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案

有关桥教案范文汇编七篇

时间:2023-04-29 00:19:23 收藏本文
有关桥教案范文汇编七篇

有关桥教案范文汇编七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桥教案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桥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理解作者所写的桥之美。

2、与中国石拱桥比较,感受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3、理解一些难句的情味。

  【学习重难点】

学习本文的表达方式,揣摩文中难句所蕴涵的情味。

【学习流程】

一、课前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煞它风景( ) zhù( )足 xiāo ( ) 魂 媒介( )

2、想一想,有那些赞美桥的古诗词,把它写下来。

二、学习研讨

3、 在作者看来, “桥”美在何处?你对此有什么感想,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4、为了更好地阐释“桥之美”,作者举了几个例子?请各用一句话概括。

5、理解文中语句丰富的蕴涵。

(1)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2)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

(3)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成形与色的乐曲。

(4)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

6、说说《中国石拱桥》与本文在表达手法上的区别。

  三、扩展学习

7、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水的语言

水是会“说话”的。听听水的声音,可以判断水的状况。你不妨试一试:把满满的一瓶子水倒出来,听!水在噗噗作响,它在告诉你:我出来啦!用墨水瓶、暧水瓶做这个实验,它们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

这个原理很简单,因为水流出来的时候,空气要从瓶口挤过去,那一个个气泡钻出水面时,会因为压力变小而猛一下子膨胀,发出冲击,水就这样“说话”了。

把水壶放在火炉上,当水壶发出叫声的'时候,水还没有开。等水真正沸腾的时刻,叫声又不是那样响了。“响水不开,开水不响”,水壶里的声音为什么能报告壶里的情况呢?

放在火炉上的水壶,壶底的水最先热起来,于是那里就产生了气泡。这些气泡很热,也很轻,便在浮力的作用下,升到了上边的冷水层。热气泡在冷水里放出了大量的热,它们温度降下来,好像泄了气的皮球,抵挡不住水的压力,就被水给压破了。气泡破裂时会发出响声,水壶便呜叫起来。水在沸腾的时候,气泡一个接一个地钻出水面冲到空气里,很少有在水里破裂的,这时水的声音变成“哗啦”“哗啦”了。

人被烫着会喊叫,水挨烫时也要“尖叫”呢:把几滴冷水滴在火红的炉盖上,听!它咝咝地尖叫了。烧水做饭时,我们常常会听到这种声音。

水当然没有知觉,它挨烫时的“尖叫”是由于它在急速地变成汽。炉盖或红煤球的温度都很高,水滴到上面马上变成了小蒸气。一滴水要变为汽,体积大约要膨胀1500倍,这一涨,就像小xxx爆炸,发出了声音。

你会判断壶里的水开不开吗?

提一壶冷水,向地面上倒一点,你听到的是清脆的噼啪声。提一壶开水,同样地向地面上倒一点,听!它发出了低沉的波波声。为什么冷水和开水声调不同呢?这跟水的温度有关系。当水温在100°C左右时,水不断地变成汽,开水四周包着这层汽,好像裹着一层线毯,落到地上的声调也就低沉多了。冷水落到地面上,没有汽垫的缓冲作用,声音也就变得清脆了。这正像掉在地面上的钢球能发出清脆的声音,掉在棉被上的钢球只会发出一点儿声响一样。

水的奇妙语言可多啦,你能自己做些实验,研究一下吗?

(1)这是一篇 说明文,其说明顺序是 顺序,全文语言 有趣。

(2)为了生动的说明水有各种各样的语言,很多地方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

(3)文章说明了水在三种情况下的语言:A ;B ;C 。

(4)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怎样才能判断出壶里的水是否是开的?

桥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5个生字,正确读写:“湍急、高山峻岭、增援、妄想、诡计、击溃、心惊胆寒、红褐色、震耳欲聋、疯狂、政委、千钧一发、号召、浩浩荡荡、狼狈、奔赴”等词。

2、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了解课文叙述顺序。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了解时代背景,理清文章层次。

一、揭题,了解时代背景。

1、《飞夺泸定桥》关键词是什么?“飞”、“夺”各是什么意思?

