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言文教案范文锦集9篇
在平凡的学习生活中,说起文言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文言文能让不同语言使用者“笔谈”,是一种具有固定格式,却不会非常困难的沟通方法。文言文的类型有哪些,你见过的文言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文言文教案9篇,欢迎大家分享。
文言文教案 篇1教学目标:
1.通过本单元的复习,让学生熟练掌握议论文阅读的方法。
2.通过复习,学生的文言知识得到很好的巩固。
3.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重难点:
1.掌握议论文的阅读方法。
2.文言文的复习。
时间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孔子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有朋自远方来,下半句是……’学生答:‘不亦乐乎!’好,今天,我这位陌生的朋友很高兴来到这里,和大家一起来复习语文第二单元的内容。大家有没有信心上好这节课?”“有!”好,下面大家打开课文目录,看看这个单元的课文属于什么文体?(议论文)
二、复习议论文阅读的有关知识。
1.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阐明自己见解和主张的文体。
2.议论文有哪三要素?板书:论点、论据、论证
3.什么是论点?论点就是作者对论述的问题所持的观点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
4.请大家打开第二单元的课文,找一找各篇课文的中心论点。第九课《人的高贵在于灵魂》的中心论点是第一自然段的“人的高贵却在于他有灵魂生活”。第八课《多一些宽容》的中心论点是“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最重要的是要豁达大度,善于容纳与自己志趣、风格不同的人”。
5.看了这几篇课文,你们发现它们的中心论点都在课文的哪里提出来的?(开头)一般情况下,作者在议论文的`开头就提出了中心论点;也有的课文在的结尾归纳出论点;有的中心论点偶尔也出现在的中间部分。考试的时候,题目叫我们找出一篇的中心论点,我们先在开头找,找不到就到结尾找,结尾找不到就到中间部分去找。
6.联系课文,说说我们在议论文中提出的中心论点,语言要达到什么要求?论点必须旗帜鲜明,支持什么,反对什么,态度应十分明确,不能含糊,模棱两可。比如:……
7.什么是论据?(论据就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依据。)
8.论据包括哪两种?(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事实论据主要指事例、史实数字等;道理论据包括经典著作、名人名言及科学原理。)
9.在第二单元的课文中找出它们的各种论据。第九课的论据:第八课的论据:第六课的论据:
10.什么是论证?论证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与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纽带。)
11.议论文有哪些论证方法?(1)举例论证(2)道理论证(3)对比论证(4)比喻论证
12.在课文中找出各种论证方法。第六课:第七课:第八课:第九课:
13.议论方式有两种:立论和驳论。
14.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15.议论文的语言特色。富有概括性,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用词鲜明、生动、严密。
16.议论文中的事例和记叙文的事例有什么不同?
17.小结。
18.议论文阅读练习。
三、复习《陋室铭》
1.复习重点实词与虚词。名:出名。斯:这。馨:指品德高尚。鸿儒:大儒,博学的人。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学问的人。丝竹古今意义的区别。
3.这篇的中心句是哪一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5.表现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6.作者写这篇的目的是什么?表现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追求高尚情操的情怀
。7.你们觉得刘禹锡是否是十全十美的人?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8.小结。
9.课堂作业。
四、总结。
字词听写题:狭隘 热忱 纯粹 派遣 鄙薄 殉职 热忱 毋宁 啁啾 翌日 笃信 宽宥 窒息 灼热 殉职 旁骛 亵渎 胸襟īn 摒bìng弃 迥iǒng异 芥iè蒂dì 嫉í妒dù 缅iǎn怀 揣chuāi摩 萎
文言文教案 篇2一、复习目标:
1、掌握文中重点生字、词的解释;
2、准确翻译重点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
4、完成拓展练习。
二、复习重、难点
掌握文中重点生字、词的解释;准确翻译重点句子。
三、知识点回顾
⑴整体感知
这则故事写了王子猷对弟弟子敬独特的悼念方式,表现了他对弟弟深厚的情谊
⑵特殊句式
省略句:(子猷)掷(于)地云__ (子猷)语时了不悲___ 便径入坐(于)灵床上
倒装句:“何以都不闻消息”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以何都不闻消息”
⑶古今异义
何以都不闻消息(古义:总,竟_ 今义:全,完全)
语时了不悲(古义:完全_ 今义:常做语气助词)
因恸绝良久(古义:于是__ 今义:常表原因)
⑷文章结构:
选材精当文章用两个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特征。本文主要表现的是子猷和子敬之间深厚的兄弟之情,从这个中心出发,选择了两个典型事例:一是两人同时得病后,子敬先亡,子猷的悲痛之情郁积心中,无法发之于外;二是子猷奔丧时,睹琴思人,哀伤过度,不久去世。
构思奇特,语言简洁
子猷的反常行为表现内心极度悲伤,前后形成强烈对比,全文寥寥数十字,却把事情经过写得波澜起伏,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四、知识检测
㈠重点生字、词义
1.给下列字注音。
猷:_____ 笃:___ 了不悲:_____ 舆:____ 恸:______
2.解释文中重点的字词。
俱:__________ _而:__________ _何以:__________ _索:________ _素:____________
径:________ ___既:__________ _掷:__________ 恸:___________ 绝:_____________
3.用“/”画出下列句子的停顿。
①因恸绝良久 _____②月余亦卒___ ③子敬素好琴_ ___④便径入坐灵床上
⑤便索舆来奔丧_____ ⑥此已丧矣_________ _⑦何以都不闻消息__
