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中班音乐教案集合6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音乐教案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班音乐教案 篇1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游戏,初步感应语词节奏,能用肢体节奏表现童谣。
2、通过认识食物与排泄物的关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活动准备:
软垫每人一块,女孩图片、粪便、实物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观察图片上的女孩怎么了?为什么会肚子疼?
二、了解食物与粪便的关系。
三、吃坏了肚子会发出什么声音呢?幼儿模仿,引导说叠词。
四、听音乐,学说歌词。
1、教师带领小朋友一起跟音乐说歌词,做动作。
2、提炼歌词,练习叠词发音Pee Pee Poo Poo
五、音乐游戏
1、出示道具软垫,用软垫当小马桶,听到句尾的`词语迅速跳到软垫上。
2、两人一组游戏。教师先示范,一名幼儿模仿上厕所,另一名幼儿手拿软垫当马桶去接。
3、幼儿和家长一起游戏。
六、教师小结:引导幼儿喜欢吃各种有营养的食物,知道饭前洗手,饭后擦嘴与漱口及常喝水的习惯。
中班音乐教案 篇2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初步学习用卡农的表现形式演绎歌曲。
2.了解龙的特征,体会龙年的喜悦之情
活动准备:
小龙人手偶、图谱。
活动过程:
一、和小龙人打招呼,激发幼儿的兴趣。
1.师:今天朱老师带来了一个新朋友,你想认识她么?
2.小龙人:小朋友们好,我是小龙人,认识你们真开心。
3.鼓励幼儿主动和小龙人打招呼,交朋友。
二、木偶剧,欣赏歌曲,了解歌词内容。
1.师:小龙人今天还带来了它的礼物,一首好听的歌曲,你想不想听呢?
2.木偶表演,欣赏歌曲。
3.你们听出来没有,朱老师可是听出来了,小龙人唱的是谁呀?
4.小龙人长什么样呀?(头上有犄角,身后有尾巴)(图谱)
5.你还听到了什么?它说了什么?(谁也不知道我有多少秘密)(图谱)
6.它的秘密是什么呀?(我是一只小青龙)(图谱)
7.它只有这一个秘密么?(我有许多的秘密)(图谱)
8.它把许多的秘密告诉我们了么?它说?(就不告诉你)(图谱)
9.小结:原来“小龙人”长得那么可爱,头上有犄角,身后有尾巴,但是它也很俏皮,有许多的秘密就是不告诉我们,让我们自己猜呢。
三、念歌词,理解歌词。
1.师:你们想和小龙人一起唱她的歌曲么?(想)那小龙人,我们可以和你一起唱歌么?
2.小龙人:那我要先考考你们刚才有没有仔细听我唱歌,那就先请你们用好听有节奏的声音把歌词念一念吧。
3.带领幼儿看图谱念歌词。
四、结合图谱学习演唱歌曲。
1.小龙人,你觉得我们小朋友念得怎么样啊?
2.小龙人:小朋友念得真好,现在我就请你们和我一起唱吧。
3.请幼儿跟着轻声唱歌曲《小龙人》。
4.你喜欢哪一句,我们来试试唱一唱。
5.我们再来和小龙人一起唱一唱,这次我们一定比小龙人唱的更好。
6.看图谱进行演唱。
五、初步学习用卡农的表现形式演绎歌曲
1.朱老师这里也有一首歌曲《小龙人》,你们听听看我的这首《小龙人》和小龙人刚才自己唱的有什么地方不一样。
2.完整地欣赏歌曲《小龙人》。
3.对了,你听得真认真:在这首歌里,有几句歌词的后面还有一个小尾巴。哪些地方有小尾巴的,你能帮忙找出来么?(一一出示图谱)
4.小尾巴是怎么唱得?(教师带领幼儿唱卡农部分)
5.请幼儿和教师合作演唱歌曲。
(1)分句:请幼儿演唱歌曲,教师说卡农的`部分。(节奏谱)
(2)分句:请幼儿尝试说卡农的部分,教师演唱歌曲。
6.完整地用卡农的方式表现作品。
5.小朋友想不想边看图谱,边和老师一起唱一唱呢?
(1)这一遍小朋友轻轻的,速度慢一点,我们来试试。
(2)这一遍请小朋友用好听的声音、速度再快一点来演唱歌曲,试试看,你们一定行的。
(3)小龙人你会唱我们的这首《小龙人》么?哈哈,那这回轮到我们小朋友教你啦,你可要好好学呀。
四、创编歌曲。
1.师:你猜猜小龙人还有什么小秘密呀?
