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用的小学语文教案集合6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语文教案 篇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认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钻石、焦渴、清凉、需要”等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能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朗读感悟,体会文中小姑娘善良、美好的心灵,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凭借对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朗读感悟,体会文中小姑娘善良、美好的心灵。
难点: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启动感情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是什么?(北斗七星)今天学的课文与北斗七星有关系。让我们一起走进俄国伟大作家托尔斯泰的童话《七颗钻石》,去了解它神奇的来历。
二、课前交流。
1.交流自己读过的童话故事,简单交流。
2.交流作者。
预设: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作家。出身于贵族家庭,1844年入喀山大学东方语文系和法律系学习,接受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影响,1847年退学。1851年参军,参加过克里木战争。主要作品有《战争与和平》(1969年)、《安娜卡列尼娜》(1877年)、《复活》(1899年)等。晚年放弃贵族特权和财产,过着平民生活。
三、读通课文。
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新词,注意读通字音,看准字形。
2.小组开火车读课文。
【设计意图】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规范的初读课文与整体把握是很必要的,也能加强学生随文识字的能力。
四、识字认字。
1.读准字音。
“缝”“捧”为后鼻音,“银”为前鼻音,“嘴”“钻”为平舌音,“喘”为翘舌音。
“钻”与“缝”为多音字。
2.开火车认读。
3.记忆字形,同桌交流,重点交流记忆字形的方法。
4.组词竞赛。
5.开火车认字组词。
6、读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设计意图】把生字从课文中拿出来,有针对性的进行认识,既引导学生掌握识字方法,又对文中词语进行巩固。
五、把字宝宝送回课文中去,再次通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1、自由读课文。
2、交流: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预设: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从水罐里跳出的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
六、识字写字。
1.重点指导:
(1)“焦”上下结构上边的“隹”不要写成“住”。
(2)需—雷—耍联系记忆。
(3)“滴”右边不是“商”,“捧”右下部不是“丰”字。
(4)“凉”的左边不是三点水,“钻”的右边不是“古”。
(5)“嘴”的右上部不要写成“比”
2.学生书写。
3.听写。
七、课后作业。
1、辨一辨,组成词。
凉()需()股()捧()
晾()须()没()棒()
2、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我从门缝()里往屋里瞧,发现姥姥正坐在沙发上缝()着什么东西。
杰克从洞里钻()出来,欣喜若狂地朝大家喊道:“钻石!里面有钻()石!”
3、课后生字组成词语写下来。
板书设计:
17.七颗钻石
大旱灾——小姑娘找水——水罐变化
第二课时
一、图文结合,激奇揭题。
1、同学们,老师今天想把大家带回到很久很久以前地球的一场大旱灾中去。(边播放课件边介绍)这场旱灾来得罕见,瞬时间,河流里的水就像是人间蒸发一样的,消失了;地面几乎全部裂开;动物们和植物都奄奄一息,空气中没有一丝风,人们嘴唇发白、干裂,没有半点力气,整个世界似乎停止了工作!
2、揭题:然而在这样的.情况下会有怎样的故事发生呢?让我们再一起走进——《七顆钻石》(板书)
3、刚才我们看了那么多的图片,听了老师的叙述,我们不难发现是第一自然段。
4、指名读。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第一自然段,找出描写旱灾严重的词语。(凋谢、枯黄、焦渴)
5、此时此刻,人们最渴望什么?(水)水现在不仅是人渴望“水”,世上的万物都渴望“水”,此时的水就是“希望之水”,就是“生命之水”。
6、谁能用你的朗读来表达一下当时万物对水的渴望呢?(指名读、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让学生再次走进神话,用心感受当时环境的恶劣,用读重点词句的方法,体会“水”是多么的可贵!
二、走进故事,感知起因。
1、就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一个小姑娘给她妈妈找水,因为她妈妈生病了,需要水喝,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1)她找到水了吗?是怎么找到的?找出相关的语句来读读!
【课件出示】她找哇,找哇,终于在一座山上找到了一个很小的泉眼。水从岩缝里慢慢地滴下来。小姑娘小心翼翼地端着水罐,一滴一滴地接着水,很久才接满一罐。
(2)小姑娘怎样让空水罐装满了水?
