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案

有关科学教案模板6篇

时间:2023-05-01 00:10:23 收藏本文
有关科学教案模板6篇

有关科学教案模板6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教案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科学教案 篇1

一、课题名称:鱼儿的奥秘

二、课型、课时

1.课型:实验课

2.课时:1课时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研究,知道鱼类的共同特征;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针对猜想制定并实施研究计划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善于发现、乐于提问的科学态度及友好 对待研究对象的人文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小组自行设计研究计划,讨论活动规则,组织探究实验,并 从中归纳鱼类的共同特征;

2.教学难点: 小组自行设计研究计划,商议活动规则,在交流中指出不足, 提出有价值的建议。

五、教学用具

水槽、鲫鱼、金鱼、锦鲤、橡胶手套、食用色素、湿毛巾、盖水槽的布、渔

网、滴瓶、绷带、皮筋、夹板、纱布套、课件

六、教学方法

谈话法、探究法、讨论法、归纳法等

七、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观察鱼。 展示鱼的图片或黑板画。

问题:你认识哪些鱼?这些鱼都有什么共同之处?

(一)交流观察发现,提出问题和选择问题鱼是我们熟悉的动物朋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寻鱼儿的奥秘! 你发现三种鱼有哪些相同之处? 从鱼的外表看,有哪些与其他动物有明显不同的特点? 你在观察中发现了哪些问题?(小组同学间进行交流。)我们来把大家提出的问题梳理一下。(学生总结回答,教师将提出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1.鱼鳍

你们认为鱼鳍是起什么作用的? 怎样才能让鱼鳍不动呢? 怎样证明鱼鳍与鱼的游动有关?

(提示:当有人骨折时,医生希望受伤的部位不要动,以便尽快康复,会怎 么做?)

2.鱼鳃 鱼的嘴和鳃一张一合是在做什么?

如果是呼吸就应该有进有出,就像我们人呼吸一样,那么鱼吸进的水会从哪 里排出来呢?

怎样做才能清楚地看到水是从鳃里排出来的?

3.鱼的颜色 鱼是什么颜色的?全身上下都一样吗? 鱼儿身体颜色不同有什么作用?

你在游泳时向水面望去时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引导学生从观察中生成问题,并合理猜想,渗透“观察到的现象要通过实验 进行验证”的科学理念,培养学生从观察到的现象中发现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 题的能力。

(二)计划与组织 问题是研究的起点。现在请每个小组确定一个感兴趣的研究问题,并写下你

们对这个问题的猜想。

1.课件出示制订研究计划的步骤:

(1)明确成员分工;

(2)选择研究材料;

(3)商议研究过程;

(4)提出注意事项。

使学生能根据所研究的问题,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制订研究计划。

2.交流各研究主题的设计方案。

现在,请各组成员来介绍一下你们的研究主题。针对这个小组的研究计划,谁来说说你的看法?(在交流研究计划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中发现不足,提出 有建设性的建议。)现在请把研究方案再补充、完善一下,之后请材料员拿着你们的计划到材料 区领取材料。

(三)观察实验,自主探究,搜集事实

1.学生到研究区分组研究,教师适时指导,并关注各组进度;

2.回到研讨区,记录发现与结论。

(四)表达与交流

不同的小组派出代表,介绍一下你们的研究吧。 你们的研究主题是……

你们的猜想是…… 你们使用的方法是…… 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与你们的猜想一致吗?

(师随即板书相关结论)

(五)介绍鱼类的繁殖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了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对鱼儿的.生存都至关重要,不过鱼 儿要一代一代地活下去,还需要不断的繁殖。

鱼儿是怎样繁殖的呢?播放多媒体录像,了解鱼的产卵过程。

(六)概括和总结鱼的共同特征

今天我们自己通过观察和研究发现了许多鱼儿的奥秘:身体表面有起保护作用的鳞;鱼儿不断地张嘴是为了配合鳃进行呼吸;鱼用鳍和尾运动。这些特征都 是为了适应什么样的生活环境?因为鱼儿要终生生活在水中。

八、课后反思

生命科学领域的课比较难上,有关动物的课更是如此。许多难以控制的不确定因素使得这一领域的课很少成为公开课的选题。探究中要进行实验,这难免要 打扰鱼儿的正常生活,一不小心就会造成伤害,怎样才能在“探究与保护”找到 一个平衡点呢?这是我们应该思考的。

科学教案 篇2

标志大擂台

设计思路:

最近电视里一直在宣传上海市民遵守交通规则的活动,作为新一代的孩子从小对他们进行交通规则的教育非常的必要.我园周围的交通比较方便,同时周边又有较多的汽车销售单位,有许多可利用的资源。所以我们选择了的主题.

