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案

关于小班教案模板十篇

时间:2023-04-28 12:06:33 收藏本文
关于小班教案模板十篇

关于小班教案模板十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班教案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养成每天喝奶的习惯。

2、区分纯牛奶和牛奶饮品,了解它们的差异。

3、认识常见的奶制品:纯牛奶、酸牛奶、果奶等。

4、知道人体需要各种不同的营养。

5、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活动准备

课件、图片。

活动过程

1、说说自己喜欢喝的牛奶,分别统计喜欢喝纯牛奶和牛奶饮品的人数,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2、引导幼儿将牛奶按纯牛奶和牛奶饮品两大类分类摆放。

3、观看课件,了解它们的差别。

师小结:多喝牛奶,少喝饮品。

4、讨论喝牛奶对我们身体有什么好处呢?

5、理解喝奶好处多,喝了奶后变得怎么样?

6、教育幼儿选择有营养的牛奶,掌握科学喝奶的方法,天天喝,搭配喝,保质期内喝。

7、友情提醒,天天喝奶,主动关心身边的人。

8、做个小小宣传员,宣传健康喝奶的知识。

活动结束

继续丰富对奶制品的认识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用目测的方法分辨多与少。

2、了解多少是通过比较得来的。

活动准备:

装有饮料的杯子若干(多于幼儿人数)。

活动过程:

1、寻找宝宝杯:

(1)幼儿寻找自己的宝宝杯,认识自己的'标志。

(2)看看、闻闻、尝尝杯子里是什么,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流。

2、比多少:

(1)请幼儿告诉大家,喝的是什么?味道怎么样?

(2)教师为幼儿添饮料,鼓励幼儿主动用“多一点”或“少一点”来表示。

(3)幼儿喝饮料。——“现在你杯子里的饮料比原来多还是少了?”

(4)幼儿尝试比较多与少。

(5)比较箩筐里和桌子上的杯子哪个多,哪个少。

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用好听的声音念儿歌。

2、知道打喷嚏要讲卫生、讲文明。

3、初步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语言的重复性特点。

4、知道故事中象声词运用的趣味性。

活动准备:

童易软件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引起兴趣(目的:分享交流经验,引出话题)

提问:你们平时打喷嚏的时候是怎么样的?谁来给我们学一学。

二、欣赏儿歌——了解儿歌内容(目的:通过聆听以及观察图片,知道小动物是如何打喷嚏的)

1、出示图片大黄狗

提问:大黄狗怎么了?(打喷嚏)(教师关注幼儿对于儿歌的听辨)

提问:大黄狗打喷嚏对准了谁?(对准了小狗)(教师关注幼儿对于儿歌的听辨)

提问:黄狗打喷嚏吓跑了谁?(教师关注幼儿对于儿歌的听辨)

小结:黄狗吓跑了小鸭和小鸡。

小结:大黄狗打喷嚏的时候对准了小狗,阿嚏,吓跑了小鸭和小鸡。

2、出示图片河马

提问:(1)河马打喷嚏是怎么样的?(教师关注幼儿对于图片的观察)

(2)河马打喷嚏的时候吓跑了谁?(小鱼乌龟)(教师关注幼儿对于图片的观察)

小结:河马打喷嚏,张大嘴巴,吓跑了乌龟和大鱼。

提问:为什么乌龟和大鱼会被河马吓跑了?,(教师关注幼儿对于小动物被河马吓跑的原因猜测)

小结:因为大河马不讲卫生,打喷嚏把嘴巴张得大大的,他的口水都喷了出来,这样其他小动物也会被他传染的。

3、出示图片大象

提问:(1)大象打喷嚏是怎么样的?(教师关注幼儿对于图片的观察)

(2)大象打喷嚏吓跑了谁?(教师关注幼儿对于图片的观察)

小结:大象打喷嚏,伸长了鼻子,吓跑了山羊和毛驴。

提问:为什么山羊和毛驴会被吓跑?(教师关注幼儿对于小动物被大象吓跑的原因猜测)

小结:因为大象鼻子伸得长长的,把山羊和毛驴吓跑了。

提问:大象这样做好不好?为什么?

小结:大象这样做会让其他小动物也得感冒,会把病传染给别人,所以不好。

4、出示图片宝宝

提问:宝宝打喷嚏的时候是怎么样的啊?(教师关注幼儿对于图片的观察)

小结:宝宝打喷嚏,捂住嘴巴。打喷嚏的时候捂住嘴巴,声音就比较轻。

师:我们一起来学学宝宝打喷嚏。

三、朗诵儿歌(目的:学会念儿歌)

1、教师念儿歌

师:老师看着这几幅图还编了一首很好听的儿歌《打喷嚏》,我们一起来听听。

2、跟念儿歌

师:好听吗?跟老师来念一念吧!

