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案

【精华】科学教案合集十篇

时间:2023-04-27 00:09:55 收藏本文
【精华】科学教案合集十篇

【精华】科学教案合集十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教案 篇1

眼睛眼睛在这里

活动目标:

1、熟悉五官的位置,了解五官的名称,能用“XX,XX在这里”讲述。

2、倾听指令,正确指出五官的位置。

活动准备:

空白的脸谱和五官的磁性图片。

活动过程:

1、出示空白的`脸谱图片,引导幼儿认识五官及位置。

教师:这是什么?脸上缺少什么?

教师分别出示五官图片贴在黑板上,带领幼儿说出五官名称。

教师:我们的脸上有几张嘴巴?几只眼睛?几只耳朵?几个鼻子?他们在我们脸上的什么地方?请个别幼儿上来将五官的磁性图片,贴在空白的脸谱图片上。

2、游戏活动:嘴巴嘴巴在这里

教师介绍游戏玩法。教师:全体幼儿拍手,教师做发令者:XX,XX在哪里?全体幼儿边指边说:XX,XX在这里。(最后一拍时, 用手指相应的部位)

教师带领全体幼儿开展游戏,鼓励幼儿边说边指相应的五官。也可以与个别幼儿玩游戏。

延伸活动:

教师指导幼儿在指五官的基础上,还可以引导幼儿指扣子、裤子、小脚、肩膀、口袋、膝盖等。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使幼儿情绪愉快地参加探知活动,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2、引导幼儿观察、感知水的沉浮。

3、帮助幼儿学习运用语言来表达,发展幼儿讲述。

活动准备:

盆、可舀水的玩具杯、海绵、沙、棉花、小石块、积木、朔料玩具、白纸、

一个熟鸡蛋一生鸡蛋。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产生探知的欲望。

1、出示两个大盆,里面装有水让幼儿自由在周围用玩具舀水玩。

2、把各种积木、朔料玩具一一投放入水里,老师:这些东西怎样?它们有没有沉到水下?为什么会漂浮在水上?请两个小朋友上来试。

3、把小石块、沙投放到水里,老师:这些东西又怎样呢?为什么会沉到水里?请两个小朋友上来试试。

4、把棉花、海绵投放到水里,引导幼儿观察。

(二)幼儿动手操作、感知。

1、幼儿人手一篮积木、朔料玩具、小石子等尝试。

2、帮助幼儿用语言讲述自己探索过程。

(三)讨论、扩展经验。

1、老师出示一张白纸,平放到水面上“它又怎样啊?为什么浮在上面”老师慢慢用水弄湿白纸,看看白纸慢慢沉到水里。

2、老师出示一生鸡蛋,投放到水里,看看它怎样?又出示一熟鸡蛋问:它会怎样呢?

(四)小实验:会游泳的蛋宝宝。

科学教案 篇3

探究活动分析:

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来帮助学生明确常见的天气现象。图上用各种天气符号和表示温度的数字,反映这一天全国各个地区的天气情况。学生通过对这张图的观察,可以对常见的天气现象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2.图上的表示天气现象的符号可采用粘贴的形式,在符号下面应写上符号的名称,便于学生认识这些天气现象。

3.提问学生还知道那些天气现象,以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天气现象。

4.为每一组准备一套天气符号,让学生尝试着给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5.(室外)观察、描述今天的天气现象--引导学生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

6.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回到教室后,将学生观察到的现象进行交流。

7.引导学生思考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或提问学生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我们应该穿什么衣服?使学生意识到天气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8.在学生的科学记录本上,描述今天的天气时,可能只是一些毫无联系的几个简单的词语或句子。提示部分对学生描述天气的方法的指导--将天气特征与生活建立联系,提高学生对天气的认识水平。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提示,并应用提示的方法对自己的记录进行改进,并把改进后的描述和同学交流。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

2.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过程与方法:

1.能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2.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该关心天气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教学准备:

1.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

2.每组一套天气符号卡片;

3.天气现象归类表格和关于天气网状图各一份;

4.每个学生科学记录本各一本。

教学活动过程:

一、认识天气现象

1.出示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

2.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

3.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符号)

4.发给每一组一套天气符号:请大家对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5.汇报交流。

二、描述今天的`天气怎样?

1.今天的天气怎样呢?我们一起到外面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出示观察要求:请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安全教育,并落实小组长进行管理。

3.带上科学记录本和笔排队到操场上分组进行观察,教师巡视。(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

4.回到教室进行交流:请同学来汇报一下你们观察到天气现象。

5.学生汇报,教师展示学生的记录。

6.提问: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如不知如何回答可提问: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我们应该穿什么衣服?)

7.认识“网状图”的使用:刚才同学们在汇报的时候想到一点说一点,有没有办法把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更直观地表示出来的方法呢?打开书本第45页,看看书本上向我们介绍了怎样的一个好方法?

……此处隐藏2122个字……/p>

2.认识三角娃娃

三角娃娃自我介绍:“小朋友们好,我是新来的图形宝宝,我是三角形。”引导幼儿观察三角娃娃的样子:尖尖的下巴,头上一边一个尖尖的角,有三条边。

3.和三角娃娃手拉手,感受三角形的特征。

出示三角娃娃,逐一和小朋友拉手问好。

4.游戏:给小动物喂食:小动物肚子饿了,要吃跟自己嘴巴相同的饼干,让我们来喂小动物吧!

