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案

【精选】大班教案锦集八篇

时间:2023-04-24 12:07:43 收藏本文
【精选】大班教案锦集八篇

【精选】大班教案锦集八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教案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的旋律,学唱歌曲"梦",初步唱出歌曲的优美情绪与意境。

2、通过画面记忆歌词;并创编歌曲替换词,尝试用简笔画形式表现出来。

3、体验创编的成功感及抒情歌曲所带来的情趣与氛围。

活动准备

图片:小草、天空、星星、娃娃;

幼儿人手一张白纸和一盒蜡笔;

音乐磁带;

已学会唱摇篮曲。

活动过程

一、师生问好,导入

唱摇篮曲开始导入过渡语:"听着优美的摇篮曲,有些客人都做梦了,它们的梦就藏在一段音乐里,一起来听听"

二、学唱新歌

1、听音乐弹奏一遍,提问:"这首曲子听起来有什么感觉?"

2、配乐唱歌曲(轻轻弹奏):"歌里有谁做梦了?听老师来唱一唱吧。"提问:"歌里有谁做梦了?"(边随幼儿回答边出示图片小草、天空、星星、娃娃),是什么样的梦呢?

3、再听老师唱一遍, :"还有几张卡片,他们也想来加入,请你们仔细的听,看看他们要放在哪里?"请幼儿上来对应摆放图片,要求能说出完整的一句话。如:小草的梦,绿绿的。

摆好后一起听音乐读歌词。

4、一起看图唱:现在我们一起看着图,听着音乐,来唱一唱吧!

这首歌有个名字叫"梦"。(出示字卡梦)练习对唱,重点提醒幼儿注意听清前奏,用优美的声音来唱,注意那里唱的比较响亮。

(1)老师唱前半句,孩子唱后半句

(2)请一位孩子和大家对唱。

5、取掉部分图片,逐步加难练习唱歌曲。

(1)现在我要考考你们了,请把眼睛闭好,(取掉星星的图片)瞧,谁的梦不见了?没有这张图片你们能唱吗?

(2)我多拿掉一些行吗?那我们再来(取掉宝宝、天空、小草四张图片),现在能唱吗?

(3)如果我把图片全拿掉,你们能唱吗?

(4)小朋友你们听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音乐?

三、创编歌曲的替换词

刚才我们唱了他们四位的梦,还有谁也会来做梦,做了一个什么样的梦?

1、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鼓励孩子进行交流。

2、个别说,教师示范简笔画:把想的画出来,在右边涂色做个标记。

画满四个就一起唱一遍。"变成了一首新歌,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3、幼儿创作画,要求:(同时放《梦》的伴奏带旋律)都想告诉大家,请你也象老师刚才用简笔画的方式也来画一画,有谁来做梦,做的`是什么样的梦?

四、替换歌词并练习歌唱

1、把一位幼儿的作品拿出来,这是XX小朋友的,我们一起来用优美的声音来唱唱他的梦吧。

2、替换上另一位小朋友的作品,集体唱。

3、拿着自己的图唱给客人老师听。

回家可以唱给你的爸爸妈妈听,现在把你编的梦唱给好朋友听听吧!

五、延伸活动

继续提供纸笔,鼓励孩子创遍自己的《梦》的歌词,并唱给同伴听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欣赏傣族乐曲《月光下的凤尾竹》感受葫芦丝柔和、婉转动听的音色。

2.在音乐欣赏中了解傣族的风土人情,以及傣族乐器葫芦丝。

3.在欣赏音乐的基础上尝试跳孔雀舞。

活动准备:

1.音乐录音《月光下的凤尾竹》、电脑、音响。

2.课件1与音乐相匹配的傣族风景。课件2泼水节。

3.葫芦丝一个、孔雀头饰及服装一套、傣族女装一套。

4.孔雀羽毛头饰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老师身穿傣族服装以傣族姑娘的角色导入。

师:小朋友,你们好,我是一位傣族姑娘,你们知道傣族吗?

师:我们傣族是云南省的.一个少数民族,我们那里风景秀美,人们都能歌善舞,今天我就带来了一首好听的傣族音乐,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2.幼儿初步欣赏音乐

师:你听了这首音乐有什么感受?

师:你知道这段音乐是用什么乐器来演奏的呢?

3.了解傣族乐器葫芦丝,再次欣赏音乐。

老师出示葫芦丝问:它为什么叫葫芦丝?

师:因为这个乐器上面部分是一个葫芦而它吹出来的音乐就像丝绸一样柔和、婉转所以我们傣族人把他叫做葫芦丝。

师:让我们一起学着用葫芦丝来演奏这首曲子吧。

4.看课件1通过欣赏风景进一步欣赏乐曲。

师:我们傣族除了有葫芦丝之外还有秀美的风景呢!我们再一起去欣赏一下吧。

师:你刚才看到了哪些风景?

