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关桥教案范文锦集8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桥教案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桥教案 篇1一、指导思想
本节课依据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以及认识规律和动作技能的形成规律,遵循体育与健康课程基本理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坚持让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活动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玩中学,学中练、练中创,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不仅让学生的运动技能得到发展,而且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创新能力的提高,从而培养学生的终生体育意识和能力,实现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二、教材的选择
主教材“仰卧推起成桥”是技巧平衡类体育项目,它能发展学生的`柔韧、协调、力量等素质和平衡、自控能力。经过三年体育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撑握了一些简单的单一技巧动作,对技巧练习产生了一定的兴趣。本课在通过学生学习与掌握“仰卧推起成桥”技巧动作要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教会学生学习技巧动作的方法,培养学生体育能力。本课的次教材是 “小猴子爬行接力”游戏,学生在游戏中不仅体会到了集体的合作意识,而且爬行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选用的是三年级的学生,三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善于模仿,容易调动,参与积极性高。但是他们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所以在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为主要手段配合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玩中体验,玩中创造。让学生建立动作表象。保持他们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过程
1.准备部分
通过“走进春天”教学情景的创设,引导学生模仿小动物和植物喜逢春天的各类姿态,结合针对本课主教材的内容进行垫上操,巧妙地把诱导性练习融入其中,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学习新教材做好生理和心理上的准备,同时为学习主教材做好技能铺垫。
2.基本部分
通过“写彩虹”教学法情境的创设,充分激发学生学习“仰卧推起成桥”的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合理采取用“情境设疑”“启智引导”、“示范模仿”“评价激励”的方法,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引导学生从直观认识到身体感知,从对动作方法了解到实践感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学习与掌握技巧动作,在促进学生技能的掌握,体育能力的提高同时,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意识。在此基础上,通过情境小游戏“小桥流水”的练习,为学生创建一个开放式的学练环境,进一步发展学生个性的能力。
小游戏“小猴子”爬行接力赛,充分挖掘、有效利用器材的实用性,让学生在游戏中合作、在游戏中锻炼、在游戏中成长。
3.结束部分
教师从 “静” 入手,巧妙地运用音乐和有声语言,为学生创设出一种身心放松的意境,通过教师的示范引领,让学生和老师一道,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放松身心,享受学习成功的喜悦,感悟体育的快乐。
五、教学特色
1.教学做到突出一个“情”字,达到一个“趣”字,体现一个“主”字,实现一个“培”字。教师在教学中合理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民主的教学氛围,有效的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合作探究,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意识。
2.做到了体育技能教学的科学性。本课充分遵循运动技能形成规律,教师不仅巧妙把诱导性练习融入模仿和垫上操之中,为学习主教材做好铺垫,而且在主教材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同浅入深、由易到难,引导学生在愉悦之中,潜能默化地学习掌握的技巧技能。
桥教案 篇2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提炼概括、梳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谈读书》教案。
2、理解本文的读书观,激发学生读书热情,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读书习惯。
3、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
教学重点:
(1)课文中出现的名言警句的体会学习。
(2)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的运用。教学难点:本文论述的语言十分简练,在学习时体会其作用。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书吗?都读过那些书?读书的过程你有那些感悟?请说出你读过的名言
(1)名言警句: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5、一日无书,百事荒芜。——陈寿 6.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9、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0、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2)名人论读书:
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都德 引自1984年第1期《夜读》
漫无目标,无书不读的人,他们的知识很难是非常精湛的。——柯南道尔 《福尔摩斯探案集·血字的研究》
三贵——清代张之洞主张读书要贵博、贵精、贵通。
三读——清代梁启超看书一般为粗读,有价值的要细读,格言类的要精读。明代陆世仪主张要精读、细读、熟读。
三回——著名科学家高士奇谈读书体会时说过:“一回见生,二回见熟,三回就成为朋友。”
三肯——顾颉刚读书主张肯思、肯写、肯翻,这样便可以养成自己的创造力。
三视——《文心雕龙》研究专家牟世金把书视为朋友、大敌、老师。
三为——培根认为读书之用一为怡神旷心,二为增趣添雅,三为长才益智。
三到——宋代朱熹认为读书要心到、眼到、口到。
三破——对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清代仇兆鳌在《杜诗详注》中概括为突破、磨破、识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德】歌德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
(3)名人读书的趣事:
孔子韦编三绝的故事列宁读书趣闻马克思读书趣闻古人头悬梁锥刺股,囊莹映雪、凿壁偷光的刻苦读书。
二、简介作者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
三、指导学生通读全文,把握内容:
1、读一读,找出精彩的语句: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明确:这篇随笔写法不同一般,它论述的范围相当广泛,语言十分简练,几乎一句话就是一个观点。
3、理解文章 ……此处隐藏8407个字……等字。
3、检查预习。
(1)指名认读生字,讲讲词语意思。(2)指名回答结果。(3)指名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什么。
4.指导学习第l自然段。
(1)阅读本单元“学习提示”,明确本单元阅读训练的重点——抓重点词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2)指名读第1自然段,教师在图上指出赵州桥的位置。
(3)课文是围绕哪个重点词语来叙述的?(世界闻名的石拱桥)
(4)说说“世界闻名”的章思。跟这个重点词语有关的词语还有哪些?(“隋朝”“已经有1300多年了”)
小结:
以上这些词语是赵州桥“世界闻名”的原因之一。
5.练习作业。
(1)抄写生字。重点指导“减、慧”书写的间架结构。注意“减”字的偏旁是两点,“慧”字上面部分中间不要加竖。
(2)完成作业本1、2题。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第2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2.知道赵州桥的设计是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
(二)教学过程
1.复习生字。
2.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
3、指导阅读第2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这段中的重点词句是什么?(“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个创举。”)
(2)这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
(5句话)第1句写了什么?
