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用的中班美术教案模板十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班美术教案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班美术教案 篇1活动目标:
1、根据手型展开联想,运用点、线画出手掌鸟的美丽造型。
2、体验手型添画活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手掌五彩鸟ppt课件。
2、彩色蜡笔、记号笔、白纸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听声音导入,引发兴趣。
播放ppt课件,师:听这是什么声音?小鸟喳喳叫着要到森林里参加选美比赛了,它们都想成为那只最美的鸟。
二、感受不同鸟儿的形象特征。
播放ppt课件中各种鸟的连环图看你们认不认识它们。鹦鹉(尖尖嘴会说话)、丹顶鹤(腿长)、孔雀(会开屏)、猫头鹰(眼睛大)。
三、引出"手掌鸟"。
1、你们见过这样的鸟吗?它和以前我们见过的、画过的小鸟有什么不同?"像什么?"请你给它取个好听的名字吧。"你认为手掌鸟能得第一吗?""为什么?"幼儿讨论。
2、我们可以怎么帮小鸟打扮一下。
"我们画小鸟的.时候啊,先画小鸟,用左手按在画纸上摆好造型不动,右手拿笔沿着左手的外围画出鸟的外形,再添画小鸟的嘴巴、眼睛,然后,我们用各种线条和图案来装饰。注意:装饰的时候:头、嘴巴、身体、翅膀和尾巴都要装饰到。"
3、给小鸟穿上五彩衣。
四、幼儿自主创作,教师巡回观察并指导。
用各种图形装饰鸟,注意色彩的协调。作品可以和老师的不一样,漂亮就行。
五、展示幼儿的作品,观赏评析作品。
中班美术教案 篇2一、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让幼儿感受春天的美丽,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通过美术活动让幼儿发现美,并大胆地表现美、创造美,积极主动地参加到活动中去。
3、通过美术活动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活动准备:
1、有关春天的幻灯片。
2、表现春天的图画几张。
3、幼儿用绘画材料。
4、录音机,磁带《春天在哪里》
三、活动过程:
1、请幼儿看幻灯片,分五组播放,每放完一组请幼儿说说他们都看见了什么。
(1)师:我是刘老师,今天由我来给小朋友上课,第一次给小朋友上课,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份礼物,你们想看看是什么礼物吗?
(2)师:我给你们带来的礼物是一组幻灯片,我们一看吧。
播放第一组幻灯片:春天的花卉。
(3)师:刚才小朋友都看见了什么?这些花是什么时候开的?
播放第二组幻灯片:春天的小草和树木。
(4)师:我们一看春天还有什么?
(5)师:小朋友看见了春天的花和草,你们觉得春天美吗?
(6)师:老师学布谷鸟叫,问:谁在叫呀?布谷鸟叫醒了春天,美丽的花儿引来了蜜蜂和蝴蝶,我们一看他们在干什么。
播放第三组幻灯片:春天的鸟儿和昆虫。
(7)师:这么美的春天孩子们都在做什么呢?
播放第四组幻灯片:春天里孩子们的活动。
(8)师:春天里我们还要做些什么呢?
播放第五组幻灯片:春天里人们的劳动。
(9)师:刘老师给你们带来的礼物你们喜欢吗?你们喜欢春天吗?
2、请幼儿观看大哥哥大姐姐画的春天,激发幼儿作画的.欲望。播放音乐磁带《春天在哪里》。
(1)师:上小学哥哥姐姐们也很喜欢春天,他们把自己看到的春天画下来了,你们想看看吗?
(2)师:哥哥姐姐画的春天我已经贴到墙上了,小朋友可以走到跟前去看看,看看你最喜欢哪一副画。
3、老师提出要求,让幼儿画己看见的春天。
(1)师:你们觉得哥哥姐姐画的春天美吗?
(2)师:你们想把自己看见的春天画出来吗?
4、幼儿作画,老师巡回辅导,幼儿边画边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的伴奏磁带,让幼儿在轻松的环境下画画。
5、请幼儿将完成的作品拿起来让大家欣赏,老师给予鼓励表扬。
师:小朋友画的春天真美,我们把这些画贴到教室里,让我们的教室像春天一样美丽。
7、老师给幼儿发奖品,鼓励小朋友把最美的春天画出来了。
中班美术教案 篇3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用胶水在纸上粘贴细沙或大米、小米、芝麻等点状材料,培养幼儿手眼协调的能力,体验粘贴活动的乐趣。
2、鼓励幼儿遇到困难敢于求助,在讨论过程中相互学习。
3、在想象创作过程中能用简单的材料装饰,体验成功的乐趣。
4、感受绘画的趣味性,体会创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胶水、毛笔、盘子、洗净的细沙或大米、小米、芝麻、湿抹布。材料可以由教师和幼儿共同准备。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教师提问,引起幼儿兴趣:每天早上,小朋友都高高兴兴地来到学前班,请你告诉大家,你来到学前班的路是怎样的'?你还走过什么样的路?
