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中班语言活动教案七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班语言活动教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能说出书中水果的名称。
2.认真的倾听并跟随阅读图画书内容。
活动重点:
能说出书中水果的名称名称。
活动难点:
认识杨桃和木瓜的切面。
活动准备:
小书人手一本、大书一本,水果实物。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你们吃过什么水果?
过渡:在一本书里也藏着许多水果,你们想看这本书吗?
二、幼儿自主阅读。
1.教师提出看书要求:看书时,要从封面开始,一页一页的看,边看边和好朋友说说书里有哪些水果?看到有夹子的'地方把书放下。
2.幼儿自主看书,教师巡视。
3.让幼儿说说你看到了哪些水果。
三、集体阅读。
1.看大书,知道书的名称。
2.阅读第2—3页,提问:你认识谁?幼儿说说。
出示猕猴桃,让幼儿摸摸,介绍名称,和猕猴桃打招呼。
3.阅读第4—5页,问:这边有哪些水果?
出示橙子与桔子,介绍名字,问:他们有什么不同?指名剥剥。
介绍杨桃与木瓜,出示实物,让幼儿说说名称。
4.阅读第6—7页,水果们要变了,你们认识吗?
5.阅读第8—9页,师:我们一起来看看你们都猜对了吗?
6.阅读第10—11页,师:看看每个水果的肚子里都有什么?
7.阅读第12—13页,有一种水果肚子里什么种子都没有,是谁啊?它的种子藏在哪里呢?
四、教师小结。
五、品尝水果。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学习欣赏名画,初步发展艺术欣赏能力。
.尝试用图画表达自己独特的想法,发展创造力。
.乐于欣赏同伴的作品。
活动准备
.以大熊猫为造型的小摆设。
.《动物真有趣》幼儿用书或电子书第 21 页。
.图画纸、彩笔或水彩。
活动过程
学习领域:
形式:小组
1. 引导幼儿欣赏大熊猫造型的小摆设,并模仿大熊猫的动作。
2. 出示幼儿用书或电子书,让幼儿欣赏画家安迪沃霍尔的作品《熊猫》,向幼儿提问:
. 大熊猫身上原来是黑色的部分,在这幅画中变成了什么颜
色?(红色。)
. 大熊猫身上原来是白色的部分,在画中变了什么颜色?(粉
红色。)
. 图中的大熊猫在做什么?(打鼓。)
. 猜猜画家为什么要这样表现熊猫?(自由回答。)
. 你喜欢这幅画吗?为什么?(自由回答。)
3. 提议幼儿画大熊猫乐队,每人画一位大熊猫成员。
4. 绘画完成后,请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然后与同伴交换作品欣赏。
5. 老师协助幼儿把作品剪下来,一起贴在展览区。
活动评价
.能欣赏并在老师的.引导下说出艺术品的主要特色。
.能用图画表达独特的想法。
.能欣赏同伴的作品。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3
妈 妈,您别说我小,
我会穿衣和洗澡。
爸爸,您别说我小,
我会擦桌把地扫。
奶奶您别说我小,
我会给花把水浇。
爸爸妈 妈工作忙,
我会做的事真不少!
一、活动课题:别说我小(语言)
二、活动目标:
1、知道自己长大了,要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2、幼儿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并配适当的动作。
三、活动准备:
1、知道自己会做哪些事情。
2、准备一些劳动工具。
四、活动过程:
一、谈话,我会做的事。
1、小朋友都长大了,变能干了,会做很多事情了,你都会做些什么事情呢?
(我会穿衣服,会自己穿鞋子,会擦桌子、椅子,会浇花,会拖地等)
2、鼓励幼儿分组讲述。
(让幼儿学会交流,把自己会做的事情讲给好朋友听听,通过交流知道自己很了不起,会做很多事情。)
3、请幼儿到集体面前讲述,在别人讲述的时候,要求幼儿能安静地倾听。
二、学习儿歌:别说我小
1、今天我们学习的儿歌是《别说我小》。
2、老师有感情的朗诵儿歌。
3、让幼儿说说,你听到儿歌里是怎么说的?鼓励孩子用儿歌里的句式讲述。
4、幼儿跟着老师朗诵儿歌2遍。
三、幼儿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1、出示劳动工具,让幼儿认一认。
2、你会使用这些劳动工具吗?
