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案

关于《三峡》教案模板合集七篇

时间:2023-05-02 00:08:48 收藏本文
关于《三峡》教案模板合集七篇

关于《三峡》教案模板合集七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峡》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峡》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文中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2、学习古人叙事抒情的方法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4、积累文言词汇

二、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查找有关三峡的资料或图片,要求学生对三峡有些了解

2、 收集有关长江或三峡的诗句

教师准备:1、网上搜集有关三峡的图片,各个角度的精选一副

2、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和诗句

三、教学过程:

1、导入:认识作者郦道元,是在《中国石拱桥》,它提到了《水经注》,回忆书的内容,《水经注》是记叙我国江河分布的专著,提到我国的江河,长江与黄河最具代表性, 关于黄河的诗句我们学了不少,那么关于长江呢?(师生共同吟诵有关长江的诗句)

2、 长江确实壮美,尤以三峡为甚,让我们目睹一下三峡的美景。(多媒体展示三峡的美景)三峡指上游自重庆白帝城至湖北宜昌之间的瞿塘峡、巫峡、西陵峡,都说瞿塘雄、巫峡绚、西陵险,下面的几句诗各是写哪个峡的?是否验证古人的说法?

多媒体展示:有关三峡的诗句

1.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十二巫山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

朝云暮雨浑虚语,一夜猿啼月明中

3.扁舟转山曲,未至已先惊

白浪横江起,槎牙似雪城

4.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5.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

6.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7.峡尽天开朝日出,山平水阔大城浮

8.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注】此设计让学生从总体上了解三峡的特征,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培养他们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

3、 看着现代的画面,读着古人的诗篇,我们知道,长江不仅壮丽于现在,更壮丽于过去,你觉得三峡最美在什么地方?这个问题还是朗读过后再来解决。(学生齐读)

4、 复习生字词,再次齐读课文。

多媒体展示:本文的生字、读音

quē xiāng yǎn zhǔ

阙处 襄陵 绝巘 嘱引

sù shù xī tuān

沿溯 飞漱 曦月 急湍

xiào zhàng

长啸 重岩叠嶂

【注】此项环节设计意在强化学生的诵读能力,切实抓好基础。

5、 师生带着寻美的眼光找寻三峡最美的所在,教师引导:在山水

(学生回答一有沾边,便及时鼓励:你们跟郦道元真是心有灵犀,他也觉得三峡美在山水)

6、 好的诗文不需要也不要求每个字都会翻译,因为美需要的是体会而不是肢解,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文中三峡的美景。(各组一名学生限时1分钟描绘)

【注】此项环节设计意在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

7、 教师点评:这几位同学描绘的重点应该在哪些方面?(在山水)点出较好的同学给予鼓励

8、 山是雄奇、险峻的山,水是清幽、柔美的水,山美水美,面对美景,你总不能说好美好美,古人可没照相机,他如何传达目睹的美景,一是认真观察,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二是运用恰当的语言。联系你所见过的山,运用你脑中描写山的词库,你能说出哪些?

多媒体展示:总结描写山的词库

险峻 磅礴 嶙峋 峻峭 突兀

巍峨 峥嵘 连绵 逶迤

千山万壑 峰回路转 峰峦叠嶂

悬崖峭壁 深山幽谷 冰峰雪岭

文中如何写山?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注】此项环节设计意在引导学生积累词汇

9、 教师点评:我觉得是郦道元描绘的山美,他是针对山的高这个特点进行描绘,而你们还谈不上描绘,只是词语的`堆砌,因为你们脑中并无一副完整的图画。现在,试想着有一副水的图画(瀑布、泉水、小溪),你能说出哪些词语来描绘?

(小组竞争进行想象积累性的描绘)

【注】利用初中生好胜的心理,故意给他们一个下马威,激起他们思考的激情

10 这次是你描绘的水美还是郦道元描绘的水美?先看一下郦道元的水,万物因水而有灵性,水因季节不同而呈不同景象,郦道元在描绘水时是分季节来写的。

多媒体展示:水因不同季节呈现不同景象

夏之景: 沿溯阻绝

春冬之景: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

秋之景: 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多媒体展示:总结描写各类水的词库:

潺潺 淙淙 涓涓 汩汩

奔腾 咆哮 澄清(澈)

汹涌澎湃 浩浩荡荡 波澜壮阔

惊涛骇浪 万丈狂澜 烟波浩渺

碧波荡漾 飞瀑溅玉

【注】此环节把文本和课外积累相结合,牵着他们带着好胜的心进入下一环节

11、教师点评:我觉得还是郦道元描绘的水美,水不可能脱离其他事物而单独存在,若是溪水,它有细沙、鹅卵石相伴;若是泉水,它有青松、绿柳相依;若是瀑布,它必与悬崖、岩石同时出现,作者没有只看到单纯的水,而是把水与周边的景物紧密相连,这样,有个性的水,三峡的水便活生生地出现在面前,而且,他多用四字对偶句,句势略有变化,这样读起来很有节奏感,语言显得精炼,充满生气。

12、 让我们再次欣赏本文的山美,水美和语言美。(学生齐读)

13、 多媒体欣赏图片:找出与之相符的诗句,体会文中简练的语言。

①深溪横古树,空岩卧幽石。

②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③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④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

⑤黄昏半在下山路,却听泉声峦翠微。

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注】此环节为课外拓展,在欣赏放松的同时积累知识,增强文化底蕴。

14、 诗句再好,意境再美,终究是别人的,还好现在引用不用付专利。我们能否学着用优美简练的语言进行描绘。选定你想描绘的一副山水画,结合文中的句势,等下同学们一起对号入座,能对得上号,说明你观察仔细,对得上号,又能赢得同学的掌声的,证明你已学到本课的精髓了。

【注】此环节为课内兼课外 ……此处隐藏7677个字……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 山有绵长、多、陡峭、高峻的特点。(板书:山――奇险)

例2:三峡的水美,你看,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隔断了。水有迅猛的特点。(板书夏水――迅猛)

三峡的水美,你看,一千二百里的水路,早上出发,傍晚就到了,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水有迅疾的特点。

三峡的水美,你看,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激流回旋,清波荡漾,水有清幽的特点。(板书春冬之水――清幽)

例3:三峡的秋美,你看,高猿长啸,声声在山谷中回荡。三峡之秋有萧瑟凄凉的特点。(板书 秋――萧瑟凄凉)

问题二、 作者写景运用了哪些方法?

