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大班教案模板集合七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教案 篇1设计意图
在科学活动中,教师若能为幼儿提供大量动手操作与探索的机会,充分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引导他们通过讨论、质疑、操作、对比等方式进行科学探究,必能更好地激发他们强烈求知欲望,能主动感知、累积、思考,从而逐步建构起相关的知识经验体系。
例如,在一次“小主播讲新闻”活动中,我班的小主播播报了有关地震的新闻。幼儿议论纷纷,都说地震是很可怕的事情。
欣欣提出问题:“地震到底是怎样的?是不是房子都会倒下来?”
小睿说:“别怕!如果地震了,我们就赶快逃跑!”
小影说:“怎么跑啊,要不要带东西呀?”
此后,幼儿对地震现象和地震逃生方法产生了很多疑问。
为此,我带领幼儿开展一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
认识“地球妈妈的身体内部构造”,幼儿从中了解了有关地球内部结构的基本知识。
开展活动“地震屋”。带领幼儿去广州市劳动技校开展“地震屋”活动。幼儿从中体验到了在地震中的身体感受、尝试寻找地震躲避点、了解逃生小技巧等,他们切身感受到了地震的可怕威力和危害,再次激发了对地震逃生的各种方法的探究欲望。于是,科学活动“地震逃生包”活动由此生发了。
活动目标
1、掌握地震时逃生的基本方法。
2、认识、制作地震逃生包,体验并掌握其使用方法。
3、利用常见生活物品进行安全自救,增强对身边科学现象的探究欲望。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1)了解地球内部构造的简单科学知识。
(2)参观过“地震屋”并初步了解地震避险的基本方法和地震级别。
(3)玩过建构游戏“搭建结实的楼房”。
(4)参与过角色游戏“我是小医生”,了解简单的救护小知识。
2、材料准备:
师幼共同收集的一些可携带逃生物品:背包3个、电筒、钱币、玩具、水、几种食品、手机、毛巾、被子、笔、会响的玩具、医药箱子等等,专业逃生包3个,一些绘画用的彩笔和纸。
3、座位安排:
幼儿分成三组就坐。
活动过程
1、讨论、绘画、分类
(1)师幼谈话,巩固对“地球妈妈的身体内部构造”和地震逃生小技巧的认知。
谈话后提问:“如果发生地震,我们要不要带上东西逃走?要带什么呢?我们不可缺少的生活物品究竟有哪些?”
(2)讨论、绘画,丰富幼儿对生活中维持生命必须物品的了解。
幼儿自由以小组形式交流自己在家每天都需要使用的物品名称。
教师提供笔和纸,幼儿绘制出自己讨论物品的小图片。
(3)分类游戏
指导语:“小朋友们想一想,刚才画的物品中有哪些是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哪些是可以暂时不用也不会对生命造成威胁的呢?让我们一起动手把这些物品进行分类,选出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物品吧!”
操作要求:
把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物品分拣出来,去除不需要的物品。
幼儿把各种物品图片分类,选出在逃生中必须使用的物品的图片。
师幼共同将这些物品图片粘贴在活动室的空白墙面上。
展开讨论,进一步熟悉这些物品的性能和运用方法。
2、制作。地震逃生包”
(1)依据墙面物品图片,提问:“如果发生地震,你会携带什么物品逃生?”
(2)幼儿分组进行选择物品,制作“地震逃生包”。
教师提供各种生活用品以及若干食品的实物,没有实物的则由幼儿绘制小图片替代。
教师提出打包“地震逃生包”的操作要求:
在收集的所有物品中按照“维持生命必须物品”以及“方便携带和保存”进行挑拣,选择物品装进背包进行打包。
例如,在压缩饼干与普通饼干两者中应该选择压缩饼干更方便携带和保存。又如,保温杯装的水、塑料瓶子包装水、真空饮用水包(真空饮用水包属于专业逃生用品,有保质期长且容易携带、包装不容易破损的特点),这三者应该首先选择最不易变质的真空塑料包装水,其次是塑料瓶子包装水,不应该选择容易变质的保温杯装的水。
幼儿将这些物品进行“打包”,巩固运用压缩充分利用空间的知识技能。
指导重点:适时启发幼儿思考:
在选择物品的时候要考虑哪些问题?
比如;在地震灾难中很容易受伤需要“急救”,需要用到哪些物品?
在短时间里找不到食物来“维持生命”,可以准备哪些物品?
