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年级上册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五年级上册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五年级上册教案1教学目标:
1、明确组合图形的意义,掌握用分解法或添补法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2、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并进行正确的解答。
教学重点:
理解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多种方法,会利用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这些平面图形面积来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根据图形特征采用什么方法来分解组合图形,达到分解的图形既明确而又准确求出它的面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整理学过的面积公式,完成下表。
(二)需要注意的地方
1.弄清图形,选择公式。
2.找对应的底和高。
3.注意单位换算。
4.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别忘了除以2。
5.解决问题时,弄清面积与其他数量的关系。
6.看青组合图形是由哪几个简单图形组成的,找简单的解决方法。
7.已知面积,求底或高可以用方程解。
(三)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
(四)组合图形的计算方法:分割法或添补法(转化):分解成简单图形。
(分割法)
小明家打算装修,要给客厅(如下图)铺上瓷砖,求客厅面积是多少?
方法一:把组合图形分割成两个
长方形。
43+37
=12+21
=33(cm2)
方法二:分割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46+33
=24+9
=33(cm2)
第三种方法:分割成两个梯形。
(3+7)32+(3+6)42
=15+18
=33
第四种方法:分割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76-33
=42-9
=33(cm2)
归纳:方法一、二、三是分割法;方法四是添补法
第二课时(完成练习)
四、作业
复习本单元知识点及错题
五年级上册教案2第一课时
总第课时
课题:衣服破损了怎么办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
1.会使用缝衣针、线、剪刀、电熨斗等缝衣工具。
2.能够掌握一些常见的缝补衣服的方法。
教学重点:
学习破损衣服的缝补方法。
学习难点:
学习几种缝合针法
教学方法:
讨论、谈话、演示
材料工具:缝衣针、线、剪刀、电熨斗、搪瓷杯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吗?自己喜欢的一件衣服不小心刮破了,想给自己的布娃娃做一件衣服,想自己亲自缝一个沙包玩、、、、、、等等,你会自己缝制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学习缝补方法。
二、学技能:
1.把破口处理平整,使破口两边对齐。
2.选用合适的针、线、参照p1图中的方法联系缝补。
三、讨论交流:
1.如果破口为三角形,应该怎样缝补?
2.如果衣物的口袋开线了,应该怎样处理?
3.除了用电熨头将衣物熨平外,还可以用搪瓷杯盛上热水熨平衣物。请同学们想想看,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能使衣物平整?
4.你还见过哪些衣物的破损现象?与同学共同商讨解决的方法。
四、作业:
在家中的指导下自己缝补一件衣服。
第二课时
总第课时课题:安全使用灶炉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
1.掌握安全使用煤灶炉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掌握安全气灶和注意事项。
教学重点:
学习安全使用灶炉的正确方法
学习难点:
掌握安全气灶和注意事项,以及一些安全小常识。
教学方法:
讨论、谈话、演示
材料工具:
图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技能:
(一)学用煤气灶
1.生炉子。打开炉盖炉门,掏尽炉灰。将点燃的废纸放进炉膛,加小木材,然后加粗木材,待木材烧旺后,用煤钳把蜂窝煤放入炉内,适当扇风使蜂煤燃烧。
2.加煤当顶层的蜂煤燃烧到七八成时,要加煤,注意对准煤孔,下压,疏通。3.封炉子。不用炉火时要把炉子封好,封炉前要加煤,盖上炉盖,关上炉门。
4.注意事项:煤炉旁不能放易燃物、易爆物;清除的炉渣不要随便乱倒;室内空气要流通,安装排烟排气通道。
(二)学用气灶
怎样安全使用气灶:
1.点火先打开送气阀,再打开灶上的开关。
2.调整火力。调节灶上的供气开关旋钮改变火力的大小,达到自己需要的程度。
3.停火。用火结束时,先关闭灶上的开关,等火焰熄灭后,再关闭送气阀门。
4.注意事项:钢瓶应距离灶具1米以上并竖立放置,严禁靠近明火或放置在温度较高的地方;不能随便拧、敲钢瓶的任何部件。使用气灶时必须有人现场看管,随时调节火焰,防止汤水外溢发生事故。
二、讨论交流
1.你家使用的是什么气灶?有哪些优缺点?
2.使用这些气灶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三、作业:
在家长的指导下,使用自家的气灶烧水。
第三课时
总第课时
课题:学炒菜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
1.掌握麻婆豆腐的制作方法。
2.掌握干烧荷兰豆的制作方法。
教学重点:
麻婆豆腐和干烧荷兰豆的制作方法
学习难点:
麻婆豆腐和干烧荷兰豆的制作步骤,所需东西以及配料。
教学方法:
讨论、谈话、演示
材料工具:
麻婆豆腐和干烧荷兰豆所用的原料和调料
教学过程:
一、学技能
(一)麻婆豆腐的制作方法:
1.把切好的小豆腐块放入开水中焯一下,捞出,放入冷水盆中备用。
2.在锅中放入食用油烧热,把牛肉末放入翻动炒散,再放入蒜末、红油豆瓣炒出香味。加入酱油、盐、鲜汤,将焯好的豆腐放入锅中烧开后,改用小火炖一会入味,再改大火,加入味精、水淀粉适量,翻拌均匀,加入香油,出锅;撒上少 ……此处隐藏22390个字……很多呢。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教师板书:鲸)
请大家课件资料在小组内交流对鲸的认识,然后将资料进行汇总,推选一名同学在全班交流。
初读课文,抓住要点
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思考:课文中每个自然段都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交流:课文每个自然段都向我们介绍了什么?课文主要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试着用最简洁的词语来概括。(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
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说明方法。
创设情境,走进“鲸”的世界
我们分组研究了鲸的特点,现在我们就来召开“科学新闻发布会”。老师来当主持人,每个学习小组就是一个“鲸研究专家组”,围绕一个方面有重点地汇报鲸的研究成果。
召开“新闻发布会”,研究“鲸”的特点和说明方法
“鲸”的大小。
都说鲸很大很大,到底怎样大?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引导学生读课文中的相关句子,发现写作特点。
引导学生发现在介绍鲸的大小时,用上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的方法,生动而富有条理地介绍出了鲸的大。
指名读。
朗读点拨预设:听出来了,你强调了数字,读出了鲸的大!
