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科学活动教案锦集十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科学活动教案 篇1活动目标
1、被乌龟的出现所吸引,产生接纳、喜欢乌龟的情感。
2、参与关于乌龟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的讨论,萌发观察兴趣。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实物乌龟一只,铃鼓、碎肉等。
2、设置简单场景:用积木或纸盒搭成的小路,中间散落几个球。
活动过程
1、猜猜谁来了。
师幼围坐在一起,教师神秘而又欣喜地设问:我们班里来了一位新朋友,猜猜他是谁?
请出新朋友,亲切地:哦,小小乌龟爬过来了。引导幼儿说一说乌龟长什么样,你最喜欢乌龟的什么。
2、小小乌龟爬过来。
乌龟今天真高兴,他爬呀,爬呀,爬过来。看看他是怎么爬过来的.?
乌龟还要爬到小朋友这里去,它是来向你们问好,看看他爬向谁?
乌龟向哪个方向爬去,就请那一方向的幼儿对乌龟打招呼,如你好,乌龟。我喜欢你,乌龟。想和我做朋友吗?等等。
可以请幼儿用手去触摸乌龟的身体,说说有什么感觉。
3、逗乌龟。
教师手持铃鼓在乌龟上方摇晃,观察乌龟受声音刺激时的反应。
乌龟喜欢吃什么?请个别幼儿用碎肉来喂乌龟,观察乌龟的进食情况。
4、参观乌龟的家。
我们给乌龟造了一个新家,以后我们还要和乌龟做许多游戏。
请个别幼儿送乌龟到自然区的家,教师和其他幼儿随同参观乌龟的生活环境,离开时亲切道别。
活动建议
1、教师尽量以神秘、亲切的口吻引出乌龟朋友,引发幼儿的好奇。把幼儿的注意吸引到乌龟的外部特征、爬行状态和生活习性上。如:教师可以让幼儿仔细观察乌龟爬行时头和四肢的样子以及如何绕过障得物的情景,不要把兴趣点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惊喜和兴奋上。
2、本活动第二环节会因为实际环境的影响而使乌龟产生出种种即时反应,因此教师应设想多种预案,根据现场情况随时实施相应的策略。如乌龟爬行时,遇外部刺激会收缩身体或停止不动,教师应引导幼儿控制自己,减少对乌龟的刺激;也可让幼儿对乌龟的现场表现进行猜测:乌龟为啥一动不动呀?头和脚为啥都缩进去了?
活动反思
《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并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然而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因此,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喜欢动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大班的孩子很喜欢接近小动物,和动物们交朋友。
科学活动教案 篇2设计思路
甜甜蜜蜜的糖果对幼儿很有诱惑,它是促进幼儿发展的很有价值的教育资源,但幼儿在平时吃得多,但对糖果的种类和糖纸的利用并不高。活动中我充分利用这一资源,组织了这次《甜甜蜜蜜的聚会》,旨在使幼儿感知各种甜食的.种类,体验与同伴共同品尝的乐趣。
活动目标
1、感知各种甜食的种类,初步学习分类。
2、体验与同伴共同品尝的乐趣。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每位幼儿带一种甜食来园。
教师自制分类标志,分别放在每张桌子上。
活动过程
1、参加甜蜜蜜的聚会。
(1)幼儿拿出自带的甜食,向同伴、教师介绍它的名称,并说说是什么味道的,吃起来有什么感觉。
(2)为甜食找家。幼儿根据分类标志,将食品分类放在相应的桌子上。
2、交流品尝的感觉。
(1)幼儿品尝自己带来的甜食,可以与自己的好朋友交换品尝。
(2)你吃的是什么?甜吗?
(3)教育幼儿持糖后及时漱口。
3、利用糖纸进行创作。
(1)请幼儿想想糖纸可用来做什么?
