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美术教案模板汇总10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美术教案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美术教案 篇1一、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与感受活动,了解瓶子艺术的造型特点及构造。
2.掌握瓶子对称特点的折剪方法,能较顺利地剪出造型美观、大小适合的瓶子,并能用绘画、剪贴及综合性等方法进行装饰美化。
3.通过自主观察与实践,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体验创造成功的快乐。
二、教材分析
2.重点、难点。
重点:瓶子特点及其艺术魅力和对称剪法的掌握。
难点:注意画稿时纸的开合方向,剪出的瓶子左右粘连并且造型别致、色彩漂亮、图案花纹好看。
三、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各类彩色纸、剪刀、固体胶、等
(教师)多媒体课件、瓶子范作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谜语导入:
长长头颈小小口,凸起肚皮爱喝水,
四季最爱巧装扮, 绿叶红花插满头 。
提问:请大家猜一猜,这位爱打扮的朋友会是谁呢?
学生回答,揭示课题《花瓶》
二、学习探究认识花瓶结构
(一) 认识花瓶结构:
1、出示无耳花瓶,请学生说一说花瓶有哪几个部分组成?
我们先来欣赏一只花瓶,出示图片。
2、再出示有耳花瓶,请学生说一说这个花瓶和前一个花瓶有什么不同之处?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作小结:一般花瓶由瓶口、瓶颈、瓶肚、瓶底和瓶耳组成。
欣赏经典的花瓶(6个左右)。欣赏各个花瓶外形特色,使学生在观察中了解花瓶的造型特点,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㈡分析花瓶的外形特点:
提问:刚才我们欣赏了这组花瓶,你们发现它们的左边和右边有什么特点吗?
学生举手回答
教师总结:左右对称(并提醒学生之前学过的《彩蝶飞飞》一课中的折剪方法)
表扬学生并肯定学生的回答。继续欣赏:
① 提问:从花瓶的外形设计上,请同学选出自己最喜欢的花瓶,并说明原因。从花瓶的装饰花纹上,让学生选出自己最喜欢的花瓶,从色彩的搭配上,也请学生选出自己最喜欢的花瓶,说出简单理由。
② 同学们分析了花瓶的外形、装饰花纹和色彩的搭配,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怎么剪出一只漂亮的花瓶吧,课件展示花瓶折剪示意图然后教师示范过程:
Ⅰ、将彩色纸对折(强调横竖对折适合的瓶子外形与纸的开
口方向)
Ⅱ、画出一半的花瓶形状(借用上下边缘做瓶口与瓶底)
Ⅲ、延边剪下(强调快速及瓶耳对折挖空方法)
三、学习花瓶造型
㈠、了解花瓶造型变化
① 提问:花瓶的形状是不是只有老师刚才画的这一种呢?学生否定。 接着提问:那怎么来设计不同样子的花瓶呢?
② 简笔图画展示花瓶造型的变化:
瓶肚在下方——瓶肚在中间——瓶肚在上方
瓶肚变胖——瓶肚变瘦——瓶肚线条变化
㈡、欣赏不同造型花瓶的图片
① 提问:我们还能有哪些变化来改变花瓶的形状呢?学生回答。
小结:巧妙改变瓶口、瓶颈、瓶底、瓶耳的宽度、长度与形状等。
② 欣赏图片加强印象。
看看这些花瓶的哪些地方发生了变化 ?