2、了解活动内容教师出示准备好的粘贴材料,提出活动内容:今天,老师请小朋友用细沙(或大米、小米、芝麻等材料)来修一条上学前班的路。
3、学习制作方法引导幼儿探索怎样用胶水、细沙等材料粘贴出上幼儿园的路。
(1)引导幼儿观察幼儿用书第1页,说出上学前班的路在哪里。
(2)激发幼儿已有经验,互相讨论粘贴步骤。(先在"路"上涂胶水,撒上细沙。)
(3)交代粘贴要求:粘贴前先用毛笔将胶水均匀地涂在"路"上,但不能涂到"路"的外面。再把细沙或其它粘贴材料均匀地撒在涂有胶水的"路"上,用手掌轻轻压几下,稍等一会,把幼儿用书竖起来,轻轻地把多余的细沙抖落在准备好的盘子里,再修补一下没有细沙的地方,上学前班的路就修好了。
4、幼儿操作,教师指导教师提醒幼儿正确地涂胶水,遇到困难主动找老师或者旁边的小朋友商量解决。做好后,压和抖落多余的细沙时,动作要轻,便于收拾。
5、欣赏评价作品请小朋友将作品放在自己的桌上,以小组为单位,轮流欣赏评价同伴的作品。
教学反思:
孩子们学习积极性高。但在开始作画时,相当一部分孩子不敢下笔,在老师的鼓励和引领后才纷纷动笔画。分析原因,平时锻炼机会不足,缺乏自信心所致,大家认为,活动时间太长,在这次活动中,教师的活动程序清晰有序,过程生动、有趣,方法得当。富于启发性、探究性 ……此处隐藏799个字……/p>
二、引导观察,了解剪刀的'整体和局部特征。
1、整体观察
师:你看到的剪刀是什么样的?剪刀分为几部分?(剪把、剪刀关、剪刀刃、剪刀背等。)
2、局部观察
教师拿起一把剪刀,引导幼儿观察剪刀局部特征。
提问:
1、你的剪刀、刀把是什么样子?
2、刀刃上有什么?
3、刀刃长什么样?有什么用?
4、剪刀关长什么样?有什么用?
三、教师局部示范
1、教师选取一把剪刀的刀把与幼儿互动观察,提问:你们看这把剪刀的刀把是什么样的?什么形状?
2、教师根据幼儿的描述把刀把形象地刻画下来。
3、继续选取幼儿感兴趣或者感觉困难的部位进行示范作画,提问:你们觉得剪刀的哪个地方最难画?(教师根据幼儿的思路,以边互动观察边作画的形式示范作画。)
四、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提出写意要求:你们要细致观察,把你们看到的剪刀用各种线条、形状画出来,在作画前要注意构图,要把剪刀画在纸的中间,画得大一些,然后请你用喜欢的颜色把背景装饰起来。
五、讲评、欣赏
1、同伴欣赏评价,引导幼儿学会以欣赏和肯定他人的看法、作品。
2、教师肯定评价,特别肯定有独创性的作品。
小百科:剪刀是切割布、纸、钢板、绳、圆钢等片状或线状物体的双刃工具,两刃交错,可以开合。在中国,因纺织业发展,剪子、剪刀业内有区分。
中班美术教案 篇8活动目标:
1.初步结合季节特征设计制作不同风格的服饰,享受艺术活动的乐趣。
2.能充分发挥想象,表现自己的特色,大胆尝试创作出与众不同的作品。
活动准备:
2.能充分发挥想象,表现自己的特色,大胆尝试创作出与众不同的作品。
活动过程:
1.创设氛围,引起幼儿兴趣。
师:在上次的谈话活动中,有的小朋友认为冬天因为天气变冷了就不能穿上美丽的服装,你们都同意她的说法吗?(幼儿讨论)
师:那我今天还请来了一位大班的小客人,你们瞧,她来了。(大班小客人和小朋友打招呼)“你们好!你们喜欢我穿的'衣服吗?它既暖和又好看,让我在冬天也能穿得很漂亮!我很感谢设计这件衣服的设计师!”
