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必备】中班教案模板集锦七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班教案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班教案 篇1课题生成:
有一次,传达室阿伯拿了一份包裹到班级给我,小朋友看见了,注意力全给包裹吸引过来了,他们脸上充满了好奇,不约而同地问:“林老师,这是什么?”,调皮的金鹏说:“让我摸摸看”,好学的思仪也说:“林老师,给我看看。”孩子们对这包裹里的秘密有着强烈的兴趣。见此情景,我就思考,何不抓住幼儿的好奇心,设计一堂运用幼儿感官认识事物的课。于是,我设计了这一活动,为幼儿提供条件,创造机会让他们探索。
课题名称:
《猜猜看,是什么》
活动目标:
通过操作活动,引导幼儿尝试运用多种感官观察探索认知事物,初步学习认识事物的方法。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个布袋,内装有各种东西{铃鼓,小球,玩具小车,苹果,塑料杯等各一};一张小图表和若干白纸片,油画棒,胶水,抹布。
2,教师一张大图表和若干卡片{画有球,车,苹果等}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入,激发幼儿好奇心和探索兴趣。
2,投放活动材料,引导幼儿探索和交流。
A、提出要求:不能打开布袋,你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布袋里装的是什么东西?有几样?发现了以后,就用油画棒把它画在白纸片上,记住一张纸片只能画一样东西。注意不能把布袋弄破了。
B、幼儿操作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鼓励幼儿尽可能用各种方法去发现布袋里可能装什么。
C、集中活动。幼儿交流。进行个别提问:“你发现布袋里装了几样东西?可能是什么东西?
3、学习制作并使用统计图表。
A、指导语:“刚才小朋友真厉害,动脑筋想办法用了自己身上的一些宝贝帮助自己发现了布袋里可能装的是什么,老师这儿的大图表上就表示了这些宝贝。
B、出示教学大图表,介绍作用和使用方法。
C、幼儿动手操作,完成自己的小图表。教师帮助个别较差的幼儿。提醒幼儿用什么方法发现那样东西的,小卡片就贴在与之相应的标志图后面的空格里。
D、集中活动。进行个别提问:“用什么方法发现布袋里可能装着什么。
E、师生完成大图表粘贴。
4、请幼儿动手打开布袋进行验证。
5、教师小结。
6、收拾整理材料,结束。
活动评析:
幼儿对周围的各种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索的愿望。本次活动教师能及时把握教育的契机,抓住了幼儿的`好奇心。所提供的材料激发了幼儿进行主动探索的积极性,并充分调动了幼儿各种感官的参与,由疑生趣,由趣生学,营造了一个有利于幼儿科学素质培养的环境和宽松、愉快、自由的探索学习氛围。整个活动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灵活,活动效果好。
中班教案 篇2一、背景及主题
家是每个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家里有什么人,家里共有几个房间,每个房间里摆设了什么家具,我在这个房间里做了什么等等都是幼儿熟悉的经历。对于中班小朋友他们是这个能力辨别和归类的。
考虑到本班幼儿的特点及现有经验,我们开展了“我爱我家”的主题活动。家像一个宁静的港湾,常常是每一个一生中魂牵梦萦的地方。浓浓的亲情会是幼儿感到安全,得到温暖。刻意渲染这种本已存在的氛围,为的是强化亲情呵护在幼儿成长中的积极影响。家是共同生活在一起的人们的集合,孩子从出生起就和家人亲亲密密的生活在一起,孩子渴望妈妈温暖的怀抱,期盼和爸爸一起游戏。幼儿在家里常常有着特殊的地位,是被宠爱,被保护的对象。然而,最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孩子也应该学会报答,学会关心,学会爱。熟悉家的结构等。
二、细节描写
活动一:
今天,我预设了“布置新家”的活动。在带领幼儿辨别平面图中四个房间分别是什么后,我让幼儿自己动手制作,为每个空房间粘贴适当的家具(说明:在前一个环节中,我发现我班幼儿对于各个家具的名称是什么比较清楚,但是对于分别房间的名称较为模糊,因此,将大部分时间花在了辨别房间的过程中。)
镜头一:王雨佳小朋友很快的撕下各种家电。他先选择了卧室。从许多丝毫了的家电中挑出床,台灯,电脑,衣柜,打算贴在爸爸妈妈的房间里面。
一会儿,床先贴好了,放在房子的中间偏左。然后贴了衣柜。最后,他想到了台灯应该是放在床的旁边,可是刚才贴的时候房子的空间被衣柜和床占满了,没有地方贴台灯了。所以很为难得想了想就把台灯横着贴在了衣柜上。
镜头二:张予捷把椅子,桌子,沙发,电脑,衣柜应该放在客厅里的家具都挑了出来,然后一手拿着胶水,一手拿一样家具,拿一样,贴一样。不一会儿客厅都贴好了。(如图)
活动二:再次布置家
活动前,我把上次几个幼儿的作品摆在黑板上。陈俊杰走了过来,他看了一会儿,觉得好滑稽,笑着对我说:老师,这个床怎么在半空中啊?小妹妹怎么睡啊?赵孝楠也被吸引过来,指着其中一张作品的舆洗室:嘻嘻,这个房间怎么这么挤阿?(说明:几乎所有的用具都挤在了一起)
于是,我把这两个小朋友的发现抛给所有的诱饵,请大家来找一找。把你认为非常滑稽的地方告诉大家。
顿时,幼儿开始七嘴八舌了。
赵艺萱:这个沙发都倒了
罗伊:客厅里的椅子乱乱的,还有浴缸怎么放在客厅里呢?