2.鼓励幼儿创编歌曲。
中班音乐教案 篇3(一) 设计意图:
本活动意在通过师幼互动,运用形象生动的音乐图谱,以鼓励、赏识的方法来调动幼儿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幼儿愉快地投入到整个活动中。这首歌的旋律生动活泼、节奏感强,内容浅显生动,是幼儿学习演唱歌曲的好教材。
(二)说活动目标:
当代教育论认为教育过程就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幼互动是本活动的教法学法的最大特点,一方面,幼儿是音乐活动的探索者、学习者和创造者。另一方面,教师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引导者、支持者与促进者,也是幼儿音乐表现和艺术创造活动的发现者、欣赏者、学习者。教师自觉不自觉地把暗含的期望传递给幼儿,从而有效地激发幼儿音乐学习的动机和探索的兴趣,实现音乐教育对幼儿情感、个性、社会性的发展作用。为此,我为本次活动确定了以下的目标:
1、感受歌曲轻松愉快的情趣,初步学习在休止、间奏处控制不唱歌。
2、学习在间奏处创编爬山坡的动作,体验边玩边唱的乐趣。
(三)说活动重、难点: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重点定位于:能在歌曲的休止、间奏处控制不唱歌。
活动的难点是:在学会演唱歌曲的基础上尝试在间奏处创编爬山坡的动作。
(四)说活动准备:
为了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我作了以下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课前开展过游戏活动《小乌龟背东西》,让幼儿有背东西的经验。
2、物质准备:歌曲磁带、录音机、自制图谱、乌龟娃娃。
3、空间准备:活动前幼儿的位置摆成同字形,以利于幼儿进行表演。
(五)说教法:
本次活动中我除了以可爱、亲切的形象,饱满的情绪影响孩子外,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我运用了游戏法、图谱教学法、提问法等教学方法。
游戏法在幼 ……此处隐藏841个字……
2、再此播放音乐,注意节奏的变化。
“我的皮鞋有时唱得长,有时唱得短,哪里唱得长?哪里唱得短,请你仔细听。”
3、教师出示节奏图谱,指图谱范唱。
4、幼儿学习演唱和表演节奏。
幼儿看着节奏图谱用脚踏节奏。
教师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解决难点问题。
(三)、学唱歌曲。
1、学唱踏踏响部分,并加入踏脚的声音。
2、跟唱歌曲一遍。
“这回我们跟着音乐来唱歌吧,看看谁的声音最好听。”
(四)、表演歌曲
“小皮鞋唱得都很高兴,我们来举行一个我的皮鞋踏踏响的音乐会吧,看看谁的歌声最动听,谁的动作最漂亮。”
中班音乐教案 篇5一、教学内容:中班音乐活动《听》
二、教学目标:
1、感受三拍子节拍的特点掌握渐强渐弱的唱法。
2、能根据乐曲的节奏及冬天里的情景创编歌词。
3、体会冬天美的情趣。
三、教学准备:
事先对冬天有初步的观察和认识。配套磁带或光盘、录音机。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根据乐曲的节奏及冬天的情境创编歌词。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谈话法、观察法、操作法等。
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幼儿活动设计意图一、音乐导入
1、在琴声伴奏下,教师用优美的声音哼唱歌曲,让幼儿初步感受歌曲的优美旋律。
2、随伴奏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诵歌词。
3、提问:你听到了什么?完整的感受音乐。引导幼儿感知整体音乐,感受音乐所带来的感觉。引起幼儿的共鸣。二、教师完整地演唱歌曲,幼儿欣赏,熟悉旋律
1、边做动作边演唱歌曲,提醒幼儿在注意倾听的同时,随着三拍子韵律左右摇摆身体。
2、带领幼儿一起边做动作边学唱歌曲1~2遍。
3、引导幼儿完整念儿歌,注意儿歌内容的正确表达。
4、引导幼儿用连贯的“啦”音演唱歌曲,进一步感受歌曲优美抒情的风格。
5、进行歌词演唱,引导幼儿用“啦”音演唱歌曲为教师伴奏。
6、提出要求:我们在用不同声音演唱歌曲的时候,要注意倾听朋友的声音,调整自己的声音大小,我们唱出的声音才会靠在一起特别好听。