四:欣赏同龄人的作品,学习装饰的方法。
1、添画法。2、剪贴法。3综合法。
四:剪花瓶
1、作业要求:用对称剪法做一个造型独特的花瓶(提示与之前学过的剪蝴蝶的方法相同)并且给你的花瓶添加一些花纹(提示之前的几种方法及美丽的花边装饰等),让它变得更加漂亮。
2、学生制作
3、作业展评
五:课后拓展
美术教案 篇2教材分析:培养基本版画的制作与欣赏能力,突出木刻版画的认识和制作,指导学生画出构思绘画稿,用木刻刀在木板上刻制,用油墨拓印出效果不一的作品来展现强烈的黑白或彩色效果。木版画制作的步骤环环相扣,每一环节都体现了艺术的发挥和才能的施展,所以学生在体验版画设计、制作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培养了做事的预见性和计划性。
教学目的:本课讲述版画中版画种类及其风格特点的介绍,并以其强烈的黑白、色彩印象来激发学生的爱好与创作兴趣。尤其是黑白木刻,具有强烈、单纯、朴质的特点,其简单的黑白对比和刚劲有力、丰富多变的刀法,比彩色版画更具有独特的光彩。
版画艺术的创作,关键在于构思、构图。版画制作在其形成历史看,其风格特点相对比较粗犷、有力。延伸至实物印和纸版画,其造型特点在技术上的要求不是十分细腻、严格,也就是说,只要有了比较巧妙的构思,就可以进行大胆的尝试,而不一定要有很高的写xie真功夫。所以版画教学的重点在于教给学生一定的构图知识。要充分运用构图的基本法则,确立一张图画的基本的构图概念,使学生围绕一个主体,运用各种刀法,通过点、线、面的组合,构成较为完整而饱满的画面。
课业类别:欣赏与练习
教学重点:版画的制作与欣赏能力
教学难点:体会印制之美,并且能运用于赏析
教具准备:版画图片、幻灯片、木板、木刻刀、油墨、滚筒、木蘑菇、印纸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引入新课,(出示木刻年画“门神”的幻灯片图片) 提问:你们知道画中的人物吗?知道这是什么画种吗?(中国的传统风俗习惯,过年的时候是家家户户都在门上张贴类似的门神年画,这两幅画中的人物,一个叫秦叔宝,一个叫尉迟恭,都是唐代的开国元帅。)
中国传统的木刻画,是通过画稿、刻板、印制完成的图画。就和大家见到的印章一样,多是印制出来的`,它们之间的不同在于印章是表现文字,而版画是表现的图片。版画是间接性艺术,通过“版”做媒介在转印于纸上,这不同于直接性表现的其他绘画,版画有固定的印制而产生多幅原作,因此版画又称为复数性的艺术。今天,我们专门来学习木刻版画。
三.讲授新课,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版画
中国版画:中国版画之起源可追溯到殷商时期刻于龟甲、兽骨、铜器、陶器等的文字、模样,这些表现当时生活状况、思想与记录事跡的甲骨文字,可说是中国最早的雕刻文书。
版画的种类较多,有木刻版画、丝网版画、纸版画、石版画、铅版画等。
1.我们先看看制版的工具材料介绍和印刷的工具介绍。(由幻灯片展示图片)
2.制版的基本步骤: ……此处隐藏9208个字……)
2.发现,解决
刚才同学们,发现瓶子左右两边一样对称的瓶子,大小一样,提问(谁能找出一个快速剪出瓶子的办法?)生:拿一张纸对折。
(1)教师师范画
师:要依靠对折的线描画出半个瓶子的造型,这样打开纸就是一个完整的瓶子造型。再设计花纹、图案和添上漂亮的颜色。
(2)展示对称瓶子
(3)展示不对称的瓶子:(水果、蔬菜、生活用品等瓶子形状)
请学生说说老师设计的瓶子外形,花纹和图案有什么不同。
四、学生创作:
米老鼠开这个瓶子店需要各种形状、花纹和图案的瓶子,请同学们现在每个人设计一个漂亮的瓶子送到它店里吧。
1.可用对称方法,画出半个瓶子的造型在添加图案,漂亮颜色。
2.还可以设计不对称,有创意的瓶子。
教师巡视指导:可以从瓶子的外形,色彩,花纹和图案几方面来设计。
五、小结,讲评
请同学们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学生评:
1.外形美得瓶子。
2.有创意的瓶子。
3.教师评价:结合学生作品不同的特点,肯定孩子们的一切努力。
美术教案 篇9教学目标
了解招贴画的基本知识和设计方法,认识公益招贴画的特点和设计要求,并能够通过观察、了解自己所在的生活、学习环境,确定主题,设计一幅公益招贴画。启发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环境,宣传良好的道德风尚,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树立环保意识。
重点
公益招贴画设计的表现形式
难点
公益招贴画设计的创意,以及将创意用图文(平面设计)的`性是表现出来,并搭配适当的色彩。设计的内容紧密围绕本“综合.探索”单元。
教学准备纸、马克笔、彩色笔等
教学方法
1、立意
2、构图
3、色彩搭配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播放20xx年重庆特大干旱录像。
镜头一:地壤龟裂,农作物枯萎。
镜头二:人畜缺水,老井干沽,辛苦担臭水。
问:你有何感受?
