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括《活板》优质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沈括《活板》优质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沈括《活板》优质教案1教学目的:
一、学习本文按照工作程序依次说明事物的方法;
二、掌握课文中一些文言词语的近义词;
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创造精神。
教学重点:
目的一
教学难点:
理解和掌握说明事物的顺序
教学关键:
同难点
教学方法:
采用引导学生用“阅读提示”充分自读及讨论点拨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时数:
一节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二、借助注释运用“阅读提示”自读课文。
三、引导讨论:
1讨论第一段,重点了解活板印刷是从木制印刷发展而来的。
小结第一段,交代活板印刷的前身——木制印刷术及发展。
2讨论第二段重点了解活板印刷出现的年代及其发明者的姓名、身份。接着从三个方面介绍活板印刷技术。
1)制字印、排版技术,及活板制作技术,先介绍制字印、再介绍排版。
2)指出活板印刷之所以能提高工作效率的关键。
3)说明字印不用木制而用燔土的原因。
3讨论第三段时着重领会这一段交代了活字的下落,表达了作者对我国古代的灿烂文化技术的珍爱之情。
4讨论本文写作上的特点:
1)围绕“活”字说明,作者从制作字印,排版印刷技术等方面作了重点的'说明;而对于“活”的特点无关或关系不甚密切的内容则一字不写。
2)按工作程序依次说明,条理清晰,一目了然。
四、练习:
1完成书后练习一、二、三。
2参观附近工厂、学习用“按工作程序依次说明”的写法写一篇600字左右的参观记。
沈括《活板》优质教案2教学设计思路
这篇文章以平实浅显的文字,介绍了毕昇创造活版和活版印刷术的有关情况。文章紧扣活板“活”的特征,因此在设计本篇教学设计时,注重引导学生认真体会程序的条例清楚、层次分明的特点,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对文中出现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以及同义词要注意比较辨析,整理归纳。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掌握文言文实词的含义,会认读课文,读准句词。
(二)过程与方法体会文章的结构形式,理解说明语言的简明、生动,掌握说明文的写作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民间艺术的神奇。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1、了解作者和《梦溪笔谈》。2、疏通全文。
(二)教学难点1、课文第二段的分析。2、本文的写作手法。
教学方法
1、朗读法:文言文必须在熟练朗读下才可以理解其基本意思。
2、讨论法:学习文言文比较枯燥,应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媒体
(一)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素材准备印刷术的发展资料,活字印刷模型。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
(课堂导入)同学们,咱们都知道手头上的课本、练习册等都是印刷而成的,可是同学们了解印刷术的演变过程吗?不知道吧,好,这节课我们就一同学习一下,看我们的印刷技术是如何演变提高的。(板书)课题
(讲授新课)
一、课前热身,疏通文意
1、简介作者和《梦溪笔谈》
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纸、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它们都是由中国相继传入世界各地的,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在《辞海》中,对“印刷术”是这样介绍的:
我国是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早期的印刷方法是把图文刻在木板上用水墨印刷的,称“刻板印刷术”。刻板印刷在我国唐代已开始盛行,并先后传至日本、朝鲜、越南、菲律宾、伊朗等国,影响到非洲和欧洲。宋代庆历年间(1041—1048),毕昇首创泥活字板,使书籍印刷更为方便。之后,又陆续出现用木、锡、铜和铅等金属制成活字板印刷书籍。1450年左右德人谷登堡用铅合金制成活字板,用油墨印刷,为现代金属活字印刷术奠定了基础。可见,毕昇的活字印刷早于西方四百多年,毕昇开创了现代印刷术的先河。
这篇文章的作者沈括,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他的'《梦溪笔谈)是中国科技史上的重要著述。
2、要求快速阅读课文。检查朗读(准确程度、流畅程度)
3、听录音,注意断句和特殊字的读音。
4、解题:活板,即为活字板,“板”同“版”。
5、疏通全文。以“开火车”的形式,一人一句,遇到疑难句,同桌帮忙。
