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案

【推荐】大班教案范文集合八篇

时间:2023-05-01 00:09:43 收藏本文
【推荐】大班教案范文集合八篇

【推荐】大班教案范文集合八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班教案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班教案 篇1

目标:

1、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引导幼儿用活泼、轻快的声音演唱。

2、引导幼儿会看歌词图谱学认歌词,能理解歌词。

3、复习认读词组:蜜蜂、蝴蝶、捉迷藏、热闹。

准备:

1、热闹的大街的'照片、歌词图谱

2、字卡:蜜蜂、蝴蝶、捉迷藏、热闹

3、磁带、录音机、多媒体课件

过程:

一、听《郊游》音乐进活动室。教师:今天我们一起到大街上去看一看。

二、利用课件进行教学

1、出示大街上的照片,提问:这是什么地方?上面都有什么?人们看起来怎样?街上的人很多,车也很多,看起来怎样?

2、学习歌曲《热热闹闹的大街上》

(1)欣赏歌曲一遍。提问:这首歌听起来怎样?歌曲里唱了些什么?

(2)再次欣赏,幼儿跟音乐拍节奏。提问:为什么说你们是小太阳?

(3)出示歌词图谱。A、复习认读学过的字、词。重点复习:蜜蜂、蝴蝶、捉迷藏、热闹。B、按节奏朗诵歌词。

(4)整体跟唱。A、提醒幼儿用较小的声音跟唱。B、要求幼儿会边看图谱边唱,提醒幼儿用活泼、轻快的声音演唱。

3、鼓励幼儿根据歌词大胆地边唱边表演。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积极主动做好值日生工作。

2、与同伴协商、分工、合作,完成工作。

3、增强任务意识、责任感和自我价值感。

4、学习劳动技能,增加生活常识。

5、进一步提高幼儿对值日生的兴趣及动手操作能力。

6、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重点:

喜欢与同伴开展值日生活动。

活动难点:

引导此活动逐渐走向深入,增强幼儿任务意识、责任感和自我价值感。

活动重点:

1、讨论“值日生要做些什么”。

2、把讨论结果用绘画形式表示出来。

活动过程:

1、发现问题:有一些幼儿在做餐前准备的时候不能认真完成。

2、讨论:“为什么要做好餐前的准备工作”

3、一次小小的谈话无意中启发幼儿学会处处为别人着想。

师幼互动:

过了没有多长时间,发现有的小朋友在做餐前准备的时候,过于潦草不能认真完成。开始只是提醒他们要认真点,但是收效不大。于是,我采取了讨论的方式。首先要让幼儿了解:为什么要做好餐前的准备工作?问题一提出来他们都争先恐后地发言:“为了卫生。”“小朋友在脏的桌子上吃饭,会肚子痛。”“椅子不摆好,小朋友洗干净手以后,再摸椅子手就又脏了,还要去洗手,太耽误时间了。”“可以帮助小朋友尽快吃饭,给他们带来方便。”……通过讨论我感到他们都知道“为什么要做好餐前的准备工作”。接着,我引导他们讨论:怎样做好餐前的准备丁作?“认真做。”小雨点说。“怎样认真做?”我又把问题抛给了他们。这时,教室安静下来。大家不再说话了。我接着说:“刚才你们说了,做餐前的'准备工作”。

活动中给幼儿充分的空间讨论、实践、探索,过程中丰富了幼儿的生活内容,使他们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有条理地过好一日生活,促进了幼儿的自主性发展。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到快乐,让他们感到自己不是在做事情而是在做游戏。而在同一个活动中幼儿会有不同的表现,注重给予相应支持与鼓励。

小百科:值日:“值”是值班;“日”是当日需要处理的事务工作。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老师下棋,初步理解“石子棋”的游戏规则,并能尝试“石子棋”。

2、对“石子棋”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活动重点:

初步理解“石子棋”的游戏规则,并能尝试玩“石子棋”。

活动难点:

知道大棋子空一交叉点可以吃掉一个小棋子,而小棋子要想办法把大棋子围起来的规则。

活动准备:

1、棋盘,大石子和小石子各若干。

2、棋子要放在交叉点上。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起兴趣

1、你们都会下什么棋?

