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案

桂林山水 教案集锦十篇

时间:2023-04-19 01:07:13 收藏本文
桂林山水 教案集锦十篇

桂林山水 教案集锦十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桂林山水 教案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桂林山水 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第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对祖国美丽河山的热爱之情。

2、能够初步背诵课文第二节,并且尝试第伞街的背诵。

3、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无瑕”、“波澜壮阔”、“拔地而起”、“危峰兀立”等词词语的意思;懂得“啊”字的变调。

4、体会比喻句的好处。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复习引入新课

1、我国有许多优美的风景名胜,我们曾攀登过黄山,欣赏了那里的怪石;曾游览过长江,饱览了三峡迷人的景色;今天,让我们乘上竹筏去位于广西东北部的桂林,感受桂林的山水的奇异风光。

2、电脑出示课题:桂林山水

3、齐读第一节。

4、看录像,你觉得桂林山水怎样?

5、理解:

“甲天下“的意思,齐读第一节。

二、整体感知课文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看看课文哪一节写山,哪一节写水?

三、学习课文第二节

1、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欣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

2、板书:

波澜壮阔 水平如镜

3、理解“波澜壮阔”的意思,“澜”,整个字意思。

4、漓江的水有什么与重不同的特点呢?用笔圈出一个字。

5、出示电脑“水”画面,文字:

“静”、“清”、“绿”“不在流动”、“可见沙石”、“无瑕翡翠”。

6、师引读这三句话。

7、这三句句子中,有三个“啊”字,在朗读时要注意读音的变化。电脑出示:真静啊 (nga)、真清啊 (nga)、着绿啊 (wa)。

齐读。

8、你们喜欢哪一句?自己读一读。

9、指名读。

10、体会“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查“瑕”的意思。体会好处。

11、有感情地朗读这三句句字。

12、齐读第二节。

13、绮丽的漓江水和优美的文字都要留在我们的脑海里,请大家读读书,看看黑板和投影上的提示,小组合作背诵这一节,可以三人一起背,也可以分工,一人背一节。

14、请个别小组背。

15、隐去电脑文字背诵。

四、学习课文第三节

1、我们用怎样的方法学习“漓江水”这节的?

2、电脑出示:

⑴ 默读,圈出特点的词。

⑵ 理解欣赏语句。

⑶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3、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桂林的山”。

4、小组学习。

5、写桂林的山,作者将它与什么作比呢?齐读第一句话。

6、板书:

峰峦雄伟 红叶似火

7、交流桂林山的特点,出示电脑桂林山的画面和文字“奇”、“秀”、“险”。

8、作者是怎样把这三个特点写具体的呢?

电脑出示“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翠绿屏障”、“色彩明丽”、“倒影水中”、“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9、注意“啊”字的读音。电脑出示:

真奇啊 (ya)、真秀啊 (wa)、真险啊 (na)在书上注音

10、交流喜欢的句子。理解“拔地而起”“拔”的意思,“危峰兀立”

11、体会两句比喻句,理解“拔地而起”“拔”的意思,“危峰兀立”“兀”的意思。

⑴ 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影水中。

⑵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12、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13、自己喜欢哪一句,试着背一背、看电脑文字背诵。

五、总结课文

1、齐读二、三两节。

2、完成课堂练习第一题。

3、比较词语,电脑出示:

澜( ) 瑕( ) 峦( )

斓( ) 暇( ) 恋( )

拔( ) 兀( ) 嶙( )

拨( ) 元( ) 鳞( )

4、这篇课文,作文用丰富、优美的语言文字描绘了桂林山水的漪丽风光,这些语文文字课后我们要加以背诵和积累。

5、板书在电脑软件中。

桂林山水 教案 篇2

课型: 讲读课文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德育目标: 通过学文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教学重点

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写出桂林山水的特点的,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学方法: 通过情景渲染导入课文,如通过图片录像、教师的导语,唤起学生阅读的愿望,接着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如,教师范读、指名分段朗读,引读、看画面配音朗读,对课文作整体的感知,奠定情感基调。

教具准备

挂图、投影或电影、录像;生字生词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

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同时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进行范读,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尔后让学生谈感受。

(二)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

找出来读一读,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

(三)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

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的漓江水

问:漓江的水与别处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可用图画、录像等手段,展示波涛汹涌的大海,以帮助学生理解“波澜壮阔”;展示风光旖旎的西湖,以帮助学生理解“水平如镜”。)

2.归纳漓江水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的。

(特点之一“静”。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此处隐藏12871个字……美不胜收的山呀!桂林的山的特点是什么呢?请大家快速的读读这一段,与前一段做个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2、指名说,那快速回忆一下,我们怎么学习桂林的水那段的?

3、小结:找到桂林山特点----读你印象最深特点的语句-----谈谈体会-----深情地读

4、生自学,可同桌一起学习。

5、交流:奇、秀、险(板书)

6、你对哪个特点印象最深刻?

