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范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范文1[活动目标]
1、树立同学之间主动交往的意识,通过活动,培育学生的人际交往力量,使他们在生疏环境中也能尽快熟识,消退生疏感。
2、培育团队合作意识、随机应变力量。
[活动重点]
培育学生的人际交往和团队合作的力量
[活动难点]
帮忙学生把握交往的方法、技巧。
[活动预备]
1、20包七彩糖。
2、40个写有词语的卡片。
3、多媒体
[活动过程]
一、 七彩糖
出示课题:“七彩糖”。
教师说明嬉戏规章:
①参与嬉戏人数必需是双数;以40人为例,分成两组。
②每人发一张写有词语的卡片,在20人的小组里快速找到手拿能与自己的词语组成短语的人,手拉手坐下,20个词语必需都组成10个最正确短语。比一比,两个小组哪个组用时最短。
③总结:最快小组,你们取胜的缘由是什么
④组成短语的两个人就是自己的合作伙伴,即新朋友,两人手拉手坐在一起,并读出自己组成的.短语(考验默契),读完后,给每一对合作伙伴(新朋友)发一包七彩糖。
⑤回答下列问题,共享糖果。
红:最喜爱玩的嬉戏 橙:最快乐的事
黄:最喜爱的水果 绿:最喜爱的书
青:最难受得事 蓝:最喜爱的动画片
紫:最难忘的一件事
与自己的新朋友沟通完一个问题后,一起品尝与问题相对应的颜色的糖果。
二、小小搬运工
1、教师说明嬉戏规章
①运物品。物品有:一捆重约10斤的书、3个装满水的纸杯、一个空大可乐瓶、一只空的大箱子、两张塑料凳。
②分组。一起品尝糖果的一对新朋友为一组。
③要求。把全部物品一次性运到对面10米处,再运回原地,搬运途中水不能打翻、漏出。
④总结。只要把3杯水倒进可乐瓶,再把书、可乐瓶、空杯子放进大箱子,两个人一起抬起箱子,另一只手拿塑料凳就能顺当地按要求完成任务。
通过两个嬉戏活动,让学生了解肯定的交往技巧,培育他们的合作意识和随机应变的力量.
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范文2教学目的:
帮助学生发现和认识自己生活中存在的不良习惯,培养学生健康、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作风。
教学重点:
使学生发现和认识自己生活中存在的不良习惯,培养和养成健康、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作风。
教学过程:
一、交待任务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些自己的生活习惯,有的是好习惯,有的是坏习惯。好的习惯应发扬,坏习惯就要改正。如果你有某些坏习惯,这节课我们就要帮助你改改你的坏习惯。
板书:改改你的坏习惯
二、新授部分
1、看课堂剧《小红的'三餐》:故事大意:小红早晨起床,洗濑完毕,妈妈把饭菜在餐厅摆好,叫小红吃早饭,小红说:“妈妈,我不饿,我不吃。”说完就上学去了。中午放学小红一进家门就看见桌上放着她平时最爱吃的红烧排骨,小红拿起筷子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一直吃到不能再吃为止,下午上学的路上开始胃疼,晚上回家发现只有一个她最不爱吃的酱茄子,小红只吃了两口就不吃了。
师问:课堂剧中小红有哪些坏习惯生答:板书:不吃早饭,暴饮暴食,挑食师问:这都是哪方面的坏习惯生答:师板书:不卫生
师问:谁能说说不卫生的习惯还有哪些生答:师板书:
师问:你有这方面的坏习惯吗你准备怎样改正
小结学法:(略)
2、观看课堂剧《小明的100分》。
(大意:)老师说今天的数学卷子,我已初步看了一遍,现在发还给你们,我公布正确答案,要求同学们对照标准答案自行打分。小明左右一看没有注意,忙把填空中的错误答案改正过来,打上100分。这节课结束时老师说:“同学们,老师是在做一个诚实测验,如果你有不诚实的表现要改正。
看幻灯出示的问题,同桌讨论后回答:
(1)小明这是一种什么坏习惯
(2)不诚实、欺骗老师这属于哪种坏习惯
(3)还有哪些习惯是人际交往中的坏习惯
(4)如果你有这其中的坏习惯,你打算怎么办
3、观看课堂剧:《客人来了》故事大意:张叔拿来一盒礼品到小立家做客,爸爸接过礼品盒放在桌子上后跟张叔叔谈话。小立打开礼品盒,发现里面有她爱吃的蛋糕,就吃了起来,一边吃一边嚷着叫爸爸陪她到公园玩儿。
看幻灯:出示题:
(1)故事中小立有哪些坏习惯
(2)这是哪方面的坏习惯
(3)还有哪些是家庭生活中的坏习惯
(4)如果你有打算怎么办
用刚才学习前两个内容的方法自学,小组讨论,派一人回答
