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案

【精选】语文教案锦集8篇

时间:2023-04-14 12:07:59 收藏本文
【精选】语文教案锦集8篇

【精选】语文教案锦集8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 篇1

三、复习

1、复习字表中的生字,组词、拼音

2、教师出示字词卡片,学生一齐朗读——指名读——开火车

3、听写。

4、朗读课文

5、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课文。

6、背诵默写《九九歌》

第五单元

教学目标:

1、复习本单元中所学的字词,能够读写正确

2、能流利地、正确地朗读课文,背记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积累运用语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内容:字词

形近字:

多音字:

同音字:

二、回顾课文:

每个人心里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看到小草想到草原、看到……想到…。。一个圆圈会是什么?在那里感受到太阳的香气?你还想知道什么?

三、复习

1、学生复习字表中的生字。

2、教师出示字词卡片,学生一齐朗读——指名读——开火车

3、听写。

4、朗读课文

5、小组内交流自己喜欢背诵的词语和课文。

6、词语积累:甜甜的果子香喷喷的'稻米五颜六色的鲜花

7、背诵《静夜思》

第六单元

教学目标:

1、复习本单元中所学的字词,能够读写正确的笔顺

2、能流利地、正确地朗读课文,背记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积累运用语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内容:字词

形近字:自——白木——禾升——开日——目

同音字:升生禾河又右

二、导入:这个单元我们已经学完了,你一定收获很大!让我们一起来回味一下。

从小猴、小鹰、小鸭身上我们要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团结合作、齐心协力力量大;小黄莺教给我们树立自信心、不自卑、不怯懦。

三、复习

1、复习生字表中的生字并组词

2、听写

3、朗读课文,抄写有特点的句子,会填空。

4、归类识字:

鸟——鸡鸭鹅鸽鸣鸦木——树根杨柳松梅林

草——花草苗节莲蓝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了解《左传》的成书过程和基本知识,重点了解其语言特点。

2.掌握文言词“若”、“说”、“辞”、“鄙”、“微”、“之”在本文中的用法。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词语。

2.读背课文。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简介《左传》。

参见P56注释,补充:《左传》是“十三经”之一,它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释《春秋》而作,所以被称作“春秋三传”。《左传》不仅是我国最早最完备的编年体史书,也是先秦著名的文学作品,成为历代散文的典范。它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人物的言行,记事条理清楚,叙述精确,详略得当。写人简而精,曲而达,婉而有致。

“左氏之传,史之极也。文采若云月,高深若山海。”

——朱彝尊《经文考》卷一六九引

二、介绍背景。

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此前,郑有两事得罪了晋国:其一,晋文公重耳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其二,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出兵帮的是楚国,而此役楚国失败。

烛之武,考城人,是三朝老臣,但始终得不到升官,在郑国一直担任“圉正”(养马的长官),大概相当于《西游记》里所说的“弼马温”吧。被举荐使秦时,已年过七十,须发皆白,身子伛偻,步履蹒跚。

——冯梦龙《东周列国演义》

三、学生自读课文。

阅读注意点:读准音,读顺句。

四、串讲第一段。

重点讲清以下文言词句:

1.且贰于楚也——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

2.晋军函陵——军,名词动用,驻军、驻扎。

概括内容:

第1段,写秦、晋围郑。原因:晋国要报复其无礼,与秦没有多大的利害关系。敌我双方力量对比悬殊,但晋是有机可乘的。这就为下文烛之武退秦师的成功埋下了伏笔。

五、自读并讨论第二段

重点讲清以下词句:

1.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之: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2。无能为也已。——不能做什么了。无能:不能够。已:同“矣”。

3。寡人之过也。——这是我的过错。是:这。

概括内容:

第2段,写烛之武临危受命。

文中写了个能洞明事理的`佚之狐:①对烛之武有足够的了解。②对郑、秦、晋三国的形势有充分的预见性。但写他是为写烛之武服务的,人未出场已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关注。

文中还着力写了郑伯,他勇于自责,从谏如流,更能以情动人,以诚动人。

烛之武可以说是壮士不遇,英雄末路。但是,他满腹牢骚,满心委屈,但能以国事为重,深明大义。

六、熟读背诵第1、2段。

七、作业

课堂练习

1.翻译句子:见“练习二”之1、2。

课后作业

1.背诵课文。

3.完成练习三。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1.译句: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我年轻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如今年老了,不能干什么了。)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我未能早先重用您,现在危急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二、串讲导读第三段。

重点讲清以下词句:

1.敢以烦执事——冒昧地拿(这件事)麻烦你。意思是说,(如果灭了郑国对你秦国有好处,)那麻烦你就来灭了我们吧。

2.焉用亡郑以陪邻——为什么要帮晋国来灭了郑国,而增加你的邻邦晋国的土地呢?

3.夫晋,何厌之有——晋国有什么时候会满足的呢?

