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案

实用的与朱元思书教案3篇

时间:2023-04-17 00:09:29 收藏本文
实用的与朱元思书教案3篇

实用的与朱元思书教案3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与朱元思书教案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与朱元思书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方法和培养学生利用想像望“文”生“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通过品味语言、描绘画面,体会作者笔下富春江景色之美。

3、情感、态度、价值观:领略自然美景给人带来的情感体验和领会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

1、在朗读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笔下富春江景色之美,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学习本文任何从“奇山”和“异水”两方面去描写景物的方法。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设计(1):同学们,我们在大自然中欣赏了生机勃勃的春,领略了火热坦诚的夏,更感受到了秋天的成熟与丰硕,也品味了冬的严肃与温柔。这多姿多彩的四季皆是现代的四季,这四季的多姿多彩也是现代人的感受,那么同学们,你想换换口味,欣赏一下一千五百年前的自然风光吗?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古代的浙江,来欣赏富春江的美景吧!

设计(2):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装扮着中华大地,引得历代文人墨士为这歌唱。南朝梁文学家吴均为我们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诗文,《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中一篇。让我们一起走进那风光旖旎的富春江。

设计(3):古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与自然融为一体是文人学士的共同追求。他们用心灵观察体会自然万物之美,赋予山水灵性、情感以至生命。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为我们留下了独具特色的富春江景,让我们悉心体味,尽情观赏。

(二)课文简介

也许同学们会问:这么优美的一篇文章,出自谁人之手?又是怎么写成的呢?那么,谁能告诉大家?(检查预习效果)

《与朱元思书》的作者是吴均,他是南朝梁文学家,其作品多以描写山川景物见长,风格清秀挺拔、语言流畅自然。本文是作者写给友人朱元思的一封信的节选。

(三)进入文本,把握文意

1、研究性学习:先由教师范读一遍课文,再由学生指读,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句做好标记,集中提出来,在教师的指导下先由学生集体解决,再由教师对学生无法解答的问题做仔细的解释和引导。

第一段学生可能不懂的字词:

风烟:指烟雾。

共色:同样的颜色。

俱:都。

许:附于数词之后,表约数,相当于“光景”或“左右”。

独绝:独一无二;绝,到了极点。

从流飘荡: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这句是作者叙述自己的行动的,省略

了主语。

第二段学生可能不懂的字词:

缥碧:青白色;缥,音.piǎo。

急湍:急流的水;湍,音tuān。

直视无碍: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这是形容江水非常清澈。

第三段学生可能不懂的字词:

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的树。

负势竞上: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这一句说的是“高山”,不是“寒树”

轩邈(xuānmiǎo):轩,高;邈,远。这两个字在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泠泠(ling):形容水声的清越。

相鸣:互相和鸣。

戾(lì)天:到天上;戾,至。

息心: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经伦(lún):筹划、治理。

忘反:流连忘返;“反”同“返”。

横柯(ké)上蔽: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上,在上,名词作状语

犹:好像,如同。@交映:互相掩映。

见:同“现”,显现,显露。

2、朗读成诵 ,理清课文思路。

目的是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巩固字词知识和对全文的理解。教师在此过

程中指导朗读,可进行分组读、接力读、竞赛读等形式。朗读成诵后,讨论文章的行

文思路。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第一段:山水总印象: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

第二段:异水: 千丈见底(清) 急湍猛浪(急)

第三段:奇山: 高山寒树(树之奇) 负势轩邈(山之势)

泉鸟蝉猿(山之音) 息心忘返(山之力)

横柯疏条(林之密)

3、描绘富春江:面对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你想不想做一次画家,让这美景成为眼前的永恒?

要求:从文中选择描写景物的语句,画成风景画,看谁画得最能表现相应的语句。

(四)作业: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

1、抽查

2、集体背诵

(二)品析课文

1、望文生景 :出示课文景物描写的句子,让学生闭起眼睛想像,然后把

想像到的画面用语言描绘出来。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2、望景生文 :让学生展示第一课时所画风景图片并欣赏,提问:此图此景使你联想到了课文中的哪些句子?(图片选择大致与“望文生景”相同)

3、美点探究:如此秀丽的自然美景,作者并不是用摄像机拍摄下来的,而是用文字为我们描绘的,你想知道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吗?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吧!

(1)品读文章的第一幅画面,思考作者总写了什么?

①登舟纵目的总体感受: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②江上放舟的自由情态: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2)富阳在富春江的'下游,桐庐则在其上游,因此作者是溯江而上,这一百里左右的水路也是富春江的最佳游程。请问作者是怎样评价这段游程的?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3)作者是怎样具体描绘富春江的奇山异水?“异”表现在哪里?“奇”在哪里?

①江水清澈之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②江流气势磅礴之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③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 ……此处隐藏2248个字……体大都信笔拈来,随兴而止。而且这种文体直到清末依然不衰,是为四六体的典范。但是,既然是一封无头书,就有他的可利用之处。为此,可要求学生"用现代书信的格式,保持原文的语气,语调,补出全文的开头和结尾,写成一封结构完整的现代书信"。对于高中的学生来讲,写信并不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难的是基于这篇原文而把一封古今结合的信写好。

元思兄台鉴:

当阳一别,忽忽数月,不甚思之。前日余自富阳沿江而下,观两岸之景甚美,笔录之,与君共享。

惜时光匆匆,美景不再,望兄珍重。

弟叔庠敬上

可略:(你觉得生动地描写表现在哪里?(论讨后回答)

本文描写十分出色,关键在于抓住了景物特征。选用了形象的语言:“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仅八个字就描写了风清日朗、天碧山青、一尘不染、一视万里的富春江环境。以“净”托“色”,“景”中孕“情”。置身于这样的山光水色之中,那心情该何等舒畅!