(2)幼儿通过折折、剪剪、叠叠制作自己喜欢的东西。
活动延伸
请幼儿继续搜集不同种类的糖果和同伴一起品尝。在区角活动中放置各种糖纸供幼儿制作。
科学活动教案 篇3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知冰的特点,丰富词汇光滑,寒冷,透明,易碎。
2、迁移也有经验,探索冰中取宝的方法。
3、增强自信心,体验成功感。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每人一块冰放在盘子里,字卡光滑,寒冷,透明,易碎,冰花树(冰中冻有幼儿非常喜欢的玩具或糖)两三棵。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感知冰的特点。
1、出示冰:看看盘子里有什么?让幼儿认识字冰。
2、引导幼儿用手摸摸冰,感觉怎样?(滑滑的,很冷)认识字光滑,寒冷。
3、拿在手里用鼻子闻一闻,有什么气味?用嘴尝一尝是什么味道的?(无味)。
4、看一看是什么颜色的?(无色)。
5、实验:用书看物体和用冰来看物体,哪一个看的见哪一个看不见?说明冰是透明的。
6、仔细看一下手中的冰和开始老师给你的冰,是变大了呢?还是小了?变成什么了?
教师小结冰的特点:冰是无色、无味、光滑透明的东西,容易化成水。
二、情景教学:让幼儿感知冰易碎的特点。
教师收拾桌子,故意让冰掉在地上,让幼儿看一看,冰怎么了?(碎了)
三、探索活动“冰中取宝”
1、出示冰花树,让幼儿看一看上面有什么?是什么形状的?每人去取一个你喜欢的冰花。
2、看一看冰花里面有什么东西,你喜欢吗?就想办法把它拿出来吧。
3、幼儿自由取宝,教师观察记录不同的取宝方法。
4、经验交流梳理:请几个幼儿说一说,做一做他是怎么取宝的。(把冰放在水中融化,把冰块敲碎,用小手捂冰,用小锤砸冰———————)
5、再取宝一次, ……此处隐藏2824个字……将蜘蛛、青蛙、天牛、蜜蜂、蛇、螃蟹、独角仙、蜗牛等都放进原来出示的昆虫中,请幼儿分别把不是昆虫的虫子找出来。)
4、共同对照检查对错,说出理由,并向不是昆虫的朋友告别:“对不起,你不能住在昆虫馆。”
(例如:蜘蛛八条腿、蜗牛没有腿都不是昆虫,蜜蜂符合昆虫的特征要求,是昆虫。)
5、虫馆开馆。播放录像,感受昆虫世界的奥妙。
活动反思:
昆虫是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幼儿在生活中有着很深的探索欲望。活动中,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幼儿的认识能力,同时也提升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幼儿的参与性也比较高,能积极地表达自己对于昆虫的认识,而且在活动中,教师与幼儿的交流以幼儿为主,顺应幼儿的发现与认识。让活动变得更加生动。
不足之处:
活动中鼓励性的语言少了点。
科学活动教案 篇8一、活动目标
1、尝试根据材料选择合适的工具解决生活中的穿线问题
2、乐于与同伴交流、探究,体验成功解决问题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第一次操作材料准备:鞋板、无硬头的黑色鞋带、带有硬头的白色鞋带。
2、第二次操作材料准备:鞋板、无硬头的黑色鞋带、棍子、铅笔、电线、发夹若干。
3、第三次操作材料准备:彩色管、糖果袋、绳子、棍子、别针、发夹、展示板若干。
三、活动过程
(一)动手实践、获取经验
1、出示鞋板、黑色鞋带、白色鞋带,提出任务:帮鞋板系上鞋带。
2、提出操作要求
一只穿上白色鞋带,另一只穿上黑色鞋带,看看哪种颜色的鞋带最容易穿过去?想一想为什么?
3、幼儿分组操作,教师重点启发幼儿思考:哪种颜色的鞋带最容易穿过去?为什么?
4、集中交流
①你发现哪种颜色的绳子容易穿过去?为什么?
②归纳小结:原来白色的.鞋带有硬硬的头,比鞋洞小就容易穿过洞洞。而黑色鞋带没有硬头、软软的、而且比洞粗不容易穿过去。
(二)选择适宜的工具帮助软头的鞋带穿过鞋洞
1、出示工具(棍子、铅笔、电线、发夹),交代任务。
2、提出操作要求
①每一种工具都去试一试,看看哪种工具最适合帮助黑色鞋带穿过鞋洞。
②请在最适合的工具下贴上一个花片。
3、幼儿操作,师重点启发幼儿思考:为什么这种工具能最快帮绳子穿过洞洞?为什么?
4、集中交流
①相互交流:你认为哪种工具最适合帮助黑色鞋带穿过洞洞?为什么?