马路是幼儿熟悉的环境,与幼儿生活紧密相关,尤其是马路上各种各样的车,深受幼儿喜爱,我班幼儿对各种各样的标志很感兴趣,尤其是幼儿园附近的马路上也有几个标志,他们都热烈的讨论这是什么标志?但是对于三种不同意思的标志还不是很了解,因此我就设计了本次活动.

本次活动是在主题背景下的一次活动,我是利用游戏形式导入,更能激发幼儿的兴趣,然后请幼儿说说自己熟悉的标志的名称,再让幼儿通过PPT来懂得过马路要遵守交通规则,最后请幼儿把三种不同的'标志进行分类,进一步巩固对标志的认识.

内容和要求:

1、通过幼儿对交通标志的回忆,培养幼儿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

2、尝试将交通标志按一定的规律分类。

材料与环境创设:

1、各种交通标志、幼儿人手一张标志

2、PPT课件

活动流程:

游戏导入交流互动操作实践活动延伸

观察与指导要点:

一、游戏导入

1、游戏《开汽车》

幼儿随着音乐在教室里开汽车,教师出示红绿灯提示牌,“指挥”交通,红灯停,绿灯行。

2、教师提出问题:老师没有说活,你们为什么一会儿停车,一会儿开车?你在什么地方见过红绿灯?红绿灯告诉我们什么?

二、交流互动

1、出示各种标志,引出课题。

2、引导幼儿交流各种标志所代表的意思。

3、引发幼儿回忆:你在哪些地方见过这些标志?

三、选择标志,区别认识标志。

1、教师逐一出示三幅图片,引导幼儿 ……此处隐藏1204个字……个C字弯。

3.幼儿做画,在纸上画出各种各样的弯。

4.相互欣赏,介绍自己的弯弯乐园里有哪些弯。

科学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小班的孩子对洗手、洗头、洗澡时的泡泡充满了兴趣,他们去公园玩也最喜欢吹泡泡。我们怎样将幼儿感兴趣的活动生成为有价值的教育活动呢?在 “多彩的肥皂”这个主题中,我们设计了关于泡泡的几个活动,试图通过幼儿自己的动手尝试和操作,培养他们探索的兴趣,并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一 做泡泡水

【活动目标】

1.尝试使用各种洗涤用品制作能吹出泡泡的水,从而体验科学活动的快乐。

2.观察各种洗涤用品在水里溶解的现象,激发幼儿对溶解现象的好奇心。

【活动准备】

肥皂、洗衣粉、洗手液、洗发水等常见洗涤用品;人手杯水和根小木棒;吹泡泡的工具;柜子上贴有各种洗涤用品的实物图标记。

【活动过程】

1.提问引起幼儿兴趣。

(1)师:是不是所有的水都能吹出泡泡?

(2)老师试着用清水吹泡泡,不成功。师:可以用什么办法做出能吹出泡泡的水?

(3)引导幼儿讨论:在水中加入什么可以让水变成泡泡水?(支持幼儿的各种想法,为幼儿提供他们想到的能添加的洗涤用品。)

2.制作泡泡水,引导幼儿观察各种洗涤用品在水里溶解的现象。

(1)请幼儿把自己要的洗涤用品加入装有清水的杯子里,并搅拌。

(2)引导孩子观察洗涤用品加到水里,水会发生什么变化。

师:洗衣粉、洗洁精、肥皂沫怎么不见了?现在杯子里的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3.比较加入不同洗涤用品的水有什么不同。

(1)加入洗洁精、沐浴露、洗发水、洗手液的水还是透明的,

(2)加入洗衣粉、肥皂沫的水却变混浊了。

小班孩子不能准确地说出水的变化,只要能有意识地进行观察、比较就行。

3.吹泡泡,体验浓度对吹泡泡效果的影响。

(1)用吹泡泡的工具来试试做的泡泡水能不能吹出泡泡。

(2)师:你用什么做的泡泡水?哪个小朋友用了跟他样的东西?(用另个小朋友做的泡泡水试试。)为什么他的可以吹出泡泡,你的却吹不出?引导幼儿发现浓度影响吹泡泡的效果。