2、除了你会下的棋,你还知道什么棋类游戏?

二、介绍今天下棋的每种物品

1、我今天要下一种棋,请你仔细看你会下吗。

2、首先,我要请出我的棋友,也是我今天的对手,某某老师,说明今天的棋是两个人下。

3、出示棋盘,引导幼儿观察棋盘有五条棋线,五条竖线组成,横线与竖线交汇处叫“交叉点”。

4、出示棋子,三颗大棋子,十五颗小棋子。

5、两人协商选择各自的棋子并摆棋盘。

6、教师与幼儿共同阅读下棋的规则,(指挥大棋子的人:大棋子空一交叉点可以吃掉一个小棋子。指挥小石子的人:小棋子要想办法把大棋子围起来)

三、幼儿观看教师下棋

1、玩石头剪刀布,赢的一方先出棋。

2、大棋子先走棋,吃掉一个小棋子,讲解:空一交叉点吃掉一颗小棋子。

3、小棋子走棋,讲解:要尽量想办法逼近大棋子,把大棋子围起来。

4、走两步以后,让孩子给出出主意看要怎么走棋,鼓励孩子参与接下来的下棋过程。

5、出示一张只有大棋子的棋盘图,说明这是大棋子获胜后的棋盘:再出示一张小棋子把大棋子全部围起来的棋盘图,说明这是小棋子获胜后的棋盘布局。

四、幼儿互相结对并尝试与对手下棋

五、鼓励孩子们说出刚才下期中自己解决不了的或处理不了的'难题

六、让孩子们给今天的棋起名字

七、教师小结

此棋不但能用石子做棋子,还可用瓶盖之类的小东西做棋子,只要将两方棋子按大小区分开就可以,棋盘不但可以画在纸板上,也可以当你在户外玩累了,随手捡个树枝马上画一个棋盘,捡一些石子就可以玩,材料容易准备。而常玩棋类游戏可以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以及小手的灵活性,所以孩子们要多下棋,让我们变得更聪明。

活动反思:

(略)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按图标规律演奏乐器,并演奏出2/4、3/4、4/4节奏的强弱规律。

2、正确使用和演奏打击乐器。

3、培养幼儿轻拿轻放物品的良好习惯。

[活动背景]

幼儿对IBM中的打击乐感兴趣,与音乐教学有直接关系。

[活动准备]

1、知识:已初步了解三种节奏型的强弱规律。

2、物质:三种打击乐器:铃鼓、响板、碰铃;音乐动动物卡片;图标三种

[活动进程]

一、导入:我们小朋友手里拿的是什么?今天我们学习按规律演奏乐器。

二、展开:

1、出示图标:2/4方形、三角形、方形、三角形。几种图形?按什么规律排列?请小朋友看图标演奏乐器:方形用鼓、三角形用三角铁和碰铃。用几种乐器演奏(带领幼儿演奏)铃鼓的声音强还是三角铁碰铃的声音强,一强一弱是几拍子的节奏(2/4拍子的节奏)再演奏。用同样的'方法练习3/4、4/4、图标为: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圆形。

2、请幼儿拿出自己的音乐动物卡片,请摆出两拍子的节奏形式:大象、小鸡。并请幼儿按这种节奏规律演奏出来。3/4、4/4的节奏练习方法同上,节奏形式:3/4:大象、小鸡、小鸡;4/4:大象、小鸡、小羊、小鸡。

三、结束:请小朋友找出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事情:小朋友天天上幼儿园;老师的带班规律;我们一周做操的规律等等。教育幼儿要学会细心观察。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交流收集的有关绳线的的资料,了解一些绳线的用途,为外界事物感兴趣。

2、能发现身上的各种绳线,大胆发问。

活动背景:

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一切为了每一位幼儿的发展,所以本活动以孩子已有的经验为基础,将一些零星的经验作归纳,并让孩子自己介绍自己收集的资料,即激发孩子的.表达表现的欲望,又促进它们了解观察周围信息的能力,同时让孩子寻找身上的绳线,鼓励孩子大胆发问,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

