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中班语言活动教案十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语言活动教案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1设计思路:
幼儿分析:
在孩子平时的一日活动中,还是发现有些孩子不注意清洁卫生,如:在操场上乱扔餐巾,在教室里吐口水等。也有些孩子看到地上的垃圾也不会主动捡起来扔进垃圾桶。根据《纲要》所说,"开展活动既符合幼儿园的现实,又有利于其长远的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一个邮包》这个故事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
同时根据中班幼儿年龄的特点,他们的思维是具体形象性思维,所以在活动中,我运用故事的形式,边听故事边看幻灯片,既引起了幼儿的兴趣,又让幼儿在满足视听效果的享受下理解故事的内容,最后在迁移运用中引发幼儿讲文明的意识。
教材分析:
现阶段我班正在开展主题活动《周围的人》,通过参观周围环境,熟悉商店、医院等服务场所,幼儿已对周围的环境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初步知道了周围的人和我们的'关系。而故事《一个邮包》正来源于子主题《我居住的地方》中的一个拓展点,这个故事内容有趣生动,贴进幼儿生活,所以我选择了此活动。主要想通过故事让孩子逐步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习惯,让他们知道不能乱扔垃圾,要保护环境卫生,让我们周围的环境变得更加干净和漂亮。
研究分析:
近阶段,我们研究的内容是"核心经验的确立",核心经验的确立思考从教材分析、幼儿分析、阶段目标分析及主题目标分析,寻找几者之间的结合点。本人在核心经验确立时存在核心经验过易及过难的问题,因此本次活动通过教研组共同的研讨,在第一研的基础上和组员再次详读教材、分析教材、分析幼儿等确立了我们认为比较适合的核心经验:知道不乱扔垃圾,要保持环境卫生。
活动目标:
1、观察画面,理解故事,知道不乱扔垃圾,要保持环境卫生。
2、乐意在同伴面前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重点与难点:
重难点:知道不乱扔垃圾,要保持环境卫生,并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故事课件
活动过程:
一、理解故事内容,懂得不乱扔垃圾
(一)分段理解故事
图片1(狗熊搬新家)
提问:狗熊先生搬到了一新的小区啦,你们觉得这个小区的环境怎么样?(环境幽静:有绿绿的树、青青的草、清亮亮的河水、还有小鸟在枝头喳喳叫呢)
小结:小区的环境真干净,住在这里真舒服。
图片2、3、4、5(狗熊先生乱扔垃圾)
提问1:狗熊先生在吃什么东西呢?你吃完这些东西后,会怎么处理这些垃圾呢?(瓶子、骨头、瓜子壳)
提问2:你们觉得狗熊先生会怎么处理这些垃圾?
提问3:狗熊先生到底是怎么做的呢?(看课件)
提问4:狗熊先生乱扔垃圾后,小区的环境发生什么变化了?
小结:原来乱扔垃圾是不文明的行为,本来很干净整洁的小区环境越来越脏,人们住在里面感觉不舒服,不开心了。
图片6(熊猫太太的办法)
提问:狗熊先生天天乱扔垃圾,让住在楼下的熊猫太太非常的苦恼,熊猫太太会想什么办法让狗熊先生不乱扔垃圾呢?
(熊猫太太终于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将……故事结尾
提问:熊猫太太想到的好办法是什么呢?她为什么要以邮包的方式把垃圾寄给狗熊先生?
小结:熊猫太太想到的好办法是把垃圾以邮包的形式寄给狗熊,让狗熊自己知道自己乱扔垃圾的行为是不对的,所以这个故事的名字叫《一个邮包》。
(二)完整欣赏故事
二、应用迁移——知道不乱扔垃圾,要保持环境卫生。
听了这个故事后,我们知道了不要乱扔垃圾,乱扔垃圾会破坏环境的整洁,影响人们的生活,但在生活中,我们还会看到这样一些现象:
1、图片1(幼儿在区角操作中纸屑、材料掉在地上;幼儿吃饭时饭菜掉在地上、桌上)你看到了该怎么办?
2、图片2(有人乱扔垃圾):这个人的行为对吗?你看到了会怎么做呢?
3、图片3(有人随地吐痰):这个人的行为对吗?该怎么办?