3、请部分幼儿使用这些工具,根据幼儿操作的情况,老师给予正确的评价,鼓励幼儿要做自己能做的事情。
4、鼓励孩子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四、仿编儿歌
1、幼儿分组朗诵儿歌。
2、鼓励孩子把自己会做的事情编成新的儿歌。
3、幼儿分组学编儿歌,老师进行及时的指导。
4、让幼儿把在小组里编的儿歌到集体面前讲述。
5、根据幼儿仿编的情况,给予鼓励。
五、活动延伸:
1、鼓励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2、培养孩子养成爱劳动的习惯。
阿姨,你别说我小,我会刷牙和洗脸。
爷爷,你别说我小,我会洗碗和拣菜。
妈 妈,你别说我小,我会穿衣和洗脚
孩子的.话:
我以前都不会穿衣服,现在我会了,我还会自己穿裤子、穿鞋子,会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具,还会浇花,每天早上和老师一起打扫卫生。
孩子能在老师的帮助下,认识并使用劳动工具。
老师的话:
通过谈话,进一步了解幼儿都会做写什么事,同时激励那些还不愿意自己动手做事的孩子赶快动手,做能干的孩子。
幼儿学习儿歌速度很快,都很积极。
让幼儿在集体中学习使用一些劳动工具,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意识。
幼儿能根据自己的感性生活经验,大胆的仿编。
教后感:
1、幼儿对自己长大了、变能干了感觉特别高兴,所以在一开始的谈话部分幼儿都很愿意说自己的优点,讲自己会做的事情,在学习儿歌时用的时间很短,朗诵两遍就会了。
2、在仿编部分如果能让幼儿自己组织语言,更能体现孩子学习的主动性。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所表达的内容,感受色彩的美。
2.学习并理解词语:亲亲热热。
3.能根据所给的句式大胆想象、仿编诗歌。
活动准备:
1.蜡笔若干盒。
2.电教设备:电脑、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题。
师:小朋友们看过魔术表演吗?你看过什么样的魔术表演?今天我们班请来了几个魔术师,下面我们热烈欢迎魔术师。(出示一盒彩色蜡笔)
二、欣赏诗歌。
1.猜猜这些魔术师会变什么呢?
教师:这些魔术和我们平时看到的魔术师一点都不一样,你觉得这个魔术师会变什么?(幼儿猜测)那让我们来问一问魔术师会变什么?
2.欣赏课件一遍。
你看到魔术师是怎样变魔术的'?变出了什么?
3.老师示范朗读诗歌《魔术师》。
魔术师回到盒子房里是什么样的?(丰富词:亲亲热热)你喜欢和谁亲亲热热在一起呀?为什么呀?(请小朋友相互做亲亲热热的动作)。
4.看图谱完整地朗诵诗歌,并为儿歌取名字。
5.运用闯关游戏复习巩固儿歌。
三、仿编诗歌。
1.魔术师除了会变那些东西,还会变什么魔术?
2.除了这些蜡笔来做魔术师,还有哪些蜡笔也会来做魔术师呢?幼儿讨论创编。
3.学习朗诵新创编的儿歌。
四、画诗歌。
魔术师还会变什么呢?我们来画一画,再编一编,变出很多好听的诗歌来。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继续仿编诗歌,体会色彩的多变性。
附诗歌:
魔术师小小蜡笔,是几个调皮的魔术师。
红的会变太阳,黄的会变小鸡,蓝的会变大海,紫的会变葡萄,绿的会变草地,黑的会变墨镜,魔术师的魔术变完了,小小蜡笔又回到盒子房里,亲亲热热在一起。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小熊可爱的憨态,能根据故事的情节积极参加讨论活动。
2.知道树荫的位置是会变换的。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1.教具:小熊、大树、小花、小狗、小鸟,会发光的太阳
2.幼儿在户外活动观察各种物体的影子,引导幼儿发现影子会随着太阳的移动而改变位置。
活动过程:
1.回忆对树荫的.认识,引起幼儿对听故事的兴趣。
(1)提问:夏天到了,人们喜欢站在哪里?为什么?
(2)小结:夏天,小朋友喜欢在树荫下活动,因为树荫下凉快。有一只小熊也喜欢在树荫下休息,现在,请小朋友们听一听小熊和树荫的故事。
2.欣赏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1)教师讲述故事。
(2)教师提问:故事中主要说的谁?说了一件有关小熊的什么事情?
3.再次欣赏故事,对故事内容加深理解,感受小熊的可爱、憨厚。
(1)教师边操作教具边放录音,引导幼儿讨论:你喜欢故事中的小熊吗?为什么?
(2)根据幼儿讲述的情况适当提问,加以补充。
4.通过提问引发幼儿积极的为小熊的想办法。
(1)再次欣赏故事后,提问:小熊最后被太阳烫醒了,太阳真的坏吗?为什么?
(2)启发思考:你能帮助小熊想个好办法,让他睡一个又香又凉快的觉?
5.引导幼儿给故事起名字。
活动建议:
1.在日常生活中玩“踩影子”的游戏。
2.散步活动中开展寻找各种“树荫”的游戏活动。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欣赏儿歌感受儿歌的韵律美,学会愉快而有表情地朗读这首游戏儿歌。
2、丰富词汇:引导幼儿学习“游、走、飞、钻、横冲直撞”等动词,认读汉字“鱼”。
3、帮助幼儿巩固认识“鱼、鸭”等动物的外形特征。
4、培养幼儿语音清晰。
教学重点、难点
欣赏儿歌,感受儿歌的韵律美,初步认识小动物们的外貌特征。
活动准备
教具(小鱼、小鸭、蝴蝶、小猫、螃蟹、蜈蚣)图片各一张,幼儿用书《动物王国》,汉字“鱼”卡片。
活动过程
1、引入依次展示准备好的活动图片,吸引幼儿对儿歌中主要角色的注意。问:小朋友们,你们认识这里的动物吗?
