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用】科学教案汇编十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教案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教案 篇1 幼儿科学教案:有趣的两面镜
【设计思路】
朋友出差回来,送我一面精致的两面镜,我带到教室里,引发班上孩子的浓厚兴趣。单面镜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孩子们非常熟悉它、喜欢它;而对两面镜孩子们则见得较少,但它非常有趣,它所照的物体成像有不少的变化,有趣、易观察又好操作,是科学活动的好素材。兴趣是幼儿自觉学习和发展的动机力量,鉴于此,我生成并设计了《有趣的两面镜》这一教学活动,旨在通过对两面镜的成像操作,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发展探索、观察、思维以及表达的能力。
【活动目标】
1、观察两面镜夹角的变化所带来的物体成像数量的变化。
2、尝试记录两面镜成像的现象。
3、乐意表述自己的探索过程和实验结果。
【活动准备】
1、一面大的两面镜;每人一面单面镜、两面镜、各种立体小玩具。
2、记录纸、笔若干。
【活动过程】
1、幼儿了解单面镜的成像现象。
(1)教师组织幼儿自由地照小镜子。
师:“小朋友们长得真可爱!老师今天特意为每一位小朋友准备了一面小镜子,让朋友照一照自己可爱的样子。看一看,你在小镜子里面能看到你自己的什么呢?”
(2)幼儿同伴间相互交流。
师:“你发现镜子里有几个自己?”
2、探索两面镜有趣的物体成像现象。
(1)认识两面镜,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师:“今天老师除了给小朋友们准备了一面小镜子外,还给小朋友们带来了另一种镜子,你们看,它像什么?它是怎样做成的?”(出示特大的两面镜)
(2)师:“这种镜子就叫两面镜。它非常好玩!可以慢慢地打开,还可以。慢慢地合起来。”(老师边讲边演示)接着老师边看边作惊讶状说:“咦!这两面镜真好玩!还可以看到一些有趣的'现象,小朋友,你们猜一猜我在两面镜里看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呢?”
(3)师:“那我究竟看到了什么呢?小朋友们想知道吗?请小朋友把你们桌子上的两面镜拿起来玩一玩,看一看你能发现什么有趣的现象呢?”
3、幼儿第一次探索,初步感知两面镜成像的有趣现象。
(1)幼儿照两面镜,老师观察指导。
(2)组织幼儿相互交流。
师:“小朋友,你们刚才在两面镜里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和一面镜子里照出来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会这样呢?”
4、幼儿第二次探索,进一步感知两面镜有趣的物体成像现象。
(1)幼儿用各种立方体小玩具和两面镜玩一玩,进行探索,教师注意观察和指导,并鼓励幼儿相互交流。
师:“刚才,小朋友发现了这么多有趣在现象。其实,两面镜还会变更多的戏法呢!看,老师还给小朋友准备了许多小玩具,请小朋友用这些小玩具和你的两面镜一起玩一玩,看看你们还能发现什么更有趣的现象?”
(2)组织幼儿交流探索的结果。
师:“刚才,小朋友用小玩具和两面镜一起玩了玩,又发现了什么更有趣的现象呢?”
5、幼儿第三次探索,感知两面镜夹角的变化所带来的物体成像数量的变化并记录结果。
(1)教师鼓励幼儿继续探索并记录,教师注意观察和指导。
师:“我们的小朋友可真能干,又发现了这么多有趣的现象。现在,老师想请小朋友把这些有趣的发现给记录下来。那么,该怎么记,记在哪呢?请小朋友看黑板上的这张记录表。”
(2)教师介绍记录表格:“第一行是两面镜的标记。第一个图是两面镜完全打开时的标记(边讲边演示);第二个图是两面镜合拢时,张口大一点儿的标记;第三个图是两面镜再慢慢合拢,张口小一点儿的标记。这第二行、第三行是空格,是给小朋友记录用的。如果,你是用小鱼跟两面镜玩的,你就在第二行的第一个空格里面画上小鱼的标记,然后根据上面的标记,看看小鱼在这种情况下(指第一标记)小鱼像的数量是多少,在这种情况下(分别指第二、第三标记)小鱼像的数量又是多少?然后,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可以用数字表示,也可以用画图来表示。下面,请小朋友去试一试,边玩边记录吧。”
(3)展示个别幼儿的记录单,组织幼儿讲述记录结果。
师:“你是用什么跟两面镜玩的?发现了什么规律?”
