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案

【热门】三个儿子教案四篇

时间:2023-05-06 00:09:00 收藏本文
【热门】三个儿子教案四篇

【热门】三个儿子教案四篇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个儿子教案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三个儿子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从语言文字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出孩子应该成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的道理。

3、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4、能将课文变成简单的课本剧表演出来。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老爷爷的话。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你在家里为父母做了哪些事?有什么感受?

二、自读课文

三、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方案

1、师生共同制定学习目标──将课文变成简单的课本剧表演。

2、师生共同研究教学方法,制定学习、续演的方案:

⑴ 理解课文,体会老爷爷的话,说说自己的感受。

⑵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⑶ 能根据课文情节、环境、人物的言、行、情等进行合理想像。

⑷ 场景中的布置、人员的.安排。

⑸ 表演中,组员如何默契配合,灵活应变。

3、汇集意见,筛选、确定方案。

四、根据学习方案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将课文读正确、流利地读出来。

2、根据“阅读提示”中的要求,边读边思考,并将不明白的地方打上标记。

3、小组讨论交流,老师巡视,相机点拨。

4、全班汇报交流学习情况,由学生质疑,教师组织讨论交流。

5、小结。

6、有感情的朗诵课文。

五、将课文编成简单的课本剧表演

1、小组讨论:

⑴ 根据课文情节、环境、人物的言、行、情等进行合理想象。

⑵ 确定自己所扮演的角色。

⑶ 设计场景的布置。

2、各小组演练,教师巡视,相机点拨。

3、课本剧表演。

4、互评互议。

六、课后拓展

将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三个儿子教案 篇2

《三个儿子》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生活化,同时又是富有乐趣的学习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灵活,拥有很大的成就感,甚至能让人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阅读也不例外,如果能让孩子们融入生活场景,自主学习,体验阅读的乐趣,获得阅读后的成就感,长此以往,可以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同时,《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师生之间的关系和学习的方式从“授之以鱼”转变成为“授之以渔”,而更多的人把这样的关系又提升了一个高度,致力于把“授之以渔”转变成“授之以渔场”,真正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可持续发展空间,让孩子们的心灵在真实体验的天空下自由翱翔。在这样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我尝试设计并执教了《三个儿子》这篇课文,有一些体会和思考,和大家交流。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组的第三篇课文,这组教材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选编课文,以诚信,孝敬贯穿始终,把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融合在生动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中。课文中的三个儿子面对着三个妈妈,当他们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唱歌,他们对妈妈手里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能帮助妈妈拎水桶,这样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二、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1、复习生字、词语。

2、真诚地表扬:哎哟,小朋友们真能干呀,这么多的生字都可以顺利解决了,真了不起。

3、创设生活的情境:小朋友,你看老师是这样表扬你的,你还记得你的妈妈是怎么表扬你的吗?(学生自由表达)

4、提高要求:你能把妈妈的表情和动作也做一做吗?(学生自由表演)

5、导入新课:今天,有三个妈妈也在夸奖自己的孩子了,请你自己去读读课文,找出妈妈表扬孩子的话。

『设计意图』:在复习生字的时候,给孩子们带去的是枯燥的,乏味的信息,但是,利用老师真诚的表扬,通过联系生活,回忆妈妈的夸奖,马上就使孩子们从枯燥中走出来,进入兴奋的状态,为后面课文的感情朗读垫定了基础,是孩子们表达真实感情的需要。同时,在回忆妈妈的话,讲述妈妈的话的同时,提高要求,让孩子们把妈妈的动作和神态也表现出来,经过这样的加工,一个为自己的孩子而感到骄傲的妈妈的形象就有血有肉地呈现在孩子们的面前。