4、说说你或你发现别的同学有哪些日常生活中的其它不良生活习惯,你的改正措施。
三、总结
1、问:通过这节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2、师总结:
每个人都会不同程度地存在某种或某些不良习惯。只要大家从小勇于认识和承认自己的不良习惯,并下决心纠正,就能不断进步,健康成长。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师讲解,大家齐读。
四、总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认识到拖拉作风的危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要明日复明日。
板书设计:不要明日复明日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范文3一、设计理念:
现实和将来都要求人们从小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这些都与人的心理品质有关。可以说,假如没有较高的心理素养,就很难适应21世纪的剧烈竞争。另外,现代社会的快速进步和进展也使得小学生的心理安康面临着更多更大的压力和挑战。社会的进展变化对学校培育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设计此次活动,旨在让学生懂得不但要有强健的体魄,有猎取信息、加工信息和应用信息的力量,更要有安康的共性心理品质和良好的社会适应力量。
二、活动目标:
1、让学生知道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挫折,人人都不行避开。
2、初步把握战胜挫折的方法,培育学生战胜挫折的力量。
3、每个人都应当以乐观、安康的心态正确对待挫折,用 ……此处隐藏5866个字……情绪仍然很不稳当,容易冲动,常会为一些小事大哭大闹。依据幼儿的成长特点和本班幼儿的已有经验来设计活动的,将心育目标与语言目标有机融合。游戏是幼儿的生命,活动始终以游戏贯穿始终。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戏中,发挥增效作用。活动还有机整合了各领域的教育内容来促进幼儿全面的发展,并采用卡片联想、生活经验联想来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认识日常生活中高兴和生气的表情。
2、学习用语言表达感受,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
3、体验关爱、亲情、共享的快乐。
重点与难点:
正确认知自己的情绪,学习合理疏泄、控制自己的情绪。
活动准备:
红星娃娃、高兴和生气的表情娃娃、高兴娃娃和生气娃娃的家、情景卡片、水彩笔、记号笔、制作表情娃娃的纸
活动流程:
语言导入—>认识高兴和生气的表情—>说说高兴与生气的事—>做做高兴与生气的脸谱—>做做高兴的游戏
(一)语言导入
1、以红星娃娃发出作客的邀请导入。
2、幼儿手拉手一边唱歌一边去作客。
3、幼儿按老师说的门牌号找高兴娃娃(123)和生气娃娃(456)的家。
(二)认识高兴和生气的表情
1、说说高兴娃娃和生气娃娃的表情。(脸上、眼睛、嘴巴)
2、做做高兴和生气的样子,在高兴娃娃和生气娃娃的家留个影。
(三)说说高兴与生气的事
1、卡片联想。
(1)说说高兴和生气的事(幼儿找好朋友一起说)。
(2)游戏:“点芝麻”教师或幼儿点,被点到的幼儿说说卡片上的高兴和生气的事(如果是你会怎么样?)。
(3)把卡片送回家
(4)验证卡片
2、生活经验联想,引导幼儿说说高兴与生气的事及做法。
(1)你平时有什么高兴的'事?高兴的时候你会怎么样?
(2)生气时可以做些什么?(介绍几种表达自己情绪的方式:
(1)可以独自呆一会儿消消气
(2)可以对别人说出生气的原因
(3)为别人想一想
(4)或者轻轻的哭一哭、睡一觉、看看书、听听音乐、做做游戏等等,这样很快就没事了。
教师小结:原来每个人都会有高兴的时候、生气的时候,当你高兴的时候,应该让大家分享。当你生气的时候也不要发脾气,大家都会来帮助你解决困难的。生气并不是一件坏事情,如果生气时伤害了自己,防碍了别人,就是件坏事情,如果经常生气是一种不好的行为。
(四)做做高兴生气的脸谱
幼儿按意愿选择材料制作脸谱。
(五)做做高兴的游戏
1、幼儿在手上套上自己做的脸谱找朋友一起唱表情歌。
2、教师带幼儿到操场上做高兴的游戏。(老鹰抓小鸡的游戏)
提问:如果你是小鸡,你被老鹰抓到了你会不会生气?