(二)讨论明确:

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正面写山的长、多、陡、高。“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从侧面说明江面狭窄,两岸群峰相连,峭壁对峙,山下只见一线天。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正面描写,可见其凶险。“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侧面表现江水迅疾。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正面描写猿啼凄凉怪异,回声久久不绝,悲哀婉转,到处笼罩着悲寂、凄凉的气氛。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以忧伤的渔歌作结暗示三峡渔民的悲惨生活,侧面表现三峡之秋的萧瑟凄凉。

2、动静结合。

静景:山 动景:水山(两岸连山,群峰对峙) 水(夏:大水猛涨,江流湍急; 冬、春:素湍绿潭,清荣峻茂; 秋:林寒涧肃,哀猿凄清。)

3、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如:文中描写春冬二季的景象,以“素”、“绿”绘色,以“湍”、“悬”、“漱”绘形。这些皆与“清荣峻茂”相照应。而写秋景,则重在绘声,“长啸”、“凄异”、“哀转”,渲染了肃杀的气氛。其描绘手法因时而变,因景而异,显得变化多端,摇曳生姿。而作者的情感则蕴涵其中,一个“趣”字,确切地表达了此时的愉悦之情,而末段的“凄”字,既是对猿声的描述,也是对秋景所触发的感情。

问题三:写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

明确:因为“峡”的意思是两山夹水的地方,有山才有水,所以从山写起。三峡的水又是最有特色的,所以接着写水。写水先写夏水,后写春冬之水,后写秋天,是承水势的涨落而安排。夏天江水暴涨,春冬风平浪静,秋天水枯谷干,顺势而下,入情入理。春冬二季之所以合在一起写,是因为水的状况比较接近。

问题四:文中流露出作者什么情感?

通过对三峡四季山水景物的描写,表现了三峡的壮丽景色,流露出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

五、学生小结学习本课的心得

六、布置作业

1、整理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

2、整理课文翻译并背诵课文

3、从文章中两句渔歌,你还可联想到哪些诗句?它们的意境相同吗?

(1)【一词多义】

①自:自三峡七百里中(在)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②绝:沿溯阻绝(断绝)

绝t多生怪柏(极,最)

哀转久绝(停止)

(2)【通假字】

①略无阙处(“阙”通“缺”,缺少)

②哀转久绝(“转”通“啭”,声音曲折)

(3)【词类活用】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板书设计: 三 峡

郦道元 北魏

山:长、多、陡、高峻

夏水:凶险、迅疾

春冬景色:色彩斑斓、景色清幽

秋:悲寂凄凉

《三峡》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一)领悟课文抓住景物特征进行典型化描写的手法。

(二)理清本文精妙的写作思路,欣赏优美流畅的语言。

(三)了解三峡的沧桑巨变,感受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

二、教学课时2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音乐导入

同学们,你领略过三峡的秀丽风光吗?电视专题片《三峡的传说》将你带进雄伟壮丽的三峡,现在我们来欣赏由著名歌唱家李谷一演唱的主题歌《乡恋》(放VCD),让我们在歌声中游览三峡的秀丽风光吧!

(二)美文欣赏

配乐散文《三峡》背景音乐《三峡情》

(三)点击作者

大家欣赏了优美的散文,你一定会被《三峡》磅礴的气势、流畅的语言所折服,你可知道,这样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竟出自于一个地理学家之手,他就是郦道元。(介绍著名的地理学家、文学家郦道元)

(四)小组自学

自学要求如下:

1.借助注释,读懂课文。

2.小组讨论,翻译课文。

3.理清思路,感受美景。

(五)教师行间巡视,了解学生自学中遇到的问题,作个别辅导

(六)布置课后作业

1.完成“思考与练习二”。

2.用行楷抄写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讲解文言句,理清文章思路。

(一)讲授新课

1.讲解重点文言句,正确理解下列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互文)亭午见太阳,夜分见月亮。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互文)白色的激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3)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该句运用了对比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极言船行之快。

2.理清写作思路:

先写山高峡深,连绵不断。

次写江水大而急。

再写春冬之景。

最后写“晴初霜旦”的特殊景色。

3.分析写作特色:

抓住特征来写是这篇文章的主要写作特点。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山水中四季变化的景色穿插其间,将动景和静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显示出三峡整体的富于动感的'景色,这就是典型化的手法。

(二)总结课文

同学们,20xx年6月1日,举世闻名的三峡工程已下闸蓄水发电,几代中国人的梦想在今天得以实现。如果你乘着飞机,你会鸟瞰到三峡大坝的雄姿;如果你泛舟三峡水库,你会欣赏到“高峡出平湖”的奇迹。让我们为三峡出现的奇迹而引吭高歌吧!

(三)课后作业

1.熟读背诵,用行楷默写课文。

2.知识延伸:观看专题片《三峡工程》。

板书设计

三峡

山势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动静结合

水势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春冬之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晴初霜旦林寒涧肃高猿长啸情景交融

《关于《三峡》教案模板合集七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