3、幼儿念儿歌

师:宝宝打喷嚏的时候声音怎么样的?(轻轻的)其它小动物打喷嚏的时候声音是怎么样的?(很响的)那我们念到宝宝打喷嚏,阿嚏这句时声音轻点。其它小动物打喷嚏很响那我们念的响点。

四、经验分享——知道打喷嚏要讲文明(目的:知道打喷嚏的时候要捂住嘴巴)

提问:我们来看一看下面哪个小朋友打喷嚏的方法是对的?(教师关注幼儿对于正确的打喷嚏方式的分辨)

提问:宝宝在打喷嚏的时候是捂住嘴巴的,那为什么要捂住嘴巴?(教师关注幼儿知道要捂住嘴巴打喷嚏的原因)

小结:打喷嚏的时候要用手或手帕捂住自己的嘴巴。打喷嚏不仅不能对着别人,因为打喷嚏时会跑出许多的细菌,而且很不礼貌。有的小朋友感冒咳嗽了也不能对着别人咳嗽。

附儿歌:

黄狗打喷嚏,对准了小狗,啊—嚏!吓跑了小鸭和小鸡。

河马打喷嚏,张大了嘴巴,啊—嚏!吓跑了乌龟和大鱼。

大象打喷嚏,伸长了鼻子,啊—嚏!吓跑了山羊和毛驴。

宝宝打喷嚏,捂住了嘴巴,啊—嚏!声音轻轻的……、

活动目标:

1、观察画面内容,乐意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2、知道别人生病了要关心和帮助他。

活动准备:

PPT、故事《胖胖猪生病了》。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目的:引出故事,听辨故事起因)

(点击胖胖猪图片)这是谁啊?他叫胖胖猪。他今天感冒了,感冒以后会怎么样呢?谁来说一说?(请几位小朋友谈一谈对感冒的认识)

提问:那胖胖猪感冒了是什么样子的呢? ……此处隐藏1821个字……/p>

◆“我们这里还有一位葡萄藤妈妈,她的孩子们都不知道跑哪里玩去了。”(师边说边用黑板出示葡萄藤)

◆“我们帮她找找吧,大家一起喊:葡萄葡萄快回来!”师摆放第一个葡萄(带有磁铁的)

◆“再喊:葡萄葡萄快回来!”摆放第二个。

◆用同样的方法摆放5、6个之后,其余的葡萄请个别小朋友把他们送回家。

◆检验葡萄有没有紧紧地靠在妈妈身边,是不是一串。“小葡萄们都回到妈妈的身边,紧紧地抱在一起,多开心啊!”

四.示范粘贴

◆“还有一位葡萄藤妈妈也找不到孩子了,我们一起帮帮他们好吗?”(出示幼儿用书)

◆“大家一起喊:葡萄葡萄快回来!第一颗葡萄听见了,赶紧跑到妈妈身边。

◆“唉,怎么了?”(小葡萄滑掉了)这里我们要用到一个秘密武器来帮他。(出示糨糊)师边讲解边示范糨糊的.使用方法。

◆再喊:葡萄葡萄快回来!第二个葡萄也来了。师再次示范糨糊粘贴的方法。

◆用同样的方法粘贴5、6个之后,其余的其余的葡萄请个别小朋友把他们送回家。“小葡萄们都回到妈妈的身边,紧紧地抱在一起,多开心啊!”

五.幼儿操作

◆“请小朋友看看桌面上老师为你们准备的材料,让我们也把各自桌上的小葡萄送回家吧!”

◆幼儿操作,师巡回指导。

六.欣赏作品

做好的幼儿把作品放到前面展示,供大家欣赏、评价。

小班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练习双脚向前跳,发展弹跳力。

2、体验游戏的快乐。

3、遵守游戏规则,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及控制性活动带来的快乐。

4、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准备:

1、小青蛙头饰、撒在“池塘”里的图片若干份、呼啦圈若干(呼啦圈当荷叶)

2、欢快的背景音乐磁带。

教学重点:

双脚向前跳。

教学难点:

恰当的跳进跳出时机。

教学过程:

一、儿歌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组织幼儿做准备活动(幼儿在教师提示下活动全身)。

复习游戏《骨碌碌》:“我的'头骨碌碌,我的小手骨碌碌,我的小脚骨碌碌”。

二、练习“双脚向前跳”的本领。

教师扮演青蛙妈妈,要带小青蛙去捉害虫,出发前先练练本领。

(动作要领:双腿屈膝向前跳。)