2、欣赏儿歌《小脚》,幼儿倾听儿歌,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操作活动教具、提问:
(1)小鱼有脚吗?小鱼怎样走?让幼儿学鱼游,认读汉字“鱼”。
(2)小鸭有几只脚?走起路来会怎样?请个男孩学小鸭走,摇摇摆摆的样子。(3)小猫有几只脚?小猫怎样走?请个小女孩来学小猫走。
(4)小小蝴蝶有几只脚?蝴蝶怎样飞?请全体幼儿起来学蝴蝶飞的动作、
(5)螃蟹有几只脚?它是怎样走路的?解释“横冲直撞”就是乱冲乱闯的意思,教育幼儿平时走路不要学螃蟹。
(6)谁的脚最多?蜈蚣喜欢钻到哪里去玩?让幼儿想想钻的样子,学钻的动作。
4、情境表演《小脚》
幼儿与教师边朗诵边按照儿歌内容进行表演,使幼儿愉快而有表情地朗读儿歌。
5、拓展与思考
还有哪些动物是两只、四只、六只、八只脚的'?它们是怎样走路的?请大家回去后注意观察,不懂的可以问爸爸妈妈,学会了记得来告诉老师和同伴哦。
6、活动结束,教师简单小结本次活动情况,对幼儿进行表扬和鼓励
教学反思
我上这节活动课就是让幼儿们感受到儿歌的韵律美,难点是让幼儿认识鱼、鸭、猫、蝴蝶、螃蟹、蜈蚣这些动物的特征。在教学过程中一边朗读儿歌,一边动作表演小动物们走的样子,使孩子们懂得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走法,比如“横冲直撞”这个词在解释时兼有安全教育。这节活动课动静结合,孩子们学得很愉快。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了解手势言语,能说出常见手势所表达的含义
2.通过猜测手势故事丰富词汇,尝试根据手势创编故事。
3.体验手势言语的乐趣。
活动准备:
请家长帮助幼儿积累“手势”经验。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用手势招呼一幼儿上前,提问:你怎么知道我叫你来?
2.师:我们不光嘴能说话,手也能说话。现在我做几个手势动作,请小朋友猜猜我的“手”说的是什么:你真棒、耶。
3.师:现在我要来点难的:一交警动作、停,知道得真多,还难不倒你们呢!
二、游戏“小手变变变”。
1.师:我的手还会变各种小动物,请小朋友看我变的是什么。(蛇、雀、兔)
2.幼儿用手玩“小手变变变”的游戏。
师:你的小手会变小动物吗?小手准备好,变变变——(玩三次)
(1)师:你变出了谁?这是谁呢?
(2)师:再来一次,跟刚才不一样!
(3)师:最后变一次,看谁能变出新朋友!
三、教师用手“讲述”故事。
师:我的手呀不但会变动物,还会讲故事!请你仔细看,看谁眼睛亮,会动脑,能猜出我的手讲的是什么。教师表演手势故事——
一只小兔走过来,发现一块大石头,左瞧瞧,右看看,蹦蹦跳跳跳过去。
一只小鸭走过来,发现一块大石头,左瞧瞧,右看看,摇摇摆摆绕过去。
一只小羊走过来,边走走,边玩玩,哎呀撞上大石头,一瘸一拐走过去。
四、引导幼儿猜测故事、学习手势表演故事。
1.师:你看到了谁?还有谁?他们发现了什么?在干嘛?怎么过去的?
2.师:刚才你们猜得都有可能,究竟故事里讲了什么呢?请你认真看、仔细听—
(教师边讲述边表演故事。)
3.师:你们想用手讲故事吗?好,准备让你好听的声音传到我的'耳朵里。
4.师:还想讲一次吗?这次老师只做手势,请小朋友用响亮的声音讲出故事。
(引导幼儿学习边手势表演故事边讲述。)
五、幼儿仿编故事。
1.师:你觉得还有哪些小动物会走过来呢?怎么过来的?请你用手势做出来。2.师:现在我们要把新的动物朋友请到故事里,谁来试一试?(请幼儿到前面边做手势动作边仿编故事:一只……走过来,发现一块大石头,左瞧瞧,右看看,……走过去。如有困难其他幼儿看手势表演可协助把故事完整讲出来。)
3.教师肯定幼儿创造:老师真的没想到,我们小朋友这么小就能编出这么多有趣的手势故事,真是不简单!
六、欣赏手影表演《逗趣》。
(1)师:有两个叔叔更不简单,他们的手会表演更精彩的故事,我们一起欣赏一下——
(2)师:我们好羡慕吧!很多小朋友在讨论刚才的手影故事,下次我们也来试试,让小手说出更精彩的故事,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