师:你最喜欢什么风景?

师:我们傣族的竹林是最有名的,特别是到了晚上天上挂了一轮明月,月光照在凤尾竹上特别美所以人们就用葫芦丝演奏了一首乐曲就叫作《月光下的凤尾竹》。

5.通过欣赏孔雀舞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并尝试跳孔雀舞。

师:这么美的景色,这么美的音乐还引来了谁呢?(老师带上孔雀头饰,穿上孔雀裙)它会做什么呢?让我们一一看。

(1)欣赏老师跳孔雀舞。

(2)说说看到了哪些动作,孔雀在干什么,并学一学。

(3)师幼共同听音乐跳孔雀舞。

(4)幼儿戴上头饰和老师一起来跳舞。

(5)请个别幼儿来表演。

6.去参观傣族泼水节结束活动。

师:我们傣族除了有美妙的音乐,有秀美的景色,有漂亮的孔雀,我们傣族人还很喜欢过泼水节呢!瞧那边的泼水节开始了,我们快过去吧。(放可见泼水节,师幼跟随音乐跳着欢快的舞步出活动室。)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认识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瓶子,认识瓶盖,瓶口,瓶颈,瓶肚,瓶底,瓶耳,激发幼儿绘画瓶子的兴趣。

2、愿意大胆尝试用绘画的形式把自己想象中的瓶子表现出来。

3、敢于大胆创意,在自己的作品中获得成功与自信。

活动重点:

能多画出不同形状的有创意的造型的瓶子。

活动准备:

收集各种各样的瓶子绘画纸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结合生活实际和在生活中的积累与经验:说一说

教师:小朋友们,你见过瓶子吗?你在哪见过它?你见到的瓶子都有什么样子的?你能多说几种吗?你见的瓶子是干什么用的?

教师引导并帮助幼儿总结。说一说生活中 ……此处隐藏2993个字……声音停止的?

幼儿回答,并上来演示。

评析:幼儿看到了那么多有趣的东西十分兴奋,拿起小号一吹“嘟”,拿起小铃一摇“叮叮”…这时教师及时发现挤在乐器、玩具桌的幼儿较多,便走向这一组幼儿说:“小朋友,我还会用纸盒打鼓呢,想看吗?”然后走到摆着日用品的桌前,开始用大小不同的纸盒敲击起来,许多孩子们立即对这一组的材料产生了兴趣。

三、探索声音的产生

1、师:为什么许多东西能够发出声音呢?小朋友来猜一猜?幼儿回答、猜测。

2、师:那到底是为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就知道了。第一组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大鼓和盘子,请你把雪花片或米粒放在上面,然后拍一拍,说说你发现了什么。第二组有三角铃,请你来敲一敲,再用小手摸一摸三角铃,说说你的感觉。另外,还有双响筒,老师在它的两侧放了小绳子,你在敲时,注意绳子的变化。第三组有放了水的小碗,请你敲一敲,说说你的发现。等会儿把发现告诉老师好不好?幼儿操作

3、师:你刚才玩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幼儿回答,教师操作。

4、总结:物体振动能发出不同的声音,当我们不让它们动时,声音就停止了。

评析:在这一环节,教师采用了预设问题的方式。首先提问:为什么许多东西能发出声音来呢?先请幼儿来猜猜。有的回答:“因为我拍盒子了”。有的说:“我摇小铃了”……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没有发表意见,而是引入下一个操作活动,并交代活动要求,着重提出幼儿操作时要着重观察的方面。如“请你把米粒放在大鼓上,拍拍鼓,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敲敲三角铃,再用小手摸一摸小铃,说说有什么感觉?”……这样使得幼儿的操作更有目的性,从而幼儿能更清楚地知道实验的方法,有针对性的提问,避免幼儿无目的的操作。活动后,幼儿能较清晰地讲述自己的发现,“我拍大鼓米粒跳起来了,我弹皮筋,它动起来了……”这样使得幼儿在自己轻松的实践中,感知物体振动能发出不同声音的现象。

四、探索身体发音

师:我们让各种物体发出了声音,身体能不能发出声音呢?幼儿尝试、回答、表演

评析:幼儿自由尝试让自己的身体发出声音,在过程中,幼儿十分主动,有的拍手,有的跺脚,有的'还用舌头发出了声音。有趣的游戏让幼儿更加投入到活动之中。

五、分辨声音

1、师:我们今天和许多的声音宝宝做了游戏,在生活中你还听到过什么声音?幼儿回答

2、师:今天老师也录了几种声音,请你听一听,说说那些好听,那些不好听?幼儿倾听、回答。

评析:教师分别播放音乐声、鸣笛声、流水声及幼儿自己的吵闹声,当孩子听到音乐声、鸣笛声、流水声时,幼儿十分喜欢。当听到他们自己的吵闹声时,许多孩子赶快堵上了耳朵。在这时幼儿们亲身的体验,比平时教师的教育似乎管用的多。