三、和幼儿一起玩游戏“小青蛙捉害虫”。

小朋友,池塘里有许多害虫,小青蛙要跟着妈妈去捉害虫,咱看看今天谁捉的害虫最多、最棒。

1.小青蛙们跟着青蛙妈妈双脚连续跳到“池塘”里捉害虫。(提醒幼儿在捉害虫的过程中不要拥挤,向小青蛙一样双脚连续跳。)

2.捉完害虫后,青蛙妈妈带着小青蛙一起返回。

四、放松整理

师:好了,小朋友们跳了这么长的时间,是不是很开心啊?接下来,让我们来做放松活动。

跟音乐做身体的拉伸及放松。

活动延伸:

在户外继续进行青蛙跳的动作创编。

活动反思:

在以后的户外活动中,有意识的锻炼和引导幼儿再创编多种玩法,整个活动过程中最好伴随欢快的背景音乐,教师可以根据幼儿活动量调整游戏的次数或者在路途中增加一些活动障碍。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使幼儿体验到更多的快乐。

小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喜欢玩泥,对泥工活动感兴趣。

2.能够用泥制作自己喜欢的冰棒。

活动准备:

1.将橡皮泥分桌摆放。

2.冰棒图片,冰棍棒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创设小象买冰棒的情境,引发幼儿活动兴趣,。

(1)教师头戴小象头饰玩具,模仿小象声音买叫卖,又香又甜的冰棒谁来买啊!

(2)教师从盒子里掏出冰棒,边掏边提问:这是什么呀?什么形状的?什么颜色的?(有代表性的)

(3)将水果放在幼儿的桌子上的盘子里,让幼儿亲自感知一下。

2.交待制作要求,引导幼儿捏泥。

(1)教师引发活动兴趣:小象带来了这么多水果,它听说我们班小朋友的手特别能干,能捏出好多的水果是吗?那我们做些水果送给小象吧!

(2)教师介绍材料及制作要求。

(3)教师示范讲解:我喜欢苹果微,我拿一块红泥,放在手心里……

(取泥---团圆---用辅助材料做苹果瓣和叶子---放在展架上)

3.幼儿捏泥,教师指导。重点引导幼儿练习团圆的`技能。

4.幼儿作品展示。

幼儿将制作的冰棒展示架上,教师引导幼儿欣赏作品,用小象的口吻鼓励幼儿。

小班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游戏和操作活动,感知和正确分辨物体的里面和外面。

2、能用“××在什么的里面(外面)”句型描述物体的空间位置。

3、喜欢操作活动并能用语言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

活动准备:

教具:小房子木偶人花生

学具:猫和老鼠的图片、里外盒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通过观察,感知和分辨物体的`里面和外面。

1、通过观察,学习分辨里外。出示积木拼接的小房子。老师:你知道房子里住着谁吗?

2、进一步感知里外。小朋友想一想,我们在哪里做早操?现在现在我们在?

二、操作活动,能按要求把物体放在正确的位置,并描述自己的操作过程。

1、情景故事:猫和老鼠。

师:今天木偶人要给小朋友讲一个故事,还可以操作好玩的学具,学具在哪里?(学具在袋子里)想不想来玩一玩,请仔细听老师的要求。(有礼貌双手接学具,轻轻说谢谢。打开学具后把袋子伸展放到身后)

2、教师讲故事,幼儿操作故事情景,在老鼠和猫变换位置时面向集体提问。引导幼儿用“××在什么的里面(外面)”的话描述自己的操作。

故事:一只老鼠在盒子里吃奶酪,小猫在盒子外面拍皮球,小猫听到盒子里有“喀嚓喀嚓”吃东西的声音,是谁在里面?小猫跳进盒子里,小老鼠看到猫来来,赶快跑到盒子外面。

3、给听课的老师讲讲《猫和老鼠》的故事。

  三、拓展游戏:木偶请客。分辨三个物体的里外关系。

1、老师说花生的谜语,猜一猜木偶人带来的是什么东西。

2、游戏:在哪里?

(1)老师手握花生,请幼儿猜测花生在哪只手里。

(2)幼儿互相做游戏。

3、品尝花生活动

教师提问:我们应该吃花生的什么?花生仁在哪里

4、花生皮去哪?(花生皮放到到垃圾桶里。)

四、总结: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都和里外有关,小朋友以后认真观察,我们与小木偶告别。

活动延伸:

去看看教室外面有什么。

《关于小班教案模板十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