 饮冰室主人——梁启超

结合注解①了解梁启超。

补充:梁启超自号“饮冰”,取的是庄子内热饮冰之意,只是数十年的“饮冰”,也未能凉了他的热血。

“饮冰”与《饮冰室》:“饮冰”,语出《庄子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意思是现在我早晨接受命令而晚上饮冰,我难道内心很焦热吗?后人以“饮冰”形容惶恐焦灼意。

三、整体感知

要求学生反复阅读课文,讨论:

1.演讲中哪句话最能体现作者的观点?

明确:“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作者先后谈论了哪几个问题?

明确:作者首先论述有业之必要,因为“敬业乐业”的前提是“有业”。接着再论述敬业之重要和乐业之重要;最后归结全文: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既有责任心又有趣味。

3.本文运用了怎样的结构形式?作者是如何论述的?

明确:(本文的结构是“总——分——总”。)

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第l段):揭示全篇论述中心。

第二部分(第2~6段):论述敬业与乐业的重要。

第三部分(第7段):总结全篇,勉励人们敬业乐业。)

四、深入研讨

设计如下话题:

1.课文是如何论述有业之必要的?(可以先朗读3、4自然段,正音。)

梁先生引用了孔子的话和百丈禅师的故事,得出“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的结论,强调“有业”是做人之本。

2.“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化用自古语“百事孝为先,万恶淫为首”,谈谈这样化用的好处。

准确的化用旗帜鲜明地表明了讲演者的态度,极有感染力。

3.请结合现实谈谈你对“业”的看法。

示例:

(1)一个人有了职业,好处是很多的。做出了奉献,充实了生活,也能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踏踏实实的。一旦一个人没有了职业,他可能会去乞讨,就失去了人的尊严,更恶劣一点,他可能去干一些不利于国家、不利于人民的事情,一天到晚提心吊胆的,肯定没有快乐。这样就会影响到社会风气。所以,有也是必要的。(全面地谈到了有业既利于自己,也利于社会,并从反面说到了无“业”的危害。)

(2)当一个人整天无所事事,他就会像一只离群的大雁,找不到前进的方向,在原地不停地徘徊,会感到无比的郁闷与孤寂,即使他想掩盖,也不能摆脱他的形只影单。所以,有业是必要的。(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地描述出无业的悲哀,让我们明白有业之必要。)

五、拓展延伸作业

听了同学们的讨论,请写一段文字补充论证有业之必要。(讨论可能会一晃而过,要求学生写出来,有助于加深理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第二课时

一、知识回放

听写词语: 断章取义、不二法门、理至易明、饱食终日、言行相顾、心无旁骛、趋之若鹜、亵渎、发愤忘食、老之将至、强聒不舍。

二、继续研读课文

1.课文是如何论述敬业之重要的?请勾划原文句子分析作者的论证思路。

(1)首先解释什么是敬?

明确:“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

(2)接着论证“为什么该敬呢?”作者用了一个极具感情的词语来说明职业是可敬的。

明确:“神圣”。

(3)作者还举了事例来证明“职业的神圣”。

明确:“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是一件事……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

(4)“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你觉得哪些人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示例:

①居里夫人在实验室里勤奋工作,提炼出了镭,获得了诺贝尔奖,她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②梁启超是天地间第一等人。梁实秋在《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中说,他演讲到紧张处,就是表演。手舞足蹈,叹息,狂笑等,梁先生至情至性的演讲就如他所说,做一种劳作做到了圆满,所以他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③邰丽华自小失聪,但这并没有阻挡她对舞蹈的热爱。她始终不渝地舞蹈着,一场《千手观音》向世界展示了灵动优美的舞姿,使世界为之震撼。她是天下第一等人。

(5)接下来作者又讲到“如何敬”的问题,体现这一思路的句子是哪句?

明确:“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

(6)《庄子》“佝偻丈人承蜩”是什么意思呢?请讲述这个故事。

(7)接下来作者又举了两个例子——

“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同一价值;我信得过……同一价值。”

(8)你们赞同这个观点吗?

示例:

①我认为这几件事并非有同样的价值。比如说,一个木匠做好的桌子只能使极少数人受益,当它消失之后,给人们带来的损失也不会太大,而一个共和国的存在与否却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价值是不等的。

②我同意梁启超的观点。价值是不能有职业的高低来衡量的,同样是为社会作贡献,虽然功劳不一样,但价值是等同的。如果人们的职业有价值高低之分,那一位清洁工辛勤工作一辈子,他的价值就不如其他人吗?每一个敬业的人都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就是同一价值。

(这样的讨论有助于培养质疑精神。名家的观点也不一定全面,我们 ……此处隐藏26852个字……,都被作者拿出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还有生活中的实例,有古代、外国著作中的事例,有作者亲身经历中卓有成效的经验,还有古人的流传至今的名言警句等。这些论据的精选运用,使讲演词具体、生动,富有说服力。

(3) 语言通俗浅显,准确周密,概括有力。

(五) 作业布置

(1) 摘录并积累文中的经典语句,格言,好好揣摩。

(2) 根据本文所学的议论文知识,试写一篇以“自信”为话题的议论文。字数不少于600字。

【教学总结】

课文是梁启超先生于上个世纪70年代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为学生所作的演讲,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启蒙教育,有很强的针对性。这篇文章,既是议论文,又是演讲词。我们在集体备课时决定重点讲议论文的知识,少讲演讲稿的知识点。为此先讲了议论文的相关常识,然后把本文当成议论文的典范给学生将如何阅读议论文。