(二)、自读自悟,合作研讨,体验阅读内容。

1、三个妈妈分别是怎么夸奖自己的孩子的,请你仔细读课文,用横线划出妈妈表扬的话。

2、你把自己就当成妈妈,去读一读,妈妈的话,读出妈妈的感情来。

3、交流:你们都找到了哪几句话呀?指名朗读三个妈妈的话。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看似简单,其实是必不可少的,孩子们在自读的基础上,找到了学习的内容:三个妈妈夸奖孩子的话。在自悟的基础上,把自己就当成妈妈来读,读出妈妈的语气和神态。

4、在你的学习小组里和小伙伴一起练一练,看谁最能读出妈妈的语气。(学生相互交流)

『设计意图』:“三人行,必有我师”。在自读自悟的条件下,博采众长,吸取别人的经验也是很重要的,这也是新课程下学习方式从接受学习到自主、合作、探究的一种体现。

(三)、朗读交流,发现阅读乐趣。

反馈:你都找到了哪几句话?

交流一:(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一个妈妈的话:“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请一位小朋友来读读这句话,大家听听,他把自己当成妈妈了没有。(指名生读)

1、采访刚才读的同学:

师:这位妈妈,您刚才在夸奖您的儿子,一边说,一边在想些什么呀?

生:我在想,我的孩子真了不起。

生:我想,我的孩子是很能干的,要是他表现好的话,我要好好表扬他!

生:我为我的孩子感到骄傲!

生:我还为我的儿子感到自豪,我想他以后一定能成为一个很有名的运动员!

2、交流提高:

师(面带微笑):我也为你们的`儿子感到骄傲,各位妈妈能夸奖地更自豪一点吗?

(学生练读)

师:把你们练习的结果表现给你的同桌看看。(同桌相互读这句话)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让孩子们更进一步地把自己转化成妈妈的角色,读了以后 ……此处隐藏1321个字……>

(真想有人来帮忙……)

2.这时,迎面跑来三个孩子。他们各自有什么表现呢?

(1)边读边画出有关句子。

A.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

B.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

C.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2)抓动词,体会最后一个孩子的'想法和做法。

A.找动词。(跑到、接过、提着走。)

B.最后一个孩子是怎么想的?

(觉得妈妈特别辛苦。“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非常吃力。我来帮助妈妈提水吧!)

(3)看到这个孩子的做法,他的妈妈在想什么?一直跟在后边的老爷爷心里在想什么?

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充分说。(他的妈妈在想:我的儿子真是长大了。虽然比不上第一个孩子翻跟头,比不上第二个孩子歌声动听,但是他知道关心妈妈,知道帮助妈妈分担。老爷爷心里在想:只有这个儿子看到了自己的妈妈吃力地拎着水桶,主动地接过水桶。他真是一个关心父母、体贴父母的好儿子。)

3.理解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的意思。

三、说说你读了这篇课文想到了什么?联系自己的生活谈一谈。

(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养育我们很不容易。作为儿女,我们要处处关心父母、体贴父母。向课文中的最后一个儿子学习。)

四、练习绘声绘色地讲故事。

1.分组练习。

2.指名汇报。

3.集体评议。

五、作业: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三个儿子教案 篇4

【课前交流】

1、请学生畅所欲言说说自己的学校有什么好的地方。

2、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能在这样好的学校里学习!不过,你们忘记了,你们也是学校的精彩,是学校的骄傲,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初读感知。

1、直接导入

师:今天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篇关于妈妈和儿子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读读课题——《三个儿子》。

儿子是妈妈的骄傲,思考一下,竖起你的大姆指,谁能用骄傲的语气读!

(指名读:神气活现的,真像一位骄傲的妈妈,让我们一起读读。)

2、出示贴图

师:你们看,我把这三个儿子请来了,有礼貌的孩子们和他们打个招呼吧!

问:仔细看,有几个儿子呀?(三个儿子)

接:三个儿子?不对吧!一位老爷爷说:“我可只看到了一个儿子!”

导:这是怎么回呢?让我们读读课文吧!你会知道得更多!

