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美术教案范文汇编十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美术教案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美术教案 篇1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选用各种工具、材料表现身体的触觉。
2、引导学生体验色彩、线条、肌理等造型语言。
3、引导学生运用造型语言来表述
教学过程:(课堂教学节录)(师组织学生由慢到快地拍手)
师:拍手时你感觉到什么?
生:痛、热、麻、痒、很吵、有风。
师:老师一直在想,这么多的感觉,我们到底能不能把它画出来呢?(大部分的学生大声地回答“可以“,少部分摇头、一脸茫然。)
师:好,现在就请认为“可以“的小朋友到自己的位置上试试。(大多学生立刻去尝试表现,个别学生一开始仍在座位上,在师的鼓励下才尝试;学生多数借助“手“来表现,还有个别学生的作业是空白的。)(组织学生回座位)
师:我们用电脑来搜索几位幸运的小朋友,看看他们是怎么画“感觉“的?(搜索,并用投影仪展示作业)
师:你画了什么“感觉“?是怎么画的?
生:我画“麻“的感觉,手上一点一点的。
师:哦,原来是用“一点、一点“可以画“麻“的感觉。(再搜索、展示,这次学生的作业是张空白纸。)
师:你在拍手时有什么感觉?
生:痛痛的。
师:还没想出什么办法来画“痛痛“的“感觉“,是吗?好,老师刚才看了大部分同学的作业,有一些小朋友还没想出办法来,没关系,继续努力。(组织学生摸冰,体验摸冰的“感觉“)
师:小朋友想一想,能不能请以前认识的那些“线宝宝“,“点宝宝“还有“色彩玉“我们画摸冰的“感觉“呢?这次你能不能不画手,直接画出“感觉“呢?(学生尝试表现,师巡视指导。)
师:谁愿意上台,介绍自己画的“感觉“,并说说你是怎么画的。
生:我画“湿湿“的“感觉“,一圈一圈的水珠。T:这位小朋友已经可以不画“手“而直接画“感觉“了。还有哪位小朋友再来介绍一下。
生:我是画“很冰很冰“的“感觉“,我把白色和蓝色涂在一起,这样觉得很冷。
师:原来“感觉“是可以画的,而且还有很多种方法。(组织学生欣赏范图,引导发现同一“感觉“的不同表现方法,和同一方法表现不同“感觉“。)(再次组织学生触摸多种物品,体验更多触觉,并进行表现。这次学生的作业较为大胆,懂得借助点、线、面及色来表现抽象的“感觉“,但表画画是局部的,无法形成完整的作品。)
师:哪位小朋友来告诉大家,你刚才摸到什么,有什么感觉,你是怎么画的。
生:我摸热水,烫烫的,我用红色的油棒画“烟“。
师:“有没有哪位小朋友也是画“烫烫的“,不过和他方法不一样的?
生:我也是用红色油画棒画的,不过是这样这样的(折线),因为摸时还有点痛。
生:我摸了冰,然后又摸面粉,就粘粘的,我用白色油画棒一直涂,涂得厚厚的。
生:我是用白色油画棒涂得很均匀,就像面粉一样。
师:小朋友们,你们今天有没有发现什么秘密呢?“感觉“可不可以画呢?
生:可以画的。
师:是可以画的,而且可以用自己的想法、方法来画。(延伸课堂,布置作业,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1、学生三次的作业是不完整的,这样学生是否会缺乏成就感?现阶段学生是乐于去发现更多表现“感觉“的方法,还是希望有张完整的作业?延长第三次画的时间,能生能够形成完整的作品吗?