A、先从书中找出相关语句来回答;
B、谁能用上“因为……所以……”清楚地向大家说一说。(指名说)
(3)指名读这部分内容,你觉得此时的小姑娘处境怎样?你想用怎样的语气读?(读出寻水的艰难)。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要让学生明白水的来之不易和小姑娘的一片孝心。通过重点词句的品悟体会,为后面的教学做铺垫。
三、透过“神奇”,体会“变化”。
(一)自由读文,初知大意。
在这个故事的发展过程中,这个木水罐一次又一次的发生了神奇的变化。发生了几次神奇的变化呢?(自由读3——8段)
汇报交流:第一次:木水罐变成银水罐
第二次:银水罐变成金水罐
第三次:金水罐跳出七颗钻石,并变成泉眼。七颗钻石变成大熊星座。
(二)品读句段,读中悟情。
1 ……此处隐藏4652个字……1、审题。
2、指导。
(1)出示卡片,让学生读“席”“句”“达”3个字。
(2)引导学生回忆前面提出的描红要求和写字要求。
(3)指导书写“席”:
3、练习。
4、反馈。
教师展示学生写得好的字,表扬书写姿势正确的学生。指出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矫正训练。
二、教学第六题——口语交际
(一)、审题
1、提示说话的话题。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图下面的要求。
3、让学生明确本次说话练习的两个要求:一是说说“我”是怎样接待王阿姨的`,二是根据图意,把一段话补充完整。
(二)、指导
1、指导观察:
(1)出示第一幅图,启发学生弄清图上画的是什么。(***同事王阿姨来找妈妈,妈妈不在家,小华请阿姨进屋)
(2)出示第二幅图,老师启发:阿姨进屋后,小华是怎么做的?(小华请阿姨坐在沙发上)
(3)出示第三幅图,老师启发:阿姨坐下后,小华又怎么做的?(小华给阿姨送上一杯茶和一张报纸)
(4)出示第四幅图,教师启发:王阿姨会对小华说什么?(王阿姨夸奖小华真有礼貌)
2、看图,让学生把四幅图的内容连起来说一说。
3、指导把一段话说完整。老师要求根据图意,把下面的一段话补充完整。
王阿姨来找妈妈,妈妈不在家。我请王阿姨进屋,王阿姨夸奖我是懂礼貌的孩子。
指名补充后连起来读。
(三)、练习
1、同桌互相说。
2、全班同学交流(扩大说的面),教师点拨。
3、分角色上台表演。
4、练习写话。
小学语文教案 篇6教材分析:
《金蝉脱壳》这课作者细致生动的描写,吸引着我们走进大自然,走进动物的世界,感受动物世界的奇妙与情趣,从而萌生出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兴趣,让学生在阅读金蝉脱壳的文字的同时获得心灵的震撼!文本的脉络很清晰,整个脱壳过程可以分为脱壳前、脱壳时、脱壳后。脱壳时,蝉身体各部位分先后出来,顺序是背 头 脚 尾,整个动作配合得自然协调。脱壳后作者又详写的变化最大的是翅膀和颜色。教学时,我们可以紧紧抓住“金蝉是怎样脱壳”的这一条线组织教学,让学生在脑中清楚地映出没有脱壳的蝉是什么样子――“肥肥的、通身发着金黄色亮光的蝉虫,正没着柿子树往上爬。”然后重点感知蝉是怎样脱壳的,感受脱壳的顺序。脱壳后的蝉又是什么样子。通过抓住具体的描写,品味生动的语言,感受蝉脱壳过程的神奇.在让学生了解感知了蝉虫脱壳的情景过程时,体会并学习作者的观察习作方法和观察品质,激发学生学做生活的有心人。
学情分析:
初秋季节蝉的叫声仍不绝于耳,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这样的鸣叫实在是司空见惯,但极少有同学对“金蝉脱壳”的过程进行仔细观察,教学时教师要通过探究研读、观看画面、小组交流等多种形式,深入文本,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之处。在深入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跳出文本,学会仔细观察周围事物,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动物世界的奇妙与情趣,认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志向。
2.学习本课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学习明白“夜幕降临,蝉虫就从土里钻出来,偷偷地爬到树干上,脱掉它身上的旧衣,换上华丽的新装。”是课文重点段的浓缩,与下文形成对应关系。通过抓重点句“这是多么奇特动人的情景啊!”把握重点段的学习。
4.通过对重点段的学习,掌握金蝉脱壳的过程和每一过程的特点。
5.在学生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加强默读训练,边读边思,边读边想象。
6.学会在领悟课文内容,了解表达方法、理清表达顺序、掌握关键词句的基础上,练习背诵,熟读成诵。
7.学习作者观察细致的好习惯,描述细致的表达方式,培养观察能力。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划出陌生字词,能结合课文自学。
3、初步感知文本的结构,理解课文的内容。
4、指导学生写字,完成习字作业。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诗文,揭示课题:
1、同学们,前不久我们学习了清代诗人袁枚的一首诗《所见》,内容谁记得?
到底是什么东西让我们原本还一路高歌的牧童忽然闭口立的呢,哈哈,没想到那只蝉竟有这样大的吸引力!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你会发现蝉何止是有吸引力!板书课题
2、读题
谁能把读题目念准确?(提醒:“壳”这个字是个多音字,在课题中读qiao,在课文其他句子中读ke。)
咱们这个课题其实也是一个成语,你在哪里曾用过或者见过这个成语?(《三十六计》和《三国演义》)它一般用来比喻用计脱逃而使对方不能及时发现。今天我将和大家一同观察大自然的中的金蝉脱壳,相信你不仅仅会被吸引,更重要地你会金蝉脱壳的过程所震撼!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仔细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者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要读通读顺每一个句子
2、有这样三段比较难读,谁有信心接受老师的抽查?(师选择345重点段进行抽查。这些段落生字多,句子长)
3、同学们,哪几自然段讲的《金蝉脱壳》的过程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理清文章的脉络。
第一部分(1-2)写叔叔的话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决心揭开金蝉脱壳的秘密。
第二部分(3-6)写金蝉脱壳的过程奇特动人。
第三部分(7)写蝉儿趴在树上,准备新的歌唱生涯。
(三)学习1、2自然段
1、那么课文作者用了2个词概括了金蝉脱壳过程的特点,默读课文,画出这两个词。
神奇有趣”、“奇特动人”。(板书)
2、指名读词语,读了这两个词你想到哪些词语?(生动、震撼、奇怪、不可思议……)
什么让我们感到如此神奇有趣”、“奇特动人”?
3、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样?(期待、迫不及待……)
是啊,所以当叔叔告诉我每当(出示)引读——“夜幕降临……新装。”
4、对于爱捉蝉的我来说,我多么期待,急切地想揭开金蝉秘密呀!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决心)把你的理解和感悟读出来——“我决心……秘密。”
就让我们一起和作者在这份迫不及待中寻找合适的时间和机会吧。
(四)学写生字,完成习字册
1、这课有8个生字,你觉得哪个字最容易写错,因此你想提醒同学注意?(搜)哪个字的间架结构比较难掌握需要老师给你示范?(椒、趴)
2、教师根据学生实际范写,学生仿写并完成习字册。
3、课后阅读关于蝉的资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