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案

【实用】科学教案范文集锦10篇

时间:2023-04-29 00:13:51 收藏本文
【实用】科学教案范文集锦10篇

【实用】科学教案范文集锦10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知道空气流动可以形成风,风力有大有小,风具有方向性。

2、探索形成风的各种办法,激发幼儿对自然现象探究的兴趣。

3、了解风的利弊,产生保护自然环境的情感。

活动准备:

ppt课件、乒乓球、吹风机、鸡毛、小旗、各种能产生风的材料(纸板、扇子、矿泉水瓶、洗面奶瓶、蜡笔盒、毛巾等) 、气球 、风车。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感受风的特点

1、教师出示乒乓球,激发兴趣,怎么让乒乓球动起来。

2、幼儿观看乒乓球飞舞的状态,寻找风,发现风的特性——看不见、抓不住,但能感受得到。

小结:对,风看不见也抓不住,但我们却可以感受得到,而且我们还能和风玩很多好玩的游戏呢!

二、游戏初探——产生风的原因

1、吹鸡毛的游戏

幼儿观察教师用嘴吹鸡毛状态

小结:对,因为我们用嘴巴吹时,加快了空气的流动,请出了风,风让鸡毛飞起来了。

2、玩小旗的游戏

教师出示小旗,老师提要求,身体不能碰到小旗,用身体动作让小旗动起来。个别幼儿尝试。

小结:用吹、跑、扇等等动作,加快空气的流动,就能把风请出来,让风吹动小旗动起来。

3、用多种材料自由探索

幼儿自由探索各种材料如何产生风,老师观察指导。分享探索结果。

小结:原来通过挤、压、拍、晃、转、跑、吹等等动作,都能加快空气的流动,把风请出来。

三、深入探究——了解风的特性

1、吹风车比赛,认识风有大小

教师讲解吹风车比赛规则,请个别幼儿上前比赛。

谁的.风车转的最快?为什么他的风车能转的最快?

小结:用的力气大,空气流动得快,风就大。用的力气小,空气流动得慢,风就小。

2、风来了游戏,认识风有方向

教师播放PPT,风除了有大小以外还有方向。

游戏:风来了。

小结:风除了有大有小,还是有方向的,有时吹向上面、有时吹向下面……(引导幼儿说出),各个方向。

3、集体讨论,认识风的利弊

通过讨论认识风为生活带来的好处和伤害。

四、结束延伸

激发孩子保护环境的意识,想一些好办法减少风的危害。最后放飞气球,在愉快的氛围中结束活动。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水娃娃漫游记”初步了解水娃娃的三态变化。

2、鼓励幼儿想像水娃娃的漫游过程,并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水娃娃漫游图。

3、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课件《水娃娃漫游记》

2、蜡笔、纸。

【活动过程】

一、导出活动主题(播放照片)。

1、今天徐老师请来了一位好朋友,你们想知道是谁吗?(想)

2、这个好朋友就藏在徐老师给你们带来的照片中,我们一起来找一找!(播放照片)

3、你们找到了吗?(水)对了,(播放flash)徐老师给它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水娃娃。

4、水娃娃也是你们的好朋友,小朋友想一想,你们在什么地方看见过水娃娃?(幼儿讨论)

5、我们小朋友在这么多地方看见过水娃娃,那水娃娃会到哪里去漫游呢?我们一起来听听故事吧!

二、倾听故事(教师有感情的讲述故事)(播放课件)(教师边讲故事边完成记录表)。

1、教师讲第一段(教师边讲边记录)

(1)水娃娃的老家在哪里?(大海)

(2)他们请太阳公公帮什么忙?(放出强烈的光和热)

(3)水娃娃变成了什么?到哪里去了?(水汽娃娃到天上去了)

2、教师讲第二、第三、第四段(教师边讲边记录)

(1)在天上,水汽娃娃们很团结抱成一团变成了什么?(白云)

(2)这是冷空气爷爷来了,水汽娃娃们冷地发抖,坚持不住地变成了什么?(雨点)

(3)有的水汽娃娃虽然坚持着,但是后来身上结了冰又变成了什么?(冰雹)

3、教师讲第五、第六、第七段(边讲边记录)

(1)这些雨点和冰雹掉到山上、陆地上变成了(地下水娃娃)

(2)这掉到河里的变成了河水娃娃,那掉到江里变成了(江水娃娃),(掉到湖里的变成了湖水娃娃。

(3)我们把所有的这些叫做谈水。

4、教师讲第八、第九、第十段(边讲边记录)

(1)有些淡水娃娃们想家了,回到了老家,又变成(咸水娃娃)

(2)我们把咸水娃娃晒干,变成了(盐)

三、幼儿合作完成水娃娃漫游图。

1、现在我们也给水娃娃拍几张照片。

2、请每四位小朋友组成一个小组。

3、现在给你们两分钟的时间,讨论一下你们等会得分工。(幼儿讨论)

4、讨论好的小组可以去画了。

四、介绍水娃娃漫游图。

1、徐老师发现第一组他们分工很明确,请小组长介绍一下你是怎样分工的?

