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鸟的天堂教案模板锦集七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鸟的天堂教案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鸟的天堂教案 篇1【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⑴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⑵ 认识大榕树的大和美体会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⑶ 领悟作者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2、情意目标:
⑴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南方的优美风光,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感受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⑵ 培养学生主动读书思考的良好习惯。
⑶ 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⑴ 认识大榕树的大和美,体会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⑵ 领悟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2、教学难点:
认识大榕树的大和美,领悟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导入新课:
音乐导入。
(点评: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板书课题。
二、抓重难点,自主感悟
1、检查预习:
作者几经过鸟的天堂?每次都看到了什么?哪些段落写榕树?哪些段落写鸟儿?
2、明确学习目标: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榕树与鸟儿这两个部分。
(点评:自然引入对重点段的学习,明确目标。)
3、自主学习:
自学,画出你喜欢的语句,并写上你的感受。
(点评:培养学生主动读书思考的良好习惯。)
三、汇报交流,研读课文
1、说说你喜欢哪些语句,谈谈你的感受。
(点评:尊重学生对阅读的多样感受。)
2、师点拨理解以下句子: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扑翅膀。”
3、指导朗读。
(点评:有感情地朗读,以读促理解。)
四、拓展体验,运用语言
创设情境:
小画眉了兴奋地唱着,它会唱些什么呢?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表达。
(点评:1、开发学生上潜力,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鼓励学生创新。2、因材施教,创设展示平台,让每个学生充分张扬个性。)
五、珍爱生命,保护环境
1、创设情境:
说说树与鸟的关系。
2、激发环保热情。
(点评:充分挖掘语文的人文因素,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六、布置作业
1、口头:
朗读课文。
2、书面:
抄写喜欢的句子。
3、实践:
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并收集一些有关资料,为导游写一份导游词。
【板书设计】
鸟的天堂
榕 树
大美
鸟的天堂教案 篇2教材分析:
小学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第十一册第五组课文第18课《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全文按游览顺序可以分为四个大段:第一段写作者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第二段写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第三段写第二天又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第四段写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
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
文章表达上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与动态的描写;第二,借景物描写表达感情与直接表达感情相结合。
选教这篇文章的目的,一是使学生感受大自然在人类保护下充满生机活力的美,增强环保意识;二是使学生领悟作者描写景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
教材重点:
本文重点是写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没有看到鸟,重点写了大榕树的硕大无比和充满生机的美丽。作者按由远及近的观察顺序,先写它占地面积大,并通过争论榕树的多少,说明这株榕树是孤木成林,表现榕树之大;接着写近看榕树,通过对枝干和绿叶的描写,展示了大榕树的勃勃生机。在饱含情感的描写之后,作者发出由衷的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作者着重写了众鸟活动的热闹场面。从作者的描写中,我们不仅知道了这儿鸟的数量多、种类多,而且分明感受到了它们生活的自由、快乐。
教材难点:
一、“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二、文中四处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地方加引号,有的地方没有加引号。
教学对象情况分析:
“鸟的天堂”指的是一株约500年树龄的大榕树,位于新会市的一座小岛上。榕树的树冠大得出奇,浓阴覆盖着整个小岛,独木成林,乘小艇从远处,就成了浮在水面上的绿洲,景色奇特迷人;近看,枯藤交错,犹如原始森林。大树上栖息着成千上万只各种各样的鸟,它们每天早晚一进一出,盘旋飞舞,交互更替,很有规律,场面颇为壮观。生活在广州市的学生,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去观赏,看到这难得的奇景。巴金爷爷笔下的小鸟天堂的确是非常迷人,字里行间无处不流露出那种赞叹、惊讶、喜悦的感情。所以在学生学习课文,理解课文语句,体会作者感情,并通过朗读把感情表达出来这些方面上存在一定的难度。
教学程序设计:
一、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18课《鸟的天堂》是六年级(十一册)课本第六组课文,该组课文的训练要求是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的,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鸟的天堂》这篇课文,在表达上就很有特色。作者写了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情形。第一次没有见到鸟,着重描写了大榕树静态的奇特的美;第二次见到了大榕树上群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写出了鸟的天堂的动态美。文章的语言生动、准确,如“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点缝隙”。一个“簇”字,一个“堆”字,我们读了就很容易想象出榕树枝叶茂盛的景象。再如“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短短三四十个字,就写出了清晨鸟的天堂的热闹景象。本文的重点 ……此处隐藏3789个字……—学生读
巴金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第一次时,鸟的天堂又是怎样的呢?
三、 学习第1次经过鸟的天堂:
⒈第1次经过鸟的天堂,巴金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带给你什么感受?
