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案

【精品】小班教案集锦八篇

时间:2023-05-01 00:10:01 收藏本文
【精品】小班教案集锦八篇

【精品】小班教案集锦八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班教案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学会用红红的、蓝蓝的、绿绿的造句。

2、发展幼儿的想像力、创造性及语言表达能力。

3、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一)物质准备

1、各种水果图片

2、红、绿、蓝三种颜色的贴绒图片各一

(二)知识经验准备

了解更多红、绿、蓝颜色的事物。

活动过程

1、设置游戏情景。

幼儿说出自己衣服的颜色。“引出有趣的红黄蓝”

2、用红红的、蓝蓝的、黄黄的.描述自己的衣服。

3、游戏

教师将三种颜色图片排列好,将幼儿分成三组,每一种颜色代表一个小组。向幼儿介绍游戏的玩法、规则:

①必须说出与颜色有关的东西。

②说对了,就在小组评分表里画上一朵小红花。最后哪组的小红花多,就为胜利者。

3、引导幼儿游戏。

提问:“我一看到绿色,就马上想到小草、树叶、高山,还有哪些东西是绿的呢?”引导幼儿从日常生活所见的各方面来扩散思维,发展幼儿想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分组竞赛

幼儿坐成两排,教师将幼儿分成两组,分别从两端依次轮流请幼儿用红、蓝、绿颜色造句。造句正确、不重复前面句子的幼儿,可在本组的评分表上画一朵小红花。反之,不能画小红花。哪组小红花多就是胜利者。教师进行简单的小结,并为胜利者鼓掌祝贺。

活动反思

幼儿乐意参与活动,但总不能把话说完整、可能是平日的说话习惯不好,同时幼儿的年龄特点界定了幼儿的表达能力,以后应注意日常用语中的应用。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在滴色和添画中,感知画面的变化。

2.愿意参加玩色活动,体验玩色的乐趣。

3.增进参与环境布置的兴趣和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活动准备:

1.红、黄、蓝等水粉颜料放在洗净的眼药水瓶里,铅画纸、小毛巾、棉签、盆等。

2.电视机、视频转换仪。

活动过程:

一、儿歌导入

1.带领幼儿边念儿歌边做动作:滑滑梯,滑滑梯,你先我后别着急,一个一个排好队,上去好像爬高山,"哧溜"一下滑下来。

2.指导语:我们刚才玩了什么?颜色宝宝也想来滑滑梯呢,瞧!这是什么颜色?(认识红、黄、蓝、绿四种颜色。)

二、观察体验

1.教师滴色示范。

①边念儿歌边示范滴色,当儿歌念到"上去好像爬高山"时,瓶子点在纸中央,提问:颜色宝宝站得高吗?。(让幼儿了解颜色宝宝站得越高滑得越开心。)

②随机提醒:颜色宝宝滑下来坐在哪里(毛巾上)?那它肯定没有摔疼!

2.幼儿滴色体验。

请一位幼儿上来滴色,重点指导颜色宝宝站的位置。

三、尝试操作

1.滴色操作。

①提醒幼儿颜色宝宝喜欢站得高、滑得远。

②引导幼儿感知画面的变化并能大胆用语言表述:颜色宝宝玩的滑梯好像什么?

2.添画操作。

①出示棉签:棉签看到颜色宝宝玩的滑滑梯这么有趣,它也要来做游戏了。你们猜,它会在上面变什么呢?(引导幼儿大胆猜测并讲述。)

②请幼儿用棉签来变魔术。

四、交流分享

想象活动:你变出了什么?

教学反思:

孩子们学习积极性高。但在开始作画时,相当一部分孩子不敢下笔,在老师的鼓励和引领后才纷纷动笔画。分析原因,平时锻炼机会不足,缺乏自信心所致,大家认为,活动时间太长,在这次活动中,教师的活动程序清晰有序,过程生动、有趣,方法得当。富于启发性、探究性,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态、语言、语气始终充满感染力,深深吸引着孩子们情绪愉快地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因此,整个活动过程气氛活跃,效果理想。

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能按事先确定的标记选择相应的实物并归类。

2、能选择参加不同的数学活动,听懂老师的要求,按规则进行操作。

3、体验合作创编游戏的乐趣。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准备装有各色珠子的小篮子、玻璃绳、托盘若干

活动过程:

1、以情节引出某一活动内容并介绍规则

如穿珠活动。教师可以兔妈妈家的大门需要珠帘为由,吸引幼儿参加穿珠的活动。向幼儿说明规则:穿珠时,要按绳头上的标记来选珠子穿。也可以用厨师帽引起幼儿的活动兴趣,请幼儿按竹签上的标记选珠子,为娃娃做几串爱吃的冰糖球。

2、介绍其他平行或相关活动内容及规则

如"穿回卤干"和"穿蔬果串"活动。告诉幼儿,规则与"穿珠珠"一样,按竹签上的标记来选材料穿。玩"喂娃娃"活动时,要按娃娃选好的食物标记(事先贴好的)选材料喂。

3、活动过程的指导

幼儿自选活动后,教师观察幼儿的操作,为需要帮助的幼儿提供援助或提出活动建议,如:协调活动材料,解释活动规则,建议参加其他平行活动等。如幼儿操作有误,可以质疑的方式引起幼儿对出错问题的注意,让幼儿自己意识到出错所在后自己纠正。

4、活动结束的交流

⑴展示幼儿的作业:穿好的珠帘或冰糖球、回卤干、蔬果串、吃饱肚子的娃娃等,分别请幼儿描述自己在穿物品或喂娃娃时,选出来的是些什么材料。(即用语言表述归类材料的`共同属性)

⑵引导幼儿集体检查各归类材料的结果对错情况,讨论有争议的结果,如:"是将所有形状的苹果穿在一起对还是只把一种形状的苹果穿在一起对?"

体育活动:

1、早操:学习新操。

2、体育游戏:拉着小动物走

目的:练习向指定方向走,培养正确的走路姿势。

指导要点:

做游戏时应注意,只有听到"预备—走"或"小朋友,回去吧"的指令,幼儿才能开始向前走或往回走。

自选活动:大型器械等。

教学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也存在着不足:孩子的语言表达不够成熟,缺乏连贯性;孩子们安静倾听同伴发言的习惯仍需加强 ……此处隐藏1003个字……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二)发展活动

1、小兔子旅行:设计情景,旅行途中有很多大灰狼,同学们该怎样旅行?引起学生思考,跳蹬时轻巧落地。师示范,学生模仿练习,师生共同参与。

(设计意图)落地轻是本课重点,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的情感经验,在游戏中让学生去体验落地动作,并掌握落地的方法,将教学重点内化在情景之中。

2、讨论尝试:

(1)怎样跳,才能与小兔子一样落地轻?

(2)各小组利用场地的交换及器材的调换继续练习,目标是落地轻、练得远。

3、发表分享:请各组做做看,选出做得好的小组或个人带领练习,相互交流,为完成目标而努力。

4、活动深化:最后两次让学生自编自创动作。

(设计意图):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的心理需要及情感体验,在有趣的情景之中,通过分组讨论,发表分享,展示归纳等活动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并兼顾学生个体差异:适应给他们创造自我设计,展示交流及探讨的机会。

六、综合活动

1、编花篮:教师语言诱导学生分组编花篮。

师:春天到了,漫山遍野都开满了鲜花,同学们能编出漂亮的花篮吗?

生:自由组合进行编花篮的游戏。

2、搭帐蓬:设计设计情景,玩了一天了,晚上我们怎么办呢?(引起学生思考,自由分组创编动作)师生共同参与游戏

3、情景结束,进行放松。

小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初步学习朗诵儿歌。

2.感受诗歌所表达的下雪天的有趣情境。

活动准备:

1.挂图21号;《小朋友的书·冬天里》。

2.图谱。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活动——引发幼儿回忆雪天的场景。

师:有谁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

幼:冬天。

师:冬爷爷让我给小二班的小朋友带来了一份礼物。(教师出示礼品盒),里面会是什么呢?想看看吗?我请一位小朋友上来打开冬爷爷的神秘礼盒。

教师请幼儿上来打开礼盒。

师:是什么礼物?

幼:雪花。

师:你们喜欢下雪吗?为什么呢?

幼儿回答。

二、欣赏并理解儿歌。

1.出示下雪的图片。

师:雪花是什么颜色的?有谁知道它是从哪里来的呢?

幼儿回答。

教师小结:雪花是白白的,小小的,一片一片从天上飘落下来。

2.教师朗诵儿歌。

师:这么冷的天,谁出来了呀?

幼:是小狗。

师:你觉得他怕冷吗?

3.教师出示挂图,再次朗诵儿歌。

师:你看到了什么?

幼儿回答。

师:下雪了,屋顶白茫茫的好像戴了一顶什么?