鲸为什么不是鱼。
联系上下文从哪可以看出鲸是哺乳动物?(从鲸的演变过程,用腮呼吸,胎生,用母乳喂养。)
为什么形体像鱼?(进化过程:“陆地”——“浅海”——“海洋”)
鲸是怎样由陆地生活逐渐适应了在海洋生活的?
从鲸的进化过程可以看到什么?想到什么?(鲸的进化过程与人类由类人猿进化而来一样需要很长时间,找出描写时间的词。)
鲸的生活习性:吃食、呼吸、睡觉
鲸的生活习性有什么特点?请采用你喜欢的方式来介绍。(呼吸出的水珠形状可以描述,可以画图。)
(2)作者用哪些方法来说明鲸的生活习性?(列数字、举例子、比较法、打比方)
五、研究文本,领悟说明方法
1.我们知道鲸是哺乳动物,而且还了解了鲸的生活习性。作者为了给我们介绍鲸,用了很多说明方法。引导学生回忆说明方法:作比较、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
2.结合文中一处内容,让学生谈谈作者用这种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或者告诉我们什么?列数字: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鲸很大很重)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朗读体会说明文用词讲究准确、科学。像这样用词准确的地方,还有很多,请大家读读课后第3题练习。
作比较:不少人看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和象作比较有什么好处?)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举例子、列数字: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的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宽敞。
有一种号称“海中之虎”的虎鲸,常常好几十头结成一群,围住一头三十多吨的长须鲸,几个小时就能把它吃光。
长须鲸刚生下来就有十多米长,七千公斤重,一天能长三十公斤到五十公斤,两三年就可以长成大鲸。
打比方:鲸的鼻孔长在脑袋顶上,呼气的时候浮出海面,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
同学们读书真仔细,我们自己发现了这么多的说明方法,我们在写作时,灵活运用这些方法,文章会写得更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六、拓展延伸,灵活运用表达方法
学完课文,相信同学们对鲸又有了更为具体的了解。请大家一起观赏鲸家族中的部分成员。播放课件,出示白鲸、虎鲸、蓝鲸、座头鲸等不同种类的鲸的图片,
看来同学们已经整整领悟了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下面请大家也来扮演某一种类鲸(如白鲸、虎鲸)的口吻做一个自我介绍,要注意运用一些说明方法。
全班交流
七、课后练笔
通过学习课文,我们对鲸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其实,我们对鲸还有很多地方不够了解,这些都等待着同学们去探索。请同学们继续搜集课外资料,为海洋馆写一段关于鲸的解说词。提示在解说词的书写过程中注意运用学到的表达方法。
八、板书设计
鲸
形体:大
进化:哺乳动物
种类:两类
生活习性:吃食呼吸睡觉生长
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
教学反思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以有趣的故事引入课堂上,旨在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
教学这类课文,不仅要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还要让学生学习作者介绍这些知识所运用的方法,培养学生探索世界、探索自然的兴趣,以实现语言、知识和精神在学生心理上的同构。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变换形式,让学生把了解到的知识,学到的语言及表达方法进行重构,转化为新的语言,让语言、知识和精神在转换过程中再一次得到同构。
五年级上册教案15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光碰到镜面会改变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形成反射现象
2、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
3、人们利用光反射原理发明了很多有用的器具
过程与方法
1、按照说明正确进行实验操作
2、制作简易潜望镜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2、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就能更好地生产和生活
二、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有关反射的图片或课件、潜望镜模型
分组实验:手电筒、小镜子、制作潜望镜的材料
三、教学重、难点
认识光的反射及应用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1)请同学们观察实验室的日光灯管,上面为什么要装灯罩呢?
2、照亮目标
1)书上有三个照亮活动,请仔细阅读操作要求,并在书上画出光的路线
2)学生反馈实验发现
3)什么叫光的反射(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
3、运用光的反射
1)汽车反光镜(凸镜)
2)医生带的额镜(凹镜)
3)试着画出光的`路线图
4)不锈钢勺的内外两面
5、做一个潜望镜
1)自学书上的制作要求
2)每个人利用现有材料进行制作
3)利用反光镜制作的其他玩具:万花筒、观景箱等
6、反光带给我们的不便
1)玻璃幕墙光的污染
2)瞳孔能控制入射光线的强弱
六、作业设计
万花筒的制作
七、板书设计
2.4光的反射
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汽车反光镜:凸镜 医生带的额镜:凹镜
光的路线图 光的路线图
潜望镜的制作
八、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