这是个用“之”来提宾的疑问句。初中时学过的提宾的“之”有:①何陋之有?②莲之爱,陶后鲜有闻。③菊之爱,同予者何人?④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4.秦伯说,与郑人盟——秦伯高兴了,与郑国订立了盟约。盟,名词动用,释为订立盟约。

概括内容:

第3段,写烛之武说退秦师。

烛之武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他之所以能 ……此处隐藏7070个字……了“一脸狂气”的海张五头像,第一回合告一段落。而海张五接着又侮辱起泥人张的手艺———“这破手艺也想赚钱,贱卖都没人要!”对此泥人张居然毫无反应,但事后的“回报”更令人叫绝———次日,街市小杂货摊上摆出了一二百个“海张五”的泥像,并大书“贱卖”等字,泥人张一言不发而妙招制胜。情节虽然简单,但安排得曲折有致。 写“好嘴杨巴” 作者采用“引出故事主人公——设置悬念——出现危机——巧答化危机——声名远扬”的巧妙构思对杨巴的圆滑、精于人情世故大加褒扬,并不是出于纯粹的道德判断。旧社会民间艺人处在社会的底层,再谋生过程中经常受到来自各方面的轻视、排斥、剥削和挤压。这种生存的压力,促成了小人物特殊的生存策略。杨巴的圆滑、见风使舵、八面玲珑等性格,与其说是其性格的弱点,不如说是应对生存环境的特殊策略。

五、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三、四

板书设计

泥人张

海张五 赚下金山———— 有钱

猖狂蛮横

将军义子———— 有势

泥人张 单手捏泥人———— 技艺高妙

艺高胆大

贱卖海张五———— 沉稳干练

好嘴杨巴

敢说 ——— 勇气

巧说 ——— 好嘴→ 心灵嘴巧、

快说 ——— 机敏过人、聪明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要求】

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为国争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指读生字词。

2.口头组词。

悲( )( )( )怒( )( )( ):技( )( )( )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④第2自然段中还有哪些词句说明外国人看不起中国人?

(很不礼貌、冲着)

⑤指导读第2自然段。

(抓住“很不礼貌”、“冲着”、“别认为”、“天堂”、“成不了’’等词读出外国学生傲慢、欺人的语气)

个别练读,指名试读。

⑥学习第3自然段。

请一位同学来读第3自然段。读完后提问:你有什么感受?

指导学生开始要用愤怒的语气读,后面要用坚决的语气读

指名有感情地读第3自然段。

⑦齐读“必须用……中国人”。

这里“真正的中国人”指的是什么样的人?(是指能显示足够的聪明才智且使外国人十分佩服的中国人)

(3)小结。

(徐悲鸿立志成才,要为中国人争气)

  2.细读第二段。

(1)细读第4自然段。

①指名读课文第4自然段。

为什么要说他“更加”奋发努力?(联系第一段理解)

②比较句子。

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

出示: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

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指名读这两个句子,说说第二句与第一句有什么不同。

③指导朗读。

过渡:徐悲鸿是怎样奋发努力的?我们一起来看下文。

(2)细读第5、6自然段。

①自由读第5自然段。

边读边画出徐悲鸿奋发努力的'词句。

读后交流: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

②指导读第六自然段。

徐悲鸿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学习的呢?

出示:

徐悲鸿的生活( )。他只租了( ),经常每餐只用( )和( ),为的是省下钱来( )。

自读课文后,练习填空。

3.细读第三段。

(1)指名读课文。

(2)说说徐悲鸿取得了什么成绩,外国人的态度是怎样的?

(相机理解“优异、轰动”等词

指导朗读。

(“鞠了一躬、承认、很有才能、错误”要重读,要读出郑重、钦佩的语气)

(4)小结。

(徐悲鸿以优异成绩轰动了画界,改变了外国学生的偏见)

三、作业

1.读句子,回答问题。(课后习题4)

2.给课文分段,说说段落大意。(课后习题5)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理解文中重要词句的含义,提高其分析鉴赏能力。

2、理解本文清新朴素的文字间传达的复杂情感:既有对美丽风光的陶醉热爱,也有对人类文明发展对大自然造成破坏的痛惜。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对本文写景手法的分析。

2、体会文章质朴本色的语言风格。

3、思考领悟作者给予我们的启迪: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找到灵魂安宁的归宿。

课时安排:一课时

预习检查:(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我的惩罚制度下,我相信大家对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已经不陌生了,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今天,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位比海子更没有奢求的人,他就是美国的梭罗。如何了解呢,那就要通过今天文章《神的一滴》了。

二、作者简介:

美国作家梭罗,于1817年7月12日出生于美国马萨堵塞州康科德城,1833-1837年就学并毕业于哈佛大学,1838-1840年在家乡执教两年。然后他住到了大作家、思想家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家里(1841-1843年),当门徒,又当助手,开始尝试写作。1845年,他拿了一柄斧头,跑进了该州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边的山林中,独居到1847年才回到康城。1849年,他写了一本叫作《康科德河和梅里麦克河上的一星期》的书。1854年,《瓦尔登湖》这本文学名著出版了。本书开始的时候反响并不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影响越来越大。他于1862年病逝于康城,终年44岁。他留下了《日记》39卷,已有多种版本和选本问世。这位美国作家,被公认为是与孤独结伴的作家。

书中有梭罗的题词:“我并不想为沮丧写一首颂歌/倒是想象在自己的.栖所报晓的雄鸡/劲头十足地夸耀/哪怕只是为了提醒我的邻居。”

三、由于大家对梭罗及其作品不是很熟悉,我摘了一些名人的评论,大家迅速浏览一下:

1、爱默生(美国著名作家、思想家)

美国还没有知道——至少不知道它失去了多么伟大的一个国民。这似乎是一种罪恶,使他的工作还没有完全做完就离开,而没有人能够替他完成;对于这样高尚的灵魂,又仿佛是一种侮辱。……无论在什么地方,只要有学问,有道德,爱美的人,一定都是他的忠实读者。

2、怀特(美国20世纪散文家)

……我记得我在读到它时的狂喜之情,多年之前,在一段踌躇绝望的日子里,是它让我恢复了健康。梭罗的《瓦尔登湖》在今天仍是既切中时弊,又适逢其时。在我们这个不稳定的季节,当所有人都不知不觉寻找从完全失控的世界中避开的隐居地时,他在康科德林中的小木屋就是个避风港。

《【精选】语文教案锦集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