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语文教案模板汇总9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教学内容】: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二十课
【课前透视】:
司马光是我国宋代伟大的史学家。这篇课文讲的是他七岁的时候砸缸救人的故事。全文情节生动,叙事性强,利于激发学生读书兴趣,浅显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沉着、机智、勇敢、聪明的小司马光形象,对学生也起到了一定的榜样感召作用。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课文内容相对熟悉,但是城乡学生会存在差别,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抓住课文故事性强的特点,突出以读为主的`线索,促使学生在读中熟悉,读中感悟,读中思考,进而体会司马光的机智、勇敢。同时应结合课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增进对课文的理解感悟。
【教学目标】:
1、通过读书,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能正、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来感悟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3、能从课文插图中观察出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4、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信息资料】:
生字卡片、挂图或课文故事的VCD、课件等。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谈话:这节课我们来拜访一位古人,他是谁呢?(板书:司马光),这个人你了解吗?相机教认生字“司”,介绍复姓“司马”以及司马光。
(创设谈话情境,引发提问,组织学生谈话交流,了解学生对人物及课文内容的感知,为新课展开做铺垫。)
2、观察:出示插图,从图中你看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懂?
(把观察与谈话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能力,口语表达能力,鼓励学生质疑,有利于教学活动有的放矢。)
【对话平台】:
自读:(扫清字词障碍,打下读悟基础。)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
(培养自我读书能力,确保读书活动有效,应该从一点一滴抓起。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识字:(多种方法巩固识字,促进学生记忆。)
1、同桌利用字卡,互读检测。借助“我会认”和“我会写”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如换偏旁、猜字谜、组词识字等。
2、开火车读生字,读词语。随机选择生字扩词或选择句子指导朗读。强调重点字“玩、司”的读音,同时引导学生注意“一”的不同读音。
(课标指出:识字和识字能力的培养是一二年级语文教育的重点。多形式的识字与交流识字方法,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
写字:(突出重点字的指导,培养良好写字习惯。)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我会写”中的六个字,发现六个字的规律:左右结构。组织学生讨论在书写中应注意什么?
2、自由练写,教师有意识地指导难点字:如“那、都”两字中的“右双耳”的写法。
3、书写展示,相互评价,引导学生把不好写的字多写几遍。
(课标指出:识字与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扎扎实实的加强写字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写字能力,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
讨论:(读书交流,理清故事内容。)
1、指名分段读文,引导学生思考课前提出的不懂的问题,如:小孩子是怎样掉时缸里的?当时情况怎样?是谁救了他?是怎样救的?等。
2、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读懂的问题。
(充分发挥学生自读交流的优势,实现生生互动,培养了学生阅读、合作的能力,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语文教案 篇2一、活动目的:
让学生在活动中轻松地学习成语,积累成语,应用成语,提高写作水平。
二、活动准备:
1、学生:大量积累成语。
2、教师:课件、剪开的图画、奖品。
三、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2分钟)
同学们,很高兴认识你们,今天,我们第一次见面,老师准备了一份礼物作为见面礼送给你们,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看![课件演示:一架时空穿梭机]哇!是一架时空穿梭机,喜欢吗?这架时空穿梭机可厉害了,我们可以乘着它回到古代去,穿越一条有趣的成语廊。现在请你们闭上眼睛,准备好了吗?出发![播放音乐]可以睁开眼睛了。[课件演示:穿梭机到达成语廊]
(二)活动安排:
1、十二生肖选拔赛:(10分钟)
师:瞧!那边真热闹,发生什么事呢?噢,原来是动物们正在举行十二生肖选拔赛,这个比赛要求动物们讲出含有自己名字的成语,讲得最多的就能成为十二生肖之一,但龙、虎、马和鼠都不会说,你们愿意帮助它们吗?(适当表扬学生热心助人)
(1)要求:(课件演示)
①开火车说成语,不会的立即坐下,反复进行。
②时间2分钟。
③其他小组帮助记分。
(2)题目:
①写出带有龙的成语。
②写出带有虎的成语。
③写出带有马的成语。
④写出带有鼠的成语。
(3)操作程序:
①请各组长上讲台领题目,当众读出。
②开火车说成语。
③获胜组到黑板摘一颗愿望星。
(4)师:(小结)
你们有发现带有龙的成语多数都是好的方面的,而带有鼠的成语都是表示不好的方面的吗?平时要注意归类学习成语,这样便于记忆。
2、搭鹊桥。(课件演示:鹊桥画面)(8分钟)
(1)师:那两个不是牛郎和织女吗?他们为什么发愁呢?原来今天是他们相会的日子,但桥是断开的',他们不能团聚,但只要你在空出的括号里填上正确的字组成成语,牛郎和织女就能走过桥了,可是帮他们搭桥的喜鹊被难住了,你们能帮帮他们吗?