五、教学反思:

幼儿看见图形娃娃都很开心,很积极向娃娃问好。给小动物喂食,幼儿很兴奋,积极参与,每个幼儿都动手。大部分幼儿认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其中三角形的名称说不出来,在以后图形游戏中要加强对图形的认识。

科学教案 篇8

一、主题活动由来

幼儿来幼儿园一个月了,已经摆脱了分离焦虑期。我们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在幼儿园的表现,发现幼儿对自我意识有了萌芽的发展,已经意识到自身的主体意识的存在,能区分别人与自己,感知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为此,我们确立了主题,通过游戏等一些活动方式,促进幼儿认识自我,增强主动性,独立性。

二、主题活动教育目标

1、知道“我”就是自己,我有自己的名字、标记,又属于我的东西。我和别人不一样,能发现自己的好处与不足。

2、认识自己的五官的名称,熟悉五官的位置,初步了解功用简单的保护常识。

3、自己有一双能干的小手,愿意自己解扣、绘画、表演。

4、知道自己有一双小脚丫,会自己走路不用别人抱。

5、在成人帮助下懂得讲卫生,会自己用勺吃饭。

6、我不爱哭,会自己玩和小朋友老师一起玩的'高兴。

三、环境创设与利用

教育资源

1、 和幼儿一起创设主题墙上的内容

2、 引导幼儿共同3、 布置墙面“可爱的小手”

4、 展示幼儿用小手制作的作品

5、 活动区创设:

建筑区:引导幼儿用小手搭建,练习搭高、为龙、平铺。

美工区:引导幼儿用半成品进行粘贴,填涂,撕折。

益智区:通过一些教具培养幼儿动手操作

娃娃家:通过一些道具培养幼儿自己做饭,合作有家的感觉

周边资源

1、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玩具

2、亲子活动中和爸爸妈妈一起动手做泥造型

家长资源

1、 通过直通车。

2、 让家长帮幼儿收集各种废旧材料。

3、 为幼儿动手操作作准备。

4、 家长配合老师与幼儿一起互动制作泥造型。

5、 家长帮忙提供关于主题活动的材料。

6、 如:幼儿穿小的衣服。

7、 裤子。

四、主要活动内容

科学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学会配置吹泡泡的溶液;学会提问题并分析问题,从众多的问题中筛选出适合自己研究的问题。

2、比较问题研究的可行性,找出问题的核心。

3、在观察、研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留心观察、敢于提问,善于选择问题,乐于合作与交流,乐于探究的行为。

教学准备:

吹泡泡游戏需要用的配料:洗洁精、甘油、肥皂、肥皂粉、水、吸管、量筒、铁丝。

乒乓球、尺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尽可能多的提出问题。提问题也是有诀窍的,如我们可以在仔细观察各种现象中提出问题,也可以在科学小制作的过程中提出问题,还可以对一些已有的结论提出怀疑。在提出更多的问题后,我们当然要想办法寻找问题可能的原因,因为这是科学探究的必经过程。那么如何在众多的问题中选择出适合我们小学生研究的'问题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的问题。

引入课题(板书)选择能够研究的问题

二、玩游戏提问题

通过玩吹泡泡的游戏,要求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不断的提出新问题。

1、配制不同比例的溶液

2、用吸管吹,注意用气要均匀。

3、用细铁丝弯成各种形状的框制造泡泡。(框框可以是平面的也可以是立体的)

4、想怎么吹就怎么吹,吹的花样越多越好

在这个活动过程中,你发现了哪些问题?把它们记录下来:

1、为什么有的泡泡大有的泡泡小?

2、怎样才能把泡泡吹的大一些?

3、怎样才能把小泡泡吹到大泡泡里?

……

三、如何寻找问题的答案

启发学生思考:为了获得这些问题的答案,你会怎么做?

介绍获得这些问题的答案的方法。

1、到图书馆或上网查资料

为了加深理解和保持记忆,我们可以自己制作信息卡。

指导学生看课文中的信息卡,指导学生分析信息卡包括哪些内容和怎样呈现。

2、自己通过观察和实验找答案。

指导研究乒乓球落地后,反弹的高度和什么因素有关,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分析得出结论。

四、如何选择我们能研究的问题?

1、多提可能通过观察、实验、调查能够找到答案的问题。

2、多提与科学知识有关的问题。

和生物有关,和物体的运动变化有关,和地球天文有关的知识都是科学知识。

3、多提不涉及复杂知识的问题。

4、想办法把暂时不能研究的问题,转化成可以研究的问题。

四、拓展

依照以上的标准,选一个自己能够研究的有关吹泡泡的问题。

科学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 知道什么是风化作用及地表岩石不断破碎的原因。

2、 通过模拟实验验证岩石破碎的假设;从而推测出使岩石破碎的各种因素。

3、 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地表岩石的变化。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假设,设计并完成模拟实验,初步认识风化作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

教学难点:

推测出使岩石破碎的各种因素。

教学准备:

酒精灯、试管夹、玻璃、一杯冷水和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观看视频资料,感受“幼年山脉”和“老年山脉”的特征。

二、探究新知

1、小组讨论后回答:

(1)幼年山脉和老年山脉在外形上有什么不同?

(2)想象“老年山脉”在形成初期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老年山脉”会变成现在的样子?

2、推测:山脉的变化受到哪些自然力量的作用?

3、交流:进一步补充和完善自己的假设。

4、小组根据自己的假设,设计模拟实验研究一种自然力量对山脉的影响。

2、 汇报交流实验结果,认识风化作用。

三、拓展延伸

1、看图,认识蘑菇石。

2、推测蘑菇石形成的原因。

3、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推测并写出实验报告。

《【精华】科学教案合集十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