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案

有关大班教案范文汇总九篇

时间:2023-04-28 12:06:37 收藏本文
有关大班教案范文汇总九篇

有关大班教案范文汇总九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绘画、装饰、等多种方式来表现自己的创意,并能大胆地用连贯语言讲述。2、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3、学会收拾整理各个区域用具。

活动准备:

1、美工区:绘画纸、硬纸板、、浆糊、剪刀、橡皮泥、废旧物品。

2、阅读区:《长大真好》幼儿用书、废物利用的图片、资料等自制书。3、表演区:和家长一起在家先用废旧物品制作时装、音乐、进行时装

表演

活动过程:

一、通过谈话,激发幼儿兴趣。

1、师:小朋友你们知道我们每天穿的衣服,鞋袜、玩具等都是谁设计出来的吗?如果老师请你们来设计你想设计什么?

2、引导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象。

二、引导幼儿观察一些创意作品

1、出示事先做好的时装,激发幼儿的创意。

老师:小朋友你们觉得这些时装漂亮吗?你们知道这些衣服是谁做的吗?这些衣服是用什么做成的?

2、引导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发现。

3、老师小结并告诉幼儿今天我们要用自己聪明的脑子、能干的小手设计出自己的作品如:服装、玩具、书的'封面等等。

三、老师介绍一些材料,引导幼儿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设计。

四、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或区角活动。

1、老师巡回指导并适时对设计服饰、或玩具、封面的小朋友进行指导。

2、我们的表演区有许多废旧物品制作时装、服饰,小朋友可以到表演区进行创造。

五、结束活动。

教师小结游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表扬在游戏中认真、有创新和收拾用具收拾的好的小朋友。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感知我们的房子越造越好,感受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2、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3、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材料环境创设:

电脑演示文稿制作(内有房子的发展史、现代的家居房子)

设计思路:

在探索"我是中国人"的过程中,孩子们领略了天安门、长城的雄伟、嘉定法华塔的古老等,从中感受到了建筑的魅力,对建筑产生了初步的感知兴趣。由此,衍生出了"我们的城市"中第一个版块"老房子、新建筑"这个内容。围绕活动总目标中"体会城市建设的不断变化,感受我们的家乡越来越美丽"这个目标,我选择了"越造越好的房子"这个题材,借助房子演变的过程,让幼儿感受到我们生活的积极变化,从而实现情感上的一个提升。在这个活动前,我曾经带孩子们参观了我们徐行地区的一些民居,看到了一些老房子、新建筑,有过一定的比较,也通过家园联系的方式,布置了请家长带孩子去观察周围民居的要求。最后我们的孩子居住的房子大多为外地借住在这里的,因而他们居住的环境和房子并不是很好,很多是平房,当看到一幢幢楼房时,都说:"真高呀!""真漂亮呀!"等,人人都有一种想要居住在高楼里的愿望,这也是我们活动开展的一个已有的经验基础。

活动流程:

1、谈话引出:由前次参观建筑活动引出欣赏文稿中的各种居住建筑。

(由于有了参观的经验,活动切入很快。)

2、观察比较:

(1)逐一观看山洞房、茅草房、无门窗的砖房、有门窗无水管设施的房子。有了自来水的房子、楼房、别墅,引导幼儿观察各间房子的进展,优缺点,教师根据及时帮助用语言提升经验,如:"房子越来越高了"等。

孩子在观察的过程中,能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在教师引导下比较性地对各种房子的优缺点进行讨论和阐述,在幼儿发表自己的看法的时候,我也及时地抓住了一些亮点进行提升,如:孩子讲到砖房比茅草房牢时,我就说:"原来房子越来越坚固了",讲到现在丫头的房子用了琉璃瓦时,我就说:"原来在造房子的材料上也越来越好了,先进了"等等,用语言小结的形式,将房子演变的越来越好的特点给突现了出来,让孩子意识到"越来越好"的这种感觉,也是一种小阶段的经验提升。)

(2)观看房子发展比较图,引导幼儿用"越来越"的句式对房子的变化进行小结。

(这个句型很适切地将语言的练习整合了进去,在发展幼儿语言的同时,引导孩子对刚才的观察自己进行总结提升,我认为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3)欣赏一些现代的房子建筑,体会我们现在的房子更好了,生活越来越美了。

(孩子们看着那些很现代的富有美感的民居建筑,不由地发出感叹:"真漂亮!""真好看"……,我想这就大到了我原来用这个环节的目的,他们体会到了一种美,拓宽了自己的经验和视野)

3、想象内化:引导幼儿表述;如果自己家要造新房,你希望是什么样的?