②归纳小结:棍子和发夹都比较硬,又比洞口小,能帮助鞋带穿过鞋洞;铅笔比洞粗,不容易穿过去,而电线软软的也不能帮助它穿过鞋洞。
(三)迁移经验,解决问题
1、出示材料及辅助工具,交代任务
彩色管、绳子:请小朋友帮彩色管穿上绳子做成项链。
糖果袋、绳子:请小朋友为糖果袋穿上绳子。
2、提出操作要求
①要注意选择适合的工具帮助它们穿上绳子。
②要与伙伴们一起说说你选用了什么工具帮它们穿过去呢?为什么?
3、幼儿分组操作,教师重点观察幼儿如何借助工具穿绳子。
4、交流分享,提升经验
①互相交流:你是选择什么工具,帮助彩色管(糖果袋)穿上绳子?你觉得这种工具合适吗?为什么?
②归纳小结:要帮助不一样的洞洞穿线,所选用的工具也是不一样的。要选择比洞口小的、比较硬的工具,而且要根据你的材料选择最适合的工具。
(四)活动延伸:平时还有很多东西需要用到穿线,请小朋友回到家里和爸爸、妈妈一起来试一试。
科学活动教案 篇9活动目标:
1.利用空气推动的力量,探索“小火箭”飞起来的方法。
2.通过操作、记录、比较,了解“小火箭”发射的高度与力度的关系。
3.激发科学探索的兴趣和愿望。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了解过有关火箭飞上天的相关知识经验。
2.物质材料准备:高度参照梯5个;小火箭玩具若干个;大记录表1份;小记录表和笔人手1份。
活动过程:
一、观看火箭升天场面,调动知识经验。
师生一起观看“神舟九号”升天的动人场面,认真观察神九的外形特点和发射方法。
提问:你们知道“火箭有几个部分组成吗? 哪两个部分?
二、探索火箭升天原理 ,动手探索操作。
1.观赏玩具,了解制作“火箭”的材料。
师: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玩具火箭。
提问:它是什么材料做成的?雪碧瓶像火箭的哪个部分?纸帽子又像什么呢?
小结:原来,玩具火箭是有雪碧瓶和纸帽子做成的,它们分别代表火箭的发射器和火箭头。
2.自主操作,探索“火箭”飞起来的方法。
师:玩具火箭有个愿望,它也想飞起来,你们愿意帮助它吗?
提问 :想一想怎样才能让玩具火箭飞起来呢?(幼儿自由猜想)玩一玩,想办法让火箭飞起来。
交流玩法。
3.交流讨论,归纳“火箭”飞起来的原理。
师:你们认为谁的'方法好?为什么用这种方法“小火箭”会飞上天?(引发讨论)通过演示,感知空气的存在。
进一步利用空气推动的力量探索“小火箭”飞起来的方法(自由探索)集中交流(了解方法的多样性)
三、深入思考再次探索,体会科学原理。
1.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2.边操作边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3.集中讨论“小火箭”发射的高度与力度的关系。
四、活动小结,情感升华。
你们真是一群聪明的中国娃,“小火箭”里还藏着很多科学秘密,等我们长大以后也像那些伟大的科学家一样也去探索火箭的奥秘。
科学活动教案 篇10活动目标:
1、熟悉五官的位置,了解五官的名称,能用“xx,xx在这里”讲述。
2、倾听指令,正确指出五官的`位置。
活动准备:
空白的脸谱和五官的磁性图片。
活动过程:
1、出示空白的脸谱图片,引导幼儿认识五官及位置。?教师:这是什么?脸上缺少什么??教师分别出示五官图片贴在黑板上,带领幼儿说出五官名称。?教师:我们的脸上有几张嘴巴?几只眼睛?几只耳朵?几个鼻子?他们在我们脸上的什么地方?请个别幼儿上来将五官的磁性图片,贴在空白的脸谱图片上。
2、游戏活动:嘴巴嘴巴在这里?教师介绍游戏玩法。教师:全体幼儿拍手,教师做发令者:xx,xx在哪里?全体幼儿边指边说:xx,xx在这里。(最后一拍时, 用手指相应的部位)?教师带领全体幼儿开展游戏,鼓励幼儿边说边指相应的五官。也可以与个别幼儿玩游戏。
延伸活动:
教师指导幼儿在指五官的基础上,还可以引导幼儿指扣子、裤子、小脚、肩膀、口袋、膝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