六、总结[活动反思]:

一、结合幼儿生活经验,选取来源于生活又适于生活的主题

本次活动的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是教师观察孩子的兴趣点和存在的问题,预设生成。这次活动内容能适合幼儿的特点,同时在活动进行后,幼儿还可以把在其中获得的经验返还与生活中。如游戏时,许多孩子能试着控制自己的声音,不大喊大叫。有趣的是在歌唱活动中,扯着嗓子大声喊的孩子,也试着用好听的声音演唱,这真是“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

二、活动形式多样,充分发挥幼儿主动性

活动多以幼儿自主探索的操作活动为主。幼儿在宽松的氛围中,轻松获得知识经验。比如,在第一个环节中,教师鼓励幼儿创新地运用各种材料,幼儿想出了许多新方法。在整个活动中,教师安排的环节层层深入,动静结合,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目标要求,减少了幼儿的无目的活动。

三、教师引导与幼儿兴趣相结合,产生更好地活动效果

1、在操作活动中,幼儿对于不同组的操作材料会有所偏好。比如,第一环节中幼儿当然更喜爱新奇的发声玩具,从而忽视其它组的材料,造成许多孩子挤在一桌的现象。如果教师要求这一组的孩子先到别组玩,可想而知,许多孩子肯定是不情愿的。以上案例中,教师的做法,在保护了孩子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达到了引导幼儿多去参与其它组游戏的目的。

2、对于一些操作有困难的幼儿,教师的引导尤为重要。在探索声音产生的环节中,有些孩子很快就发现了振动现象,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幼儿使用其它的方法进行游戏。而有的孩子就不知如何去做,教师这时可以放低难度,提出一些更具体的问题,如:“快来看米粒还和原来一样吗”等等。帮助幼儿解决困难,建立自信心。

这次活动幼儿在自主的探索中、在轻松游戏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参与的积极性较高。同时在活动后,教师也应继续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发音习惯,并多观察孩子们关于本次主题的兴趣点,以便更好地生成与此相关的教育内容。

大班教案 篇8

今晨下起了今年第一场大雪,雪越下越大,孩子们也越来越兴奋,似乎一切都引不起他们的兴趣,一心只盼着到外面打雪仗。望着窗外银装素裹的世界,我想,为何不借助洁白无痕的雪地让孩子们尝试一次雪地绘画呢?

一、目标:

1、引导幼儿欣赏感受雪天的美景。

2、鼓励幼儿运用自己喜爱的形式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3、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大胆运用线条表现出自己对雪天的感受与快乐。

二、准备:

废旧水笔、小石子、树枝、冰棍棍

三、过程:

1、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欣赏雪景。

教师:下雪了,小朋友发现周围有了什么变化?

幼儿:大地、房屋、树木……全落满了雪,一片白色。

教师:大雪实怎样覆盖的屋顶?树木、房屋上给人们的感觉怎样?盖满白雪的房子、树木、道路象什么?

2、引导幼儿在雪地上绘画

教师故做神秘地用身边的树枝或小石子做笔,在白雪地上绘画,幼儿围过来七嘴八舌地问:“老师,你在做什么?”教师请幼儿猜测。幼儿猜:“老师一定在写字。”“老师在画画。”……教师绘画好后带领幼儿到远处或高处观望,孩子们看到整体画面,欢呼雀跃“是房子,是我们幼儿园的楼房。”还有一个幼儿:“老师,我也能画。”教师:“那你们就试试吧!”幼儿选择自己喜爱的工具(石子、树枝)在雪地上绘画,在落满雪的.椅子或玩具上画(只要有整片雪的地方)。

3、幼儿讲述自己的作品,同时欣赏同伴的作品。

4、带领幼儿打雪仗、堆雪人,感受雪带给人们的快乐。

教师:我们可以用雪来作画,还可以来做什么?

幼儿:可以堆雪人、打雪仗……

教师带领幼儿打雪仗,喜爱堆雪人的幼儿可以在一边堆雪人、雪房子……

四、延伸活动:

用多种材料参照自己的意愿和形式表现出下雪时打雪仗、堆雪人、玩雪的情景。

五、反思:

由于活动产生于生活,贴近幼儿,从幼儿兴趣出发,充分发挥了幼儿自主学习能力,我采用在雪地上绘画,打破了常规,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新的尝试与刺激,幼儿喜爱变换的形式,所以,积极性极高。通过这次活动,让幼儿体验到了可以用多种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精选】大班教案锦集八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