(在这个环节上,我发现在老生和新生的身上他们的表现明显不同,老生注重想象的东西,新生注重的是一个较现实性的东西,老生说的是一些生活中不存在的"如飞行的房子、会走的房子等",新生说的是"要有卫生间,要有楼房,要粉刷得无颜六色"等,都是与实际生活有关的,一些孩子还说到:"希望造高到可以从上海看到老家的高楼,这些都是来自于幼儿自身经验的设想,很贴切他们的实际生活。)

教学反思:

一、从活动中孩子获得的发展来看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通过逐一观察文稿,孩子中对于房子由最早的山洞开始到现在的别墅的演变有了一个初步简单的认识,在认知上有了一个概括的感知。同时在感知观察中,幼儿用了比较的方法,对前后不同的房子进行比较,思考他们的优缺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获得的是思维性的发展。

2、情感的体验和语言的运用:在观察比较的过程中,孩子们真切地感知到了房子的不断变化,从而感受到了我们生活的一个积极性的转化,获得了一种积极的情感,这也是整个活动的主要目标。结合这个目标和活动,我插入了一个语言的引导,即用"越来越"的句式来描述自己看到的房子的变化,这个句式的练习并不是很机械化的'单纯的练习,而是在孩子一次次比较后自然衍生的,不仅是语言的丰富,更始对幼儿比较认识的结果的一个小结,它形象清楚地把孩子的感知展示了出来。所以,我认为这个词汇的选择也是活动重要并成功的一个部分。现代房子文稿的演示同样是对孩子情感的一个提升,在感知房子越来越好的基础上,让孩子看一些很美的很先进的房子是对幼儿感知的在引导和进一步升华,取得了预期的效 ……此处隐藏1298个字……及过程,让幼儿明白游戏的规则及玩法。

游戏开始,排头的两位先单脚跳过圈,再绕过弯曲的`小桥(即绳子),再进行开合跳圈,最后绕过小椅子,跑回自己的小队,拍一下第二位幼儿的手,站至对尾,第二位幼儿继续进行第一位幼儿的动作。

三、放松活动。

教师带领幼儿边唱边进行游戏“袋鼠跳”。

附儿歌:跳跳歌

跳跳跳,双脚跳,

跳跳跳,单脚跳,

跳跳跳,转身跳,

天天跳,身体棒。

大班教案 篇7

【设计意图】

中国独生子女的时代已经来临,而独生子女问题也越来越多:吃苦精神、挫折教育、合作意识等等。抬花轿是我国民间古代的婚俗,通过这一活动不仅可以使幼儿对这一风俗有所了解,而且培养幼儿间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体验与同伴合作的乐趣。

【活动目标】

1、能够合拍地用抬轿步进行游戏,体验与同伴合作表演的趣味性。

2、了解我国民间古代婚俗风俗——抬花轿。

重点:能跟着音乐做游戏,体验游戏的趣味性

难点:能合拍地做抬轿步。

【活动准备】

红纱巾、红盖头、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马兰花开”的游戏。

二、观察图片,了解中国的`古代婚俗特点。

三、学习抬轿子的动作

(一)分段练习动作。

1、两名幼儿用双手做成轿子。

2、抬轿子的幼儿起身,并一步一步稳稳地向前走。

3、碎步走——向前三步走,向后三步走,扭一扭。

(二)、配音乐进行游戏。

1、完整听音乐。

2、随音乐做动作。并试着合着音乐走。

3、听音乐完整游戏。

四、分组游戏。

1、老师扮新娘子,幼儿集体抬花轿。

2、请个别幼儿扮新娘子,集体抬花轿。

五、幼儿自主游戏。

三人一组,幼儿自由组合,一人扮新娘,两人一左一右抬花轿。

【活动延伸】

回家后,让幼儿与父母一块做抬花轿的游戏。

【活动反思】

娶亲本来就是非常喜庆的大事,而抬花轿娶亲更加激发了快乐的情绪和幼儿参与的积极性。由于事先对乐曲进行了熟悉,因此幼儿合拍抬轿子的难度有所降低,但是由于有碎步走,扭身等动作,对幼儿来说还是有难度,需要进一步练习。