4、图片4(有人在墙壁上乱涂乱画),这个人的行为对吗?该怎么办?
小结:我们家里、幼儿园里、周围其他地方环境的整洁是靠我们大家的。我们要从自己做起不乱扔垃圾。如果别人不讲卫生乱扔垃圾,我们要提醒他,并且把垃圾捡起来放到垃圾桶里,这样,我们居住的环境就会整洁干净了。
四、延伸活动:
那现在老师带小朋友一起去在幼儿园里找找有没有随地乱扔的垃圾,让我们的幼儿园也变得和动物小区一样整洁好吗?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2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依据画面所提供的信息,产生联想,并按故事的结构编讲故事。
2、启发幼儿运用生活经验,思考画面中提出的问题,并通过实验活动,说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3、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4、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相关图片、各种材质的小球,杯子等、相关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图片内容。
引导幼儿观察画面,通过提问引发幼儿的讨论
1、你在图上发现了什么?
2、小朋友们正在在做什么?大家想了哪些办法取球?
3、想一想哪种办法能够把球取出来,为什么?
二、在观察思考的`基础上,请幼儿编讲故事。
1、在幼儿完整讲述前,让同伴间互相讲, 为幼儿提供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机会,使每个幼儿都有讲述的机会。
2、在完整讲述时,提醒幼儿大声清楚地讲:有谁在干什么? 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情?小朋友们们又是怎么解决的?还要用上自己的好办法,同时提醒其他幼儿注意倾听。
3、在幼儿讲述后,注意及时鼓励幼儿,肯定幼儿的优点, 并对下一名要讲述的幼儿提出新要求。
4、请幼儿根据图片的内容或自己讲述的故事内容,为故事起一个好听的名字。
三、实践操作:怎样用不同的方法取出不同的球
1、准备各种小球,和一个杯子。一一介绍、说出它们的名字。
2、当这些球掉进洞里,你会用什么办法取球呢?
3、试一试你的方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
4、通过实验验证你的方法。 ……此处隐藏3390个字……它们该怎么办呢?小朋友帮它们想想办法吧。
3.讲述第三自然段。
问:辛巴和宾波想了一个什么办法?
猴子干什么去了?乌鸦会做什么呢?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
4.讲述故事第四自然段。
问:哪些朋友来帮助辛巴它们了?它们是怎样帮助辛巴的?
三、教师是完整教师故事一遍
问:你认为辛巴是一只怎样的小狮子?有哪些勇敢的行为?(引导幼儿说出故事中表现辛巴勇敢的地方。如面对敌人不害怕,辛巴的脚被兽夹夹住时,鲜血直流,辛巴痛的直冒汗,但它并没有大声哭喊,只是把牙咬得紧紧的等);如果后来朋友们没有来帮助辛巴和宾波,你觉得会发生什么?你们有好朋友吗?有过什么让你们印象深刻的事情吗?和我们一起分享一下吧
(结束)
反思
狮子王辛巴这部动画片比较老,很多小朋友都没看过,当我提问引题的时候,大多的`小朋友都知识说出了狮子的外型特征,对于它的故事完全不知道。分段讲述时,小朋友都能通过图片理解其内容,通过故事他们总结出了辛巴是只勇敢的,聪明的小狮子,在遇到危险时不紧张,能够想出好办法,从故事中小朋友们都喜欢上了这只小狮子,在中饭后的休息时间,我让小朋友们观看了狮子王辛巴的动画片,加深他们对辛巴的印象。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9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故事内容,通过观察、讨论体会画面中人物的特征、喜好以及与动物的对应关系。
2、学说句式“我是……其实呢……”并尝试仿编。
3、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体验阅读的快乐。
重点:初步理解故事内容,通过观察、讨论体会画面中人物的特征、喜好以及与动物的对应关系。
难点:学说句式“我是……其实呢……”并尝试仿编。
活动准备:
课件、音乐活动过程:
一、介绍图书引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很有意思的书,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PPT)这是封面,上面有书的名字,我们一起把它读出来。
2.咦,这个小男孩怎么会说自己的家是动物园呢?(扩散思维)
3.(出示PPT家)这就是祥太的家,你们看到了什么?