3、展示、互动与评价
(1)每组展示自己打包的“地震逃生包”。分组介绍逃生包里面选择携带的'物品有什么作用,为什么必须携带;其他组的幼儿可以对讲解的幼儿提出问题或不同的意见。
展示要求:
幼儿要对本组包裹中每件物品的作用进行讲解,可以对比其他组的物品从“维持生命的作用、是否方便保存和携带”等方面进行说明。
例如:有的小组选择了止血贴,有的小组选择了绷带,选择绷带的小组可以列举绷带在急救的时候功用比止血贴多,有止血、捆绑、固定等作用。
(2)整理“逃生包”,借助他人讲述时学习到的经验,在本组的“逃生包”中增加逃生必须携带的物品或者清理逃生不必要携带的物品。
指导语:“刚才的小组展示中,我们听到了来自其他组的很多好意见,现在各小组就运用这些好意见再来整理一次自己的‘逃生包’吧。”
(3)再次展示各组的“逃生包”,各组选出一位代表在集体面前讲解本组增加和清理了哪些逃生物品。
4、示范引导,分组观察
(1)提供专业地震逃生包,幼儿观察并说出里面物品的名称(哨子、手电筒、压缩饼干、真空饮用水包、包扎带、简易雨衣、手套等)。
(2)鼓励幼儿尝试使用专业逃生包里面的物品,观察和了解物品上面标注的有效期、使用方法等细节。
指导语:“小朋友,我们都来看一看、试一试、想一想、说一说,这些物品在灾难发生时有什么作用?”
(3)把幼儿分组制作的“地震逃生包”和专业地震逃生包进行对比、讨论。
指导语:“小朋友们,专业地震逃生包里面的物品跟我们刚才打包的‘逃生包’里面的物品有什么区别?专业逃生包好的方面有哪些?缺点是什么?我们制作的‘逃生包’又有哪些长处和哪些缺点呢?”
幼儿自主回答后,教师小结:“专业逃生包里面的物品功能很齐全很容易保存,但是价格比较贵。我们自己制作的‘逃生包’比较适合自己使用 ……此处隐藏2581个字……>活动重点:从歌曲中感受对妈妈的.爱
活动难点: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背景图片、小乌鸦、妈妈图片、鸟叫录音、钢琴、音乐
活动过程:
一、发声练习
1、《我是这样唱》引导幼儿用不同口型正确发音
2、《大雨、小雨》引导幼儿掌握声音强弱的能力
二、创设情景(出示背景图片、播放鸟叫录音)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1、“美丽的小树林里,有许多朋友在欢迎我们,听,这里都有哪些声音?”
2、出示乌鸦图片“咦!这只乌鸦要去干什么?现在让我们来听一听吧”
三、教师演唱歌曲,幼儿欣赏
提问:我们说一说小乌鸦要去干什么呀?
四、引导幼儿分析歌词内容,掌握歌词
1、提问:“小乌鸦是怎样赶回家的?”(路边开放野菊花,飞来一只小乌鸦,不吵闹呀不玩耍呀,急急忙忙赶回家)
2、“为什么急急忙忙回家?”(它的妈妈年纪大,躺在窝里飞不动)那怎么办?(小乌鸦呀叼来虫子,一口一口喂妈妈)
3、“你们说这是一直什么样的小乌鸦?”(多可爱的小乌鸦,多懂事的小乌鸦,飞来飞去不忘记,妈妈把它养育大)
五、教师再次范唱歌曲,幼儿感受歌曲情绪
提问:“你觉得这首歌曲感觉怎么样?这首歌曲的情绪是一样的吗?哪里不一样?”
“第一段小乌鸦赶回家时,它是怎样的心情?我们应该怎样演唱?”(中速)
“第二段应该用怎样的情感演唱?”(表现关心,爱护乌鸦妈妈,优美的情绪)
“第三段用什么样的情绪演唱?”(用稍快速度演唱,表扬小乌鸦)
六、幼儿学唱歌曲,教师指导
1、教师大声唱,幼儿小声跟随
2、幼儿完整演唱歌曲(体会小乌鸦的情绪)
3、有请部分幼儿表演唱(可添加动作)
4、男、女分段演唱(注意不同段落的音乐情绪)
5、全体幼儿起立演唱(以多种形式有感情演唱)
七、教师小结
1、提问:“你们爱自己的妈妈吗?我们能为妈妈做些什么?”
