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案

有关科学活动教案集合10篇

时间:2023-04-27 00:09:56 收藏本文
有关科学活动教案集合10篇

有关科学活动教案集合10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了解不同花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等。

2.让幼儿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认识事物。

3.引导幼儿能按照老师指定的花的某一特征对不同的花进行分类。

4.让幼儿感受到花,大自然的美,获得美的体验。

活动准备:

迎春花盆栽一盆,ppt,ppt中所介绍的花朵的.彩色卡片画各一张,不同花朵的帽子每位小朋友一顶。

活动过程:

一、教师让幼儿猜一谜语,导入。

1.小朋友们,老师请你们猜个谜语,猜猜是什么几根枝,开满花,叶子小,开黄花。

远看蝴蝶在飞舞,迎来春天喜洋洋

二、认识不同的花。

1.老师展示迎春花,从迎春花的颜色,形态(花朵大小,有无尖刺),生长环境来引导幼儿进一步认识迎春花。

2.ppt展示一些常见的但具有不同特点的花,老师按照花朵颜色,花朵大小,有无尖刺,生长环境这四个角度的顺序来帮助幼儿一一认识这些花朵。

  三、帮助小花朵找朋友。

1.老师在黑板上画两个房子形状的图,并将迎春花的图片贴在一个房子里,将白牡丹花贴在另一个房子里,“现在有两朵小花要找好朋友去它家玩,老师这里呢有很多的小花朵都愿意去它们家玩,但是呢小花朵们又不能同时去他们家,所以啊老师想了个办法,把小花朵们安排好了去哪家玩”老师将所有红色的花贴到迎春花一起,白色的花贴到白牡丹一起,请小朋友看看老师是按什么规律分的。

2.这是老师帮小花朵找的朋友,现在老师要请小朋友们除了用老师这个方法来给迎春花和白牡丹找朋友,还能从我们刚刚认识到的小花们其他的什么特点来分?跟幼儿一起从花朵大小,有无花刺两个方面一起再给小花朵找朋友。

3.换两种花(白荷花与红玫瑰)请客,老师让幼儿从颜色,有无尖刺,生长环境(水里还是土壤),来给小花朵找朋友。

  四、游戏---我是小花朵。

1.“刚才小朋友们一起帮小花都找了好多好多的朋友,现在老师要请小朋友们自己来扮演小花朵,并给自己找朋友”。

2.老师说明游戏规则:小朋友们全部蹲下,听清老师说的花朵特征,帽子上的花朵拥有这一特征的小朋友可以站起来。

  五、活动总结。

我们发现当我们按照不同的标准来给小花朵找朋友的时候小花朵找到的朋友也是不一样的,小朋友们回家后可以帮妈妈给家里的衣橱里的衣服按照不同的标准分分类,做个能干的小宝宝!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 通过实验,探究几种物体转动的动力来源,并进行分类。

2、学习制作旋转玩具,激发探索物体转动的奥秘。

活动准备:

1、 照片江西“南昌之星”摩天轮,电扇,风车,呼啦圈。

2、 彩色皱纹纸、木棍、胶带、剪刀、白纸、水彩笔、纸杯。

3、 幼儿用书、练习册。

活动过程:

一、观看幼儿用书上的南昌摩天轮并提问。

1、这是在哪儿?

2、谁坐过?你有什么感觉?

3、我们用手来模仿它是怎样转的。

二、启发幼儿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也会转动。

1、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东西也会转动呢?

2、完成练习册。

三、将幼儿分组,从电扇、风车、呼啦圈中选一样物体,各自想办法让它们转起来。

1、每组小朋友一起想办法吧你们选出的`物体转动起来吧。

2、请你们说说是什么力量让它们转动起来的?

3、小结:电扇是靠电力、风车是靠风力的力量、呼啦圈是靠身体的摆动力量转动起来的。

四、学习制作旋转马车。

1、引导幼儿看幼儿用书,了解旋转马车的制作步骤。

2、介绍材料,提出要求。

3、幼儿制作,教师个别指导。

活动反思:

教师让幼儿自由操作、自主发现,放手给幼儿更广阔的空间,他们就会有成人意想不到的发现。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知道土中有水、空气、腐烂物等成分,了解土的主要种类(如:黑土、黄土、白土、红土等)。

2、了解土对人类的作用,萌发珍惜土地的情感。

3、知道植物生长离不开水、空气、肥料和阳光。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每组幼儿一盘土壤。(四人一组)

3、实验用的酒精灯、铁架、杯子、连根的干枯青菜。

4、植物头饰。

5、四袋不同种类的土壤标本。(黑土、黄土、白土、红土)

6、一袋泥土。

活动过程:

一、植物为什么会干枯

1、幼儿扮成各种植物,老师扮成植物“花姐姐”。

引导幼儿讨论:植物生长离不开什么?(用故事“干枯的青菜”告诉幼儿植物一般离开土壤会干枯)。

2、小结:引导幼儿自己小结,(小鸟爱树林,鱼儿爱海洋,我们植物爱的是土壤。)植物的家是土壤,离开土壤会干枯。

二、土中有什么

1、用多媒体课件让幼儿知道土壤中有水、空气、肥料(是树叶、草等的腐烂物),和植物生长过程。

2、请幼儿捏捏地里的土壤是干的,还是湿的,说明土壤中有什么?(水分)

3、请幼儿肥土壤放入水杯中,又发现有什么?(空气)

4、把土壤撒在石棉网上加热知道土壤中有腐烂的树叶、草等,这就是肥料,它们能燃烧。

5、小结:原来土壤里有这么多宝贝,它真像一个聚宝盆、空气水分里面藏,土壤是个大宝库,植物生长有营养。

6、引导幼儿仿编儿歌:“鸟儿爱树林、鱼儿爱海洋,植物爱的是土壤,土壤是个聚宝盆、空气、水分里面藏,土壤是个大宝库,植物生长有营养。有了营养,幼儿模仿植物生长的过程。”

三、土是什么颜色的

1、幼儿知道土中有什么后,去花园里看看地上的土壤是什么颜色的'?(黑色)后出示黄土、白土、红土,原来土有几种颜色。

四、土的其它用途

1、出示“砖、瓦、陶器皿,让幼儿看,让幼儿摸摸后,告诉幼儿这些都是用土加工以后做出来的。

2、小结:土壤对植物有用,对人类的用处也很大。

五、延伸活动

与“土”交朋友 ……此处隐藏5635个字……儿说出这些标志的意思。

活动评价

能说出标志的涵义和作用。

活动建议

通过这个活动,引发幼儿对各种符号的兴趣,符号包括手势、标志和文字。

可以设计给标志找朋友的游戏活动,引导幼儿熟悉各种标志。

在了解幼儿园里的标志时,要带领幼儿进行实地考察,并作必要的记录。

活动反思

在幼儿的`科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他们的独立性、探索性,使幼儿把学习任务放到完整的环节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学知识,走进科学,也让科学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长之路。

科学活动教案 篇10

设计意图

“纸”的主题活动开展了一段时间。有一天,小朋友们学习折纸,婷婷折了个“纸盒”,引发了组内同伴有关“纸盒”用处的讨论。当小桐说要用这个纸盒装水喝时,大家开始争论起来。有的说:“不行,纸盒不能装水。”有的说:“可以,饮料就是用纸盒装着的。”观察到幼儿的这一兴趣点,我从“纸”的主题出发,利用园内资源,设计了本次户外科学活动“奇妙的纸”。

活动目标

1.通过“纸和水”的小实验,进一步了解纸的特性、种类及其作用。

2.在对几种类型的纸进行观察、对比的过程中,初步感知科学就在身边,树立自信心,培养大胆操作、积极探索的意识和行为。

3.体验科学活动中合作和探索的乐趣,懂得爱惜纸,增强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1)在实施“纸”的主题活动过程中,幼儿对纸的特性已有一定的认识。

(2)提醒幼儿活动过程中需进入戏水池,宜穿凉鞋参与。

2.材料准备:小纸盒(幼儿的美术活动作品、用普通纸制作)若干,特制纸盒(教师用废旧软包装纸盒如牛奶盒制作)若干,小篮子2个,小盆或鱼缸2~3个,小毛巾人手l条。

3.场地准备:园内的戏水池中投放若干小金鱼;沿池边的草坪上,以半圆形摆放幼儿的座椅。

活动过程

1.户外情境观察导入,调动幼儿参与探索活动的兴趣。

导入语:“今天,幼儿园的戏水池中来了一些小客人,是谁呢?一起去看看吧。”

(1)师幼来到戏水池前,围圈坐在水池边,师提示幼儿观察水池里的小金鱼,鼓励幼儿边观察边与同伴交流感受,调动相关的'生活经验。

(2)师出示“小纸盒”,提出疑问,激发孩子探索“纸”的兴趣。

师:“猜猜看,这些纸盒能帮我们把小鱼从水里邀请上来玩吗?”

(3)幼儿围绕问题展开初步的猜想和讨论,师提议以实验验证。

2.情境探索活动之一:感知普通的纸遇水后的情形,了解纸的“吸水”特性。

(1)问题:“捞完金鱼后这些纸盒有什么变化?”