写异水:“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写出江水的明净澄澈。写奇山:“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五成峰。”这里写出了山“色”青葱,写出了山“势”高耸,更写出了大自然的生命节奏。)

与朱元思书教案 篇3

一、诗词导入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先让我们齐读这些诗句:“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 “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这些诗句赞美的是从桐庐到富阳之间的富春江,是什么样的美景让历代文人墨客流连忘返,推崇备至呢?让我们随南朝梁文学家吴均一同去富春江赏景吧!请同学们把书翻到《与朱元思书》。

二、学习目标

关于《与朱元思书》我们要学习哪些知识呢?请语文课代表为我们宣读本课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熟读成诵,积累 “缥碧、轩邈、经纶”等文言词汇,读通大意。

过程与方法:品读精美语言,体验富春江的美丽风光,学习作者写景的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把握关键句子,体悟作者爱慕大自然、避世隐退的高洁志趣和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文言文知识积累、品读精美语言鉴赏美点。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写景的技巧,体悟作者爱慕大自然、避世隐退的高洁志趣和人生哲理。

教学方法:朗读法、小组合作探讨法、思维导图法

三、以读助学

好文章,三分品七分读,接下来我们就请朗读专家组为同学们进行朗读指导:

PPT展示:朗读专家组将从字音、节奏、重音、语速、情感等方面进行指导。

学生一:读音指导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指导本文中的重难点字词,请大家跟我读。、

jù piǎo bì jiā xuān miǎo líng ling zhuàn yuān

俱 缥碧 夹岸 轩邈 泠泠 转 鸢

lì kuī kē zhòu yóu shū

戾 窥 柯 昼 犹 疏

学生二:节奏、重音、情感、语速

本文是一篇骈体文,大多数以四字句为主,所以节奏应该是二二拍。

例如:风烟/俱净,天山/共色。(请大家齐读)

重音: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在本句中“箭”和“奔”应该读重一些,这样才能体现出水流湍急,请大家齐读。

情感:本课应读出对大自然的赞美、热爱之情。如: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语速:舒缓

学生三:示范朗读

学生四:请同学们举手朗读出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评价:我对某某同学的朗读做一下简单的'评价,他读出了 ,但在 方面还需改进一下,就会更好。

学生五:请全班同学齐声朗读。(学生五对全班同学的朗读进行评价指导)

四、预习检测

读通大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预习课上大家已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预习,认真梳理了这篇文章的大意和文言现象,接下来我们就以抢答的方式考察一下大家的预习。

1、重点字词及重点句子

俱:全、都 净:消散 许里:左右 独绝:绝妙 缥碧:青白色 负势竞上:凭借 戾:至,到达 经纶:治理、筹划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像鸢飞到天上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名利的心就平息下来;那些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2、通假字:千转不穷 同“啭”鸟叫声

窥谷忘反 同“返 ” 归、还

3、词类活用:猛浪若奔 飞奔的马

互相轩邈 向高处和向远处伸展

任意东西 向东向西漂流

4、古今异义:一百许里 古义:左右 今义:允许

千转不穷 古义:穷尽 今义:贫穷

5、一词多义:天下独绝 绝妙 负势竞上 向上

百叫无绝 停止 横柯上蔽 上面

五、整体感知

梳理完文言知识,请同学们再齐声朗读一遍文章,并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一)作者运用哪两句话,高度赞美了富春江美景的特点?

学生: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二)这篇文章的结构是什么?

学生:总分,先写异水,再写奇山。

六、鉴赏感悟

接下来请同学们担当小小欣赏家和小小评论家,来鉴赏这奇山异水。

PPT呈现:用“山(水)之美,美在 ”的句式,说说你对课文美点的品味。

提示:(一)展现文字所表现的美妙画面;

(二)从山水的特点、用字、修辞、写作方法、表达效果等方面进行评点。

任务分配:1、2、3组寻找“山之美”;4组点评。

5、6、7组寻找“水之美”;8组点评。

(点评小组可从书写、展示内容、表达能力、互动能力等方面进行点评。)

时间:六分钟

展示方式:大卡

鉴赏示例:

山水之美,美在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表达效果:江面上风平浪静,风尘烟雾全都散尽,两岸山色无限,似与天接。视野是何等的开阔,心情是何等的舒畅。这两句是作者登州纵目的总体感受,宏观勾勒,异常大气。

用字:“净”字在这里形容词做动词,是消散之意,写出了江面的风平浪静。

七、本课小结

教师总结:同学们,本节课我们从朗读课文、学习文言知识、分析文章结构、鉴赏文章美点等方面着手领略了富春江的美景,感受到了作者热爱自然、厌弃尘俗、寄情山水的情感。 接下来请大家拿出小卡,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总结本课你都学到了什么。哪位同学愿意在黑板上展示?

学生总结:拿出小卡,绘制思维导图。

教师示例: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西安高级中学郑若冰)

七、本课作业

写一篇富春江的导游词(200字)

《实用的与朱元思书教案3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