2、摆脱权威,学生个个“我能行“在平日的美术活中,学生时常会问老师“我可以这样吗“、“这要怎么画呢“,更甚者会说“老师我不会“、“我不行“。在他们心目中老师有着绝对的权威性,对老师的依赖使他们渐渐失去了自己个性的思维、见解,他们在猜测中带着恐惧感求知。
设想,当老师的权威性消失了,老师的见解不再是碓一的、正确的.,那么学生是否会大声说“我会!我能行呢!“本次活动,我着重探究学生在摆脱权威的阴影时,是否能带着自信进行难度较大的抽象的创作表现。在学生畅谈拍手获得的感觉后,我问学生“老师不知道这些“感觉“是否可以画出来,谁能够告诉我“感觉“到底可以画吗?可以的话要怎么画?“当学生听到老师也不懂的消息,他们先是一阵骚动,接着兴奋地说:“可以的,我“教“你。“此时大部分的学生已忘却了表现抽象的恐惧心理,大胆地进行表现尝试,以获取“教“老师的成就感。这次的作业,只有少数学生尝试成功,大部分学生还是较为茫然。在这次的作业时,对于尝试失败的学生我给予鼓励,而对成功的学生我不给予裁决式的,如“很好,痛的感觉是可以这样画的,这个小朋友动了脑筋,用自己的方法画了自己的“感觉“。还有其它画“痛“的方法吗?“这样,学生便懂得了“感觉“是可以表现的,而且是可以用自己的方法来表现,不用和别人的。在第二次作业时,大部分的学生已能较大胆、较自信地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表现,作业较第一次有了明显进步。第二次,我鼓动学生展示同一“感觉“的作业,过作业的展示让学生认识到表现的方法是灵活的,没有绝对、统一的,各人的表现方法是没有对错的,只要是有自己的见解,每个人都是对的、最棒的。在第三次作业时,学生的心态十分的放松,他们已能大胆地用线、用色进行表现,在作业时,都自信地说己画的是什么“感觉“,用了什么方法。最后,我再次问学生:“感觉“可以画的吗?学生异口同声道:“可以的“。
经过这次活动,我证实了当老师不再是个“法官“、裁判“时,当老师的绝对权威消失时,当老师假装和学生在同一起跑线一同求知时,学生会大声地告诉你“我能行“,这时的老师已教会学生最珍贵的东西,这便是自信。
美术教案 篇2教学内容:第2课 走迷宫(活动二)
教学目的:同前
教学过程:
一、现场组装迷宫
1.游戏:组装立体迷宫。
(1)展示材料:厚包装箱纸板条若干(上绘有图
形、设有可开关的门洞)、大厚包装箱纸板(上绘有路线,贴有双面胶)、活动插卡若干(解释插卡的作用)。
(2)按路径要求将纸板组装。
2.学生玩这个立体迷宫游戏。
3.板书课题:走迷宫一制作立体迷宫
二、展示其他迷宫
欣赏其他材质的迷宫(吸管和泡沫塑料制作)。
三、提出制作问题
1.提问:你在制作立体迷宫时会考虑些什么问题?
2.归纳:
(1)要设计立体迷宫的哪些部分,即它的构成。
(2)除了书上的材料,还有哪些材料可以用来做迷宫?
(3)技术 ……此处隐藏4541个字……路要小心等。同时,学生要改变可能存在的不良行为,如在马路上走路时不可以看书、不可以在马路上玩耍等。整个游戏需要学生自主探索完成,也可以由几个学生一起讨论、合作完成。如果学生不指出回家的小朋友在路上遇到的问题,则游戏终止,需要重新玩;如果学生指出了在路上遇到的交通安全问题或不良行为习惯,则游戏界面会给出总结,进一步强调以强化,达到理解掌握的目标。最后终于安全顺利地到家,做一个遵守交通规则、妈妈放心的好孩子。
案例分析
该案例的设计有以下优点。
1.在图片的插入与编辑教学中,任务的设计渗透了对小学生的交通安全知识教育。交通安全不仅关乎学生的生命和健康,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尤其是当前国内的许多行人对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还比较淡薄的现状下,对小学生进行教学很有必要。
2.任务的设计体现层次性,教师的教学采用讲练结合和自主探索相结合的方法。第一个任务“父母在家等你”:在关于交通安全的文档中插入合适的交通标志,并对文档进行排版,学习图片的插入和图片工具栏的使用,考虑到学生的水平层次不齐,所以教师对第一个任务采用讲练结合的方式,达到所有的学生掌握知识的目标,这样处理是可取的。第二个任务则是在一张交通图中根据提示插入合适的图片并编辑,适当增加了任务的难度,在第一个任务的基础上,该任务由学生自主探索、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体现了学生是学习主体的特点。
3.利用交互式的游戏来巩固学习,并进一步激发学习的热情,体现快乐学习的理念。利用交互式的游戏既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又能宣传交通安全知识、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符合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要求。更深层次的考虑,因为该游戏是采用Flash制作,所以学生在玩游戏中会进一步感受到信息技术的“好玩和威力”,为今后进一步学好这些知识积聚了内在的驱动力。
