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案

【实用】桥教案范文集合五篇

时间:2023-04-12 01:06:43 收藏本文
【实用】桥教案范文集合五篇

【实用】桥教案范文集合五篇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桥教案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桥教案 篇1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课程标准》指出:“要充分提供有趣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题材宜多样化,呈现方式也应丰富多彩。”数学教学要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和必需的数学,就应该密切联系学生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数学是生动有趣的。数学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问题、分析问题,使数学问题生活话,生活问题数学化。本节课以学生个性思维、自我感悟为前提,强化学生的自我发现,自我体验,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概念由模糊到清晰,在整个探究发现的过程中,我没有把知识规律直接展示给学生,而是让学生积极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及与同伴进行交流,亲历观察、归纳、猜测、验证、推理等探究发现的全过程,从而掌握知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教学背景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相遇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的。火车过桥问题在以前的教学中属于奥数范围内,其数量关系比较抽象,学生理解掌握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我们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及策略,巧设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求知欲,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新知,使学生在感知、猜想、验证、得出结论的丰富学程中,获得深刻感受,生成新的经验。丰富的感性材料、深入的体验与感悟,积极的探究与思考,才能激起创造的火花,使数量关系的概括总结水到渠成。

2.教学内容分析

“火车过桥”是京版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实际问题”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这一内容是教材中出现的新问题。学生要掌握火车过桥的路程等于桥长加车长这一数量关系,并学会计算过桥路程、过桥时间。火车过桥路程数量关系的归纳、总结和运用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能力的提高,它区别于一般实际问题的学习,这一部分内容的`思考性比较强,需要学生有更强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与之相配合,所以学习的困难会比较大。

3.教学方式、手段与技术

变重视结论的记忆为重视学生获取结论时的体验和感悟;变模仿式的学习为探究式的学习;接受学习与体验学习有机结合;实际生活片段糅到游戏性地活动中;现代信息技术——火车过桥,火车可以被自由拖动,为学生提供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可以在视听领域里展示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不但有助于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三、教学目标设计及教学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生操作、观察和讨论,让学生知道火车过桥的路程包括一个桥长和一个车身的长度。学会计算过桥路程、桥长、车长、过桥时间。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利用已有的知识,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推导出过桥问题的数量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学以致用的意识,体验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知道火车过桥的路程包括一个桥长和一个车身的长度。学会计算过桥路程。

教学难点:学会计算过桥时间。

四、教学过程及教学资源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发思考

1.谈话:同学们,我们每天都要过马路,你们思考过吗,一个人和一个队伍以同样的速度过马路所用的时间一样吗?同样的速度,同样的马路,所用的时间为什么不一样?

[策略] 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在交流中畅所欲言,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分析问题的能力。

2.游戏:指定教室前一段为马路,请一组同学演示过马路的情形,其他同学认真观察。

3.小结:看来这个队伍过马路,不但要走马路的宽度,还要走一个队伍的长度。小小的过马路也存在着这样的数学问题。其实,火车在过桥、过隧道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这样的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火车过桥问题。

[策略] 把数学知识依附于常见的现实生活问题中,引领学生发展自身灵性,寻求数学知识与现实问题间的本质联系,进而合理处理相关信息,结合鲜活的数学材料,给原本单一冷漠的内容注入人文的血液,促进学生感悟、内化。

(二)情境体验,初探规律

1.理解:过桥路程=桥长+(一个)车长

一列火车,通过一座大桥,已知由车头开始上桥到车尾离桥共用4分钟,车速是每分钟1200米,请你计算火车过桥的路程?

(1)小声读读。

(2)谁愿意计算火车过桥路程?解释一下你列的算式。

(3)你在解答这道题的过程中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播放课件:

①理解车头开始上桥到车尾离桥

谁能到电脑前边演示边说说怎样叫车头开始上桥到车尾离桥?

②理解过桥路程

过桥路程指哪一段路程?谈谈你的想法?

