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案

有关小班教案集锦十篇

时间:2023-04-29 12:07:46 收藏本文
有关小班教案集锦十篇

有关小班教案集锦十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班教案10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1、让幼儿知道身体的主要部位,知道爱护自己身体。

活动准备:

1、娃娃家:我说你找,两个人合作,一个人指出身体的某个部位,另一个朋友指出相应的部位。

2、益智区:身体各个部位的功能图。

活动过程:

一、师幼交谈。

教师:又到了我们区角活动的时间了,区域活动老师准备了很多东西在区角里哦你们想玩吗?

(激发幼儿进入课堂的兴趣)

教师:那小朋友们要听好规则是怎样的.哦!

二、区域规则。

1、进入区域之前要先听好老师介绍各个区域里的玩法有什么角色哦!只有听清楚才能更好的选择我们自己喜欢的区域。

2、进区域前要怎样啊!(拿出进区卡示范)要拿好进区卡。

3、拿好进区卡后可以选择自己喜欢想去的区域进行活动,并把进区卡插入自己选择的区域插区卡里。

4、等区域活动结束时不忘把自己的进区卡拿出放回插区卡里。

5、要是你想去的那个区域插区卡里插满了没位置了怎么办啊!就说明这个区域里人数满了,我们要选择另外一个区域。

三、点出本节区域活动的重点。

教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各个区域里都可以怎么玩呢?

教师:介绍各个区域活动。

2、益智区。

教师:小朋友们都认识了我们身体的各个部分,都知道了我们身体的每个部位都很重要。

教师:所以小朋友都要爱护自己的身体咯。

教师出示身体部位操作图:这个是什么呀?这个就是我们等下要在里面操作的操作图,里面有身体的各个部分的图片,等下小朋友要帮这些部位图片组合起来,到时候看看哪位小朋友最聪明,能最快的把它组合起来哦。

3、娃娃家

教师:小朋友们在娃娃家里玩的时候,要先安排好角色,要两人两人一组哦,两位小朋友互相便用手指指出对方的身体部位边用嘴巴说出那是什么。

教师:看看哪组的小朋友配合的最好,哪组的小朋友最聪明。

四、请幼儿进入区域。

教师:那么现在就请小朋友们选择自己想去的区域里活动吧!

教师:在几个区域中来回巡视适当指导幼儿活动。

五、评价本次区域活动

教师:根据幼儿在活动中的情况好与不好的地方教师进行相应的评价指正,同时积极鼓励有进步的幼儿或有进步的过程。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名称:我的小手真能干

活动目标:

1、在听儿歌及跟做动作的过程中,理解“搓、捏、挠、敲”的意思。

2、尝试用完整的语言进行大胆地表述。

3、对小手游戏感兴趣。

活动准备:

小手能干的照片

活动过程:

1、手指游戏

2、小手的本领

刚才我们用什么做游戏了?

你觉得小手能干吗?

你的'小手有什么本领?(吃饭、玩游戏、穿衣服、穿鞋子、用剪刀)

总结:你们的小手真能干,会用勺子,会穿裤子,会穿衣服,会穿鞋子,会画画,会用剪刀,还会做游戏。等我们小朋友再长大一些,小手会做更多的事情的。

3、小手游戏

下面,我们再用小手玩个游戏。请你按我的要求去做,如果我说“小手小手拍拍”,小朋友们就要拍拍手,看看谁的小手最能干。

小手小手拍拍,小手小手敲一敲。

小手小手拍拍,小手小手搓一搓。

小手小手拍拍,小手小手捏一捏。

小手小手拍拍,小手小手挠一挠。

小手小手拍拍,小手小手藏一藏。

4.引出游戏“找小手”:可爱的小手全都不见了!现在我的大手要来找你们的小手,大手一摸到小手,小手就赶快放到腿上,好吗?

5.教师悄悄地走到幼儿的身后,用手摸或握每一个幼儿的手,提醒他们尽快把手放在腿上,并请他们说说自己的小手藏在哪里了。

6.游戏反复进行。

活动反思:

本活动以“幼儿的手”为切入点,在施教过程中,主要采用了音乐导入法、观察发现法、游戏巩固法、感知操作法。活动开始,孩子们在轻松的音乐中,对手有感性认识,产生活动兴趣。然后通过观察,孩子们自己发现手上有什么,有几个手指,并进行手指和手的比较。手能做什么,并与孩子们共同搭建认识的平台。这样,层层剥平,逐个扫除学习上的障碍,在观察发现中获得对手的感性认识。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孩子们对玩手指游戏非常感兴趣,也非常认真,在不知不觉中激发了孩子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愿望,这一愿望在变魔术中不断提高。那种迫切的心情,使孩子们自发地投入到操作活动中,去探求、去体验、去表现自己。