6、将幼儿作业记录装订成册,结束活动。
师:“今天,小朋友玩两面镜发现了很多有趣的现象,探索出当两面镜完全打开的时候,物体像的数量最少,只有一个,当两面镜慢慢合拢的时候,物体像的数量就越来越多,并把它记录下来。现在,老师把小朋友的记录装订成一本书,取名叫“我们的发现”,在教室挂起来,好吗?”
【活动评析】
幼儿对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和科学问题有着天生的好奇和探究欲望,《有趣的两面镜》就是因幼儿的兴趣生发出来的。在教学活动中,我先诱发幼儿的认知冲突,鼓励他们大胆提问和猜想。幼儿有了猜想和问题,并产生想寻求答案的愿望,主动探究才会进入真正的准备状态。接着在幼儿探究的过程中,我指导他们通过自身的探索,对两面镜进行感知、操作、发现问题、寻求答案。其间,我尊重接纳每个幼儿的观点,积极正确评价每一个幼儿的探究行为,对认真探索、积极动脑的幼儿加以肯定和表扬;对能力差的、依赖性较强的幼儿总是给予鼓励的支持,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从而进一步调动幼儿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探究活动真正做到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在探索中得以充分发挥,目标大成度高。
科学教案 篇2活动目标
1、知道食用蒲瓜有什么功效。
2、全面对蒲瓜进行认识。
活动准备
1、电脑一台。
2、一个蒲瓜。
3、小红花若干。
活动过程
一、蒲瓜
1、大家快看这个绿色的是什么啊?
2、你们有说是蔬菜的,说的都不一样,跟老师用电脑查查,就知道是什么了?
3、大家看是蔬菜,看查出来了,我们把它跟照片对比一下,看看我们查找的对不?
4、看上面显示叫蒲瓜,电脑聪明不?是不什么都知道啊?那以后在家有什么不会的也可以用电脑查找。
5、我们来仔细的认识蒲瓜吧!
二、对蒲瓜认识
1、我们都知道蒲瓜的名字了,我们看看电脑这几张图片,是不都像蒲瓜,看上面怎么写的,原来蒲瓜的果型能长成7类型,水壶蒲、杓子蒲、长扁蒲(瓠子)、葫芦蒲(即葫芦)、海豚蒲、球形蒲、疣廮蒲都是蒲瓜。 ……此处隐藏9583个字……落到植株上的'几滴雨点,就能够使小叶合拢、叶柄下垂,这样,当雨水猛烈下降时,可以使整个植株免遭伤害;
为什么向日葵的花会随太阳的移动而移动?
植物随光的方向而弯曲的能力称为向光性,向光性使植物的茎、叶处于最适宜利用光能的位置,有利于接受充足的阳光而进行光合作用。植物感受光的位置主要有茎尖、根尖、胚芽鞘尖端、叶片或生长中的茎。有的器官向着光的方向生长;有的器官背向光的方向生长;有的器官与射来的光成垂直方向生长。由于植物的茎有向光性的特点,所以叶子能尽量处于最适宜利用光的位置。某些植物的生长旺盛的叶子对阳光方向改变的反应很快,它们竟能随着太阳的运动而转动,例如向日葵和棉花等。
棉花、向日葵和花生等植物顶端(最上面的新长出来的部位,不仅仅是花)在一日中随阳光而转动,即所谓的太阳追踪,叶片与光垂直。向日葵的向阳运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葵花白天随太阳由东而西转动,正午时分朝南而转向西方,到夜间八点半钟左右由西而东转,至于夜葵花已朝向东方而并非在第2天太阳初升时才从西而转向东方的。葵花的运动机制尚无深入的研究。
植物的根为什么都向下生长?
地球上的植物在重力影响下,保持一定方向生长的特性这就是向重力性。如茎向上生长,和竖直向下的重力方向相反,是负向重力性的表现;根向下生长,和重力方向相同,是正向重力性。向重力性使植物的根向土壤深处生长,这样,既有利于植株的固定,又有利于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在无重力作用的外层空间,将植物由直立改为水平放置,则植物继续径直生长,不会出现弯曲现象。
当这些植物的茎横放或植株倒伏时,开始呈负向重力性反应,下侧积累较多的生长素、赤霉素和乙烯,生长快,节间向上弯曲生长。仔细观察,会发现:买来的小葱,平放在家里。过两天,葱的新叶向上翘起的现象,这就是负向重力性。还有倾倒了的植物,茎叶会向上生长。
为什么牵牛花的茎会绕着树枝转?