引:我们可以找准一点来观察。(课件演示火车过桥的情形)

以车头为标准;以车尾为标准。

[策略] 此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因此巧妙的设计了课件:学生可以用鼠标自由拖动火车过桥,同时,火车过桥的情形活灵活现的展现在学生眼前。真实的声音,逼真的画面,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感悟,碰撞观点,发现规律,有效突破难点。

(4)小结:火车过桥的路程等于桥长+(一个)车身长

板书:过桥路程=桥长+车长

(5)通过这一数量关系,我们联想到什么?

板书:过桥路程-车长=桥长

过桥路程-桥长=车长

(6)我们能根据这一数量关系推到其他数量关系,有数学思想。在刚才的学习中,我发现同学们能抓住这一问题的关键语句分析理解这道题,我们的学习方法不错。因为你们善于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我们有了这样的研究成果。

(7)火车过桥路程与哪些因素有关?(速度、时间、桥长、车长)

板书:过桥速度、过桥时间

2、学会计算车长

小结:看来过桥路程不但与桥长和车长有关,还与过桥速度、过桥时间有关。下面我们利用研究的这一成果,解决几个生活中的问题。

一列火车,通过4400米长的大桥,已知由车头开始上桥到车尾离桥共用4分钟,车速是每分钟1200米,求这列火车有多长?

(1)请你在练习纸上列式解答?

(2)请同学到前面分析讲解?

3、小结:我们一起研究了火车过桥的问题,其实在火车过隧道中也存在着这样的数学问题。

[策略] 真实的情境,经验的应用,有序的导向,使学生在自主中探索,在探索中发现 ……此处隐藏3705个字……都能抽动,通过活动教具的演示,学生看到了“车在桥上跑,船从桥下过”的情景,学生从图和句子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的意思,在此基础上掌握字音和字形。

课文中的练习不能忽视,我们结合讲解采用引读方法,边问边读:在哪里跑?什么在桥上跑?谁和谁过大桥?我和爷爷干什么?同时认识句号。写字指导要舍得花时间,除笔顺要指导外,更要指导学生如何看田字格,看清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点指导“桥”、“跑”、“船”,并帮助学生共同揭示出写左右结构字的规律。

本文建议安排两教时。

【教学主要步骤】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复习声韵母和独体字。(P q g zc ch;ai ao an ong;足舟木。)

2.交代学习目标。

本课,我们要运用这些知识学习新的字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挂图)师: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2.师:课文是怎样描写这幅图的?听录音读课文。3.自由读课文,注意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4.指名读课文,思考:课文中有几句话?你是怎么知道的?

5.教师范读,学生跟读,齐读。

6.课文中哪个词出现了两次?(出示:qiáo桥)

7.学习生字词“桥”。

(1)注意读准三拼音。

(2)师:你们看到过什么桥?

(3)学习新部首:木zìPáng木。比较“木”与“木”,有什么不一样?(“木”做偏旁,捺改点。)

(4)分析“桥”的字形,并书空。

三、分向指导,学词识字

1.分句指导第一句。

(1)读第一句,注意读准字音。

(2)学习生字词“跑”。

①学习新部首:?。比较“足”与“?”,有什么不一样?(“足”做偏旁,撇、捺改竖、提)

②分析“跑”的字形,并书空。(右边看田字格下的“笔顺指导”)

③做一个跑步的动作,想想“跑”字为什么是“?”。

(3)根据课文练习指导读句。(引读:在哪里跑?什么在桥上跑?这里的“跑”是什么意思?)

(4)学习生字词:“在”。

①注意读准平舌音。

②指导书空“在”。

(5)边看活动图片,边读句子。

2.分句指导第二句。

(1)读第二句,注意读准字音。

(2)学习生字词“船”。

①看图说说图上画着什么船?(大轮船、货船、帆船、驳船、小木船等)

②注意读准翘舌音、三拼音。

③学习新部首:zi Páng舟。比较“舟”与“舟”有什么不一样?(“舟”做偏旁,横改提。)

④学习新笔画:héngzhé wān。比较“”与“乙”有什么不一样?