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玩玩看看,对物体下落现象产生兴趣和探索欲望。

2、鼓励幼儿运用身体动作表现物体下落的样子,并尝试进行语言描述。

3、引导幼儿初步尝试记录。

活动准备:

1、鸡毛、花瓣、纸条、积木等材料6篓。

2、记录纸4张。

3、多媒体课件。

4、魔术盒1个。

活动过程:

一、 介绍材料,引出问题。

1、老师逐一出示材料, 提问:这是什么?(鸡毛、花瓣、纸条)

2、 教师玩“掉下来了”的游戏,提问:纸条怎么了?

二、 摆弄落体进行感性探索。

(一)第一次探索。

1、 幼儿选择鸡毛、花瓣、纸条三种材料玩一玩,观察它们下落的情景。

老师提出探索要求:我们要把手举得高高的,然后一松,看一看,它们是怎么样掉下来的?

2、 进行讨论、小结。

(1) 提问:刚才你玩的东西,是怎么样掉下来的?(鼓励幼儿用动作表现)

能不能把它掉下来的样子说出来呢?(引导幼儿进行语言描述)

(2) 观看多媒体课件。

师:鸡毛、花瓣、纸条掉下来的样子真有趣,我们还拍成录象,你们看!

师:鸡毛是怎么样掉下来的?

师:花瓣呢?纸条呢?

3、小结:鸡毛、花瓣、纸条都是摇摇晃晃、飘呀飘、飞呀飞??地掉下来的(具体描述语言看上课情况定)。那积木呢?积木是怎么样掉下来的?

(二)、第二次探索。

1、 幼儿选择积木玩一玩,观察它下落的情景。

师:我们把手举高,然后一松, ……此处隐藏3920个字……到动物朋友的抱抱为情节展开,始终以情感为主线,渲染小刺猬想要和别人抱抱的心情。在倾听故事和理解故事的基础上,引导幼儿想说、愿说、敢说。在帮助动物们想办法表达对于刺猬的喜欢时,拓展和提升幼儿的语言能力与经验。

开场老师和幼儿亲密地抱一抱,可以拉近师幼之间的距离,使幼儿感受到拥抱的快乐,在此间教师随机与幼儿互动,倾听幼儿对于抱抱的生活经验。这一环节为整个活动起一个良好的开端,并使幼儿了解拥抱是一种情感表达,为引出故事做铺垫。

小班幼儿的倾听习惯是语言活动中重要的能力培养之一,在理解故事内容的环节中,要注意观察幼儿倾听的能力。讲故事分段进行讲述,并通过提问和讨论来回忆故事情节,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教师在此环节要着重情绪上的渲染,使幼儿感到小刺猬非常喜欢和大家抱抱,和大家做朋友,为下一环节埋下伏笔。

通过前一环节中老师与幼儿讨论了和小刺猬做朋友的办法,激发了幼儿亲近动物的情感,在此处教师要用肢体和表情感染幼儿,带动情绪提升到最高潮。幼儿在唱唱、跳跳中体验亲近同伴,与小动物做朋友的快乐。

小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教育幼儿吃瓜果要吐籽。

2、让幼儿了解吃瓜果的好处。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1、果盘、湿巾

2、水果:甜瓜、香蕉、西瓜等瓜果

3、课件《子儿,吐吐》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生活经验讲述

1、你们平时吃过什么水果?哪些水果是吐籽的?

2、籽能吃下去吗?吃下去会怎样?

(二)讲述故事《子儿,吐吐》(课件)

1、胖脸第一个吃完木瓜他的籽去哪里了呢?

2、胖脸把木瓜籽吃了下去,大家是怎么说的?

3、胖脸的头上有没有长木瓜树?

4、籽到哪里去了?

故事:1、每一次,不管胖脸儿站在哪里,他都是第一只被认出来的猪,因为,他的脸—————胖得比谁都胖!胖脸儿平常很安静,总是在吃,最爱说的话就是:“吃吧,吃吧!”他吃起东西总是又快又多。

2、“吃吧,吃吧!”胖脸儿今天又是第一个吃完木瓜的猪。第一个吃完,没什么好奇怪的,奇怪的是,他桌上竟然没有半粒吐出来的籽。“籽呢?”其他的猪问他。“什么籽?我没有看到什么籽呀!”胖脸儿说,他把木瓜吃的一干二净,桌子上什么也没留下。

3、这时候教室里唧唧喳喳的讨论起来,突然有一个声音说:“会长树!”胖脸想着自己长树的样子,哭了。

4、可是他转念一想:世界上树那么多,但有哪一棵比的上我这棵会走路的树呢?