(桥面又长又宽);第1句写了什么?(全都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第3句写什么?(写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第4句写什么?{这一句揭示了“这种设计”的作用);第5句写什么?(点明了为什么说“这种设计在建桥史是一个创举”)
教师小结:因为“这种设计”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是世界建桥史上从未有过的,所以说它“是一个创举”。
4.完成作业本第5题。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第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2.能照样子,用“不但……而且……”把两句话合并成—句话。
3.知道赶州桥世界闻名,它的设计是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才干而自豪。
(二)教学过程
1.听写生字词语,写好后同桌同学互批.有错误的进行订正。
2.读第3自然段.让学生划出这段的重点词句(“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这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3句话)第1句写了什么,这一句起了什么作用?(这一句是承上启下,引出了赵州桥建筑的又一特点:美观)第2、3句写了什么?(第2、第3句是以“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来具体说明它的“美观”)第2句用“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列举了一些龙的图案,具体说明桥的“美观”。
启发学生说说这一段是围绕哪一句话的意思来写的.怎样写出桥的美观。根据重点词句让学生说说这一自然段的主要童思。
3.读第4自然段。
板书:宝贵的历史遗产
讨论:联系上面3个自然段,说说什么地方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的才干,哪里告诉我们是宝贵的历史遗产。
(设计独特,坚固、美观,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建桥年代久远,至今已有1300多年。这是前人留下的,所以是宝贵的历史遗产。)
4.重点指导“不但……而且……”关联词语的运用。
5.教师总结:赵州桥不但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而且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6,完成《作业本》3、4、6题。
桥教案 篇8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了解红军北上抗日飞夺泸定桥的事迹,体会作者对红军的赞颂。
2、体会诗歌韵味,练习有感情朗读,并背诵喜欢的段落。
3、体会红军英雄的事迹与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缅怀革命先烈,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
体会诗歌的第二小节,了解红军北上抗日飞夺泸定桥的.事迹,体会红军英勇顽强、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教学难点:
了解红军时期的时代背景,体会作者对红军的赞颂。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今天我们来学习诗人顾工写的一首现代诗——《我站在铁索桥上》。
2、课前大家都搜集了不少关于铁索桥的资料,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铁索桥吧!
3、(出示图片)看到铁索桥,你有什么感受吗?
4、诗人站在这座桥上又会有怎样的感受呢?让我们走进诗中去体会吧!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听课件播放的范读。
2、自由朗读诗歌,由学生自己提出阅读要求。(预设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3、检查自读情况。指名朗读诗歌,其他学生作评价。
三、再读诗歌,深入体会
1、再读诗歌,边读边想诗人站在铁索桥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1)诗人站在铁索桥上,他看到了什么?可以在诗中划出有关的词句。
学生回答后,师板书重点词“云雾、白浪”,并指导学生朗读。从“桥身摇晃、头上云雾、脚下白浪”你感受到了什么?带着你的理解再读。
(2)看到这些诗人想到了什么?从诗中找出相关诗句,划出最能体现红军战士英勇无畏的词句。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利用课件出示“攀着、冒着、冲破”,使学生体会红军战士的英勇顽强以及不屈不挠的献身精神。
学生观看红军飞夺泸定桥的电影片段,看完后谈感受。再读这部分诗歌。
2、诗人追忆了红军飞夺泸定桥时与敌人激烈战斗的场面之后,又想到了什么?学生结合前两节的学法自读自悟,然后全班交流,并练习朗读。
(预设问题:这样美好的环境,这样幸福的生活,是怎样来的?面对眼前的幸福生活,你想对革命先烈说些什么?从“轻轻地,轻轻地”你又感受到了什么呢?)
3、此时诗人正站在桥上,他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从诗中找重点词来理解体会。(心潮汹涌激荡)
诗人要高声歌唱,他要歌唱什么呢?
四、品读诗歌,升华感情
1、这英雄的土地,英雄的人民啊,让我们也高声歌唱吧!
教师范读全诗。
2、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朗读全诗。
指名朗读,全班评价。
3、根据提示背诵
4、欣赏本诗歌曲。
五、小结
六、课后作业
1、学唱本诗歌曲。
2、选择喜欢的诗节背诵。
板书设计:
我站在铁索桥上
看到 云雾 白浪
想到 红军曾强渡
如今的模样
英雄的土地和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