当然,该案例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果对两个任务作以下的修改,则任务更有实际意义、更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更密切相关。
1.第一个任务“父母在家等你”中文档的文本设计和图片设计不够合理。因为,仔细阅读文本《父母在家等你》中的内容,不难发现文本的四段内容“平交道如何行”、“骑车请带安全帽”、“认识交通标志”、“上车请系安全带”是直接从网上下载得到,明显是针对开车人的,对小学生并不合适。所以,笔者认为,把文本的内容修改成“如何横穿马路、如何坐公交车、如何通过事故多发地段”等,然后精心设计一些图片,最后把完成的作品打印出来人手一份,就是很好的交通安全守则。
2.第二个任务“在交通图中根据提示插入合适的图片并编辑”,最好把这张交通图设计成学校周围的交通图,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一般地,当教师展示学生非常熟悉的交通图的时候,学生的学习热情会很高涨,而且在第二个任务中教师并不需要提示,学生会自己完成,毕竟这个环境他们很熟悉。
美术教案 篇9课题:电脑美术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设计 应用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掌握拉伸扭曲翻转旋转等电脑变形的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对电脑美术的兴趣,了解美术中变形在设计与生活中的应用。
3、应用电脑变形的方法设计一张有趣的图画。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掌握几种电脑变形的基本方法。
2、如何用变形后的.基本形组织画面。
教具学具:电脑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
学生欣赏动漫课件并说说其变化特点(一会儿变大一会儿变小一会儿扭曲一会儿翻转一会儿拉长一会儿缩身,小熊就象站在哈哈镜前,有趣极了。)师;谁来说说生活中在哪还可看到变形的现象?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今天我们就来学学电脑大变身的游戏。
2、打开图画板,教师演示,让学生用图画板上的基本形复习放大缩小与复制粘贴
3、出示正常基本形与变形基本形,(拉伸扭曲翻转旋转的小人等共八图,)师:请同学们想想用什么操作方法能让小人变得生动起来
A、出示六张正常基本形,学生两人一组尝试把六个小人进行变形处理
B、教师出示图解,小结操作程序方法,并演示
方法1:选定基本形——图象菜单——拉伸扭曲[翻转旋转]——水平垂直拉伸扭曲[翻转旋转]。
方法2:选定基本形——击右键——拉伸扭曲翻转旋转
方法3:选定基本形——鼠标放在选定框的任意点,当变成箭头即可拉伸变形
4、画背景——粘贴基本形——复制拼摆——变形——调整构图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作业要求:每人设计一个基本形,如:小鱼或小鸟,汽车,花等,复制若干,进行变形练习。学生应用电脑变形的基本方法设计一张有趣的图画
四、小结:表扬优秀作业
美术教案 篇10【活动设计】
“中国杜鹃之乡”是古镇柴桥拥有的一项美誉。一进柴桥镇,山上田里,花木场一片连着一片,村村落落仿佛点缀于大花园中。幼儿在这个大环境下对花花草草也非常的感兴趣,为了使幼儿更加了解我们镇的特色,我们决定以此为切入口,开展活动。
活动一:美丽的杜鹃花
【活动目标】
1、感受杜鹃盛开的美丽景象,初步观察认识杜鹃花的特点。
2、大胆与农民交流,运用语言表达所见所闻。
【活动准备】
1、选择杜鹃盛开的时候开展活动,与花木场联系确定参观地点。
2、告知家长本次活动的目的以及配合的事项。
3、让幼儿知道参观的要求,想好自己要了解的问题。
【活动过程】
一、看一看。
引导幼儿在花木场里观察杜鹃,初步认识杜鹃并感受杜鹃花的美。
二、问一问。
鼓励幼儿有礼貌地向花木场的员工提问,了解自己想知道的问题。
三、说一说。
幼儿相互交流,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看到的杜鹃花,教师做纪录。
四、画一画。
回来后请幼儿将自己看到的杜鹃化画下来。
活动二:品种繁多的杜鹃花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观察、纪录的`方法区分西鹃和毛鹃的不同之处。
2、观看感知品种繁多的杜鹃花。
【活动准备】
1、ppt课件
2、西鹃、毛鹃实物。
3、幼儿人手一张纪录纸。
【活动过程】
一、观看ppt,使幼儿感知品种繁多的杜鹃花。
教师边观看边介绍杜鹃花的品种,并渗透柴桥是“中国杜鹃之乡”。
二、区分西鹃和毛鹃的不同。
1、教师介绍西鹃和毛鹃。
2、出示纪录纸,明确观察目的,了解纪录方法。
3、幼儿操作,教师重点引导幼儿观察花瓣和叶子。
4、利用纪录表,大家一起讨论、总结西鹃和毛鹃的不同。
三、教师总结,区分不同杜鹃花的主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