他们家怎么会有这么多的动物,难道他们家真的是个动物园吗?我们一起往下看。
二、阅读绘本(PPT),并尝试创编。
1.观察祥太
(1)师:我叫祥太,是个小男孩,其实呢……我是只小猴子。
(2)祥太为什么说他是一只小猴子呢?
(3)教师小结:因为他爬树很拿手,喜欢吃香蕉,这些特征跟猴子的.特征很像,所以他说自己是一只小猴子。
2.观察爸爸
(1)师:这是我爸爸,其实呢……他是只大狮子
(2)祥太为什么说爸爸是狮子呢?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看到的)
(3)小结:原来他是说自己的爸爸的样子和喜欢吃的食物和狮子很像,他就把自己的爸爸比喻成狮子了。
3.观察妈 妈
(1)你们看,这是谁?(浣熊)浣熊在干什么呀?你们猜猜,这只勤劳的浣熊会是祥太家里的谁呢?
(2)你怎么想到是妈 妈呢?
(3)你们知道浣熊最喜欢做的事情是什么吗?
(4)小结:妈 妈和浣熊的相似之处。
4.观察爷爷、奶奶、妹妹
(1)这是祥太的爷爷、奶奶、妹妹,你觉得他们是什么动物呢?
(2)幼儿依次观察并大胆猜测(尝试使用这是……其实呢……的句式)
5.观察曾祖母
(1)师:最后,介绍我的曾祖母,阿花老太太。
(2)你觉得祥太的曾祖母是什么动物呢?为什么?
6、 完整欣赏绘本。
原来祥太的家不是真的是个动物园,而是他的家人都有跟动物有相似的地方,所以他才说我家是动物园。
7、幼儿尝试用“我是……其实呢……”的句式描述自己的特征或喜好与动物之间的相同之处。
(1)现在请你们来想一想说一说,如果你也是一只动物,你觉得自己像什么动物呢?你会像祥太那样介绍自己吗?
(2)幼儿互相交流后请个别孩子发言
(3)参加动物狂欢舞会
三、动物狂欢舞会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10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游戏类童谣,感受游戏带来的无穷乐趣。
2、通过赏析童谣,了解游戏类童谣的创作特点。
3、引导学生学习创作游戏童谣,并学会修改和完善自己的作品。
4、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教学重难点:
1、游戏类童谣特点的梳理。
2、能结合生活经验创作游戏类童谣。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第1课时:诵读和赏析童谣
第2课时:创作和修改童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视频导入
1、欣赏视频《丢手绢》。
2、出示童谣《丢手绢》,像这样伴随游戏而诵读的歌谣,我们称之为游戏歌。
(二)诵读童谣
1、出示童谣《拉大锯 扯大锯》《丢手绢》《跳皮筋》《石头剪刀布》,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形式诵读童谣。
2、读一读,做一做。
引领学生边读边做一做相应的`游戏。
(三)赏析童谣
1、读了这些童谣,你有什么感受?
2、再读童谣,想一想这些童谣围绕游戏都写了些什么?
小组讨论
班内交流
梳理共性:适宜边游戏边歌唱;都写到了游戏的玩法;都抒发了喜悦心情、都押韵等。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游戏类童谣的特点。
(二)调动生活经验,搜集创作素材。
1、你都玩过哪些游戏?
2、你最喜欢玩儿的游戏是什么?怎么玩儿?好玩在哪里?
(三)尝试创作
1、玩一玩。选择最受欢迎的一个游戏玩一玩。
2、说一说。如何介绍这个游戏?引导学生试着说一说,并及时进行
修改和完善。
3、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游戏,试着写一写。
(四)指导修改
1、归类梳理学生的作品。
2、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品指导学生进行修改和完善。
3、出示优秀作品的评价量规。
4、小组内互相修改。
5、分享最终作品。
教学反思:
在幼儿园的学习,我们并不是要让孩子学到多少,而是要积极的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试探他们能在各项活动中获得满足和享受到乐趣,进而使这种满足和乐趣成为孩子终身发展的需要。所以,我们教师也无须特别钟情于我们预先设计的教学方案,而是应该随时随地的观察幼儿的兴趣,以幼儿兴趣的需要随时调整我们的教育内容及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