(3)小朋友互相换换,看看谁做的泡泡水最容易吹出泡泡。

(4)收拾整理物品,请小朋友按实物图的标记把自己做的泡泡水送回到柜子里。

【活动延伸】

继续观察各种洗涤用品做的泡泡水有什么不同。在不同的地方吹泡泡,观察泡泡的形状、颜色。

活动二吹泡泡

【活动目标】

1.通过尝试使用不同形状的工具吹泡泡并观察泡泡的变化情况,培养对探索活动的兴趣。

2.感受参加科学活动的快乐,并体验成功的愉快。

【活动准备】

用铁丝绕成不同形状的铁丝框,记录表,笔,各种不同材料制作的吹泡泡的工具。

【活动过程】

1.引发幼儿兴趣。

师:上次小朋友都做了泡泡水,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吹泡泡的工具请小朋友来吹泡泡。(出示各种形状的铁丝框。

2.探索用不同形状的工具吹泡泡。

(1)师:你见过的泡泡是什么样子的?(圆圆的。)

(2)逐出示不同形状的铁丝框:这是什么形状?你觉得用它吹出的泡泡也是圆圆的吗?

(3)请小朋友讲述自己的猜想,请个别小朋友上讲台前在记录表上记录自己的想法。(有的孩子说是三角的,有的说是圆圆的,允许孩子发表不同的意见。)记录表如下:

我的猜想

实验后的结果

(4)小朋友自己选择不同形状的`铁丝框来吹泡泡,以证买目己的猜想。

老师询问孩子:你拿的铁丝框是什么形状的?吹出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呢?

(5)小朋友互相交换不同形状的铁丝框来吹泡泡,看看其他形状的铁丝框吹出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

(6)教师与小朋友一起小结,在刚才的记录表上记录吹泡泡的结果:各种不同形状的铁丝框吹出的泡泡都是圆圆的。

3.尝试更多、更特别的吹泡泡工具。

例如:用硬纸壳卷成小棒,在一端剪开成喇叭状;吸管;泡泡枪等。

师:这些工具也可以吹泡泡,我们把它放在活动区里,以后小朋友还可以试着用不同的工具吹泡泡,看看用它们吹出的泡泡有没有不同。

【延伸活动】

画泡泡、撕泡泡,开设泡泡商店。体能活动:抓泡泡。

【设计评析】

在 关于泡泡的活动中,孩子们自己动手试探、观察、比较,激发起强烈的好奇心,而老师注重孩子的相互交流,把问题留给孩子自己解决。以往我们总是认为,小班的 孩子因为年龄小,经验少,语言表达能力差,所以开展探究活动会比较困难。但这样的活动让我们看到,只要我们选取孩子感兴趣的对象,又遵循他们探究事物的特 点,同样能在小班很好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科学教案 篇6

一、 学习目标

1、 通过展示自己的观察记录,交流自己对蚕的观察发现。

2、 探讨对观察现象的思考。

3、 与其他小动物进行比较学习。

二、 教学重难点

对蚕的生活习性及其生长特点进行观察,并能说出自己的认识、见解。

三、 教学难点

认识蚕的变态发育过程,进而理解生物的变态发育过程。

四、 材料准备

A、蚕若干、桑叶若干、同学们做好的观察记录、放大镜若干、有关蚕一生的一些文字、图片、视频资料。

B、蚕宝宝的身体颜色是怎样变化的(颜色的变化)?

C、蚕体色的主要照片,让学生排列顺序(颜色的'变化)。

五、教学过程

1、 蚕宝宝每次能吃多少桑叶?它是怎么吃桑叶的(小组合作完成)?

2、蚕的蜕皮过程是怎样的呢(小组合作完成)?

A. 你发现蚕蜕了几次皮(小组合作完成)?

B. 蜕一次皮用了多少时间(小组合作完成)?

C. 蜕皮前蚕有什么反常的情况(小组合作完成)?

D. 蜕皮前和蜕皮后的蚕有什么不一样(小组合作完成)?

E. 你认为你的蚕还会蜕皮吗?

3、吐丝前的蚕宝宝

A.许多同学都认为毛毛虫与蚕很相象,那蚕也会变成像蝴蝶一样的动物吗?

B.蚕宝宝什么时候变成蝴蝶一样的动物呢?

C.蚕什么时候结茧呢?你有什么根据?

(观察蚕,学生发现蚕的胸部变透明了,嘴中有少些丝吐出推测出蚕就要结茧了。)

D.面对快要结茧的蚕宝宝你有什么想法和问题吗?

(1) 蚕宝宝的肚子里本来就有丝吗(充分展示同学们的想象力)?

(2) 吐丝后的蚕宝宝在茧子里做什么呢(充分展示同学们的想象力)?

六、拓展延伸

将蚕与你喜欢的小动物进行比较。

《有关科学教案模板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