(保护自然,节约用水,面对自然灾害,我们更应保护环境)
引出表达方式——公益招贴画。
(二)通过展示二组图片比较
A组为公益招贴画
B组为商业广告画
1、让学生学会讨论区别
2、教师总结公益招贴画的概念,特点。
A、般矗立或张贴在公共场合。
B、图像色彩鲜明、强烈。
C、文字简练。
D、不以盈利为目的。
E、迅速传达信息。
(三)设计要求与方法
1、教师现场创作“环保主题”招贴画;
2、让学生分析讨论此画的组成要素,构图,图文处理等。
3、PPT欣赏不同绘制方法制作的招贴,辨析不同的视觉效果。(水粉、粘贴、电脑制作)
4、同一主题招贴画欣赏,用不同创意表达,给人不同的视觉感受。
(四)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要求:设计一幅“环保”为主题的公益招贴画。
(五)学生优秀作业展示、评价。
美术教案 篇10设计意图:
孩子们对色彩的"喜好"显而易见,他们往往惊叹于色彩的奇妙变化,沉浸于用色彩创意的无穷乐趣。课中,通过有趣的"魔术",使孩子了解利用三原色可以搭配出多种颜色,每一位孩子都有机会参与实验活动,并在实验前进行猜测,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发现色彩变化的秘密。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三原色,尝试用三原色变出各种颜色,感受颜色的奇妙变化。
2.在活动中享受调色游戏的乐趣,体验创造的喜悦。
3.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绘画,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4.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师示范用的一瓶水和两个盖子,盖子上面分别有红色颜料和蓝色颜料;
2.红色、蓝色和黄色的颜料若干,挤有黄色、蓝色、红色颜料的盖子若干;
3.幼儿作画纸(上面画有大花、太阳、大树轮廓),红色、黄色、蓝色颜料若干,水粉画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观察颜色遇水融化的过程
1.了解瓶子盖和摇一摇等基本的实验操作方法,观察颜料溶于水的过程。
教师:看看桌上有什么东西?打开瓶盖,看看上面有什么?
教师盖上瓶盖:老师来变个魔术,把它变成"红色饮料"。
教师上下摇晃瓶子,使瓶盖上的红色颜料溶于水,变成红色饮料。
2.发现实验中的科学道理。
教师:打开瓶盖看看,瓶盖上面的颜料还有吗?
教师:原来,颜料遇到水就融化了。
二、第一次实验,尝试用红色和蓝色变出紫色。
1.倾听教师介绍实验操作方法,进行实验猜测。
2.请5位幼儿进行实验,与同伴交流实验的.过程。
教师重点指导如何正确盖瓶盖,并上下摇晃。
3.教师根据幼儿的表述,教师记录实验结果。
三、第二次实验,发现三原色变化的秘密
1.激发对颜色的好奇和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教师:把红色和蓝色和在一起,会变成紫色。那么,把其他颜色和在一起,会发生变化吗?
2.幼儿自主选择材料进行实验。
组一:红色颜料水,瓶盖上的颜色为黄色或蓝色;组二:黄色颜料水,瓶盖上的颜色为红色或蓝色;组三:蓝色颜料水,瓶盖上的颜色为红色或黄色。
3.幼儿交流实验结果。
小结:小朋友真厉害,用红、黄、蓝三种颜色变出了许多其他颜色。在我们的美术领域中,把红、黄、蓝三种颜色叫做三原色,用这三种颜色可以调出各种各样的颜色,而这三种颜色是用别的颜色调不出来的。刚才我们用三原色调出了绿色、紫色、橙色,下次我们可以尝试用三原色调出更多的颜色。
四、幼儿分组尝试用三原色作画
1. 教师:刚才小朋友初步学会了用三原色调色,接下来我们用三原色来作画。希望小朋友把刚才学到的调色本领用到绘画上,把画画得更美。
组一:用红色颜料、黄色颜料合作画一个大太阳;组二:用黄色颜料、蓝色颜料合作画一个大树;组三:用蓝色颜料、红色颜料合作画一朵大花。
2.教师简单讲评。
教学反思:
孩子们学习积极性高。但在开始作画时,相当一部分孩子不敢下笔,在老师的鼓励和引领后才纷纷动笔画。分析原因,平时锻炼机会不足,缺乏自信心所致,大家认为,活动时间太长,在这次活动中,教师的活动程序清晰有序,过程生动、有趣,方法得当。富于启发性、探究性,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态、语言、语气始终充满感染力,深深吸引着孩子们情绪愉快地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因此,整个活动过程气氛活跃,效果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