< ……此处隐藏13919个字……节奏停顿,因为停顿节奏的正确将在不同程度上决定着你对这各句子的正确理解。四、教学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大家一起学习了关于怎样疏通课外文言文大意的方法指导,我相信一定会给大家的课外文言文的学习带来较大的帮助,当然,在今后,我们还需学习关于怎样来断句、怎样揣摩文言文中心等相关的训练,总之,希望同学们学会老师所教给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多去钻研探索,加强积累,更多地了解我国古代优秀的传统文化。
文言文教案 篇9一、学习目标
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3.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 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二、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了解孔子的生平资料。
2.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谈话: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篇融知识性、趣味性与哲理性于一体的文言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成语导入:“专心致志”这个成语你熟悉吗?谁能讲讲它的意思。“专心致志”这个成语源自《孟子?告子》中的一篇文言文——《学弈》。(板书:学弈)
介绍孟子资料: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国(现山东邹县)人。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他肯定人性本来是善的,都具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提出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论点。《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
3.释题:“弈”指什么?“学弈”又是什么意思呢?(“弈”,本来专指下围棋,“学弈”就是学下围棋。现在的“对弈”,就是下棋的意思,但不限于下围棋。)
4.引导学生就课题质疑,及时归纳整理并板书:(1)谁学下棋?(2)怎么学下棋?(3)学得结果怎么样?(4)《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5.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给大家讲一讲《学弈》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寻找节奏
1、自由读,学生提出学习困难:不好读;读不懂
2、老师逐句领读。(读准字音,准确停顿、把握速度,准确处理轻重音和语调。)
3、再自由读,找到读文言文的节奏。
4、齐读,再把没读懂的句子读出来
三、逐句理解,把握语气
师:理解了意思会读得更好
1、回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根据注释,联系上下文,查字典,大家讨论,知识的积累
2、理解句①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a、对照注释自己来理解
b、联系学过的课文理解
如:“通国之善弈者也”中的“之”,联系《杨氏之子》。
杨氏之子——杨氏的儿子。之:的
“通国之善弈者也。”之:的。
“善弈者也”中的“善”,联系《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善:善于
“善弈者也。”善:善于
“者”联系古诗句:“有志者,事竞成。”者:……的.人
“也”:肯定的语气。
c、说出这句话的意思
d、再吟读这句,吟出弈秋围棋大家的风度
3、理解②③句“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A、小组讨论理解意思。(对照注释逐词理解)
B、逐词交流汇报②③句的意思
注意:五个“之”的不同意思
“惟弈秋之为听”之:无实在意思
“一人虽听之” 之:弈秋讲课
“思援弓缴而射之”之:鸿鹄
“虽与之俱学” 之:另一个人
“弗若之矣。” 之:另一个人
C、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讲讲两句话的意思
D、分角色吟诵课文
这两个人学弈的经过文言文只两句话就描述得清清楚楚,可见文言文的简练。
这两个人在同一个老师门下学下棋,他们是怎么学的?
指一生读: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再指一生: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各自学得怎样呢?一起回答——
生齐读: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E、师生合作吟诵
老师给大家开头,一生读第一个人的表现,一生读第二个人的表现,一生读最后的结果。(师读:使弈秋诲二人弈…三个学生分别接读。师生合作读两次)
F、成语运用
用两个成语,形容两个人是怎样学习的。(专心致志、三心二意或一心一意、心不在焉)
用两个四字词语,说一下两个人的结果。(学有所成、一无所获)
4、理解④⑤句: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什么原因让两人的结果大不相同?有人提出质疑
A、自由独立逐词理解④⑤
B、交流汇报
C、感情吟诵
难道是因为他不如别人聪明吗?(师读:)为是其智弗若与?(读出反问的的语气)
难道是因为他不如别人聪明吗?
(指生读:)为是其智弗若与?(读出强烈的语气。练习两遍)
回答——生齐读:曰:非然也。(读出肯定的语气)
师:为是其智弗若与?生:非然也。
两种结果不是因为后边的人不如前边的人聪明,而是因为两个人学习的态度不一样。这真是——(板书:)态度决定成败。
D、感悟道理
从这则文言文故事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生:学习、做事时,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F、联系生活,深入理解
四、吟诵背诵,欣赏感悟
把古人读诗文的情景能再现在我们的课堂就好了。
1、指名吟诵全文,点评. (2次)
2、试背全文
五、拓展延伸,体验快乐
1、出示文言文
再看一句文言文:“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这是《学弈》这则故事的前面的一句话。
2、自由读
3、师生齐读
4、理解大意:下棋只不过是一种技术,一种小的技术。不专心致志,就学不会。
5、再次齐吟
结束语:由此可见,专心致志则大有可为也!
六、布置作业:背诵给家人听
板书设计:
学弈
一人专心致志 学有所成
一人三心二意 一无所获
态度决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