⑤分析“船”的字形,并书空。

(3)学习生字词:“过”。

①注意读准三拼音。

②分析“过”的字形,并书空。

(4)仿照课后练习1指导读句。(引读:从哪里过?什么从哪里过?)

(5)学习生字词“从”。

①注意读准平舌音、后鼻音。

②请两名学生做跟从的`动作,边看边记住字形。

(6)看活动图片,边读句子。

四、创作情境,巩固字词。

1.抽读生字卡片。

2.分析“桥”的字形。用文具盒和文具盒里的文具“造”一座桥,看谁的本领大。

3.分析“船”的字形。用文具当船,做个“从桥下过”的动作,边做边说什么从桥下过。

4.用文具当车,做个“在桥上跑”的动作,边做边说什么在桥上跑。

5.(出示课后练习3)你会读吗?(在新的语言环境中读句复习字词)

五、朗读课文,指导写字。

1.听课文录音。听清朗读的顺序。

2.轻声跟录音读课文。

3.齐读课文。

4.指导写字。(重点指导“桥、跑、船”。)

(1)看清字的结构。

(2)看清左右宽窄。

(3)看清每一部分中第一笔和关键笔画的起笔和收笔。(教师边指导边在田字格小黑板上书写或放投影演示。)

桥教案 篇5

活动名称:

外婆桥

设计思路

托班幼儿的思维正处在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度的时期。他们情感外露、不稳定,带有很大的情绪性。他们学习、活动的特点是只关心活动的过程,不关心活动的结果。因此,托班的教学活动应更注意游戏化、情景化。强调让幼儿在愉快、轻松、自由的游戏中自娱自乐,玩中学,玩中获发展。

《外婆桥》是我们民间的一首童谣,它的乐曲舒缓、柔和,且乐曲内容又是孩子最熟悉最至亲外婆,我想选此乐曲进行欣赏,孩子大概较能接受。托班幼儿思维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喜欢在动作模仿和游戏情景中学习。因此,设计宝宝自己摇小船去外婆桥的游戏情节。在游戏中让幼儿扮演自己,在唱唱玩玩中,反复感受音乐的旋律和歌词。从摇小船、到外婆桥的整个过程中,幼儿自然地产生了想外婆、爱外婆的情感。

民间音乐游戏:

外婆桥

一、活动目标

1、能安静地听乐曲,感受音乐的抒情旋律。

2、乐意用动作、歌曲、表情,表达对外婆的喜爱之情。

3、在说说、唱唱、做做、玩玩中,拓展幼儿的语言智能、肢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

二、材料准备:

1、准备外婆头饰一个,音带、录音机。

三、活动过程

(一)问答游戏,引出话题:

老师问,幼儿答。

《组织形式灵活性》

(二)谈话:

1、你们都有外婆吗?外婆住在什么地方?

2、你去看外婆吗?你是坐什么车到外婆家的?

3、有一个宝宝他也要到外婆家,我们来听听他是怎么去外婆家的?

《活动过程问题情景性》

(三)欣赏歌曲:

1、录音机里的`宝宝是怎么去外婆家的?

2、你们乘过船吗?乘船的时候船是怎么摇摆的?(请幼儿做做摇船的摸样)

3、宝宝摇着船,到了什么地方呢?我们来仔细听一听!

4、(欣赏音乐后提问)桥是什么样子的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搭一座桥?

5、听音乐摇船、搭桥去外婆家。(幼儿根据音乐的变化来做不同的动作)

(个别能力强的:老师也想跟你一起去看外婆,这只船太小,能不能造得大一点,让老师也能乘)《学习要求针对性》

《以上几个环节体现了递进性》做让幼儿动脑筋做船、搭桥体现《教学方法的探索性》

有外婆《体现环境》(听音乐幼儿在听觉感受)(幼儿做动作有了动作感受)

(四)学歌曲、明规则、做游戏。

1、分弟弟,妹妹做游戏。(体验游戏规则)

2、听音乐跟唱歌曲。(喜欢跟音乐唱歌,唱清歌词)

3、听听唱唱做音乐游戏。(再次激发情感,强化游戏规则。)

《【实用】桥教案范文集合五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