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案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教案汇编7篇

时间:2023-04-27 00:14:34 收藏本文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教案汇编7篇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教案汇编7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教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篇文章介绍了有关花朵为什么呈现红色的科学知识,说明花朵的红色是由于它自身的各种条件和需要,以及自然、人工等因素作用的结果。教学本文以学生自学为主,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理解花“红”的原因,通过巧妙设计题目引导学生领悟文章严谨自然的说明顺序,学习使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品析本文准确、严密和生动的语言特点。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原因。

2、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学习以逻辑顺序说明事理的方法。

3、进一步了解说明文的基本特点,掌握说明文的相关知识。

4、培养关注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原因。

2、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学习以逻辑顺序说明事理的方法。

教学难点:

1、进一步了解说明文的基本特点,掌握说明文的相关知识。

2、培养关注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媒体: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趣导入

同学们,大自然带给我们很多美丽的景色,每当春天来到的时候,大自然的各种花次第开放,万紫千红,争奇斗妍。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组图片。(展示图片)同学们,当你观赏这些美丽的花儿的`时候,当你享受这些花儿带给你的芬芳时,你可曾想过:这些花为什么这样红?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科普作家贾祖璋先生写的事理说明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共同来探求这个奥秘。

二、知识回顾 提问:学习说明文应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明确:

1、分清说明类型

2、掌握说明对象

3、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

4、理清说明顺序

5、判断说明方法

6、辨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三、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原因。

2、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学习以逻辑顺序说明事理的方法。

3、进一步了解说明文的基本特点,掌握说明文的相关知识。

4、培养关注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检查预习

你能正确读出这些词语吗?

灼 ( )伤 裸( )子 萎谢( ) 分泌( )

芙蓉( )花卉( )虞( )美人 三棱( )镜

褪色( )柑橘( )

五、自主学习

默读课文,课文从哪几个方面说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个问题的?

(1)物质基础(2-4)

(2)物理学原理(5)

(3)生理需要(6)

(4)进化观点(7)

(5)自然选择(8-9)

(6)人工选择(10)

课文的说明结构是怎样的?(总——分——总)

六、合作探究

1、六个方面的原因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

明确:本文说明的六个方面,前四个都是属于花红的内在因素,而后两个则属于外在因素,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因此内因是主要的,外因是次要的。这种按照事物内在的主次安排行文的先后次序是事理说明文常用的顺序,我们称之为逻辑顺序。

2、四个内因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

(首先,还需要,还有……按照内部规律,由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

3、齐读有关第一个原因的2——4段,思考:

花儿为什么呈现红色、黄色和白色?

红花:在它的细胞液里含有由葡萄糖变成的花青素。当细胞液是酸性时,花青素呈红色……

黄色:因为它的体内,含有胡萝卜素。

白花:之所以它的颜色是白色,因为在它的细胞液里不含色素。

4、第④段中,作者举了一个例子——“添色木芙蓉”,它有什么特点?

(会变色:每一朵木芙蓉花都会经历这样一个过程:早晨白色,中午变成红色,下午变成深红色。)

添色木芙蓉一日三变,这个例子为什么不放在前面?

(前面介绍了三种颜色的花之后,再举这个变色的花,从一般到特殊,显示了说明的严密。)

七、重点研读

文章不仅运用了严谨自然的说明顺序来说明事物,还用了说明方法。

1、朗读第10段,找出本段中使用的说明方法,并说说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举例子:清楚、真实、有力地说明人工选择再较短时间内所取得的成果。

列数字:准确、具体地说明人工选择再较短时间内所取得的成果。

作比较:更突出人工选择再较短时间内所取得的成果。

2、例如牡丹,由自然选择费了亿万年造成的野生原种,花是单瓣的,花色也只有粉红的一种。经过人工栽培,仅就北宋中叶(十一世纪)那一个时期来说吧,几十年工夫,就……等不同的姿态。

体会“只有”、“仅就”在句子中的表达作用。

(“只有”强调了仅限于粉红这个品种。 “仅”字极言时间之短,说明人工选择加快了花红的进程。"就"字,强调人工栽培在很短的时间内创造出了多姿多彩、争奇斗艳的不同花朵。)

(语言特点:准确 严密)

3、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普及科学知识,让读者喜欢看,所以还要具有生动性。哪些地方体现了生动性?(第一段文字 文章的题目)

八、小结

学习了这篇科普说明文,我们学到了哪些有关说明文的知识呢?

说明结构 总——分——总

说明顺序 由内到外 由主到次 逻辑顺序

说明方法 举例子 列数字 作比较

说明语言 准确 严密 生动

九、拓展延伸:

1、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红”是什么意思呢?(指花儿万紫千红的色彩)为什么作者用红色代表五颜六色的花呢?(红色是热情的色彩,它强烈,奔放,令人精神振奋。)

2、在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明确:设问)作者在课文中多次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设问,作用是什么?

(文中以设问形式 ……此处隐藏10831个字……>这句话综合运用了三中说明方法:通过举例子,形象说明了人工选择的作用;通过野生原种的单瓣花与人工栽培后的不同品种的比较,通过列举数字,印证了上文提到的自然选择进程缓慢,人工选择大大加快了它的进程,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显着成果。

4、本文语言准确严密,你能从文中试举几例来分析吗?