⒉学生自由读,在有所感的地方写上批注。
⒊学生汇报:
主要学习6、7自然段,体会“大榕树”的茂盛、勃勃生机,感受鸟的天堂的静态美,“鸟与树”的相互依存的关系。
⒋这株大榕树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呢?仅仅它枝繁叶茂吗?体会“人、鸟、树”的和谐共处是它成为鸟的`天堂的原因。
⒌一起诵读这美丽的鸟的天堂。
⒍怪不得巴金发出了这样的赞叹:“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学生一起读,此时,你有什么想说的?
四、 出示田汉经过鸟的天堂写的诗“小鸟天堂”,进一步加深体会。
五、 作业:
⒈按由面到点的写法,写一段话,内容可以是课堂上的图,也可以取自平时生活实际。
⒉背诵自己认为要背的段落2个。
鸟的天堂教案 篇7【教材分析】
《鸟的天堂》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一组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经典课文,是著名作家巴金的一篇写景名作。它主要记叙了作者(巴金)和他的朋友们两次游历“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美丽的大榕树和群鸟欢闹的奇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全文按游览顺序可以分为四个大段:第一段写作者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第二段写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第三段写第二天又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第四段写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全文节奏鲜明,声音铿锵,自然流畅,琅琅上口。课文开头多用短句,简洁明快,令人渐入佳境。写静态的榕树,多用长句,具体生动,情深意厚,耐人寻味。写群鸟嬉戏,以词为句,长短错落,生动热闹,给人以急促的动感。作者又用“连环”“顶真”等写法,“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读时就给人以“应接不暇”的感觉。作者又较多运用排比、复迭的句子,体现热闹欢腾的景象。然而,在保护生存环境日趋重要的今天,又赋予了这篇精品佳作以新的内涵。
【设计理念】
1、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中写到:“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完美的结构把它联在一起,那是一种多半会遗忘的知识,一串不连贯的论据在记忆中仅有短暂的'可怜的寿命。”因此在教学中,要着眼于整体,联系上下文,紧扣“自主──探究──实践”进行设计,努力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积极探究中获得思想启迪,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
2、以“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一句贯穿全文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更深地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
3、在情境中进行角色的换位体验,从鸟的角度来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如:让学生当作一只小鸟,作“我们的生活多么快乐”的演讲。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场景。
2、理解重点词句,体会静态和动态的描写方法。
3、体会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由衷赞美,感受人与大自然、动物的和谐之美,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文中描写的大榕树的奇特景象及众鸟纷飞的幸福场景。
2、体会作者对鸟的天堂的赞美和留恋之情。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⑴ 大榕树、众鸟纷飞的图片和录像片。
⑵ 大榕树的相关资料。
⑶ 背景音乐。
2、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搜集本文所讲的鸟的天堂的文字资料和图片。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播放群鸟齐鸣的声音。
听一听,你想到了什么?
说一说。
2、多么令人向往的鸟的乐园呀!如果大家读了巴金先生的文章《鸟的天堂》,一定会有更多的体会的。
(对于小学生的学习来说,兴趣具有强大的内驱力。只有学生有兴趣时,才能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主动地参与学习,因此用音乐来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问题探究,自读自悟
1、揭示课题,理解天堂。
2、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描写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后感受最深的句子。
(结尾句)
3、理解: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质疑:
⑴ 为什么说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
⑵ 那又为什么说的确是鸟的天堂呢?
(创设问题情境,打开学生的思路,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他们产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浓厚兴趣。)
三、抓重点句,品读感悟
1、引入学习描写大榕树的相关段落,体会榕树的美。
(解决:为什么说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
⑴ 理解重点句:
① 句子一: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A、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这是一株怎样的榕树?
B、重点理解“不可计数”和“卧”。
C、介绍榕树的气根,感受榕树独木成林的特点。
D、朗读句子。
② 句子二: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A、指名读:
说说这段话描写了榕树的什么?
B、自由读:
你还感受到了榕树叶子的什么特点?“照耀”说明了什么?
C、想象“一个个新的生命颤动”,它们会说些什么?感情朗读。
⑵ 师参与朗读7、8两段,进一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感悟榕树奇特的美。
⑶ 小组内交流:
昨天我看到的是什么?
(把阅读与质疑有机结合,把阅读与思考有机结合,把阅读与感悟有机结合,让学生经历“读──思──悟──通”的学习过程,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行为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2、引入学习描写群鸟的相关段落,体会百鸟齐飞的动态美。
(解决:为什么说的确是鸟的天堂?)
理解重点句:
句子:
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⑴ 演示课件(群鸟齐飞图,配乐朗诵课文),交流感受:
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⑵ 出示句子,句子中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鸟很多?
(从大小、颜色、动作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