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案

五年级数学教案15篇

时间:2023-04-25 00:11:03 收藏本文
五年级数学教案15篇

五年级数学教案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五年级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五年级数学教案1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0、11页。

教学目标:

1、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经历探索莫比乌斯圈神奇特征的过程。

2、学会制作简单的莫比乌斯圈,了解莫比乌斯圈的特征。

3、感受莫比乌斯圈的神奇,体会数学活动的趣味性和探索性。

教学准备:三根长30厘米、宽3厘米的白纸条,彩笔,剪刀,胶水。

教学方案: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教学预设

一、创设情境

1.学生阅读书中的文字,初步了解莫比乌斯圈。

2.拿出一张纸条让学生估计它的长和宽。

二、探索活动1

1.师生一起动手制作莫比乌斯圈。

教师一边口述制作莫比乌斯圈的方法一边演示制作,然后让每个人制作一个。

2.交流、展示学生作品。

3.提出涂色要求,学生涂色。鼓励学生合作完成。

4.观察、交流学生涂色的结果,让学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三、探索活动Ⅱ

1.让学生在另一张纸条的正中画好一条线,再粘成一个莫比乌斯圈。通过沿莫比乌斯圈一面涂色却使纸圈两面都有了颜色的事实,使学生初步感受莫比乌斯圈的神奇。

2.提出:如果用剪刀沿中线把莫比乌斯圈剪开,结果会怎样?的问题,让学生先大胆猜测,再动手操作。

3.交流沿中线剪开后的结果。

4.提出书中(2)的操作要求,让学生想象剪开后的结果。

5.鼓励学生按要求实际操作。

6.交流学生沿画线剪开后的结果。使学生发现把一个三等分的莫比乌斯圈沿等分线剪开,变成了一大一小两个套在一起的纸圈。

四、课外延伸

教师进行激励性谈话,鼓励学生课下继续探索

通过激励性谈话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阅读让学生初步了解莫比乌斯圈。

培养估计的意识,了解纸条的长和宽,方便下面的语言表述。

通过教师边口述边示范,让学生学会制作简单的莫比乌斯圈。每人制作一个,为下面的探索活动提供材料。

展示学生的作品,检查莫比乌斯圈做的是否正确。

让学生经历探索莫比乌斯圈的全过程。

通过自己动手做莫比乌斯圈,亲身体验它的神奇。

通过教师叙述制作要求,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为探索活动提供材料。

通过让学生想象猜测,一方面培养学生联想的意识,更重要的是引出探索的活动。

在操作结果和提供的数据中,让学生感受莫比乌斯圈的神奇和数学活动的探索性。

在前面探索活动的基础上,对看似相关问题进行猜测,激发学生探索的愿望。

带着问题进行实际操作,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

在猜测、操作、交流等探索活动中,进一步感受莫比乌斯圈的神奇和数学活动的趣味性。

激发学生的探索的积极性,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就用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纸条来探索一种神奇的纸圈,这个纸圈是什么呢?大家请打开书第10页,读一读前两段。

学生阅读书中的文字。

师:通过读书,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学生回答可能不同,只要是意思对就给予肯定。

师:德国数学家莫比乌斯发明的这个“纸圈”到底有什么神奇之处,下面我们就一起去探索。

师: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纸条,估计一下这张纸条有多长、多宽?

学生估计,对估计准确给予表扬。使大家知道:纸条的长30厘米,宽3厘米。

师:我们就用这张纸条做一个莫比乌斯圈。怎样做呢?把纸条儿的一端扭转180°,与另一端粘在一起,这样一个莫比乌斯圈就做好了。

教师边说边示范制作莫比乌斯圈。

师:下面同学们就用准备好的纸条也做一个莫比乌斯圈!

学生动手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来展示一下你的莫比乌斯圈?

学生展示,关注是否都对。

师:同学们都有了自己的莫比乌斯圈,我们给它涂上颜色让它更漂亮。涂色的要求是:用一种颜色的彩笔在纸圈的一面涂色。可以同桌合作完成。

学生给莫比乌斯圈涂色,教师巡视指导。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涂好色的莫比乌斯圈,你发现了什么?

生:两面都有颜色了。

生:太奇怪了。

师:沿一面涂色纸圈的两面都出现了颜色,真是个奇迹!这就是神奇的莫比乌斯圈!

教师板书:神奇的莫比乌斯圈。

师:请同学们接着做,你会发现更神奇的事情。听清这次的操作要求:取出一张新的纸条,在正中画一条线,再把它粘成莫比乌斯圈。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用剪刀沿中线把这个莫比乌斯圈剪开,结果会怎么样?

生:会得到2个莫比乌斯圈。

师:结果到底怎么样呢?请同学们用剪刀沿中线把它剪开,看一看结果会怎样。用剪刀时注意安全。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沿中线剪开后怎样?和你想象的结果一样吗?

学生可能回答:

●沿中线剪开后结果不是两个莫比乌斯圈,而是一个。

●这个新的纸圈比原来的大了。

……

师:真是出乎意料!把莫比乌斯圈沿中线剪开结果不是两个纸圈,而是一个更大的纸圈。那同学们,你们猜想一下,要是在纸条上画两条线,把纸条分成三等分,粘成莫比乌斯圈,再用剪刀沿画线剪开,猜一猜结果会怎么样?

学生可能回答:

●得到一个更大的纸圈。

●得到3个纸圈。

……

师:请同学们实际动手做一做,看一看结果会怎样?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这次剪开后结果怎么样?