2.引导幼儿观看秋冬季服装图片的投影,激发幼儿创作激情。
3.幼儿制作服饰。
教师提供模特脸部、手和鞋子的纸模以及彩色纸及制作工具,幼儿进行创作。
4.展示幼儿作品,幼儿自评。
将幼儿作品通过投影仪进行展示,倾听幼儿对自己设计的介绍,提出恰当意见。
(针对幼儿喜欢成人或同伴对自己的劳动成果加以关注和肯定的心理特点,我让小朋友相互介绍作品,也促进了老师和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
活动延伸:
将主题墙布置成“20xx~20xx《GOOD BABY》秋冬季时装发布”的主题,将幼儿设计的服装作品、设计理念、设计师照片(幼儿)张贴在主题墙上。
中班美术教案 篇9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拓印组合的方法表现物体的基本部分和主要特征;
2.感受拓印作画的乐趣,发展幼儿美术创作力和表现力。
3.增进参与环境布置的兴趣和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活动准备
报纸、黑卡纸、水粉颜料、调色盘、水粉笔、水桶、擦手湿巾。
活动过程
1.游戏“团报纸团”,将报纸团成团备用。
2.将调好的颜料放于调色盘中备用,幼儿用报纸团蘸取黄色颜料,。根据构图需要拓印出蒲公英的花蕊,每一个新花蕊需从新蘸取颜料。
3.根据构思主题(蒲公英)的'外形特征,用报纸团蘸取白色颜料在黄色颜料外围拓印。
4.用水粉笔添画枝叶、添画细节和情节,完成作品。
教学反思:
幼儿美术活动,是一种需要他们手、眼、脑并用,并需要把自己的想象和从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再用一定的美术媒介把它表现出来的操作活动。
中班美术教案 篇10目标:
1、学会“放风筝”儿歌
2、喜欢讨论风筝的话题
3、了解风筝的各种造型和颜色
准备:
1、儿歌磁带“放风筝”
2、各种造型和颜色的风筝或者风筝图片
过程:
1、播放“放风筝”儿歌,并与幼儿讨论儿歌的内容,激发幼儿对风筝的兴趣。
2、引导幼儿观赏五颜六色、造型各异的'风筝或图片,并自由讨论。
3、教师与幼儿共同讨论风筝话题,并激发幼儿对风筝进一步的认识和想做风筝的愿望。
大家动手做
目标:
1、了解风筝制作的基本原理
2、喜欢与他人合作制作风筝,并分享喜悦,交流经验
3、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
准备:
1、竹条,细绳,剪刀,纸,颜料,水粉笔等
2、各种风筝模型
过程:
1、拿出几只不同造型的风筝,与幼儿讨论分析“风筝为什么能飞起来”
(1) 发现关键在于骨架重量适宜,左右对称
(2) 风筝有尾巴保持平衡
2、分析出原理后,鼓励幼儿自由分组(3-5人/组),互相协作准备制作风筝。
3、首先鼓励幼儿用喜欢的颜色和形状制作风筝面,再用竹条和绳子做出风筝架
(1) 在画纸上画出风筝的图案,剪下。
(2) 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3) 互相交流讨论并适当剪贴修改,使图案更美观,更利于起飞。
(4) 风筝骨架应左右对称,大小适合风筝面。
(5) 骨架捆绑结实,并与风筝面粘合紧密。
4、制作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协助,并提醒幼儿使用剪刀等工具时注意安全,尽量不要把颜料沾到衣服上。
5、试飞风筝,并做一定修改。
一起放风筝
目标:
1、学会放风筝的基本方法,乐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2、享受大自然的乐趣,乐于与朋友合作放风筝
准备:
1、教师确定放飞的地点,时间
2、通知各小组幼儿带上自己制作的风筝
3、带上修补的工具,如剪刀,胶水,纸,绳子等
过程:
1、确定地点要开阔和安全。
2、与幼儿讨论怎样才能放飞风筝,确定风向风力。
3、每小组幼儿互相协作放飞风筝、
4、若有某小组幼儿的风筝不能起飞,组织大家讨论风筝不能起飞的原因(骨架太松,不对称,尾巴轻等问题)。
5、鼓励幼儿探索解决的办法,并对风筝进行改进。
6、教师对活动进行,并夸奖幼儿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