谁能把险的样子画出来?指名试画。(出示幻灯)看,这就是危峰兀立。能把这个词语读好吗?想象一下,你站在山脚或山顶。感情朗读。

7、(生读奇的语句,并谈感受)------幻灯出示,谁能从画面上点出:拔地而起,各不相连。能读好它吗?-----课文中好象就写了三种形状啊?----(请大家联系我们看过的图片,或者展开丰富的想象,把形态说得具体些!像老人,像巨象,象骆驼......(示意学生说下去)

8、这么的多奇形怪状的山排列着叫奇峰罗列。

9、哪些同学对奇感兴趣,把这句话读好。

10、(生说秀)-----在你的眼里,那些山都活了,能把自己的感悟读出来吗?(幻灯展示)让学生体会秀。

同学们,桂林山的一个特点就足以让我们欣赏,品味,如今,它集这些特点于一体。

难怪作者要这样赞叹(生:我攀登过游览过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是峰峦雄伟的泰山不够美吗?是红叶似火的香山不够迷人吗?

师:因此,我们说,桂林的山(生:甲天下!)

(四)、布置作业

争做一名小小的配音演员。

课外熟悉描写桂林山水特点的相关语句,进行激情试说。

桂林山水 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二、三自然段。

(2)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美的情感。

(3)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的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是:

引导学生感受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独特的美;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析题引入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叫《桂林山水》,(板书:桂林山水)一看到这个“林”字,你就会想到什么多?(树多)。

那么,顾名思义,“桂林”是什么树多呢? (桂树多)桂林位于我国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我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那里山青水秀洞奇石美,今天我们就去了解桂林的山水。

二、初读课文,理清结构

1、检查预习:词语掌握得怎么样?

2.理解词语: “波澜壮阔”

你能读出它的气势吗?同法理解“峰峦雄伟”

3、 出示:真静啊 真清啊 真绿啊真奇啊 真秀啊 真险啊教师指导读好“啊”字的变音。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理清楚了课文的结构。(边引领学生小结边板书)

三、细读课文,品味文字,积累语言

1、整体把握特点:

文章的重点部分就是第二大段――分述这部分,、概括: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分别有哪些特点?

过渡:作者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大概是有意而为之,分别用三个字来概括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特点,用得那么精当,让我们读起来清晰、明了,甚至可以说过目不忘。

2、品读漓江的水

我们先来读读第二自然段,作者是怎样具体漓江的水的静、清、绿的? (指名一人读)

(1)、找依据理解“静”

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2)、找依据理解“清”

作者在谈到漓江水清的时候,说“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说话训练:

假设是你站在这漓江的游船上,你还可以看见什么呢?你能不能也用作者这样的表达句式来说?(出示: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

现在把我们看到的这些事物用一个排比句表达出来?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3)、读表现漓江“绿”的句子。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理解“无瑕”的意思

观察,这个“瑕”字是王字旁,王字旁的字通常和宝贝有关系。这漓江的水啊,在作者的眼里就像一块宝玉一样,绿得晶莹、绿得圆润。谁能读出这种美?

(4)、把三个特点连起来读,感受排比句的特点。

(5)抓对比

作者既然是写漓江水,为什么开头分别写大海、西湖,这是否浪费笔墨呢?

小结:作者这样写是有目的,是为了突出桂林山水的独特之美啊!(板书:对比)

(6)集体有感情朗读第二段。练习背诵。

3、自读桂林的山,练习背诵。

刚才,我们了解了桂林的水,接下来让我们再来走近桂林的山。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它的.“奇”“秀”“险”的。(课件)快速浏览这段话,和第二段比较一下,看看你发现了什么?结构基本相同,简直像第二段的孪生姐妹。那这一段用不用集体学了?那就请同学们自己朗读第三段,一边朗读一边品味,看看能不能用你生动的朗读把山的特点表现出来?

四、拓展研读,感受文化

1、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桂林,欣赏这迷人的风光(配乐播放一组桂林山水图片:下面配《桂林山水歌》)

过渡:百闻不如一见,作者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欣赏着这如梦似幻的人间仙境,不禁发出由衷的赞叹: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齐读)

这哪里是流淌在笔尖的文字,这分明是作者一颗灵动的心啊,让我们发自肺腑地由衷赞叹――(齐读)

2、 学习“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这一段中哪―句话最能够起到总结的作用呢?

这句话,为什么用引号引起来呢?

小结:这是一种修辞方法,就叫“引用”。(板书:引用)可是自己写文章,为什么要引用别人的话啊?

(如果别人说的话刚好能够表达你的感受或者能够代表你的观点,就可以引用过来。当然,用引号标注上,也表示对原作者的尊重。)

3、学习“桂林山水甲天下”

课文中还能发现这样的例子吗?( “桂林山水甲天下。)

资料:这句话最早是距今800多年前的宋朝,一个叫王正功的人说的。

课文并没有说“王正功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而是说“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你们知道都有谁在这样说吗?

作者、读者、游客、诗人、中国人、外国人、……

古今中外的人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4、课文小结:

古语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果有一天,你也能够走进桂林的话,一定别忘了去感受它甲天下的风景之美,领略它的文化之美。

板书设计:

2、 桂林山水

总述 桂林山水甲天下

漓江的水 静、清、绿

分述

桂林的山 奇、秀、险

总结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桂林山水 教案集锦十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