幼:帽子。

师:白茫茫的'树林像穿了一件什么呢?

幼:……

师:雪地上有谁呢?

幼:小狗。

师:小狗怕冷吗?你从哪里看出它不怕冷?你看它身上有穿衣服吗?

幼:他身子光溜溜的,都没有穿棉袄、戴帽子。

师:那我们听听儿歌里是怎么说的?只有小狗不怕冷,嚓嚓嚓嚓往外跑。

师:小狗跑到雪地上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

幼:……

师:你们发现白茫茫的雪地有什么变化?

幼:多了很多脚印。

师:那会是谁的脚印呢?

幼:小狗的。

师:你觉得小狗的脚印像什么?

幼:一朵一朵的花。

三、幼儿根据图谱学习朗诵儿歌。

四、教师引导幼儿结合对动物脚印的已有的经验,尝试学习仿编。

师:除了小狗不怕冷,你们觉得还有哪些小动物会不怕冷的往外跑呢?

幼:……

师:比如只有小猫不怕冷,嚓嚓嚓嚓往外跑……

五、幼儿阅读《小朋友的书·冬天里》第10页“下雪了”,学习儿歌。

活动反思与建议

这活动主要就通过有趣的儿歌,利用拟人的手法将树林、屋顶穿棉袄、戴帽子等,让幼儿感受下雪时的有趣情境。在活动的第三环节时,由于前面的活动进行的过快,幼儿并没有很快的理解儿歌,教师就让幼儿跟着图谱朗诵,没有到达很好的效果。在仿编的这一环节,教师也没有引导好幼儿对动物脚印的认识,就进行仿编,主导性过强,幼儿没有很好的参与其中,没有让幼儿进行很好的仿编。

小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知道虫儿最喜欢在草地玩,从而产生爱护草地的情感

学习爱护虫子和草地的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怎样爱护虫子和草地

难点:理解不良行为对虫子和草地的危害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带幼儿到草地玩耍,获得有关草地的感性经验

物质准备:分别贴着红、黄、绿标志的透明瓶子三个,指偶6个(欢笑的、哭丧的蚯蚓、蚂蚁、西瓜虫各一)

活动过程

一、探索:虫儿最喜欢在草地玩

1.组织幼儿讨论:小虫子最喜欢在哪里玩?

2.实地观察:在哪里玩的小虫子最多。 (带领幼儿依次在走廊、塑胶地、草地上找小虫子。)

3.师生一起围坐在草地上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得出结论:虫子最喜欢在草地玩。

二、探索:虫子希望我们爱护草地

1.指偶表演

“呜——呜——呜——,是谁在哭呀?原来是小蚯蚓、小蚂蚁、西瓜虫。”

①出示指偶小蚯蚓。引导幼儿问小蚯蚓:小蚯蚓,你为什么哭啊?

教师以小蚯蚓的口吻说: “我们喜欢在草丛里玩,可是有些小朋友喜欢拔草,草拔光了,火辣辣的太阳照下来,把我的朋友晒死了。我好伤心啊。我怕我也会被太阳晒干的'。呜——呜——呜——。”

②出示指偶小蚂蚁。引导幼儿问小蚂蚁:小蚂蚁,你为什么哭啊?

教师用小蚂蚁的口吻说:“我喜欢在草地上玩,有些小朋友把垃圾扔在草地上,挡住了我回家的路,我迷路了,天黑啦,我一个人孤孤单单在外面过夜,好难过啊!”

③出示指偶西瓜虫,问西瓜虫为什么哭。

教师用西瓜虫的口吻说: “呜——呜——,我很喜欢在草地里玩,可是有些小朋友在草地上乱蹦乱跳,万一重重地跳到我身上,我就会被踩扁、没命的,我好害怕啊!”

2.组织幼儿讨论:怎么样才能使小动物不伤心呢?

让幼儿告诉小动物: “小蚯蚓,我以后不拔草啦。” “小蚂蚁,我以后不把垃圾扔在草地上,我要放到垃圾筒里。”“西瓜虫,我以后不在草地上乱蹦乱跳,我轻轻走。”

3.出示欢笑的指偶“蚯蚓、蚂蚁、西瓜虫”:谢谢你们。

4.提问:你们自己做到了,如果看见其他人没有做到怎么办?

[page_break]

活动结束:

跟草地说“再见”,跟小虫子说“再见”。

《【精品】小班教案集锦八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