(2)操作要求:把鞋子脱后放好,带着问题,自由取纸盒下水池里捞金鱼,随时和身边同伴交流观察与操作的感受。

(3)师指导重点:

①提醒幼儿如果纸盒烂了不要灰心,可以拿新的纸盒继续进行实验。鼓励个别胆小幼儿大胆尝试。

②重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操作时注意安全且不要弄湿裤子。

③渗透爱心、环保教育:要爱护小动物,不要用脚踢水或踩小金鱼。懂得爱护环境、烂了的纸盒要及时放到指定的小篮子里。

(4)结束探索,离开水池,擦干手后坐在椅子上。

3.集中交流,引发进一步观察与讨论,激发再次探索的愿望。

(1)引发幼儿回忆初次实验过程,鼓励幼儿交流感受并回答活动前提出的问题。

(2)巩固实验结果:出示装烂纸盒的小篮子,让幼儿尝试表述并了解:因为纸能够吸水,吸了水后的纸盒容易烂,所以捞不到鱼。

(3)启发提问:“说一说你平时看到的纸吸水的现象。”(如,报纸会吸水等。)

(4)出示特制纸盒,持续幼儿观察和探索的兴趣:“你们猜这些纸盒能够帮助我们把小金鱼从水里带上来吗?一起再下水去试试看。”

4.情景探索活动之二:用特制纸盒捞鱼,了解特殊纸的“防水”特性,同时体验成功的乐趣。

(1)问题:“先用软包装纸盒捞鱼,然后和上次捞鱼的纸盒比比看,有什么不同?”

(2)操作要求:

①自由选择特制纸盒再次到水池里捞鱼,观察捞鱼后特制纸盒的变化。

②把捞到的金鱼轻轻放到小盆或鱼缸里并点数,与同伴比多少,并用一个完整句式对同伴说:“我捞到了×条金鱼。”也可以说:“我捞到了一条××颜色的金鱼。”

③捞鱼过程中要礼让、不争抢并爱护小动物。

(3)教师指导重点:和幼儿一起捞鱼,引导幼儿注意捞鱼的技巧,适时帮助那些能力弱的幼儿,共同体验捞鱼成功的快乐。

(4)结束探索,将纸盒放入指定小篮子中,离开水池,擦干手后坐在椅子上。

5.集体讨论,了解特制纸盒能够防水的原因,进一步认识不同的纸有不同的特性。

(1)引发幼儿回忆再次实验过程,鼓励其交流感受并回答活动前提出的问题。

(2)分别出示装纸盒的篮子和装了小鱼的鱼缸、小盆,启发提问:“同样是纸盒,为什么这次用的纸盒湿了后不烂呢?”

①师提议把特制纸盒撕开,幼儿观察与探究纸盒能防水的“秘密”(见图3)。

②出示装了两次实验用纸盒的小篮子,引导幼儿对两种纸进行比较并说说感受。

③经验提炼,帮助幼儿认识有些纸能防水是因为纸上加了一层防水材料如锡纸或塑料膜(适时出示几种不同的防水纸盒让幼儿观察),而有了这些材料后,纸就不容易烂了并能防水、盛水。

6.经验迁移:如何利用不同的纸的不同特性,使自己的生活更为方便和美好呢?

师:“有了这些特别的纸,我们的生活就更方便了。你想用不同的纸做什么呢?”

(1)启发幼儿调动生活经验和想象力,大胆讲述。对于一些有创意的想法给予肯定。

(2)根据幼儿的讲述进行归纳,进一步说明纸与我们的生活和环境的关系,提倡爱惜纸,保护环境。

活动延伸

1.投放更多类型的纸盒进入区角,引导幼儿在调色、玩水等游戏中探索更多纸的玩法,继续感受不同种类的纸的特性。

2.在接下来的科学活动中,通过PPT等多种资源帮助幼儿进一步认识纸的种类和特性,拓展知识面和思维。

活动反思

1.选材契合幼儿的兴趣点和年龄特征。活动从本班幼儿的兴趣点“纸盒的秘密”和“户外有小动物的水池”人手引导幼儿进行探索,有效调动了幼儿的生活经验、好奇心和求知欲。

2.创设支持幼儿进行探索学习的游戏情境,寓教于乐。活动巧妙利用了幼儿身边熟悉的环境和事物,创设了“纸盒捞鱼”两次游戏情境,使科学小实验轻松有趣,并结合层层深入的提问帮助幼儿在动手实践、主动探索中对比发现不同纸的特性,初步感知生活中的科学。

3.注意在科学活动中整合其他领域的教育内容,尤其重视良好行为习惯和品质的培养。让幼儿在获取成功喜悦的同时,既增强了对科学活动的兴趣,也发展了多种能力。

《有关科学活动教案集合10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