达尔文在观察西番莲卷须向支柱快速弯曲运动时发现,卷须的末梢接触到支柱后,在 20~30 秒内就能激发出明显的弯曲来。他认为这样快速的运动不是向光性生长的机理所能解释的,并大胆提出:卷须的向触性运动是靠电波传递和原生质收缩来实现的。牵牛花的茎也是这样,黄瓜、丝瓜的须能自己缠绕着竹竿也是这个原因。
为什么养花要施肥?
肥料是是植物生长所必须的。适合的肥料能增加植物的光合作用的效果,促进植物的生长。肥料中的化学物质在植物周围分布不均匀而引起的生长变化称为植物的向化性,如作物根部朝向肥料较多的土壤生长。
为什么养花要浇水?
水分不只是植物光合作用所必须的(1﹪)。植物中的养分的传输也需要水分,就像人体的血液。同时植物体内的水分还有调节体温的作用,在盛夏的季节,植物的叶子大量的蒸发水分,就降低了自身的温度。植物主要靠根吸收水分。土壤中水分分布不均匀时,植物根趋向较湿地方生长的特性称植物的向水性。由于根系吸水,根系附近水分减少,而水在土壤中的移动速度很慢,所以根从土壤中获得水分主要是通过根系不断生长。根的向水性有利于根系不断占据土壤中较湿的区域。土壤中水分过多,以致土壤通风不良时,常常看到根向相反的方向生长。这是因为高等植物的根对氧具有显着的正向性。所以,浇水要适量。
光合作用与哪些条件有关?
光合作用就是植物吸收的水分、二氧化碳、微量元素在绿叶里通过阳光照射,产生动物需要的氧气和植物生长需要的养分,这些养分就长成了新的叶子、花朵、种子、长粗长高了茎和根。光合作用为植物的生长制造了必须的养分。
光是光合作用的能源,所以光是光合作用必需的。
根据对光照强度需要的不同,可把植物分为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两类。阳生植物要求充分直射日光,才能生长或生长良好,如马尾松和白桦。阴生植物是适宜于生长在荫蔽环境中,例如胡椒和酢浆草,它们在完全日照下反而生长不良或不能生长。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所以适应不同的光照,是与它们的生理特性和形态特征的不同有关。
农作物虽然没有阴生植物和阳生植物之分,但不同作物对光照强度的要求是不同的。
二氧化碳,陆生植物光合作用所需要的碳源,主要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主要是通过叶片气孔进入叶子。浸没在水中的绿色植物,其光合作用的碳源是溶于水中的二氧化碳、碳酸盐和重碳酸盐,这些物质可通过表皮细胞进入叶子中去。
科学教案 篇10科学探究目标:
1、 能从“我想知道”的角度提出关于电的问题。
2、 能归纳出电是现代生活中宝贵的能源的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能与小组其他同学交流自己对于电的看法。
2、 能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开展调查活动。
科学知识目标:
1、 能举例说出停电对现代人生活会造成什么影响,并说明理由。
2、 列举三个以上的实例,说明电在生活和生产中的用途。
STSE目标:
1、 能用图或文字的`形式描述电是怎样到达自己家中的。
2、 能找出三种节约用电的方法。
教具准备:收集关于家用电器的文字、图片资料;电源插头和插座以及风力、水力、太阳能、原子能发电站等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知识点 课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对教材另作处理的理由
认识电
交流电
直流电
电源 电在我家中 一、教学引入
电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如果没有电,生活会是什么样呢?
看图:它们需要什么才能活动?
在发明电之前,人们是怎样生活的?
在停电之后,人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关于电,我们还想提出哪些问题?
搜集有关材料,学生想象、讨论电改变了我们生活方式。
学生讨论、交流
学生提问题
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
知识点 课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对教材另作处理的理由
科学在线
电在我家中 二、活动一:它们需要什么才能工作?
1、 看图
2、你认识它们吗?它们有什么用途?
3、关于生活中的电,还知道哪些,与同学交流。
三、活动二:电是怎样来到我们家中的?
1、在日常生活中,接通电源,电器就可以工作了。那么,电是从哪里来的呢?
2、你能在图上画线,说明电是怎样来到我们家中的吗?注意解省路途不浪费。
3、学习科学在线
4、电是人类宝贵的能源,调查生活中节约用电的方法。
学生看图
学生交流
从我想知道的角度提出问题,并把最想知道的问题记录下来
学生画图
小组学习
学生想办法
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增长知识
树立良好的节电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