2、简介时代背景。

泸定桥在四川泸定县大渡河上,1706年建成,是四川西康的交通要道。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来到大渡河边。这里水流太急,不能架桥,渡口只有几只小船,往返一次就需要几十分钟,几万红军如果只靠这几只小船来渡河,要用多少天啊!能否及时度过大渡河,对红军至关重要,关系到红军能否北上抗日,关系到红军的生死存亡,关系到中国革命的前途和命运。为了迅速渡河,粉碎反动派妄想把红军消灭在大渡河边的阴谋,必须火速夺下泸定桥。

二、检查预习。

1、 生字词:撤che 召zhao读音

“关键、千钧一发、水流湍急、诡计、震耳欲聋”的意思。

2、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重点写的什么内容?

3、小组讨论,理清层次。

第一部分(1),讲红军北上抗日,必须夺下泸定桥。

第二部分(2),讲红四军团接到夺下泸定桥的命令。

第三部分(3—5),讲红军跟敌人的援兵抢时间,赶在前边到达泸定桥。

第四部分(6—8),讲红军英勇夺下泸定桥。

第五部分(9),讲红军主力顺利度过大渡河,奔赴抗日最前线。

文章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层次清楚,重点突出。但是,文章只要按“起因”、“经过”、“结果”的结构来分,也可以。

三、同桌朗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结合课文,理解题目中的“飞”、“夺”是什么意思。我军为什么要“飞夺”,是怎么“飞夺”的?

2、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一、指导自学,讨论交流。

1、 自读课文,讨论有价值的问题。

2、 交流:A、“飞夺泸定桥”题目中的“飞”、“夺”是什么意思?< ……此处隐藏8452个字……文指石桥上凿就的桥名字体强劲有力。

④飘逸潇洒一一自然、大方、洒脱、不拘束。课文指石桥上凿就的桥名字自然、大方、洒脱、不拘束。

3.通读课文,了解各节的大意。

①故乡江南的小河多。(板书:河多)

②小桥的数量多。(板书:小桥多)

③小桥的造型千姿百态。(板书:造型多)

④小桥的名称美,来历多,字体各不相同,关于小桥的故事多。(板书:名称美)

⑤小桥给孩子们带来无穷的乐趣,是孩子们的“乐园”。(板书:乐趣多)

⑥作者最忆家乡的桥。(板书:忆桥)

四、根据不同内容,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故乡江南的小河多。

第二段:(2—5)介绍故乡小桥的特点。

第三段:(6)作者最忆家乡的桥。

五、练习读课文。

六、作业:

1.完成练习册查字典作业。

2.抄写读读写写的词,每词抄四遍。

3.读课文三遍。

板书:

河多

小桥多

家乡的`桥--造型多

名称美

乐趣多

忆桥

第二课时

课时要求:

1.学习课文1——3节,重点训练学生分三步体会用词的好处。

2.朗读课文第三节,完成课后练习三填空(1)。

3.准备背诵第三节。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第一节。

1.指名读,讲段意。

2.重点训练体会作者用词的好处。

3.出示学习方法:

查字典理解带点词语的意思。

联系上下文,想想带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体会带点词语的运用好在哪里。

按三步学习法学习第一节。

(1)指名个别讲。

①网布——布,分布;网布,像网一样纵横交织地分布。

②故乡一条条小河纵横交织地分布在大地上。

③“网布”把故乡一条条小河纵横交织的样子写得十分形象,给读者留下具体而清晰的印象。

(2)小组讨论练习讲。

(3)请两个小组汇报讲。

二、学习第二小节。

1.指名读,用摘句法概括节意。

2.“连接”写出了什么?(小桥的分布情况。)

3.“赶集要经过八座十座小桥”说明什么?(家乡的小桥多。)

