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案

【实用】北京教案范文汇编6篇

时间:2023-04-14 00:11:07 收藏本文
【实用】北京教案范文汇编6篇

【实用】北京教案范文汇编6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北京教案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北京教案 篇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初步理解新词在课文中的意思。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4、继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大家互帮互助,提高识字能力。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1、正确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并学会应用。

2、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能力。

〖教具准备

词语卡片、图片。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点明课题

师点击鼠标,出示以下景物的图片:东西长安街;天安门城楼;环形路上的立交桥;王府井、西单商业街;故宫、角楼,让学生说说这是什么地方?简要的介绍介绍。

师:夜幕降临了,这些景物会变成什么样呢?让我们从课文中找到答案。

教师板书课题:《北京亮起来了》。

二、师生互动,识记生字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在课文中标出生字,画出新词。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同桌之间开展相互间的学习:

⑴打开课后的生字表,分别读一读,如果读得不正确,进行纠正,互相帮助。

⑵两个人读一读画的新词。

⑶学习完毕,同桌相互评议学习情况。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⑴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开火车读)

在读生字的过程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最好让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听的能力)

⑵看电脑画面,读词语:

夜幕降临、五光十色、银光闪闪、光彩夺目、华灯高照、川流不息

①学生自己练习读,如果有问题及时请教。

②指名小组读,比一比谁读的正确,开展组际竞赛。

⑶说说你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字形:(先让学生说说哪些字记不住,教师在黑板上板书,然后师生交流记忆的方法。)

4、再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⑴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然后打手势告诉老师。

⑵指名分段读,听一听谁读的正确、流利,结合学生读书情况,进行评价。

三、练习巩固

1、做游戏:

教师把生字写在小星星的背面,然后把星星贴在黑板上,以小组为单位到前面摘,摘下后,看清生字并带领同学们读一读。而后结合生字提出问题;让同学回答,达到记忆的目的。

如:这个字的偏旁是什么?

这个字可以组成什么词语?

它有哪些形近字?请你给大家介绍介绍。

这个游戏以小组为单位,小组之间进行比赛,并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进行评价,展示学习成果。

2、教师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让学生打开语文书看课后的第二题,观察每个生字的占格情况。

让学生说说这些字的占格情况。

在书中练习描写。师走下去巡视,及时帮助那些书写有困难的学生。

进行展示,进行表扬,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四、布置作业

1、抄写难字。

2、提出问题。

3、结合课文内容找找学习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景,激发学生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

2、结合课文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知道北京的新变化,体会北京辉煌、亮丽的原因。

3、进行朗读训练,培养学生有语气朗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结合课文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知道北京的新变化,体会北京辉煌、亮丽的原因。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词句,并培养学生有语气朗读的能力。

〖教具准备

录音机、电脑。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变换角色

请同学们听一段老华侨的录音:内容是说说七十年代的北京城夜景,当时,一到晚上,商店关门,街上没有霓虹灯,道路很黑,街上的车辆也很少。然后老华侨听说祖国改革开放后,变化很大,但是自己由于身体的原因,不能亲自回来看看,他特别想知道现在的北京是什么样的呢?(这段录音教师可以模仿这位老华侨,让学生有切实的感受。)

教师:谁愿意当讲解员给老华侨介绍介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变换角色──讲解员。

1、介绍的内容是:《北京亮起来了》。并进行板书。

按照要求,完成任务。

出示题目:

指名分段读,想一想:北京夜晚的特点是什么?边听边在课文中画一画(辉煌、亮丽)板书词语后,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词语的意思。

分配任务,深入理解: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课文介绍了哪些地方的'夜景?(东西长安街;天安门城楼;环形路上的立交桥;王府井、西单商业街;故宫、角楼,结合学生的回答,让他们看看有关的画面。)

分配任务:教师给学生选择的机会,让小组长代表大家选取一个地方进行讲解:从哪看出北京的夜景是辉煌亮丽的?

小组长和同学一起读读有关的语句。

每个人在小组内谈谈自己的感受,大家相互补充。

大家有语气地读读。

(学生在谈感受的过程中可以结合课文中的语句。可以借助课文中的插图,还可以借助找到的课外资料。)

(学生在理解的时候,遇到问题及时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2、师生共同交流:(引导学生一处一处讲解。)

重点围绕以下地方:

“长安街华灯高照,川流不息的汽车,灯光闪烁,像银河从天而降。”(结合图片认一认华灯,川流不息说明这里的车很多,多得像水流不断,每辆汽车的车灯都亮着,灯光一闪一闪的,从高处看,就像天空中无数星星构成的银河。)

“环形路上,一座座立交桥犹如道道彩虹。”(这里的灯光各种各样,五颜六色,看上去就像一道道美丽的彩虹。)

“把繁华的大街变成了比白天更美的不夜城”(商店的橱窗分外明亮,绚丽多彩的广告牌,颜色各异的霓虹灯为商业街平添了一番美丽,再加上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人们,来自五湖四海的外国宾客,这些商业街就显得格外热闹。)

“一束束灯光照着她,长长的城墙和美丽的角楼倒映在河面上,银 ……此处隐藏1535个字……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教师板书“北京”。抽生谈谈看到“北京”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

2.教师板书“色彩”。把“北京”和“色彩”两个词联系在一起你想到了什么?