5、他开始开心地期待他头上木瓜树的长出。他跑进厨房,喝下他所能喝的最多的水,然后飞快地钻进被窝里乖乖躺着,就连睡觉他都换头睡,怕这样树长不直。

6、第二天,胖脸儿起得很早,可是并没有发现头上有树。

7、最后他惊讶地发现子儿居然都在他的便便里面,他看了好一会儿,才依依不舍地把它们冲走。

3、教师小结:吃瓜果时要注意吐籽。

(三)品尝水果

导语: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很多好吃的水果,这些水果有的有籽,有的没有籽,你们先猜一猜这些水果里有没有籽,然后咱们一起切开看一看。 (一起看看瓜果的横切面)

(四)教育幼儿多吃水果,并且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提问:吃瓜果都有什么好处?

吃瓜果可以补充人体的多种营养。教育幼儿吃水果要把籽吐到合适的地方。吃完水果要把小手擦干净,做个健康讲卫生的好宝宝。

(五)认识瓜果的籽

1、认识瓜果,哪些籽能吃,哪些籽要吐出来。(课件)

2、用心的去观察一下瓜果的籽是什么样的?能粗略的分辨几种瓜果的籽。

(六)活动延伸

幼儿拿图片分辨,然后带孩子出活动室。

小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关爱。

2、愿意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热爱。

3、初步了解自己及别的幼儿的父母的工作。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录音机、摄像机。

2、幼儿与全家人的合影或生活录像。

3、父母与幼儿曾交谈过其工作情况。

4、彩色皱纹纸若干、橡皮泥及辅助材料。每人一本小册子。

过程建议

1、谈话:我的家人

(1)幼儿拿出与爸爸妈妈及家人的合影照片或集体观看生活录像。

幼儿相互介绍自己的爸爸妈妈和其他成员,注意用完整的.语言进行表述。如“这是我爸爸”等。

(2)幼儿大胆表述,教师记录在小册子上。讲讲自己的爸爸、妈妈是干什么工作的?在什么地方工作?如:我爸爸是工程师,在工厂里设计机器。

2、幼儿思考、讨论

(1)家中成员为你们都做了些什么?

(2)爸爸妈妈天天要上班,可辛苦了。如果小朋友们天天跟着爸爸妈妈,那他们会怎么样呢?小朋友不能跟着爸爸妈妈,那到哪里去呢?你喜欢到幼儿园来吗?为什么?

3、为家庭成员送一件礼物

(1)说说自己在幼儿园里学到的本领(说、唱),教师录音记录。

(2)拿出摄像机:你们在幼儿园学到那么多本领,想告诉爸爸妈妈吗?将幼儿的讲述记录下来。

(3)激起幼儿为爸爸、妈妈制作礼物的愿望。教师引导:爸爸妈妈下班回家一定又累又饿,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制作面条、点心等)

让幼儿自主选择完成。教师可在幼儿遇到困难时,进行帮助指导。

延伸提示

把幼儿与父母的合影,布置于活动室的墙面,幼儿随时可向同伴介绍自己的父母。家人为小册子添加相关的内容(趣事、爱好)。

小班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会比较物体的大小。

2、能用“大”或“小”来表述物体,体验物体的相对性。

【活动准备】

1、课件比较大小

2、各种实物(如碗,皮球等)

3、雪花片大的,小的和幼儿人数相等。

3、大小皮球各半,大小筐各一只。

【活动过程】

一、比比哪个大,哪个小。

1、趣味练习。

比较大象和蚂蚁,苹果和草莓,小狗和蜜蜂,哪个大?哪个小?

2、逐一出示各种实物(如碗,皮球等)每种大小各一个。

提问:这是什么?哪个大?哪个小?

3、出示大小篮子各一只。

请幼儿按大小给实物分类,大的.放在大的篮子里,小的放在小篮子里。

二、玩“听口令举雪花片”的游戏。

请幼儿每人拿一种图形雪花片,大小各一片,听教师的口令举雪花片,如举大的圆形雪花片,举小的正方形雪花片等等。

《有关小班教案集锦十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