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案

大雁归来教案

时间:2021-08-17 19:05:39 收藏本文
大雁归来教案

大雁归来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雁归来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大雁归来教案1

【教材分析】

《大雁归来》是美国著名环保主义者利奥波德创作的一篇集形象性、知识性、抒情性于一体的科学文艺作品。本文以拟人的手法介绍了大雁迁徙的特性、规律及与人类的关系,使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大雁这种美丽、聪明、可爱的鸟,含蓄地谴责了人类对鸟类的伤害,呼吁人类珍惜和保护鸟类,让它们与我们共同享有美丽的大自然。字里行间充满爱鸟之情,教学中应注意着重引导学生体会这种感情,从而进一步领悟保护野生动物、珍爱野生动物这一主旨。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

2、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3、品味文章优美的抒情性语言、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4、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人文关怀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品味文章优美的抒情性语言,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在快速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概括、讨论、归纳的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介绍作者。

2、检查字词预习情况:

⑴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缄默

窥探

狩猎

顾忌

凋零

滑翔

半蹼鹬

⑵解释下列词语并用加点词语造句:

缄默

窥探

狩猎

顾忌

目空一切

3、感知内容:

朗读课文,思考:作者对大雁作了哪些描写?划出有关语句,说说这些描写有何特点。

引导学生概括段落要点回答,并从中体会拟人、比喻手法的运用,从而体会语言的生动性。

二、研读质疑

阅读时碰到哪些难以理解的语句?自由朗读课文,仔细体会,找出问题与同学交流。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学法指导:

1、用缩句的方法理解。

2、联系上下文解读。

三、品味语言,体会作者感情

1、仔细体会下面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⑴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三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

⑵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叫起来,它们浅起的水花使那脆弱的香蒲抖落掉身上的冬天。

⑶在这种每年一度的迁徙中,整个大陆获的是以三月天空中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有野性的诗歌。

2、作者为什么对大雁对动物怀有这样的感情?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怀有怎样的理念?

四、拓展延伸

结合研讨与练习一,谈谈人们究竟失去了什么东西?学完本文,你受到哪些启发?

五、课堂小结

作者是一个爱鸟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充溢在字里行间,正因为这种对动物怀有的真挚感情,所以他才能观察得这么细致,也才能描写得这么美妙。

六、布置作业

观察了解你所喜爱的动物,也介绍一下它的习性,表达自己的感情。

大雁归来教案2

教学目标:

一、知识能力目标:

1、积累本课的生字生词;

2、了解文学常识;

3、了解有关大雁的一些知识;

4、学习本文拟人的写法、生动细致的描写。

二、过程方法目标:

1、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

2、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2、增强学生的环保观念。

教学重点:

1、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

2、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说起候鸟,想必同学们一定不会感到陌生。那么,我们这里最常见的一种候鸟是什么呢?(学生齐答:燕子!)“一身乌黑的羽毛,光滑漂亮,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这就凑成了我们最常见的候鸟小燕子。其实我们这里还有一种候鸟,细心的同学肯定注意到了。它们在迁徙的时候,队伍整齐,一会儿排成“一”字,一会儿排成“人”字,它们是什么鸟类呢?(学生齐答:大雁!)由于这种鸟类生活在水边,在我们这里很少停留,因此大多数同学可能对它还比较陌生,现在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第106页,让我们一起学习第十四课《大雁回归》,更多地了解有关这种候鸟的相关知识。(板书课题:《大雁回归》)

[点评:从学生熟悉的候鸟燕子入手,创设情景,引出大雁,导入新课,自然贴切,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2、学生根据收集的资料简介本文作者。(学生交流收集的资料;教师补充。)

(投影展示作者简介: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著名的环境保护主义者。他是一位热心的观察家,敏锐的思想家,造诣极深的文学巨匠。《沙乡年鉴》是他最著名的作品。在这本自然随笔和哲学论文集中,利奥波德以抒情的文学手法描述了大自然的绚丽多彩,如歌如泣地叙述抒发了崇尚自然的情趣。在他的文章里,可以看到大自然的威力,也可以看出他对人类为自身利益蹂躏自然而发出的悲叹。此书文笔优美,思想深刻,被誉为“绿色圣经”)

3、学习文中的生字词。(投影出示生字词。学生边读,教师边投影出示正确读音。)

[点评:通过搜集有关的文学常识,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筛选信息的能力;检查预习,识记生词,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培养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二、自由朗读,整体感知

现在请同学们朗读课文,边读课文边完成两项任务:第一、通过读课文,你从文中了解了哪些有关大雁的知识?第二、把你认为描写生动、语言精美的句子划下来。(学生边读边思边划,5分钟之后回答问题。)

1、完成第一项任务:你从文中了解了有关大雁的哪些知识?

(学生概括归纳,然后互相交流,互相补充。)

明确:

1雁三月份从南方飞到北方繁殖,十一月份从北方飞到南方越冬。

2大雁飞行的路线是笔直的。

3雁队以6只或以6的倍数组成。

4春天大雁喜欢在沼泽中聚会,大雁的迁徙是全球性的。

(学生其余回答略。)

[点评:通过整体感知,交流从文中学到的有关大雁的知识,丰富了学生的积累,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促进了学生对课文要点的把握,提高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2、完成第二项任务:

把刚 ……此处隐藏13078个字……、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明确:作者认为大雁是人类的伙伴,动物使地球充满生机,充满诗意,充满乐趣,人类应该珍爱有益无损的动物,与动物和谐共处。一言以蔽之,即人类应该保护野生动物、珍爱野生动物。

(三)朗读课文、课堂讨论:

提问:为什么说大雁知道威斯康星的法规?