生:得到了一大一小两个套在一起的纸圈。

师:这就是莫比乌斯圈的神奇之处!要是在纸条上画三条线,把它四等分,再粘成莫比乌斯圈,接着沿画线剪开,结果会怎样?要是画四条线呢?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继续探索!

五年级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两个整数相除的商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2、使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1、理解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此处隐藏15070个字……p>1.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课件出示豆豆测量身高的情景图)

师:读情景.图,你能找出已知信息和所求的问题吗? .

生1: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得出豆豆身高的近似数。

生2:已知信息是豆豆的身高是0.984m,亮亮说:“豆豆身高约是0.98m。”红红说:“豆豆身高约1m”。

师:对于上面的已知信息,你是怎样理解的?

生b“豆豆的`身高是O.984m”,这里的0.984m,是测量时精确到毫米得到的。

生2:“豆豆高约0.98m”,这里的0.98是精确到厘米得到的。

生3:“豆豆高约1m”,这里的l是精确到米得到的。

师:为什么会出现上面不同韵结果呢?

生:0.98和1都是0.984按不同要求取的近似数。

师:取一个整数的近似数用到的方法是什么?

生:我们取一个整数的近似数时,用到的方法是“四舍五入”法。

师:对,“四舍五入”的方法同样适用于小数取近似数。

师:下面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0.984m是如何得到0.98的?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生:“豆豆高约是0.98m”,这里的0.98m是把豆豆身高0.984m保留两位小数得到酌结果。

师:它是如何取的两位小数?

生:按要求把一个小数保留两位小数时,一般要看到千分位,如果千分位上的数大于或等于5就要向百分位进1,如果千分位上的数小于5,就舍去。

0.984≈O.98(保留两位小数),因为千分位上的4小于5,所以舍去。

师:“豆豆高约lm”,这里的lm是把0.984m保留整数得到的结果。一个小数怎样才能保留整数呢?

生:一个小数,如果保留整数,就要看这个小数的十分位,然后按照“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0.984m-≈lm。

师:如果0.984m保留一位小数,结果又是什么呢?

生:把0.984m保留一位小数,就要看到百分位,百分位上是8,大于5,就要向十分位进1,十分位上是9,9+1=10,接着向个位进1,个位上0+1=1,所以0.984m保留一位小数是1.0m。

0.984≈1.0(保留一位小数),百分位上8大于5,向前一位迸1。

师:后面的0可以省略不写吗? ,

生:不能,因为要是省略就变成精确到整数部分的个位了。

2、把较大的整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

师:读图,你能读出什么信息?

生:地球与月球的距离是384400km。

师:384400km,数据比较大,书写起来也不方面,你能把它改成以“万”为单位的数吗?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生:改写成“万”作单位的数,就是把这个数缩小到原数的1/10000,也就是把小数点向左移动四位,然后点上小数点。

师:你会表示吗?

生:384400km=38.44km

师:上面的改写方法正确吗?

生:不正确,因为384400和38.44根本就不相等。

师:那怎么办呢?谁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生:在38.44的后面加上一个“万”字即可,因为把384400变为38.44缩小到了原数的而1/10000。

师:好,上面的这一过程可以表示为384400千米=38.44万千米。

师生共同总结:小数点向左移动四位,在万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在数的后面加上“万”字。

师:读情景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1:已知木星距离太阳778330000km。

生2:所要解答的问题是木星离太阳的距离是多少亿千米?(保留一位小数)

师:这个问题和上面的问题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生:上面是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这个问题是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并且还要求保留一位小数。

师: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和改写成用“万”作单位有什么相同之处?

生:都是把大数改写成一个用小数表示的数,所以都应该是把小数点向左移动。

师:改成以“万”为单位的数,小数点向左移动四位,那么改成以“亿”为单位的数,小数点向左移动几位呢?

生:应该是八位,然后加“亿”字。

师:好!同学们真聪明,用自己的思维,类推了把一个数改成用“亿”作单位的数。你能写出改写过程吗?

(学生独立尝试,全班投影展示)

778330000千米=7.7833亿千米

师生总结方法:小数点向左移动八位,在亿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在数的后面加上“亿”字。

师;如果保留一位小数,你会吗?

生:7.7833亿千米≈7.8亿千米

三、控究结果汇报

师: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时,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生: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时,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看到十分位;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要看到百分位;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要看到千分位……

师: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怎么办呢?

生: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是不能省略的。

师:如何把一个较大的数改成以“万”或者“亿”为单位的数?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师生总结:把一个大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时小数点向左移动四位,加上“万”字。把一个大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时小数点向左移动八位,加上“亿”字。

师:改写时,需要注意什么?

生:在改写的过程中,不要把单位“万”“亿”丢掉。

四、师生总结收获

师: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1: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和求整数的近似数的方法类似,都是采用“四舍五入”法。

生2:把大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写起数来就简单多了,这体现了数学的简洁思想。

师:小数的近似数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我们的身边就有很多类似的数,你们课下去找一找,看看它们都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哪些地方。让我们在发现中学习数学,体会数学与我们的密切联系,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设计意图: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在知识、能力、数学思想方法以及学习方法上有所收获】

板字设计:

例1:0.984保留两位小数 0.984保留一位小数 0.984保留整数

0.984≈0.98 0.984≈1.0 0.984≈1

↑ ↑ ↑

小于5,舍去 大于5,向前一位进1 大于5,向前一位进1

例2 例3

142800千米=14.28万千米 778330000=7.7833亿千米≈7.8亿千米↑

《五年级数学教案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