2、徐老师发现第二组在完成时有些停顿,在这中间你们遇到过什么困难吗?

3、请第三组组长介绍一下水娃娃都去过那些地方旅行?

4、徐老师的嘴巴觉得有点干,我们一起回幼儿园喝杯水,也让水娃娃到我们的身体里去漫游一下好吗?

附故事:水娃娃漫游记

水娃娃的老家在蔚蓝色的大海里。一天,水娃娃们想到外面去旅游。于是它们就请太阳公公帮忙。太阳公公答应了它们的要求,放出了强烈的光和热,一会儿就把水娃娃们变成了水汽娃娃,再慢慢地把水汽娃娃们送上了天空。

在天上,水汽娃娃们集中在一起抱成团。哇,远远望去,水汽娃娃们变成了一朵一朵的白云。

这时冷空气爷爷来了,水汽娃娃们冷得发抖,有的水汽娃娃被冻得坚持不住了,变成了雨点,从天上掉了下来。

有的水汽娃娃坚持着,但是后来身上结了冰,慢慢地变成了小冰雹,也从天上掉了下来。

掉到山上、陆地上的雨呀、冰雹呀钻到地底下,于是就变成了地下水娃娃。

反思:

从活动来看材料比较适合大班幼儿,活动中梳理水娃娃漫游的过程是重点和难点,活动一开始我采用了自主阅读的方式让幼儿先看前5页,然后翻到想和同伴交流 ……此处隐藏2839个字……较感知“高”、“矮”、“不高也不矮”

1.导入:小朋友们都喜欢小动物吗?(喜欢)今天,有一家的小动物来我

们这做客,你们猜猜会是哪家小动物呢?看看他们是谁?(小熊的一家)那小熊的一家都有谁呢?(爸爸、妈妈、宝宝)

2.哪个是爸爸?为什么你说他是爸爸?

哪个是小熊宝宝?为什么?

那哪个是妈妈呢?妈妈长的怎么样?妈妈比谁高,比谁矮,所以妈妈长的不高也不矮。

二、创设小熊一家吃早餐的情境,通过分碗这一事件,区分 “大”、“小”、“不大也不小”

1.引导语:三只熊在干什么呢?它们要吃早餐了,那我们一起来看看三只熊今天吃的早餐是什么。(蛋糕、玉米、苹果、蜂蜜)吃早餐前要准备餐具,出示ppt碗。

2.看哪个给爸爸的?(最大的)什么颜色的?(红色)说一下理由,为什么要给爸爸最大的。

3.哪个给宝宝呢?(最小的)什么颜色的?(蓝色)

4.那最左边的绿色的给谁?(妈妈)

5.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分的对不对。

6.教师小结:三只大小不一样的碗,最大的给爸爸,最小的给宝宝,不大也不小的给妈妈。有了餐具开始吃早餐了。

三、情境“分蜂蜜”,体会蜂蜜的多少和三只熊的关系

1.第一样东西吃什么呢?看好了,(蜂蜜)

2.你知道哪瓶蜂蜜是给爸爸吃的?为什么?三瓶瓶子一样吗?(不一样)中间的瓶子最高,所以要给爸爸吃。

3.那哪瓶给熊宝宝吃?为什么?

4.哪瓶给熊妈妈?为什么?

5.我们一起来看看对不对。对吧?(对)

四、情境“分玉米”, 感知“粗”、“细”

1.引导语:接下来要吃第几样东西啊,(第二样)第二样早餐是什么?刚刚

蜂蜜瓶子有高有矮的,我们一下子就看出来了。这次吃的东西,它们长的一样高的,(出示:玉米)你们看都是一样高的是吗?一样高的.玉米,哪个给爸爸吃,哪个给妈妈吃,哪个给宝宝吃,谁会分一分呢?为什么?三根玉米一样长,为什么第一个要给爸爸。

2.通过肢体语言引导幼儿感知“粗”、“细”

那这个除了说胖,还有一个词叫粗 。(动作提示),慢慢的,就变……(动作收紧)细了

3.教师小结:你看这三跟一样长的玉米,可是它的粗细不一样,粗的玉米看上去,是多还是少?(多)粗的看上去要多一点,那细的呢,看上去要少一点,你们现在明白了吗?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分的对不对。

