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华】小学语文教案集锦七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 篇1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四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2.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3.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课前准备
1.了解王安石的生平。
2.了解唐朝诗人张籍、清朝纳兰性德的生平。
3.收集思乡的古诗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远离故土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这是人世间最美好、最真挚的情感。同学们,你们学过哪些与“月”有关的诗词呢?
2.是呀,从古到今,月亮总是让人情不自禁思念家乡,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关于月亮的诗。
3.揭示课题: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板书课题。了解“泊”字字义,选择正确读音。)
交流资料,了解诗人
课前,你收集了诗人的哪些资料,请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
整体把握,初步感知
1.指名读诗,全班读,注意读准字音。
2.自己多读几遍这首诗,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并从中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
3.四人小组讨论诗句的意思,并说说你最欣赏诗中哪一句。
赏析诗句,感悟诗境
1.刚才同学们说得最多的就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句诗(出示),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2.请说说你为什么喜欢?
3.有同学说,这句诗写出了江南生机盎然的春天的样子。现在请和同桌互相说一说:在你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景色呢?畅所欲言。
4.同桌互读,练说。
5.指数名学生说。
6.小结:你们的回答真精彩!诗的魅力就在于能用简短的同一个语句在不同的人的脑海中勾勒出不同的画面。
7.请你用朗读把你脑海中勾勒的画面读出来。小组内练读,指名读。
8.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我仿佛看见了草长莺飞、满目新绿的春天,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还能让你有更深入的理解。
9.指名说,同学们理解得多丰富呀!把你感受到的“绿”读出来吧。男女生赛读。
10.关于“绿”字还有一个故事,引导阅读“资料袋”。了解王安石推敲用“绿”字的故事。
11.看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触呢?
12.小结:是呀!一位如此优秀的诗人能为一个字修改十多次,我们在习作中难道不该反复修改吗?记住:文章是改出来的。
品评诗句,升华情感
1.这么美的春色,谁不流连忘返呢?诗人和我们一样陶醉其间了吗?
2.诗人想干什么?家乡在哪儿?引导学生从课题和诗句一、二行处理解。
3.请你在教室的地图上找找它们的位置吧。再好好读古诗。
4.学生上台指地名,然后简介王安石把南京称为故乡的原因。
5.你从哪里读出诗人急切地想回家乡呢?
6.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
7.感情朗读。
回归整体,深化体验
1.漂泊在异乡的游子对家乡是多么的眷恋啊!让我们一起来感情朗读这首诗吧。
2.练习背诵。
第二课时
回顾内容,谈话入题
古诗《泊船瓜洲》让我们体会到了王安石借春风问明月,何时才能荣归故里的千般惆怅?那么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的'纳兰性德又是如何表达思乡之情的呢?
初读古诗,整体感受
1.读一读《秋思》和《长相思》,要求正确、流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弄清不懂的词。
2.指几名学生读,正音。
3.看看诗词题目,你发现了什么?
4.同样的思乡之情,但表达却不相同。和你的伙伴好好读诗,看看诗人们是怎么表达的?
5.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任选一首读。
品读诗句,领悟感情
1.诗人那浓浓的乡情,藏在哪些诗句中呢:读,勾画。
2.指名答。
3.“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4.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说。
5.指导朗读,读出诗人惆怅满怀的感觉。
6.诗中诗人借什么景物来抒发情感的呢?
7.小组内交流:说说下面那句诗的意思。
8.引读“意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提示:头脑中想象情景)
9.这一次又一次的想写信、封信、拆信的过程,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诗人对家乡的挂念。
10.感情朗读。
11.王安石见月惆怅,张籍见秋风而感慨。那么,纳兰性德又是如何将情藏于诗中的呢?你能感受到吗?
12.小组内讨论交流,各抒己见。
13.全班交流,师引导体会“风一更……无此声”。
入情入境,深情朗诵
读诗的人不同,想象到的画面也就不同。我们在朗读这些诗词时,一定要想象画面,要用心体会他们的感情。让我们再一起朗诵这感人的诗词吧。
找寻规律,识记生字
1.找出本课四个生字,读读相关句子。
2.用你认为可行的办法去记忆。
3.学生练写。
点评:
重庆九龙坡区是我社第一批参加实验的实验区,它们从20xx年参加课改以来,通过抓集体备课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以上就是该区在暑假期间组织教师备课的全部成果。看了之后,我有一些话要说:
一、感动。这些教案是九龙坡区教师在区教研室的带领的帮助下,经过一个暑假的辛勤工作研究出来的,是冒着重庆的酷暑做出来的,这种团结、协作、奋斗的精神实在令人感动。更令人感动的人,他们愿意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无私地奉献出来,给全国的实验老师提供备课的思路。所以,我想老师们在看到这些教案时,不应该窃喜又有了应付检查的材料,不应该产生偷懒的想法,因为这是彼时彼地的教案,不一定都适合你。老师们要感谢他们的最好方式是,对他们的教案提出自己的意见,或者提出自己的教案,这样才能形成共同研究的良好氛围。
二、感想。九龙坡区探索出来的集体备课、网络备课曾经在天津的经验交流会上介绍过,当时我就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教研形式。它发动集体智慧、群策群力,准备出一份水准较高的教案,同时还省去了老师大量的无谓劳动,老师完全可以把这个时间用在学习提高上。面对这样一份相对“标准化”的教案,老师需要做什么呢?第一需要做的是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调 ……此处隐藏4849个字……次有感情地读一读课文!