我们共安排了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文章开宗明义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接着分别谈论了“有业”“敬业”和“乐业”三个问题,最后用“责任心”和“趣味”总结精神旨意。全文主旨鲜明,层次清晰,在老师的点拨下,孩子们迅速地找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指出了作者围绕中心论点所谈的几个主要问题。可以说没什么难度,绝大部分同学都能理解到位。

第二课时我们把重点设置为本文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学生在判断论证方法时大都很精准,但是在说其作用时,尚不会运用议论文的术语,说的是五花八门、词不达意。另外,对于敬业、乐业意义的理解上谈的太少,忽略了学生精神视野的拓展。应该让学生找出一些“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的天地间第一等人”,从而引导孩子们思索现在应该如何去做,如何对待自己的学习,如何把握自己的青春年华,是做书中所写的两等苦人,还是从学习中找到趣味?

这几天我一直在想,我们是不是太急功近利了,想通过一篇议论文的学习,就让孩子们掌握住答题方法,其结果肯定是会让人失望的。议论文的答题方法和技巧必须通过做题才能逐步掌握。可是,我们的老师却把所谓的答题套路直接给学生,让其背的烂熟,并在课堂上进行默写,我不知道这样的学习有何乐趣,这样孩子们就会做议论文阅读题了吗?这样的教学会让孩子们敬学、乐学吗?

我觉得,在教学中我们仍然应该尽可能的让孩子多读、多思、多发言,让他们既能学到知识,又能有所感悟,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乐在其中。

《敬业与乐业》教案15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反复阅读课文,掌握字词。理解“敬业”与“乐业”的含义。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梳理出作者的论证层次。

2、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特点;学习本文采用的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方法。

3、积累文中的经典语句和格言。

4、体会本文的演讲和口语特色。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的论述自己的观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业、敬业、乐业。尊敬学习,就是尊敬你自己。

教学重点、难点:1、把握中心论点,体会敬业与乐业的情感。

2、本文论证层次的梳理和论证方法的辨别。

3、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领悟和文中某些观点的质疑。

预习目标:

一、预习·导学:

1、走近梁启超(查阅资料,把你知道的有关作者的知识写在下面)。

2、查字典、词典,读准加点字音,记住词语写法,解释词语的含义。

①旁骛():②亵渎()():读课文认字与词语及名句的解释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旁骛佝偻承蜩倘若亵渎骈进强聒

③征引:④骈()进:

⑤敬业乐群:⑥断章取义:

⑦不二法门:⑧言行相顾:

⑨强聒不舍():⑩安其居,乐其业:

2、整体感知:朗读课文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3、作者先后谈论了哪几个问题?

4、文章最后怎样总结的?

5、文中引用了许多古语中的经典词句,请结合文下注释,弄懂它们的意思。

6、认真阅读课文二、三遍,想一想:作者对“敬业与乐业”这个问题是怎么看的?又是如何来论述自己看法的?

7、文中的“业”仅是指正式的谋生职业吗?读了本文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你对文中的内容有疑问或对某些观点有不同见解吗?若有,请写在下面。

二、课堂展示:

(一)导入,简介作者。

(二)检查预习2、3

(三)整体感知:

1、作者在文中提出的最主要观点是什么?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的?用了哪些方法?试列出本文的提纲。

2、文章结尾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试用自己的话谈谈“合理的生活”该是怎样的。读了本文后,你认为学生该如何“敬业与乐业”?

二、研读与探讨

1、怎样理解“业”的含义?

“业”不局限于狭义的职业,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只限于成人的工作,也可以包括学生的学习。

2、怎样深入理解“敬业”精神?

敬业,就是要热爱自己的事业,要干一行,爱一行,不能蔑视普通职业,尤其体力劳动。

3、论证上的最大特点

(1)引用经典、格言论证自己的观点。如儒家的《礼记》、《论语》、《老子》、《庄子》等。

(2)举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如:孔子、朱熹、曾国藩。

4、“合理的生活”指什麽?

要有一份正当的职业,对于所作的事情要生出敬意,从而认真的做好,并在做事中发现了乐趣,而不是发牢骚。

(四)合作探究:

1、仿照示例,为“有业之必要”列举几条理由;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举几个例子。

2、文中说“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在你我身边就有这样安心本职工作,干一行爱一行,在平凡岗位上干出不平凡工作的人。试说说他的一些事迹。

3、孟子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文中作者的观点在那个时代而言不无道理,如今你对他的某些观点、某些说法有疑问或有不同意见吗?若有,试作一简要说明。

4、本文是一篇演讲稿,朗读课文,举例说明本文的语言特色。

(五)小结:

三、巩固·延伸:

(一)找出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或含义深刻的句子,制成资料卡片,要注明出处以及卡片类型等,书写要清楚规范。

类型、句子、出处

(二)联系实际写一篇你对“敬业与乐业”的认识,300字左右。

(三)阅读第八段回答问题。

1、作者在开头从司空见惯的“做工好苦呀”的叹息声中谈起,有什么用意?

2、“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这一句是什么句式?有什么作用?

3、试概括作者列举的四个理由。

4、试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提供一个例子。

《《敬业与乐业》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