如果小朋友不小心撞到了你,你会怎么做?
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范文12活动目标:
1.知道小动物和小朋友们一样都有自己的妈妈,增进幼儿与妈妈的情感。
2.勇敢的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
活动准备:
1.各种动物玩具大小各一个到两个。(如没有可用塑封过的动物图片代替)
2.每个小朋友妈妈的单人照片一张;“开火车”、“摇篮曲”音乐磁带,小孩哭声的录音带。
活动过程:
一、轻松活动(营造轻松的心理氛围)
1.游戏“开火车”进活动室。
2.让幼儿自由选择一个喜欢的动物玩具玩。
3.播放摇篮曲,让幼儿抱着玩具休息一会儿。
二、认识妈妈和宝宝。
(音乐中断,传出一阵哭声)
师、咦?谁在哭啊?(找一找)哦,是猴宝宝在哭(老师从录音机后面拿出猴宝宝)。猴宝宝你为什么哭呀?哦!你找不到妈妈了,你的妈妈是谁呀?哦,是大猴,猴妈妈在哪里呢?小朋友帮找一找好吗?(大家一起找)找到了,猴宝宝的妈妈是大猴,猴宝宝是小猴,小朋友,你看看你抱的`是什么动物?是妈妈还是宝宝呢?你怎么知道的?(幼儿自己观察、比较)
小结、妈妈大,宝宝小。
三、游戏“找妈妈”。
1.引导幼儿帮动物宝宝找到自己的妈妈。
2.展示幼儿妈妈的相片,让幼儿去找自己的妈妈。
3.共同欢呼“找到妈妈了”。
小结、每个宝宝都有妈妈。(妈妈用鼓励的语言表扬幼儿)
4.让幼儿对着相片跟妈妈说一句话,如“妈妈,我爱你”、“妈妈,我想你”等。
四、延伸活动、让幼儿拿妈妈的相片向在座老师介绍妈妈。
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范文13教学目的:使学生懂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是一种美德;从小培育爱劳动的好习惯;减轻父母的负担,增加劳动观念。
教学重点:养成爱劳动的习惯; 把握劳动的技巧。
教学难点:常常做家务
教学过程:
一、 导言
同学们这节心理安康训练课,我们共同探讨如何当爸爸妈妈的.小帮手。
二、质疑
1.你们在家里做家务吗常常做吗
2.能够做哪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举例说明
三、表演
详细内容:星期天,小华在家里帮忙妈妈擦玻璃,费了很大的劲,才把整个房间的玻璃都擦完了,心里特殊快乐,可是妈妈观察了,却责备她说:“玻璃擦得不洁净,不让你做的事,就别做,只要把学习搞好就行了”。
争论:(1)小华和妈妈的做法对吗
(2)不对的地方应怎么做
四、小品
详细内容:奶奶正在清扫卫生,小刚放学回来了,就喊:“奶奶我渴了,快给我拿饮料。”奶奶抓紧说:“好好好,我立刻给你拿去”。
争论:小刚的做法对吗他错在哪里,他该怎么做
五、幻灯出示推断
1.小明帮忙爸爸抱柴。( )
2.五芳和小朋友玩,奶奶让她去打酱油,她不去。( )
3.妈妈不在家,小红自己做饭。( )
4.刘丽快乐时,就帮妈妈做家务,不快乐时,就不做。( )
5.宋佳在班级爱劳动,在家就不干了。( )
六、通过刚刚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感受?
七、竞赛
1.整理书包竞赛;
2.以小组为单位,选学生参与做菜竞赛;
一组:做糖拌柿子;
二组:黄瓜凉菜;
三组:炒鸡蛋。
八、总结
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懂得在家里应当帮忙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从小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九、教学后记
全班同学都能够帮忙父母做家务,而且决心常常去做,并且做好。
板书设计:做家务的能手
主动、常常做家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