3.今天我们将走进《北京的色彩》这篇课文,一起感受北京的美。板书完整的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了解大意

1.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2.找出最能概括北京“色彩”的句子。

总起句:深秋时节的北京城,很快便以她那壮丽而辉煌的色彩驱除了我的偏见。

总结句:大自然有的,北京都有。

3.根据结构,理清文章的层次。

文章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3段);第二部分(4~8段);第三部分(9~11段)。

第二部分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4~6段),写北京“自然风光”中的色彩;第二层(7~9段),写北京“人文景观”中的色彩。

三、细读理解,体会情感

(一)学习第一部分

1.自由读1~3段,试着把自己读懂的.内容批写下来。

2.学生交流自己从段落、句子中读出的信息。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作适时的引导。

(1)从“北京是红色的海洋”,“全是红彤彤的”可以看出北京城在作者心中色彩的单调。

(2)“四季常青”,“带着一种南方人特有的绿色的骄傲”与“处处是红色的北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壮丽而辉煌”写出了对北京色彩的总体感觉。

(二)学习第二部分

1.默读第4段,找出这一段的中心句。(首先把我征服的,是北京的树叶。)

2.再读第4段,试着分出这一段的层次并交流每一层的意思。(结合课后第2题进行)

第一层(第1句):概括写出了北京秋天的树叶带给作者的感受。

第二层(第2~4句):具体描写了在从机场进入市区的路上,作者欣赏到“千百种奇妙的色彩”时“又惊又喜”的感觉。

第三层(5~6句):详细介绍作者漫游天坛时发现的银杏树叶的曼妙。

3.找出这一段中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细细品读,并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

(1)“征服”一词用得巧妙,既与前文的“偏见”形成对比,又准确地概括出“北京的树叶”带给“我”的感受。

(2)“深深浅浅的黄、闪闪烁烁的金、团团簇簇的红”写出了树叶色彩的多样性和层次性。

(3)“千百种奇妙的色彩”虽“纷繁”但又“和谐”,这正是作者“又惊又喜”的原因。

(4)第5、6句:通过准确形象的比喻让读者对北京秋天的银杏树叶“一读而生爱”。

4.根据划分的层次及自己对这一段文字的理解试着把第4段背诵下来。

5.自读第5段,勾画出这一段中表示颜色的词语,并试着用一两个词概括这些色彩给你留下的印象。(五彩斑斓、五彩缤纷、五颜六色)

6.想象两处省略号里的色彩,想象香山红叶的美丽,带着被“征服”的感受读第5段。

7.北京城彩色的秋林,让作者明白了:大自然并非只有一种绿色,也并非只有一种黄、一种红……这就是作者感受到的北京色彩的“壮丽而辉煌”。

(三)学习第三部分

1.北京秋天的自然风光是那么美,她让一个有偏见的人一下子就被征服了。北京的人文景观又带给作者怎样的感受呢?自读7~8段。

2.对比北京古迹与现代建筑的不同色彩与风格,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思考:从

“紧贴”车窗,“不断寻找”这些词中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体会出了作者在面对北京城具有“热烈明快”色彩的现代建筑时内心的喜悦和激动。)

(四)学习9~11段

1.自读9~11段,思考这一部分与第一部分的关系。(前后照应)

2.这样的开头、结尾有什么作用?(这种写作方法,使文章主旨突出,结构完整。)

(五)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反复诵读,积累优美的词句。

四、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1.《北京的色彩》是一篇文字优美的抒情散文,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开朗自然的联想,反差鲜明的对比,准确形象的妙喻,写出了对北京的热爱。

2.根据你对“大自然有的,北京都有”这句话的理解,向别人介绍“北京的色彩”。

北京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不能解答,通过阅读教材学习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识。

2.利用坐标纸通过画图解答相遇问题,让学生感受到解题方法是多样的。

3.利用坐标纸通过画图解答相遇问题求出相遇时间。

教学重点:

利用坐标纸通过画图解答相遇问题求出相遇时间。

教学难点:

利用坐标纸通过画图解答相遇问题求出相遇时间。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用坐标纸画图解决问题。

1.出示一张地图,找到北京西站、石家庄的位置。北京西站与石家庄站相距千米,一列货车和一列客车从两地相向而行,几小时相遇?

已知货车速度千米; 客车速度千米

路程 速度和=相遇时间

2.出示例5第五次铁路大提速后,z517次客车13:11从北京西站开出,15:51到达石家庄;z518次客车14:23从石家庄开出,17:10达到北京西站。这两列客车什么时间相遇?

师:z517次客车从北京西站开出, z518次客车从石家庄开出一定会怎么样?

生:一定会相遇。

师:一定会在某一时刻相遇,大约会在几点几分相遇呢?

(下午2点到4点之间)具体时刻会是几点几分?

(学生解决此问题较困难此时教师提出看书)

怎样解决,教材为我们介绍了一种方法。请同学们看书p58:

自己先看书,再小组交流,你看到了什么?怎样理解?

这样的小方格纸叫做坐标纸

每一个大格表示1小时,10个小格是一个大格

每一个小格表示6分钟

一端表示北京,另一端表示石家庄

两条线的'交点大约为相遇时间,大约15:07 15:08

通过坐标纸解题应分为几步?

找出北京西站发出的车的起点和终点,进行连线

找出石家庄站发出的车的起点和终点,进行连线

交点就是它们的相遇时间

用坐标纸解题应注意什么?

估点要准确

苗点要细些

结果要看准确

二、利用坐标纸解决问题:

p58 画一画:

p66 4看图回答问题

三、小结:

说一说今天学习的收获?

教学反思:

利用坐标纸通过画图解答相遇问题,让学生感受到解题方法是多样的。进一步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习惯,利用坐标纸通过画图解答相遇问题求出相遇时间。

《【实用】北京教案范文汇编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