3.表演。
过渡:小朋友们读的棒极了!有哪些小朋友想来作勤劳的小蚂蚁?还有那些小朋友愿意做懒惰的蝈蝈,让人们接受这个教训呢?
五。拓展、延伸:
1.接下来,老师再送给大家一篇三字经:
烈日下,小蚂蚁,搬粮食;绿蝈蝈,忙乘凉。
北风吹,勤蚂蚁,多幸福;懒蝈蝈,被饿死。
小朋友,学蚂蚁,爱劳动;展未来,生活美。
试读、领读、齐读
2.二年夏天又到了,太阳仍然火辣辣地烤着,这时候假如这些蝈蝈还活着,它们会干些什么呢?
3.小朋友们说得真不错,聪明的哪咤送给我们大家一首好听的歌曲,来奖励小朋友们!你们听……
[课件展示]歌曲《我有一双勤劳的手》视频《蚂蚁和蝈蝈》。
小学语文教案 篇7教材简析:
本课极其生动逼真地记叙了快手刘变戏法的过程,表现了他纯熟的技巧和出神入化的手技。文章以第一人称手法叙述,从“我”(一个孩子)的眼中看快手刘变戏法,充满了童真与童趣,能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本文的特点是作者把快手刘变戏法的过程写得十分生动逼真,语言准确,动态感强烈,首尾呼应;同时又写出了孩子天真的心理,读来饶有趣味。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表现童心和童趣,理解一般叙述与典型介绍相结合的写作方法。练习选用指定的词语写一篇短文,介绍魔术表演的情况。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体会快手刘纯熟的技艺和出神入化的手技。
媒体设计:
投影片
教学时间:
3课时
板书设计:
神出鬼没
13、快手刘(变戏法)
神奇无比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引导质疑。
提问:什么叫快手?“刘”是指什么?
看到这个课题,你们会提哪些问题呢?
(二)交流预习收获
1、交流朗读,正音、纠错。
2、交流字词识记、含义。
3、互相质疑。
(三)初读指导。
1、学习生字词。
(1)正音。
卖糖简单绢子玻璃眨眼发烫
棒糖撂地摆摊白瓷臊
(2)释词。
撂地戏法神出鬼没
2、轻声读全文,思考并准备回答下列问题。
(3)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快手刘变戏法的情况的?
(4)课文可以分几段?
(5)默读全文,思考各段段落大意,讨论后小结。
第一段:介绍快手刘是一位变戏法的老人。
第二段:写快手刘变戏法的`情况。
第三段:写我对快手刘的赞叹。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读后评议。
(四)作业布置
1、习字册有关练习
2、读熟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表现童心和童趣,理解一般叙述与典型介绍相结合的写作方法。练习选用指定的词语写一篇短文,介绍魔术表演的情况。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1、齐读课题,题眼是什么?(快手)
2、为什么称他为“快手刘”,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
(二)精读训练。
1、师读第一小节自然导入第二小节。
2、学习第二小节
(1)自读:你从中了解了什么?
(2)交流:
(快手刘是谁、戏法工具、快手刘变戏法神出鬼没)
▲简要说说“快手刘”变戏法的名称和工具。
▲理解“神出鬼没”,课文中是怎样写快手刘变戏法神出鬼没的,找出关键词句同桌交流?
▲交流相机板书:
明明居然难道东指西吹好像
▲学生各自轻读课文,同座间练习运用上述词语描述“快手刘”变戏法的情况,可适当加以动作。
▲学生讲述表演。
3、读第3——6自然段,说说“我”及快手刘当时的话语,神态和动作。
(1)圈圈画画。
(2)交流并指导朗读。
(3)分角色朗读→表演
4、讨论:“我”为什么那么自信?
5、结果怎样呢?指名读第7自然段。
(用横线画出“我”心理活动的句子并朗读,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再用波浪线画出写“快手刘”的话语和动作的语句,看看这两部分的介绍告诉了我们什么?)
6、想一想:文章为什么要写“我”的心理活动和话语?
7、齐读最后一段,指导读两个“真是”,体会赞扬的语气。
(三)朗读全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总结课文,重理脉络,指导复述
一.指导复述
1.重点指导复述第二段,可分为两个阶段进行。
(1)提问:第二段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各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复述第一部分。
仔细阅读,想一想: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记住一些关键词语或句子。
“快手刘变戏法的工具。
变得神出鬼没。
变戏法的情景。
分别记住内容,同座互相练习复述,提出补充意见,再练习。
指名当众复述并进行评议。
(3)以表演助记忆,复述第二部分。
同座位分角色轮读第二部分,记住描写各自的动作和语言的句子。
合上课本,共同复述第二部分内容。
仿此,交换角色练习复述。
指名当众复述。
2.练习复述全文。评议。
二.指导写魔术表演。
1.读课后习题4。想一想:这道题总的要求是什么?有哪几个方面的具体要求?具体要求有两点:一是这次魔术表演是要让自己“惊奇”的,二是提供了9个词语供选用,可以自由选择,但大部分都要用上。
2.默读《快手刘》,思考:这篇文章写了快手刘变戏法的哪些方面?(语言、动作和表情)还写了“我”的什么?(心理活动以及动作、语言)
3.回忆已经看过的魔术,仔细想想当时的情景,练习写作。
三.作业:
1、写魔术表演片断
教后小记:
教学时应着重抓两点:一是抓住第二自然段中快手刘变戏法的时的饿动作,指导学生进行复述,从中体会快手刘变戏法的出神入化。二是由于采用侧面描写是本文的结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要协助学生找出文中侧面描写的地方,并体会这样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