提醒学生特别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将注释中的重要词语划出。
二、整体感知
1、指名朗读第1段,教师指导学习。
疏通文意:板,刻板、雕板,这里义为“用雕板”;印,动词,印刷。唐,唐代,公元618—907年;尚,还;盛,广泛的,大规模的;为,动词,使用;之,代词,指“板印书籍”这种方法,可译为“它”。五代,公元907—979年;时,时候;始,开始;五经,指易、书、诗、礼、春秋五种儒家经书。已后,以后;典,经典,例如“五经”;籍,一般书籍;皆,都;为,判断动词,是;板本,雕板(印刷的)本子。
总结:(一)专用名词:朝代、书名、人名、地名、官职等不译。(二)文言文省略较多,译为现代汉语时,要疏通上下文意,补上。(三)文言文以单音节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译时有很多单音节词要补上一字变成双音节词。
请同学译出第1段全文:用雕板印刷书籍,唐代的人还没有广泛的使用它,从五代的时候开始(用雕板)印刷五经,以后(各种)经典书籍都是雕板(印刷的本子)。
分析:介绍活板,先说雕板,既说明了活板渊源又提出了比较对象。“尚未盛为”,并非绝无,用词考究。“尚未……始印……皆为”,干净利落的交代了雕板印刷的发展过程,自然的引向说明中心——活板。
提问:课文这一段介绍了什么?
提示:简述我国雕板印刷发展状况。(板书)我国雕板印刷发展状况
学生齐读。
2、疏通第2段文意。
这一段是全文主体,具体说明了活板的发明、制作、印刷及有关事项。(板书)活板的发明、制作、印刷等
①学习第一层。(指名学生朗读第一句,教师指导 ……此处隐藏3466个字……p>
1、导入新课
(教师以简短的'导语提示课文知识重点,凝聚同学们的注意力) 利用教具字模、字框引出“活字印刷”的话题,然后导入新课:同学们,我手上这一个个的是铅字打印机上的字模,如“是”“我”“国”“中”“人”,一字一印,我按照句子排列:如“我是中国人……”,把整篇文章的字模,放于字框中,固定,压平,就可以反复印刷了,印完之后这些字模拆下来可以反复使用。这可以说就是“活字印刷”的雏形。你知道印刷技术在哪个国家的什么时代发明的?(学生参与回答)我可以很自豪地告诉大家,这“活字印刷”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是900多年前,北宋的平民毕升发明的,比德国的答凳堡活字印刷要早400年,这是多么伟大的创举啊!今天我们有幸在语文中学习《活板》一文(板书课题),了解活字印刷在当时的制作、印刷情况。
2、教师报导读题
(教师按课文重点归纳出五六个知识点,化解为若干个问题,抛砖引玉,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掌握课文的经络重点。报导读题时,要求学生不看书,不作记录,静听默记)
a、对照注释阅读课文,用圈点勾画法疏通词句,做到能口译全文。
b、在原文中找出练习三及投影片上的字,理解其不同含义及用法。
(投影片1)
请你根椐说明内容,画出简要的工作流程图。然后说说第二段在具体介绍活版时是按什么说明顺序介绍的,
c、按这样的顺序说明有什么好处?
d、文中用到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举例说明。
e、学习了这篇课文后,结合你现有的历史知识,谈谈对你有什么启示?
3、听课文录音
(学生听课文录音初步感受课文,明确一些字词的读音,并思考导读题)
默读课文,做书间笔记
(学生用铅笔在课文中圈点勾画,作批注) a、快速在每个自然节前,依次编上节码,例:1、2、3……
b、给生字、生词注音释义(文言文还应包括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的理解)。
c、用( )括出打比方、举例子等说明方法的句子。
沈括《活板》优质教案5教学目标
1.掌握文言文常用的实词,翻译全文。
2.了解时间(工作程序)、逻辑相结合的说明顺序。
教学重难点
疏通文言语句;理解课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小黑板、卡片等。
设计思路
教学本文要先让学生自学,找出生僻字请老师帮助解决。疏通文意,文章内容的理解可以通过设计巧妙的题目引导完成。在疏通文言语句的基础上理解课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安排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导入:中国的“四大发明”是什么?(对,这“活字印刷”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是900多年前,北宋的平民毕升发明的,比德国的答凳堡活字印刷要早400多年,这是多么伟大的创举啊!)今天,我们有幸在语文课本中学习《活板》一文,(板书课题。)了解活字印刷在当时的制作、印刷情况。
2.简介作者。(出示课件或小黑板1。)
沈括,北宋著名科学家、政治家。
要求:记住作者。
二、自主学习
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解决以下问题。(出示课件2。)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难理解的字词,小组讨论并解决。
2.试举例说明本文是按什么说明顺序来说明的。
3.文章的题目是“活板”,为什么开头却写雕板?