活动准备:师生共同收集的资料:如顾婧逸小提琴的琴弦、周俊伟的半导体的天线等。

活动过程

一、展示老师收集的资料

这些日子呀,我们在举行有关“绳线”的活动,我也收集了一些资料,请大家看一下。

二、介绍自己的资料信息

1、幼儿分享交流。

2、老师随时小结。

三、发现自己身上的各种绳线,并大胆提问

1、幼儿发现问题。

2、尝试解决。

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沙锤、手铃、小鼓的名称,能感知对鲜明的声音的强弱与快慢的变化,并能在了解大鼓和沙锤所表现的声音形象的基础上参与游戏。

2、帮助幼儿通过大象和蚊子的故事情节的理解,了解故事与乐器演奏的对应关系,并做出相应的游戏动作。

3、引发大班幼儿倾听的兴趣,培养倾听的习惯,能在倾听的基础上培养对乐器的兴趣以及体验与同伴共同演奏乐器的快乐。

活动重点:

认识沙锤、手铃、小鼓的名称,能感知对鲜明的声音的强弱与快慢的.变化,并能在了解大鼓和沙锤所表现的声音形象的基础上参与游戏。

活动难点:

了解故事与乐器演奏的对应关系,并做出相应的游戏动作。

物质准备:

大鼓、沙锤各一个,小鼓若干;大象、蚊子的提线纸偶各一个,每人一个串铃。

经验准备:

活动前帮助幼儿初步了解故事情节。

活动过程:

1、听风声音,感受乐器的音色,认识新乐器——沙锤,(教师悄悄发出沙锤的声音,请幼儿猜这是什么声音,学一学,然后出示,认识。)

2、教师将乐器藏在身后,发出沙锤的声音,请小朋友听一听,这个声音像什么?谁来学一学这种声音,并猜一猜这种乐器的名称。

师:咦?小朋友们有没有听见什么声音啊?快点来仔细听听这个声音像什么?谁来学一学?(幼儿回答)

师:(出示沙锤)刚刚的声音就是这个沙锤发出来的,我们一起来说一下叫什么?(沙锤)

师:“请小朋友听一听现在是谁在唱歌?”(小鼓)(出示鼓让幼儿认识)

师:今天小鼓要来给我们唱两首歌,但是小鼓偷偷的告诉刘老师,它今天要考考我们小朋友,那就是要我们听仔细了,听听小鼓唱的两首歌是不是一样?哪里不一样?(幼儿回答)

师:小朋友们看一看,老师手腕上带的是什么?(小铃)。今天小铃、小鼓、沙锤都来到了我们班级里,我们把它们一起请出来和大家打个招呼吧,三种乐器出示,认识后,简单小结,让幼儿巩固对这三种乐器的认识并区别声音的轻重。

教师:小鼓、沙锤、小铃要讲故事了,请你们仔细听一听小铃在故事里变成了什么?

3、看提线纸偶戏《大象和蚊子》。

教师事先做好一群小蚊子,用线将小铃铛和纸折的蚊子串在一起。

出示提线纸偶大象,伴随三种乐器讲故事:有一头大象,长的可大啦!脑袋大大的,身子大大的,屁股也好大好大,走起路来很慢很慢,“咚——咚——咚——”(敲击出轻缓的鼓声)

有一天,大象出门散步,他走累了,就在草地上打起了瞌睡。一群蚊子飞来了(伴随着纸蚊子的出现,小铃发出哗啦的响声),他们发现了大象的屁股,说:“哇!好可爱的屁股呀!让我来叮叮他吧!”于是蚊子们就围着大象的屁股叮了起来,大象觉得屁股有点痒,就用尾巴来赶蚊子,“刮——刮——刮”(沙锤晃动三次代表大象甩尾巴)。蚊子被赶走了。大象又打起瞌睡。大象刚睡着,蚊子又飞了回来(小铃伴随着故事再次进入,发出响声),大象只好又用尾巴赶“刮——刮——刮” (沙锤晃动三次),把蚊子赶跑了。可是,过了一会儿,蚊子又来了,大象这次终于生气了,它用好大好大的脚使劲一跺,“咚!咚!”(小鼓重重地敲击两下)声音大得把蚊子都给震晕了!(蚊子纸偶纷纷落地)