2、幼儿随《小乌鸦爱妈妈》音乐走出教室。 (青岛市市北区海贝儿幼儿园 史蕾)
大班教案 篇6活动前分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面积最大的一个省区,居住着维吾尔族、蒙古族、回族、满族等12个少数民族,其中维吾尔族是最大的民族。通过活动“新疆行”,在了解新疆的风土人情的基础上,引导幼儿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以及各地区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活动目的
要求
1、了解新疆的风土人情,感受祖国文化的多样性、差异性。
2、欣赏维吾尔音乐、舞蹈,感受其风格。
3、让幼儿在买卖活动中合作交流,培养幼儿社会性。
活动准备
1、水果:葡萄、哈密瓜;干果:葡萄干。
2、介绍新疆风光的VCD、动画片《聪明的阿凡提》、维吾尔族歌舞VCD。
3、铃鼓、维吾尔族服饰及其它乐器和民族服饰。
4、水果挂图和中国地图。
5、纸币。
活动过程
1、听音乐(新疆民歌)进教室。
2、导语: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幼儿园举办“正大综艺”节目,请小朋友参加,今天的奖品是新疆三日游,小朋友可以免费到新疆玩,还可以领到奖金、到新疆买东西,你们想参加吗?(想)
正大综艺有一个老规矩,就是答对问题的'小朋友才能去,你们有信心答对问题吗?
3、观看录像,回答第一个问题:
(1)电视里播放的是什么地方的风景?答对奖励。
(2)教师加知识点:
①你们知道新疆在哪吗?(介绍新疆地理位置)
②新疆居住着12个少数民族,新疆最大的少数民族是维吾尔族。
活动过程
4、观看题板,回答第二个问题:
(1)题板上有几种水果?什么水果是新疆的特产?
(2)教师讲解特产,奖励品尝哈密瓜。
5、看动画片“聪明的阿凡提”,回答第三个问题:
(1)阿凡提骑的是什么?(马、驴、骆驼)
(2)讲解新疆的交通工具和地形特点?(沙漠、盆地、高山)
(3)介绍现代沙漠公路。
6、欣赏维吾尔族歌舞,回答第四个问题:
(1)请幼儿挑选舞蹈中的乐器或穿上舞蹈中的衣服。(备有各种乐器和衣服)
(2)请幼儿跟随老师学跳新疆舞蹈。
7、坐飞机去新疆(放音乐)
8、下飞机到“巴扎”参加贸易活动
(1)教师介绍“巴扎”。
(2)介绍维吾尔族见面礼节。
(3)让幼儿参加“巴扎”实践。
活动延伸
老师带领幼儿购物后乘飞机返回。
大班教案 篇7目标:
1、通过看看、猜猜、说说,激发幼儿认识、了解姓名的欲望,引导幼儿大胆地交流关于姓名的由来,了解自己名字的独特性和含义。
2、感受中国姓氏的丰富, 学着取名字。
准备:
1、 事先请幼儿向家长了解自己的名字写法、含义和取名字的小故事。
2、 写有幼儿名字的小纸片
过程:
一、寻找名字的秘密
1、出示黑板看看上面到底写了什么?
2、 你能找到自己的名字在哪里吗?(幼儿用“我的名字在第几行、第几个,我叫***”的句子响亮、神气的来表达)
3、 这些名字都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4、总结:原来,我们每个人的名字都是不一样的,有的名字都是有两个字或者是三个字组成的,有的`名中有个别字是一样的,有的姓是一样的。
二、寻找姓的秘密
1、你们姓什么?
2、你们的姓是怎么来的?(姓爸爸的,姓妈妈的)
小结:有的孩子是跟爸爸姓,有的孩子跟妈妈姓。
3、能不能把名字前面的一个字改掉呢,为什么?
4、除了你们的姓之外,你还知道有些什么姓?
(幼儿举例,教师写出黑板上没有的姓氏,当幼儿说出黑板上的姓时,教师把这张卡片拿出来,让幼儿了解)
5、教师总结:我们中国的地方可大啦!一共有13几亿的人口,所以有好多的姓,那么多的姓我们就叫他百家姓。
三、说说名字的秘密
1、每一个名字都有秘密,我先考考小朋友,你们知道李老师叫什么名字?我的名字里又有什么秘密吗?
2、说说你们自己名字里的小秘密(请个别小朋友说说)
3、老师说几个小朋友的名字 ,请你猜猜他们名字里的小秘密?(顾加、王喆、范璐仪)
4、出示图片:李老师画里也藏着一个小朋友的名字,就在你们当中,你们猜猜画里是谁的名字?
5、小结:原来我们的爸爸妈妈不是随随便便给我们取名的,都是有一定意义的,表达了爸爸妈妈对我的期望,和对我们美好的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