五、情境“分苹果”,引导幼儿操作

1.明确要求:接下来要吃什么呢?(苹果)数数看,一共要吃几个苹果?6

个苹果给三只熊分,到底怎么分呢?你们可要听好了。

2.熊爸爸要吃得多一点,熊宝宝要吃得少一点,熊妈妈要吃不多也不少。

3.老师在后面给你们准备了一个小筐筐,里面放了6个苹果,请你把苹果分给三只熊,插在哪儿呢?插在红线上面。明白了吗?做好了就放在桌上。

4.幼儿走到桌边进行操作活动。教师重复讲述要求:三只熊都要有的吃,要全部分完。熊爸爸要吃得多一点,熊宝宝要吃得少一点,熊妈妈要吃不多也不少。

5.幼儿操作好回到座位上。

6.评价:找出不同答案,进行对照分析。

看看老师找了几种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哪个对,哪个不对,为什么?请做错的幼儿上来重新摆放。

六、情境“分蛋糕”

1.引导语:想一想还有一样什么东西没分,(蛋糕)。

2.打开ppt我们来看看怎么分。

3.结束:熊宝宝一家在小朋友的细心分配下,肚子也吃饱了,它们要休息了,我们小朋友也休息一会儿吧。

科学教案 篇9

活动背景:

吹泡泡是幼儿很喜欢的一个游戏,幼儿看着那一个个在阳光下闪耀着五颜六色光彩的泡泡总是特别的欢欣雀跃。而有趣的泡泡也蕴含着许多的科学教育价值:圆形的泡泡工具吹出来的泡泡是圆形的,那么用三角形、圆形、爱心形的工具能吹出泡泡吗?会吹出什么样的泡泡?根据小班幼儿好奇探索的特点,本次活动创设宽松的`环境,和幼儿在游戏中感知不是圆形的工具吹出来的泡泡也是圆形,并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

活动目标:

1、感知三角形、爱心形等工具吹出的泡泡也是圆形的。

2、乐意参与吹泡泡活动,并在同伴面前大胆地表达自己的实验与发现。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已经带幼儿到户外吹过泡泡,幼儿观察泡泡的形状。

2、物质准备:泡泡水、各种形状的吹泡泡工具。

活动过程:

1、出示泡泡水及圆形吹泡泡工具,引发幼儿兴趣。

(1)教师吹泡泡唤起幼儿的回忆。

(2)师:圆形吹泡泡的工具吹出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

2、出示各种形状吹泡泡工具,引导幼儿大胆猜想。

(1)引导幼儿观察,说说它的形状。

(2)幼儿猜想,如:你们猜猜用三角形的工具能吹出泡泡吗?吹出的泡泡会是什么样的?

3、自由探索,感知不是圆形工具吹出的泡泡也是圆形的。

(1)幼儿自由探索,观察泡泡的形状。

(3)交流分享:你发现了什么?你吹出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

(4)教师小结:原来不管什么形状的工具吹出的泡泡也是圆形的。

4、交换工具,继续探索。

科学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知道太阳在早上会升起来,在晚上会落下去,对太阳的升起和落下产生兴趣。

2.学说句式“太阳升起来(落下去)了。”

3.在游戏“太阳宝宝”中体验快乐之情。

活动准备:

可以操作用的太阳一个(背面用铁丝固定)、布置一座大山的场景、太阳升起和落下示意图、水彩笔一盒、每位幼儿一个“太阳宝宝”的头饰。

活动过程:

一、组织幼儿围坐在“大山”前面,引出课题。

“今天,谁会出来和小朋友问好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出示太阳,学说句式。

“小朋友们好,我是太阳。我会升起来和落下去呢。”教师演示太阳升起来和落下去,幼儿学说句式“太阳升起来(落下去)了。”

三、出示太阳升起和落下示意图,请小朋友说说太阳时候升起,什么时候落下。

1、教师演示太阳慢慢升起,请小朋友说说,太阳升起来,谁醒来了。教师用水彩笔作相应记录。

2、教师演示太阳慢慢落下,请小朋友说说,太阳落下去了,谁睡觉了。教师用水彩笔作相应记录。

四、游戏:“太阳宝宝”。

1、请幼儿说说太阳升起来和落下去可以做什么动作。请做得好的'幼儿上来,其他幼儿跟着做一做。

2、游戏“太阳宝宝”。请幼儿戴上头饰扮演太阳宝宝,躲在小椅子后面。当太阳妈妈说“天亮了”,小朋友做太阳宝宝升起来的动作从椅子后面站起来;当太阳妈妈说“天黑了”,小朋友做太阳宝宝落下去的动作慢慢蹲下躲在椅子后面。游戏2~3遍后结束。

《【实用】科学教案范文集锦10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