4、以乐器在故事中发出的声线为线索,引导幼儿回忆故事的主要情节。

师:故事里面讲的是谁和谁的事情?(大象和蚊子)

师:(摇动小铃)哗啦啦的小铃声是谁来了?(一群小蚊子)

师:(敲奏小鼓)咚——咚——咚的小鼓声是谁发出的声音?它们在做什么?(是大象在走路,它在散步)

师:(晃动沙锤)刮——刮——刮的沙锤声在故事里是什么声音?是谁在做什么?为什么要那样做?(是大象在甩尾巴,它要赶走蚊子,不让蚊子叮它)

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初步探索绕障碍物运球,发展走、跑动作的协调性。

2.体验足球运动的快乐并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

3.锻炼幼儿手臂的力量,训练动作的协调和灵活。

4.提高幼儿身体的.协调能力,体验玩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足球人手一个、障碍物、音乐。

【活动过程】

一、引导部分(1)热身活动:听音乐利用足球进循环练习:绕球跑--单脚跳球--触摸球--助跑跨球。

二、主体部分(1)增加障碍物,探索饶过障碍物运球的方法;幼儿分散探索;请个别幼儿示范各种运球绕障碍物的方法;幼儿各自尝试;再次练习,请个别幼儿表演。

(2)活动讨论:练习中,怎样绕障碍运球才能又快又好。

(3)分组玩球:运球绕过小树林和土坡。

三、结束部分幼儿和教师在轻松的音乐声放松身体。

【安全提示】

1.活动前教师要带领幼儿做充分的热身运动。

2.注意行进中的路径安排,不要发生碰撞。

【活动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对于足球游戏的兴趣。在中班阶段,幼儿已经初步的接触到了足球,知道足球是用脚踢的球。通过过小树林和土坡的游戏让幼儿初步的学习绕障碍物运球。因此,对于他们运球时如何用脚并没有过多的要求。幼儿在活动中非常的开心。大多数幼儿在游戏中小心翼翼的运球,因此,整个活动开展的速度较慢,幼儿消极等待的时间比较多。相信幼儿越来越熟悉足球之后,活动会开展得更加顺利。

大班教案 篇8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活动,让幼儿初步感受理解音乐所描绘的形象。

2.理解图形的含意,培养幼儿把音乐与图形谱相匹配的能力。

3.学习创编图形,以表示狮王和小动物走路的声音,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复习动物字卡

二、活动准备

1.图片各一张,《狮王进行曲》图形谱一张。

2.录音机,音乐磁带《可爱的小动物律动》《狮王进行曲》《卡门序曲》

3.狮王,乌鸦和小动物的字卡若干。

三、活动过程

1.随着动听的乐曲,复习可爱的小动物律动,要求幼儿能熟悉地模仿各种动作,进入活动室。

2.欣赏乐曲《狮王进行曲》

用简明的语言引导幼儿安静地欣赏一遍乐曲,从而引出课题。

教师讲故事,帮助幼儿理解音乐的.内容性质。

欣赏乐曲,幼儿边听乐曲边跟着老师拍节奏。

引导幼儿将两张图片和狮王吼叫声,乌鸦的吹号声进行匹配,认同

创编图形(请幼儿创编两种图形,以表示狮王和小动物走路的声音)

看图形谱,完整欣赏一遍乐曲。

教师讲解图形谱后,幼儿看着图形谱跟着老师按乐曲节奏模仿各种动物的动作。

教师随着乐曲的变化依次出示各种动物字卡,让幼儿边听乐曲,边跟着字卡做动作。

3.音乐游戏:狮王和小动物

请能力强的幼儿进行示范表演。

全体幼儿一起完整地玩一遍游戏。

4.欢快的《加沃特舞曲》中结束活动。

《【推荐】大班教案范文集合八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