(2)要求:
①各小组在集体讨论后,由一位同学填写答案,书写要工整。
②全组同学齐读一次。
(3)操作程序:
①同要求。
②师操作电脑给予肯定。
(4)题目:
①阳队:一心一( )气风( )扬光( )有作( )富不( )至义( )善尽( )不胜( )。
②月亮队:一手遮( )经地( )无反( )盼自( )心壮( ……此处隐藏7649个字……画卷及其
成长过程,反映了新时代少年的人际关系和可喜气质,具有浓郁的时代特色和生活气息。
(此层主要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鼓励学生走进文学的海洋里遨游。)
四、小结陈辞
故事告诉我们,做什么事都不可能具有完全理想的状态,你的出发点和结果可能会偏差。
作者塑造了贾里这个阳光男孩来让大家学会宽容、乐观、充满勇气地对待生活。贾里和他的
小伙伴的故事,以及他们蓬蓬勃勃、开开心心有滋有味的成长过程,是我们大家所欣赏和应
该学习的。作品采用了“串糖葫芦”式的结构,情节轻松活泼,行文诙谐幽默,人物个性鲜
明,具有轻喜剧的艺术风格。
五、习题作业
1、 实践活动:完成课后习题三(让学生学会了诉状的写法又明白了法律是当今社会最
好也是最安全的武器)
2、 讨论写作:完成课后习题二,并写成作文。(把贴近中学生的事情作为写作之题,
从另一方面讲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语文教案 篇9教学目的要求:
1.学习爱迪生热爱科学,顽强地做科学实验的事迹,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20 爱迪生。
2.学习本课15个生字,理解有关词语,并用“节省、顽强、合适”等词练习造句,进一步培养学生自学生字词的能力。
3.继续训练学生默读的能力。通过4、5自然段,继续学习分析自然段、归纳自然段段意。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爱迪生热爱科学,积极实验的事迹,体会他不怕困难,顽强刻苦的精神为重点;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给自然段分层为难点。
教学思路:
指导学生读通课文,学习生字字音→理解课文(每节有几句话→每句讲了什么→句与句之间有什么联系→连起来讲了什么意思)→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指导学习字形。
教学用具:
图片卡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用图片引起兴趣,简介爱迪生(可以检查预习的情况),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生自学。要求:
1.读准字音,画出生字组成的词,结合上下文想想词义。
2.标好小节序号。
三、检查自学情况。
指名分节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垃圾、便宜”的轻读;“燃、聋”的声母不同,并了解爱迪生的主要发明。四、学习课文1、2自然段。
1.学习第1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1自然段,想想每句话讲了有关爱迪生的什么事。
(2)指名回答:
① 第1句:讲爱迪生是世界闻名的发明家。理解“闻名”。
② 第2句:讲爱迪生小时候家里很穷。(只上过3个月的学,靠卖报维持生活,后来成为世界闻名的发明家,都是刻苦钻研的结果。)
③ 第3句:讲他热爱科学,省钱买科学书报和化学药品。理解“节省”,想象爱迪生的钱是怎样省下来的。练习用“节省”造句。(由此可见爱迪生热爱科学。)
④ 第4句:讲他做实验的器具是哪儿来的。比较“拣”和“捡”,学习“垃圾”一词,指导书写“罐”。(由此可见爱迪生克服困难,做科学实验的精神,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20 爱迪生》。)
(3)本段的4句话,主要讲爱迪生热爱科学,克服困难,做科学实验。
(4)练习朗读。
2.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思考:爱迪生是克服了哪些困难来做科学实验的?(克服了没有时间、没有实验的地方、没有实验的器具和药品等困难。)
学习“占”,体会爱迪生热爱科学,积极做科学实验的精神。
五、课堂练习。
练习朗读课文1、2自然段,读准生字组成的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读准词语:
节省 垃圾 占用 燃烧 瓶瓶罐罐
顽强 便宜 合适 价线 省吃俭用
2.爱迪生为了做科学实验,克服了哪些困难?
二、学习第3自然段。
1.默读,思考、讨论:这一自然段讲了爱迪生的什么事?事情的起因和结果分别怎样?
2.读读车长怎么处理这件事的句子,通过比较“车长气极了,把爱迪生做实验的东西扔了出去,还打了他一个耳光”,体会爱迪生所受到的沉重打击!(好容易搞到的实验的东西全被扔掉了,自己的一只耳朵也被打聋,为了做科学实验,爱迪生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3.练习朗读,读出感情。
4.小结。
三、学习第4自然段。
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为了他所热爱的科学,不怕条件艰苦,克服了诸多困难,遭受到了如此沉重的打击,他能承受得了吗?他又是怎样面对打击的呢?
1.理解“爱迪生钻研科学的`决心没有动摇”,受到打击,决心不改,这是他后来成为著名发明家的重要原因。
2.爱迪生又是怎样做的?理解“省吃俭用”。从第2句中哪个词可以看出爱迪生的决心没有动摇?
3.爱迪生后来又是怎样进行科学实验的?他在实验中遇到了哪些危险,又是怎样对待的?练习用“顽强”造句。
4.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了什么?想想句与句有什么联系?
5.练习分句读。
6.小结。
四、课堂练习。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3、4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导语:
爱迪生小时候克服种种困难,做科学实验,为了做实验他不怕危险。除此,为了科学实验,他还有不顾劳累、连续工作的精神。
二、学习课文第5自然段。
1.默读,这节有几句,每句讲了什么?
(1)第1句讲爱迪生试制电灯。理解“试制”。
(2)第2句讲爱迪生为寻找一种合适的灯丝做实验。理解“合适”;什么样的灯丝是合适的灯丝?从文中找答案。(“合适”的灯丝就是价钱便宜,使用时间长的灯丝。)“他不知做了多少次实验”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①做过的实验无法计算次数;②失败了不灰心;③有刻苦钻研、顽强地做实验的精神。)
(3)第3句讲他连续工作,不顾劳累。
(4)像他这样不顾劳累,反复实验,连续工作,文中是用哪一个词概括的?文中是怎样具体说爱迪生“不懈地努力”的?
2.这一段的4句话分3层,该怎么分?说说每层的意思?
3.分层朗读。
4.小结。
三、齐读第6自然段。
1.了解爱迪生的发明成果,教师介绍“留声机”。
2.结合省略号介绍爱迪生发明的其他一些东西。3.由此说明爱迪生不愧是世界闻名的大发明家。
四、总结全文。
1.本文讲述了大发明家爱迪生的故事。学了本文,你觉得爱迪生的哪些方面值得你学习?
2.总结分析自然段,学习概括自然段段意的方法。
五、指导书写、辨析字形。
发明东西一千多种
20 爱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