冯新诚:这个客厅太小了,客人来了都不能走路了
蔡孜亿:有些家具都在半空中了
幼儿纷纷跳着自己以前的作品的不当之处。他们发现了许多滑稽的事情。比如:家具都贴翻了或贴在了半空中。又比如:家具放得乱七八糟不好看。
(那么如何布置新家才会更漂亮呢?在布置新家是又该注意什么呢?
这两个问题我没有给出准确的答案,而是让孩子们在第二次布置新家时自己思考)
三、结果呈现(分析)
幼儿第二次实践布置家,聂海岭,王雨佳两个小朋友坐在了一起。王雨佳的动作较快,很快的把家有布置好了。聂海岭看了一眼,提醒他:你怎么把家具贴在了半空中?
“噢,我贴错了。还有没有?”
图片呈现:这张是王雨佳小朋友第二次的作品。从实际效果可以看出,两张的作品明显有差别。第一张出现的一些问题,幼儿在第二次活动中基本上注意到了,并进行改正。
四、分析
1、在这两次活动中,幼儿都是布置新家,材料是一样的。可是孩子们都没有兴趣上的降低。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两次的目的不一样。通过对前一次自己作品的分析,孩子们自己发现了许多有问题的地方。有的幼儿虽然在家具选择方面对了,可是在布置新家时, ……此处隐藏1804个字……>
②教师用钢琴弹出高音、低音和刮音,启发幼儿听辨出绿灯、红灯和转弯的音乐信号。
③游戏开始,教师弹出不同节奏的音乐,鼓励幼儿边听辨节奏和明显的音乐信号,边创造性地游戏。
④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幼儿抱着玩具汽车回“停车场”。
中班教案 篇5活动目标:
1、根据图意为图片排序,编讲合乎逻辑的图片故事。
2、懂得在生活中要遵守交通规则。
重点: 让幼儿知道,在生活中要遵守交通规则。
难点: 根据图意为图片排序,编讲合乎逻辑的图片故事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排队买票》。
2、幼儿用书A《排队买票》。
3、拍摄生活中各种排队场景的照片。
活动过程:
1、请幼儿观察图片,了解图意:
出示挂图:“这是什么地方?动物们在干什么?”“有哪些动物在排队买票?谁排在第一?谁排在最后?”
针对挂图提问:
“发生了什么事情?”“长颈鹿在干什么?它为什么要这样做/“你认为小狗的做法对吗?它应该怎么做?”
针对挂图提问:
“最后小狗是怎么做的'呢?”
2、请幼儿尝试给图片排序,完整编讲故事;
“今天我们要为三张图片排出顺序,然后编讲一个故事。”
请幼儿自主为图片排序,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请幼儿交流给图片排序的理由。
“哪张图片排在第一、哪张第二、哪张第三?”
“你给故事取名字了吗?”
“你喜欢故事里的谁?为什么?”
3、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遵守规则的意义:
“生活中你遇到过排队的情况吗?什么时候需要排队?”
