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鸟的天堂教案范文汇编七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鸟的天堂教案7篇,欢迎大家分享。
鸟的天堂教案 篇1《鸟的天堂》(人教版第十一册)这篇课文,是著名作家巴金的一篇写景名作。对于这一课的教学,已有许多成功的先例。而随着教改的深入,教材大胆而又科学地确定了一系列新的教学要求与训练重点。无疑,突破陈规,势在必行。笔者在本课的探究实践中,获得了一些成功体验。
一、明目标
新课程强调语文的学科性质,重视对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新理念下的语文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式教学,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教学方式的变革,只有经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才能体现出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他们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情感体验、人格的养成等;要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注重学生的阅读反思,引导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力求“读得进、记得住、用得出”,从而达到提高语文水平的目的。
《鸟的天堂》这篇课文在表达上很有特色,动静结合,层次清晰,语言准确、生动,使用标点也极其讲究,是一篇值得赏析的写景典范。“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是本课所属单元的训练重点,这个训练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的,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从而提高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
文后“思考·练习”设置精妙,围绕目标,循序渐进,因而把它作为本课的目标任务,就不会导致教学内容芜杂,加重学习负担。这一认识,使我明确了一条清晰的教学思路,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探教法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具体做法梳理如下:
(一)激趣
1.肯定主体。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肯定,那么就调动了学生学习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内部心理动力。强制性的思维活动,难以结出创造性的成果;反之,发自内心的自主思维,往往能创造出精彩的'课堂效果。如在探讨“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深进泥土里。”一句时,我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悟。学生兴味盎然,有的动手作画,凭借简笔画介绍榕树的奇特、繁茂;有的反复吟诵,以声传情:好奇之意、惊讶之感、喜爱之情……一时课堂气氛热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
2.赏析同步。兴趣来自于形式。在感知课文语句的过程中,适时插入生动的录像画面,使得教学信息在传递过程中更丰富多彩,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的动机。当大榕树的奇特景象伴着柔和的音乐展现在学生面前时,他们个个睁大双眼,惊叹不已。带着直观的感受再读课文时,我感到,字里行间的大榕树活了!趁势,我问道:文中作者表达得到位吗?学生们兴致勃勃进入文中品读、鉴赏……
3.放飞想象。追求理解的深刻与表达的有血有肉,就必然要开启学生想象的闸门。想象原本就是儿童的天性。让他们无拘无束地述说自己内心世界的想象,本应是十分自然、十分快乐的充满童趣的事。如一同学在介绍“鸟的天堂”的热闹时,列举了“麻雀”、“黄鹂”、“乌鸦”、“喜鹊”等他所熟知的鸟名。对这小小的“创意”,我大加赞赏。此举迅速加快了其他同学的思维,激发了大家的悟性、灵性和创造性。同学们情绪高涨,众说纷纭。甚而有同学生动地描述了数年后“鸟的天堂”的情景:榕树更加繁茂,覆盖了天马河大半水面;鸟儿成群,屋巢精致,规划统一……我完全陶醉在了活跃的课堂气氛中,眼前的一个个“小机灵”隐约成了欢快的鸟儿……
(二)导学
1.巧点拨。学生被激活了,可并不意味着教学目标达成了。这也是很多教师对教改的一大疑虑。怎样平衡“灌”与“放”,这就要求教师始终不能偏离重心。《鸟的天堂》一文的重点在课文的第七、第八自然段和第十二、第十三自然段。尽管学生的思路迥异,但也不难协调“民主”与“集中”。如在交流“思考·练习”2时,部分同学喜欢的句子不在“重点”之中,但他们有自己的见解,实在无可厚非。其实,不必固执地追求形式上的同一。对于“目标句”,我让喜欢它的同学表达自己的见解后,引导其感情朗读,在此基础上巧设一环:愿意读的同学一起来试试,其他同学欣赏。这不,读的同学声情并茂,欣赏的同学回味无穷,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渗透到了每一位同学的心中。
2.善启发。文中佳句、好段着实需要细细品析。可如何才能在欣赏之余,挖掘出作者的匠心独运?其实方法很多:探究讨论、品读感悟、对比发现……如在感悟“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在扑翅膀。”一句时,我有意识地把逗号换成顿号,启发学生对比体味。很快就有学生欣喜地向我汇报,逗号给了他想象的余地,读起来抑扬顿挫,也更能表达出喜爱之情。瞧!作者的手法多么精妙啊!学生深受启发,进而探讨起“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一句中引号的使用学问……
3.课内外结合。单纯的课内知识,毕竟有限。在了解课文内容后,我布置学生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络等课程资源收集有关“鸟的天堂”的资料。课上,在练写“鸟的天堂”解说词时,我深切地感到了此举的意义所在:拘泥于课本,“导游”的知识广博怎能体现?
鸟的天堂教案 篇2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生字:梢暇恋。
2.新词:留恋不禁展示颤动南国应接不暇。
3.理解重点句:
(1)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2)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3)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学生按作者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2.理解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引导学生体会哪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静态,哪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动态,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作文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此处隐藏8366个字……片段。
7、假如你就是这只小画眉,你想怎样表达你的感受?