3、自读课文

提出要求:读准字音,把生字认会,不熟的地方多读几遍。(学生开始自读,教师检查)

二、朗读交流,体验阅读

1、检查字词

师:生字学会了吗?(学会了)考考你们,看屏幕!(出示生字词)

(借助班级资源通过演示、举例等方式理解“好嗓子”“既聪明又有力气”等词语。)

2、入情读句

(1)默读:

师:老师呀平时经常夸奖你们,课文中的三个妈妈也在谈论他们的孩子,她们又是怎么评价自己的儿子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一找妈妈评价儿子的话。(默读课文的要求:不能出声、不用手指、不动嘴唇。)

(2)大声读:

你把自己就当成妈妈,去读一读妈妈的话,读出妈妈的感情来。

3、交流展示

(1)“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板书:有力气)

师:请一位小朋友来读,大家听,他把自己当成妈妈了没有。(指名生读)

师:这位妈妈,您刚才夸奖儿子的时候,心情怎么样?

(心情好,“好”还可以换成什么词?开心、骄傲、自豪、美滋滋的,对,把这些感觉都带着,再加上动作,同学们,你们都来练一练。)

师:再请几个“妈妈”来夸夸自己的儿子!

(2)“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板书:好嗓子)

师:请一位小朋友来读,说说他读得怎么样?

评:是啊,同学们真棒,我们就要这样,互相评价,互相学习,多练习朗读,这样书一定会读得更好听!

(3)“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板书:不特别)

师:两个妈妈都在夸奖自己的儿子,第三个妈妈却什么也没说,这是为什么呢?(没什么特别不想在人前炫耀儿子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师:这位妈妈在说这句话的时候是什么心情?(平淡、平常)

师:你用朗读来表现吗?(请学生读)

4、齐读三位妈妈的话。

三、自主发现,感受真情

1、过渡:(教师加上表演口述)从井边到家里可远了啦,妈妈们拎着沉甸甸的水桶走走停停,停停走走。

用耳听:同学们,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喘气声,晃荡声。)

用眼看:同学们,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妈妈流汗,弯腰捶背的样子。)

(可以指导适当表演一下)

师:课文的哪一段写了妈妈的辛苦?(第8自然段)

师:谁能用你的朗读表现出妈妈的辛苦、水桶的沉重?(适当评价指导)

2、这样重的水,三个儿子看见了,他们分别是怎么做的.?你们看,他们来了!(播放动画---翻跟头/唱着歌/提水桶)

说一说:请同学用“一个/一个/另一个”说说这三个儿子的表现。

(板书:翻跟头/唱着歌/提水桶)

师:三个儿子,三种表现,你有什么看法?

(他们三个真的都很棒,有力气、会唱歌、又能干。前两个孩子翻的好,唱得好,如果再能帮妈妈提水,就更好了,因为妈妈现在最需要的是帮助。)

3、解疑:课文学到这,你知道为什么在老爷爷眼里只看到一个儿子了吧!

师:原来在老爷爷的眼里,只有孝顺父母的孩子才是好孩子。

四、拓展练习,深入思考

1、对话:三个儿子就在我们面前,你想对他三个儿子说点什么?

2、对话:有没有人想对三个妈妈说点什么的?

3、你属于第几个儿子,你想对自己说点什么呢?

4、小结

孩子们,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呀,作为子女,从小就要知道孝顺父母,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以各种方式来表达对父母的关心,这样,这种美德一定会在我的中华大地上传承下去,拥有了这种美德,加上我们的才艺,小朋友们,你一定会拥有更美好的人生。

5、回归文本,再读句段。

师:让我们带着我们的感受,带着我们对父母的真爱,再来读读这些句子。

五、拓展延伸,走进国学

1、中华大地上,自古至今都流传着许多孝顺父母的故事,《三字经》当中就有这样的介绍,你知道吗?

“为人子,方少时。香九龄,能温席。”

2、回家多读些书,再找找身边的“黄香”,你一定也能成为一个值得父母为之骄傲和自豪的孝子!

六、板书

《【热门】三个儿子教案四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