教师展示照片质料。
中班教案 篇6活动名称:谁藏起来了
活动目标:
1、初步运用观察、比较、分析的方法,发现小动物在不同颜色背景下的变化。
2、引导幼儿按数字所在位置说出小动物的名称。
活动重难点:
重点:运用观察、比较、分析的方法,发现小动物在不同颜色下的变化。
难点:幼儿能按数字所在位置说出小动物的名称。
活动准备:
PPT、动物图片、房子图片。
活动过程
个性化修改
一、开始部分
1、教师出示第一组小动物,引导幼儿根据小动物的特征说出动物的名称。
2、教师出示第二组、第三组小动物并说出其名称及特征
3、请幼儿数一数,一共来了多少只小动物。
二、基本部分
1、请幼儿观看PPT说一说那只小动物藏起来了?你是怎么知道发现的?
2、教师出示其他几组藏起来的小动物,请幼儿说出都是哪些小动物。
3、“天黑了,小动物都藏起来了,你们还记得他们的位置吗?请按照相应的.数字说一说他们的所在位置吧!”
4、幼儿看图片上的数字为动物找家。
三、找一找
1、教师将打乱数字的图片发放给幼儿,请幼儿根据数字找到相应的小动物。
2、每2位幼儿一组动物图片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
中班教案 篇7一、设计意图:
在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中,他们时时刻刻都在感受着自己的变化,3—4岁幼儿是自我意识形成的初期,作为成人,在生活中通过各种形式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对其自我人格的建构,社会性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教材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让其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的爱好等,知道 “我”和别人是不一样的。同时,通过活动为他们大胆表达自己提供机会,促使幼儿为自己感到高兴、感到骄傲、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
二、活动目标:
发现自己与他人的不同,认识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着各自的名字,不同的外貌、
1、积极探索并发现自己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
2、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大胆介绍自己的外貌特征、爱好。
3、幼儿学会欣赏自己,为自己与别人的不同感到高兴。
三、活动准备:
1、拍摄本班教师和其他班级教师的照片以及幼儿穿园服的集体照。
2、活动前为幼儿进行录音。
3、安装有穿衣镜的活动室或盥洗室。
4、活动前可通过问卷等形式向家长做有关幼儿爱好的调查,教师对幼儿的爱好有较详细的了解。
四、活动过程:
1、进行点名游戏,激发幼儿兴趣,引导幼儿了解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名字。
教师点名:***(**)在哪里?幼儿回答:***(**)在这里。
2、出示教师和幼儿的照片,引导幼儿从外貌上区分自己和他人的不同。
(1)出示教师照片,进行游戏“我的老师在哪里”认识本班教师与其他教师的不同。 ①指导幼儿认真观察照片,根据外貌的不同正确辨认自己班的教师。
②鼓励幼儿说出自己是怎样辨认出本班教师的,引导幼儿描述老师的外貌特征。
(2)出示全班幼儿穿园服的集体照片,进行游戏“找找我自己”引导幼儿进一步认识自己的外貌特征。
①指导幼儿认真观察照片,找找自己在哪里。
②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外貌特征,如:脸型、五官、发型等。
(3)引导幼儿参与游戏“比一比”,进一步认识除面部特征外自己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①幼儿分组站在穿衣镜前,引导幼儿互相观察,比一比自己和别人不一样的外貌特征,如:高矮、胖瘦、服饰等不同。
②组织幼儿进行交流,大胆的说出自己和***(**)不一样的地方。
3、引导幼儿从声音、爱好等方面,找出自己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
(1)请幼儿从录音中辨别出自己的声音。
(2)教师根据对幼儿爱好的了解,鼓励幼儿大胆说一说自己的.爱好。
五、活动总结:
教师总结幼儿今天的表现,表扬和鼓励幼儿在活动中表现积极的幼儿。让幼儿在探索发现的同时,感受到社会活动的快乐。同时,教师要照顾到那些在活动中比较安静的幼儿,使其也能在活动结束的时候获得快乐,以培养他们对社会活动的兴趣。
六、活动延伸:
组织幼儿进行自我介绍,提醒幼儿先说出名字,再说外貌特征以及爱好等。
七、活动反思:
1、本活动教师在对小班幼儿自我意识发展水平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进行设计。活动前,教师针对幼儿的爱好面向家长进行了详细的调查,为教学难点环节“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爱好”的解决做了充分的准备,体现了教师先进的教育观念。
2、活动中过程中,教师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方式,将三个有趣的游戏贯穿于活动始终,引导幼儿在愉快、轻松的教学氛围中,辨认自己,认识自己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同时教师在活动中不断的鼓励和表扬幼儿,引导其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自己,帮助幼儿建立积极的自我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