大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继续学习10的组成和10以内数的加减。

2、能用分合式、算式等不同的方式记录自己购物的过程。

3、能灵活、多角度地思考和解答购物活动中出现的问题。

活动准备:

1、10以内算式题,礼品商店图(见教学挂图2)

2、算式接龙卡、笔每人1份,幼儿用书第40页(看图列算式2)的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游戏“开火车”,练习10以内数的加减。

1、教师出示算式题,幼儿快速说出火车几点开(即算式)的答案。

2、采用集体、小组、个别的形式进行练习。

二、教师出示礼品商店图,引导幼儿进行购物猜测,复习10以内的加减。

1、教师介绍购物的情况,引导幼儿猜测。如我用10元钱在礼品超市买了1件礼品,还剩下8元钱,猜猜买了什么?为什么?

2、请幼儿列式说明理由。(10-8=2或8+2=10)

教师:谁愿意把自己猜的结果告诉大家?你能把自己是怎样想的说给大家听吗?

3、请1名幼儿说出自己的购物设想,让同伴猜测。

幼儿说出自己的购物设想后,请全班幼儿猜测并列出算式,再请几名有着不同猜测结果的幼儿介绍自己的猜测过程。

三、根据所提供的购物条件,引导幼儿进行推理练习。

1、教师:买两件相同的.礼物,花了6元钱,猜猜买了什么(如玩具狗)?为什么?(因为玩具狗3元钱1个,3和3合起来是6)

请幼儿列出算式进行解答。(3+3=6)

2、教师:买了玩具狗和另外1件礼物,用了8元钱,猜猜买了什么?为什么?(因为3和5合起来是8,8减去3等于5)

请幼儿列出算式进行解答。(3+5=8或8-3=5)

3、教师:买两件相同的礼物,花了8元钱,猜猜买了什么(如XX)?为什么?(因为XX4元钱1个,4和4合起来是8)

四、幼儿进行操作练习,巩固10以内的加减。

1、提供幼儿用书第40页(看图列算式2)的操作材料,指导幼儿按要求完成“看图列算式”的练习。

2.卡片归类。

请幼儿将接龙卡片按得数进行归类,分别放在分类盒里。

活动延伸:开展“礼品商店”游戏,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进行10以内的加减练习。

大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能正确认识水果的颜色。

2、能够按照颜色分类串珠,体验操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将3个餐巾纸盒贴上红色草莓、黄色香蕉、绿色西瓜的贴画作为“糖果屋”,屋顶上扎好若干小孔。

2、红、黄、绿的串珠混放在小筐里,每桌一筐。(串珠用吸管剪成一段一段的)。

3、鞋带人手一根,在鞋带的一头打一个结。

4、课前穿好一两串“糖果”。

5、小熊手偶。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话题,激发宝宝活动的兴趣。

策略:

1、出示小熊手偶,将纸盒摆放在桌上,请宝宝观察纸箱上贴的不同水果贴画。

2、启发宝宝说出不同水果的名称及颜色。

指导语:

1、小熊盖了三个糖果屋,每个糖果屋只卖一种味道的水果糖,请宝宝看看它们是什么水果?这些水果是什么颜色的?

2、小结:原来小熊盖了绿色西瓜味的糖果屋、红色草莓味的糖果屋和黄色香蕉味的糖果屋。

二、做水果糖,按颜色分类串珠。

策略:

1、老师出示已穿好的“糖果”,做进一步引导。

2、引导宝宝将一样颜色的串珠穿在一起。

3、观察并适时指导,提醒宝宝检查串珠上的'“糖果”的颜色是不是一样的。

指导语:

1、这是老师穿的糖果,是什么颜色的?颜色都一样吗?老师把糖果放到小熊的糖果屋上去。

2、可是小熊的生意太好了,糖果一下就卖完了,我们小朋友一起帮小熊来做糖果,好不好?你喜欢什么颜色的糖果,就穿什么颜色的糖果,可是颜色要一样,要不糖果的味道就不一样了。

三、送糖果 ,布置“糖果屋”。

策略:引导宝宝分类送糖果,请宝宝将鞋带的一端插进纸箱的小孔中,将穿好的串珠布置在“糖果屋”外,鼓励宝宝互相欣赏。

指导语:

1、宝宝们说一说自己的水果糖是什么味道的?

2、下面宝宝们也把你们的糖果送到小熊的糖果屋来吧!下次我们再一起玩卖糖果的游戏。

《有关大班教案范文汇总九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