(采用教师点拨,学生自主研究与小组探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分析,只要学生能分析一点即可。)

示例:如有些白花,例如菊花,萎谢之前微呈红色,表示它这时也含有少量的花青素了。变色的一个特殊例子是添色木芙蓉,早晨初开的时候是白色,中午变成淡红色,下午变成深红色,一日三变,愈开愈美丽。一般的花,大都初开时浓艳,后来渐渐褪色。

(本段说明白花细胞液里花青素含量的变化会引起花色由白变红)

有些限制白花,表示不是所有的白花都会引起花色的变色;特殊修饰例子,表示添色木芙蓉是极个别的;一般修饰花,表示特殊情况除外。

萎谢之前早晨初开的时候中午下午初开时都是在时间上作了限制;少量的是数量上的限制;微淡深渐渐是对程度的限制。这些修饰和限制性词语的使用,准确而严密地说明了事理。

又如:文中在说明事物的特点时,多处恰当地运用了近义词。

(这一点比较难,不要难为学生,教师可以直接总结出特点,然后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相关词语体会用法。)

讲花的初开用浓艳,形容色泽的深度;讲人对花红的感觉用鲜艳”,形容色泽的亮度;说明花瓣由绿色开始逐渐进化而出现的黄色、白色或其他颜色用比较显眼,修饰进化途程中最成功的红色的花则用最耀眼,等等。

四、板书设计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贾祖璋

精巧的拟题

间隔反复式的分类说明

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

总分总式浑然一体的结构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了解与作者有关的文学常识。

2、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学习运用逻辑顺序说明事理。

3、品味文章准确、严密的说明语言。

4、认识自然,热爱自然,激发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结构,学习运用逻辑顺序说明事理。

教学难点

1、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学习运用逻辑顺序说明事理。

2、品味文章准确、严密的说明语言。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用歌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及作者。)

2、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目标。

二、检查预习情况

1、简介作者:贾祖璋,浙江人,生于是1901年,是我国老一辈生物学家和著名的科普作家,写过大量生物学著作。

2、读准字音并给加点的字注音:

三棱镜( ) 裸子( ) 虞美人( ) 蕊( )

花卉( ) 分泌( ) 芙蓉( ) 萎谢( )

3、课文的标题是运用了哪种修辞?有什么作用?

(学生抢答后,教师明确:本文标题是一个设问句,自问自答,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文中多处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设问,作用是什么?

(学生抢答后,教师明确:这种反复设问的手法,不仅使说明的中心得以强调突出,层次清晰,而且使文章具有明快的节奏感,增添了艺术情趣。)

4、课文标题在文中出现了几次?作者从哪几方面回答了这个问题?

(学生抢答后,教师明确:标题在文中出现了七次,分别从以下六个方面回答了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原因:物质基础、物理原理、生理需要、进化观点、自然选择、人工选择这六个方面。)

四、小组学习、合作探究

(先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疑难问题。在班上讨论研究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

1、读读课文,具体说说为什么会有色彩缤纷的花朵?

(这是每小组的必答题。教师给同学们分好组:第一组的'同学仔细阅读课文第2—4自然段;第二组的同学仔细阅读课文第5—6自然段;第三组的同学仔细阅读课文第7—9自然段;第四组的同学仔细阅读课文第10自然)

(1)小组派代表回答,大家一起明确:

——第2—4自然段从有无色素的角度解说,花青素酸性时,花是红的;花青素碱性时,花是蓝的;花青素中性时,花是紫的;胡萝卜素时,花是橙、黄色的;无色素时,花是白的。

——第5段从波光反射角度说,酸性花青素反射波光是红的;碱性花青素反射波光是蓝的;中性花青素反射波光是紫的;胡萝卜素反射波光是橙、黄色的;无色素反射波光是白的。

——第6段从生理需要的角度说。承接上文的反射作用,说明各色花反射波光是为了保护自己,这与上文花色素或其它色素有关。

——第7段从发展过程的角度说,裸子植物原始形态的花色以绿色为起点,分别向长波一端和短波一端发展,如图:

红→ 橙→ 黄 → 绿 → 蓝 → 靛 → 紫

——第8—9段从昆虫作用角度说,由风媒花——到虫媒花,花色素淡到颜色显眼。

——第10段从人工选择角度说,增添多色品种。

2、师:从课文中,我们已经知道了花儿这样红的原因。下面请同学们回忆说明文写作的顺序,再一起来研究这六个方面的说明是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学生自由回答后,教师明确:

所谓事理说明文,就是以说明事物的本质特点,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揭示出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文章。这类说明文,主要是阐释所要说的“理”,而要阐释这个“理”,就要安排好释理的顺序,按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因果关系,以逻辑顺序行文就成了事理说明文的一大特点。

本部分运用的说明顺序是由内因到外因,由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

3、根据咱们对课文的分析,现在请同学给课文理清结构。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课文按设疑——解释——总结的方式安排材料。

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l段):提出说明中心——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第二部分(第2一10段):从不同角度说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第三部分(第1l段):概括花红的原因,总结全文。

五、课堂练习

(附练习一份)了解句子采用哪些说明方法?

明确:举例子、作比较、分类别、列数字等。

六、梳理巩固

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七、布置作业

完成同步训练中的部分题目。

[板书设计]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贾祖璋

一、内部原因: ①物质基础 大

②物理原理 自

③生理需要 然

④进化观点 杰

二、外部因素 ①自然选择 作

②人工选择

设疑—————————解释————————— 总结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教案汇编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