明确:课文中说明大雁知道威斯康星法规规定:春季禁止猎杀大雁,而春雁每天都要去玉米地作一次旅行,不是偷偷摸摸的,作者用拟人的手法表明大雁知道法规,在春天的白天放心地活动,觅食。

(四)品读赏析:

体会本文独特的写法。感受浓郁的思想感情。

点拔:有人说这篇文章是知识性、形象性、抒情性的完美结合,请同学们选择这三点中的一点进行探索,探究方式:例子+评定。

(1)探究知识性:

明确:飞行路线之直,雁队的数字分析等知识都是作者自己苦心孤诣的发现,为人们闻所未闻。

(2)品味形象性:

明确:本文多用拟人手法描写大雁,大雁的形象在作者笔下,跃然纸上,声情并茂。

如:春雁归来时的热情低语,向水洼池塘问好,觅食前后鸣叫,似乎先有场辩论,返回后还会论述食物的价值;晚上大雁群居沼泽集会,发言,激烈的辩论,深沉的总结,稀疏的谈论,形象的描写,让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

另外,衬托手法的运用也为文章增色不少,如主教雀、花鼠衬托大雁的坚定不移,乌鸦衬托大雁飞行路线笔直。

(3)感受抒情性:

体会下列句子,说说这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①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三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

②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叫起来,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

③在我们的农场,可以根据两个数字来衡量春天的富足:所种的松树和停留的大雁。

④这些孤雁是伤心的单身……它们是丧失了亲人的幸存者。

⑤每年三月,它们都要用自己的生命来为实现这个基本的信念做赌注。

⑥在这种每年一度的迁徙中,整个大陆所获得的是从三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着野性的诗歌。

学生分小组讨论,赏析,谈感受:

明确:

1、大雁是春天真正的使者,大雁给人们带来了春天的生机,春天的希望,春天的喜悦,在作者心目中,大雁像人类一样具有灵性。

2、古来的大雁让香蒲乃万物摆脱了冬日的严寒,香蒲乃至万物迎来春天,欣欣向荣,生动形象。

3、这表现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珍视。

4、作者为孤雁而感伤,为它们失去亲人而悲哀伤痛,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枪杀大雁者的反感乃到愤恨。

5、大雁用生命实现联合的信念,而人类却遥不可及,表现了作者对大雁赞扬、钦佩、崇敬之情。

6、春风后大雁回归,它离开了食品丰足、冬季温暖的南方,最后来到阳光充足,夏季僻静的北方,生育小雁,迁徙中的大雁,她的鸣叫,是带着野性的诗歌,给整个大陆带来诗意,作者觉得大雁是非常可爱的动物,大雁是人类的朋友,他喜欢大雁。

三、拓展训练

1、结合研讨与练习一,谈谈人们究竟“失去”了什么东西?

2、让学生回顾学过的诗歌,积累有关写“雁”的诗句。

例如:

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2、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3、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4、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

5、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

四、课文总结:

浓郁的抒情色彩是本文的一大特色,字里行间注满爱鸟之情。他对大雁的迁徙飞翔由衷钦敬,他为大雁担惊受怕,为遍体创伤的孤雁的不幸而悲伤哀痛,他为大雁归来而欣喜欢乐,对大雁的种种鸣叫声由衷喜爱,即使不是直抒胸臆,笔墨中也包含爱意。

五、作业 布置:

1、抄写、积累“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

2、完成课后练习题

教学反馈

学生容易读懂课文,对课文内容感兴趣,但对文章中的写作手法不掌握,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不准确

大雁归来教案12

教学目标:

1、 把握文章内容,明白大雁的生活习性;

2、熟悉文章写法上的特点;

3、体会文章饱含情感的语句;

4、培养关爱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熟悉大雁的相关习性;

2、体会文章饱含情感的语句。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写法上融知识性、形象性、抒情性于一体的特点。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创意:以题目为突破口,用加标点的方法启发学生思考文章,理解文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学生介绍自己课前查找的有关大雁的知识,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提要:

如:鸟纲,鸭科、候鸟、 益鸟、游禽(类属)

善飞、尊老爱幼、有智慧(性情)

对作者可以简单介绍,略。

2、学生在黑板上写出自己预习中发现的生字生词。两名同学,其他学生在书上标出来。

二、整体感知

1、学生阅读课文,画出文中描写大雁的相关语句,思考文章都介绍了与大雁相关的哪些知识。

比如:大雁是报春的使者;大雁在3月份和11月份对待自己喜欢的水塘和沼泽态度不同;孤雁是失去亲人的,叫声充满忧伤;大雁为了联合可以付出生命的代价等。

2、这里有三个标点符号:“,。!”读完课文,你倾向于在文章题目后面加哪一种?

讨论明确:大雁归来。是一个简单的陈述句,只是表述了一个客观事实--大雁飞回来了。

大雁归来?是一个疑问句,表示了对大雁归来的疑惑,吃惊,--大雁难道飞回来了吗?

大雁归来!是一个感叹句,表示了对大雁归来的期盼、激动和兴奋--大雁可算飞回来了,太好了。

三、深度品读

这是一篇写法上融知识型、形象性、抒情性为一体的文章,试以文中具体语句或段落来说明。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明确:

知识型主要体现在文中对大雁有关生活习性的描述和介绍(段落略)

形象性主要体现在文中对大雁的相关的描述上,语言很形象(语句略)

抒情性主要体现在文中多出流露出作者对大雁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语句略)

四、疑难探究

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语句来进行集体讨论。(过程略)

五、拓展延伸

大雁为了联合可以付出生命的代价,这与人类的表现有什么不同?给了你怎样的启发?

  六、作业

查找陈百强的《孤雁》一首歌的歌词,进行简单赏析。

《大雁归来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