4.本文的题眼是一个“活”字,通篇是怎样围绕这个“活”字作文章的?
5.本文结尾写活字的下落时,为什么不详细说明怎样得到活字而要一笔带过?
6.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及你认为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三、合作学习
1.先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疑难问题。
2.在班上讨论研究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
四、反馈交流
1.解释下列词语。(出示课件或小黑板3)
板:(通“版”。)为:(做,使用。)已:(通“似”。)布衣:(平民。)又为活板:(做,引申为“发明,创造”。)火烧令坚:(用火,名作状。)和:(混合,拌和。)持就火炀之:(接近,靠拢。)极为神速(快,迅速。)第二板已具(准备好,齐备。)更互用之:(交替,轮换。)瞬息可就(完成。)以纸帖之(贴上标签,动词。)每韵为一帖(标签,类,名词。)奇字:(冷僻。)旋刻之:(随即,马上。)用讫再火令药熔:(用火烤,动词。)从:(弟侄辈。)’为……所:(被动用法。) 让一位同学解释,如有错误让其他同学纠正。
要求:记住重点字词。
2.试举例说明本文是按什么说明顺序来说明的? 明确:(我认为这篇文言说明文,总体上是按时间顺序说明的。) 第一部分(第l段):交代活版发咀之前用雕版印刷的时间和使用情况。第二部分(第2段):点明活版发明时间。第三部分(第3段):交代活版下落。主体部分在具体介绍活版的制作、用法、功效时是综合运用时间顺序(工作程序。)和逻辑顺序说明的;介绍活版的制作。(用胶泥刻字……则字平如砥)是用时间顺序(工作程序。)说明的;介绍活版的功效、提高功效的措施、用胶泥刻字的'好处等是按逻辑顺序说明的。
作者在介绍活版印刷术时,紧扣一个“活”字,综合运用了时间顺序、逻辑顺序来说明,符合事物自身的规律,体现了制字、制版、排版、拆版各个环节都灵活高效的特点,科学而有条理。
3.文章的题目是“活板”,为什么开头却写雕板? 明确:(因为写雕板是为说明雕板的不便,以便进而说明活板“神速”。)
4·本文的题眼是一个“活”字,通篇是怎样围绕这个“活”字作文章的?
明确:(本文的主要特征在于一个“活”字。胶泥刻字,每字为一印是“活”:设一铁板,密布字印是“活”;药熔后,用平板在上面按一下,使字平如砥,是活;做二铁板。交互使用,是活;常用字多备,是活;用后用木格贮之,是活。……这就把活字板的灵活性、优越性和雕板作了形象的、生动的比较,突出“活’’的特点,表现了活板技术的先进性。)
5·本文结尾写活字的下落时,为什么不详细说明怎样得到活字而要一笔带过?
明确:(因为这不是本文所要说明的内容。)
五、梳理巩固
学生讨论没解决的问题,并谈谈收获。
(不必面面俱到,也不必只限于一个方面,只要学生能说出某些方面就应给予肯定。)
六、拓展训练
(如果有时间可在课堂上进行,如没有时间可不必进行。) 做《新课标作业设计》中“阅读理解”的第二部分。
七、布置作业
做《新课标作业设计》中的“迁移延伸”部分。
板书设计
活板
沈括
一、雕板印刷的发展情况。
二、活板的发明制作作用功效
刻字常用字
制字活再用字
排版生僻字
三、活板的下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