⑴ 想说些什么?说一说。
⑵ 写一段文字(小诗,顺口溜……),读一读。
⑶ 编写歌词,唱一唱。
⑷ 看到些什么?画一画。
⑸ ……
8、交流。
(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大榕树,参与鸟儿的活动,在看、听、读、贴、说等一系列活动中切实感受鸟儿们的欢乐。也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
四、总结谈话
(在总结的同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板书设计】
鸟的天堂
大 多
树 奇 鸟 闹
美丽 可爱
鸟的天堂教案 篇6教学目标:
1、认识大榕树的特点,体会众鸟纷飞的热闹场面,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增强环保意识。
2、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3、能较有感情地朗读文段。
教学重点: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具准备:挂图、课件、朗读磁带等。
教学设计: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二、质疑激趣、变序导入。
1、复习: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每次经过的时间和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2、质疑: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后发出了怎样的赞叹?速读课文,从文中找出一个感叹句来说一说。
3、出示文字投影(课文最后一句)、读、质疑,教师相机板书关键词:昨天眼睛骗了我 “鸟的天堂” 鸟的天堂
4、存疑:这些问题通过学文去解决。
三、认识榕树特点,感受静态美。
1、作者第一次去鸟的天堂看到什么?(出示榕树近景图)
2、问:课文的哪些段落描写了大榕树?(5—9)
3、轻读、思考:(独立思考、小组讨论)
1)、课文写出了榕树的哪两个特点?
2)、你喜欢哪一个描写榕树的句段?找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然后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全班交流:
1)、认识榕树的特点:大、茂盛
2)、交流体会:
(1)、指名说。
(2)、议:句子写出了榕树的什么特点?是什么描写?及理解部分重点词句的`意思,如“不可计数”、“那翠绿的颜色……新的生命在颤动”等。
(重点引导理解7、8自然段中描写榕树的语句)
5、通过品读,相信很多同学都感受到了榕树的美,文中用了哪句话来赞美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喜爱、赞美)
6、用赞美之情朗读具体描写榕树的7、8自然段。(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7、小结:这部分内容抓住榕树“大”而“茂盛”的特点,写出了榕树的静态美。
四、释疑,感受众鸟纷飞的热闹场面,体会动态美。
1、释“昨天眼睛骗了我”之疑:
1)、作者第一次看着“这美丽的南国的树”,朋友说这是鸟的天堂,可是当时“我”有没有看见鸟呢?为什么?(鸟栖息了)
2)、因为如此,所以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后不禁说——(引答:昨天眼睛骗了我。)
2、引入:为什么说“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呢?
3、课件演示众鸟纷飞的情景,激趣,为品句打下基础。过渡:课文的哪些段落写了这个情景?(12、13)
4、听读、思考: 你喜欢哪一个描写鸟儿的句段?练习有感情地读一读,然后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相机引导学生理解句子写出了鸟“多”、“快乐”的特点及解词“应接不暇”。)
5、通过图、文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兴奋)
6、感情读12、13自然段。
7、小结:从品读句子中,我们可体会到,写鸟的这部分内容采取了什么方法描写?(动态)
8、释疑:
1)、联系图、文思考:这里对鸟儿来说是个怎样的地方?用一句话来说一说。
2)、生答(鸟儿幸福生活的乐园等),释不带引号的鸟的天堂之疑。
3)、问:“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带引号?
4)、小结:学文后大家有没有产生这样的感受呢?出示文字投影:昨天是我的眼睛……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读,了解释疑情况,回应开头)
五、谈话总结、结束教学。
1、作者在课文中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热爱、赞美)是怎样表达的?(静、动态)
语文教案-鸟的天堂(第二课时)
标签:人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苏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鸟的天堂(第二课时),
2、这一静一动,相互映衬,突出了“鸟的天堂”的美丽,那人间的天堂该是怎样的呢?
3、结束谈话:我们必须保护好我们赖于生存的环境。
六、作业:
“鸟的天堂”已成为一处游览胜地,请根据课文内容并收集一些资料,为导游写一篇解说词。
板书:
鸟的天堂
大
傍晚 榕树 { (静态)
茂盛
多 } 热爱、赞美
早晨 鸟 { (动态)
快乐
(有课件)
鸟的天堂教案 篇7设计理念:
《鸟的天堂》是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课本(浙教版)第十册第五单元的阅读课文。本单元教学提示指出:文章里写的事物,有的是作者直接看到的、听到的、有的是作者由这些事物引起的联想。阅读中分辨作者的见闻和联想,可以提高我们理解和欣赏语言的能力。教学时,我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积极采用合作、自主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阅读中真正领悟文章包含的美,培养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能分辨课文中的见闻和联想,初步认识联想的作用。能用“看到-------,想到----------”的句式说话。
情感目标: 感受作者眼中“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当你驻足在温馨的家中,停留在爱的港湾时,你就会觉得自己生活在幸福美好的天堂。那么,鸟类栖息的天堂又是一副怎样的景象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课文。(板:鸟的天堂)
二、导学第一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好第一段。
2、再读,并说说你从什么地方读懂了什么。“热气已经退了”说明了什么?
3、找出描写景物的句子读,读出美的感觉。
小结并过渡:在美丽的黄昏和好友荡舟游玩,的确是件非常惬意的事。船慢慢向前驶着。他们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呢?
三、导学第二段
1、自由读,说说他们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
2、你觉得榕树怎样?用“我从____体会到____”的句式体会榕树的大、奇、美。并且美美地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