4.小结:第二节介绍小桥的数量多。作者用两个“连接”写出了小桥的分布情况,又以“赶集要经过八座十座小桥”说明家乡的小桥多。

三、学习第三小节。

1.默读第三小节,准备填空。

2.出示填空练习,学生讨论。

课文第三节是围绕这句话写的,分别写了和的姿态。

3.分男女生读填空答案。

4.给第三小节分层次,概括层意。

5.按层次指导背诵,学生相互试背。

6.指名试背。

四、布置作业:

1.熟背第三节。

2.熟读第四、五节,准备背诵。

3.完成练习册填空的第一部分。

第三课时

课时目的:

1.学习课文第四一六节,并能初步背诵。

2.继续练习体会用词要准确。

3.练习动宾词搭配。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

二、学习新课。

(一)学习第四节。

1.指名读,思考:这节告诉我们哪些内容?(桥名多;桥名的由来;桥名字体各异;关于桥的故事多。)

2.轻声读,用“——”划出描写家乡小桥美妙名称的句子;用“()”括出这些名称各是怎么来的句子。

3.讨论答案

4.男女生分别读“小桥名称美”和“桥名由来”的内容。

5.指名读描写“桥名字体各异”的句子。

6.出示句子:

有趣的是,请石匠凿就的桥名字体也各不相同,或篆或隶或楷或草,有的飘逸潇洒,有的刚劲雄健,跟桥相衬相映,又平添了几分情趣。

①回顾体会用词要正确的方法。

②出示三步学习法:

7.用三步法理解“相衬相映”,“平添”。

①相衬相映:相,互相;衬,映,衬托。互相衬托的意思。平添;自然而然地增加,增添的意思。

②课文指在青石上凿就的各种字体的桥名与各种姿态的桥互相衬托,让人觉得又增添了几分情趣。

③“相衬相映”把桥名字体与桥的姿态两者之间的关系写得十分准确;“平添”把这种景物造成的情调和乐趣表现得很形象,给读者留下具体而深刻的印象。

(先指名讲,再小组讲,最后请一个小组汇报。)

8.指导试背第四节。

(二)学习第五节。

1.默读出示课后练习4(2)填上适当的动词。

例:(讲)故事

()篮子()谜语,

()螺蛳()胆量

()毛蟹()小船

2.轻声读,理层次。(总一分结构)

3.出示课后练习3填空,讨论。

课文第三节是围绕这句话写的,分别写了和的姿态。

课文第五节是围绕这句话写的,是从、、和四方面把这句话写具体的。

课文第五节是围绕哪句话写的?是从哪几方面把这句话写具体的?

板书:

乐趣多

下棋、猜谜、讲故事比跳水本领,练胆量

钓鱼、摸螺蛳、捉毛蟹荡舟进桥洞休息

4.齐读填空练习。

5.出示课后练习2(2)用三步学习法讨论。

实在玩累了,荡一条小船进桥洞,舒展四肢平躺着,那凉丝丝的风,轻轻荡漾的水波,转眼就把你送入梦乡……

①荡:荡漾,一起一浮地波动。

送:陪送。

②小船在水波±荡漾,玩累了的孩子们平躺在小船上随着凉风的吹拂与水波的荡漾,一转眼就进入了梦乡。

③“荡”把小船在水波上移动的情景表达得十分准确形象;“送”把孩子们在凉风与水波的“陪伴”下不知不觉入睡的情景写具体了。

6.指导,试背第五节。

(三)学习第六节。

1.“忆”是什么意思?(回忆)

2.“长相忆”是什么意思?(长时间的回忆)

3.作者为什么要长时间地回忆家乡的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总结课文。

1.齐声感情朗读。

2.师小结。

四、作业:

1.填空练习:课后练习3(3)课后练习4(2)。

2.熟读课文三~五节。

板书:

河多

小桥多

家乡的桥--造型多

名称美--来历、形状、字体故事

下棋、猜谜、讲故事、比跳水本领,练胆量

乐趣多:钓鱼、摸螺蛳、捉毛蟹、荡舟进桥洞休息

《有关桥教案范文汇编七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