7、鼓励孩子将“啦”音改为其它声音为歌曲伴唱。
在倾听的同时,进行三拍子韵律摇摆身体。
尝试边做动作边学唱歌曲。
用连贯的“啦”进行歌曲演唱。
尝试调整自己声音的大小。
将“啦”改为别的音进行伴唱。在学唱歌曲前,教师先请幼儿一同来感受三拍子的旋律,帮助幼儿为学唱歌曲做铺垫。
通过边做动作边唱歌曲,能够帮助幼儿更加形象地来记忆歌词,从而更好地掌握歌曲。
多种形式的演唱,能够让幼儿更加喜欢这首歌曲,并且对歌唱产生兴趣。而在用“啦”音来代替歌词时,增强了歌曲的趣味性。三、幼儿学唱歌曲,重点掌握渐强、渐弱的唱法。
1、师生轮流唱,最后一句齐唱。
2、男女分组轮流唱,最后一句齐唱。幼儿学唱歌曲,进行师生轮流唱及男女分组唱。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幼儿学唱歌曲,掌握渐强渐弱的唱法四、启发幼儿结合冬季特征创编歌词。
1、在冬天里我们还会听见什么?全体唱创编内容。
2、在冬天里我们还会看见什么?全体唱创编的内容。
3、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观察冬季的特征,把发现的内容创编到歌曲中。幼儿结合冬天的季节听完整,将在冬天里听到的',看到的创编成歌词。引导幼儿能根据乐曲的节奏及冬天里的情景创编歌词,并体会冬天美的情趣。七、教学反思:
为了引导幼儿对身边的事物,自然现象感知与体验,我们开展了教育活动《听》,想通过一系列的环节,让幼儿感知大自然的美妙。在活动中,通过让幼儿感受各种声音来导入活动,并且幼儿对"风声"的已有经验已经非常丰富,能够模仿出风声,所以在歌词的学习中非常简单,歌曲的学习也就非常快。但是我班幼儿对于三四拍的歌曲才第二次尝试,在感受首句强拍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在这一点上还需要循序渐进地学习。最后我们还对歌词进行创编,替换成大自然里的其他声音。以后,将和幼儿共同探究发生在他们身边的种种事物的声音,使他们感受并喜欢大自然各种声音的美妙。
中班音乐教案 篇6活动目标
1、欣赏乐曲《赛马》,根据音乐形象和情绪,用筷子随节拍较投入地进行表演。
2、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和提供的材料,积极探索尝试用筷子不同的敲击方式,并探讨其他乐器如何进行合理的匹配。创造性的表现自身对音乐的.感知。
3、培养幼儿对欣赏乐曲的兴趣及对民族音乐的喜爱。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老师:在赛马场上出现四匹吗,看----它们来啦!幼儿边听乐曲,边欣赏表演。
二、分析音乐,将音乐情境化。
1.师幼讨论:刚才的音乐听了有什么感觉?你们看到它们在干什么?
幼儿回忆刚才的情景表演,讨论音乐情节。
教师小结:对,刚才小朋友看得很仔细,听得很认真。
这首音乐听上去很欢快、奔放,表现了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群马飞奔,你追我该的动人场面。
2.再次欣赏音乐根据特定的音乐形象,创编、记忆动作顺序。
教师:四匹马是如何你追我赶的?幼儿讨论。
教师小结:乐曲开始,四匹马一同快速奔跑→慢跑→红马首次领先→黄马又次领先→
白马又跑到黄马的前面→黑马又超过了白马→红马、白马两两领先→黄马、黑马又共同领先→
一起奔跑冲刺→反复一次→到达终点,拉住缰绳“吁——”(全曲结束)
3.幼儿根据音乐情节大胆表现音乐。
(1)教师示范随乐敲大节奏。
(2)幼儿根据颜色分组用身体动作表现音乐。
教师:你应该表演什么颜色的马?为什么?
教师:你怎样表演马在奔跑?
(3)幼儿听音乐,分组演奏。
看指挥演奏:一起走(敲)→红马敲→黄马敲→白马敲→黑马敲→两匹两匹轮流走
(两组轮流敲奏)→一起奔向终点冲刺(四组齐奏)→拉住疆绳,乐曲结束
教师:怎样使你的筷子敲得好听?
(4)探讨其他乐器的匹配。
师出示小乐器:圆舞板、小铃、串铃。
提问:刚才四匹马奔跑时,哪里发出声音?哪种乐器最象马铃声?(串铃)
加在单独演奏,还是集体演奏的地方?(集体);
哪种乐器最象马蹄声?(圆舞板)加在单独演奏,还是集体演奏的地方?(单独)
各请两位幼儿分别加奏串铃和圆舞板,全体幼儿共同演奏。
三、结束
教师:今天我们大家共同欣赏了我国著名的民乐乐曲《赛马》,它是由弦乐器二胡演奏的,好听吗?
下次老师再次带领你们欣赏优美的二胡曲!
(出示二胡实物,让幼儿摸一摸,看一看,听一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