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案

【精品】水教案范文汇总六篇

时间:2023-04-10 00:14:40 收藏本文
【精品】水教案范文汇总六篇

【精品】水教案范文汇总六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水教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水教案 篇1

思考:

1、每一个环节材料投放是否适宜,要发展孩子哪方面的经验,材料的量是否合适?

2、你觉得教师投放的材料巧在哪里?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获得有关容积守恒的经验。

2、乐意与同伴一起探究,体验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大小、形状不同的透明瓶子若干,大小相同的杯子每组2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师:桌上的两个形状不同的瓶子,里面的水是一样多吗?说说哪个多,哪个少?你是怎么知道的,说说自己的'想法?

2、过度小结:那我们来做个实验,看看到底是哪个多,或者一样多。

二、实验

1、师:(介绍材料)我桌上有二个杯子,谁来说说看是怎样的杯子?(哦,是两个一样大小的杯子,还有刻度,请你们来试试做下实验,看看到底是哪个多,或者一样多。

2、幼儿操作

3、师:你发现了什么?你是怎么做的?

讨论:实验方法以及孩子的发现。(将瓶中的水分别倒入相同的杯子中,得出结论一样多)

2、再次验证:把杯子里的水倒进瓶中,感知不同的瓶子,装的水是不是一样多?

3、为什么相同的水放在不同形状的瓶子中,看起来不一样?

4、小结:原来只有用二个相同的有刻度的物品才能证明二瓶水是否一样多。瓶子的高矮、粗细不影响水的多少。

三、验证试验

1. 水一会儿变多,一会儿变少,到底是不是盛水的瓶子在搞怪呢?

2、介绍材料:一组有大小不同的瓶子、一个有刻度的杯子。

师:这些是我们小朋友收集来的瓶子,我发现这个水瓶身上有些数字,你们看见了吗?这是什么意思呢?(哦,让我清楚地知道这个瓶子里装了多少水。)

3、要求:那现在请小朋友把水装到有标记的这个水位,然后再把水分别倒入大小不一的瓶子后,你发现了什么?(一样多的水装在不一样的杯子里,看上去有多有少,很有趣。)

4、幼儿记录(水位不一样)

5、小结:①水位的高低与瓶子的粗细有关。

②一样多的水装在不一样的杯子里,看上去有多有少,实际上水杯里的水没变,既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水的容量不受容器外观变化而变化。

四、延伸活动

1、师:诶,我这里还有两个瓶子,里面装的水哪个多,哪个少,又或者一样多呢?

2、师:这里面装的水看上去一样多,但是瓶子大小不一样,所以不能很准确地知道,所以我们也要经过实验才能知道,或者看刻度线也能知道。

水教案 篇2

【教材分析】《水》是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教材第十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全文笔调清新,作者饱含深情地回忆了小时候因缺水,“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下雨天,孩子们用雨水洗澡,炎热的夏天则盼望水窖被打开的瞬间,细腻刻画了四兄弟尽情享受母亲一勺清凉之水的舒服与痛快,字里行间透出了作者对水的渴望,对水的珍爱,对母亲如水一样亲情之爱的美好回忆。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本课教学积极倡导自读、探究、感悟的学习方式,把读书的时间、空间还给学生,把思考、发现、评判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去读书、体验、感悟,在阅读中形成自己的见解,受到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熏陶感染,不断提高阅读能力,做语文学习的主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过程与方法: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第一、二自然段,感受“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激发学生爱水、惜水的情感。

学习体会“以‘苦’作‘乐’”这种反衬的写法。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词语,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感悟水的珍贵及水为我们村里人带来的欢乐,学习体会反衬的写法。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 法】 情景教学法 指导朗读法组织交流法

【学 法】 观察法朗读法 体会交流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缺水的图片)学生看后说一说。

2、导语:是的,干旱让大地裂开了嘴,让人类受尽了煎熬与折磨!水是生命之源,是生命之本,世间万物都离不开它!这个字只有简简单单四笔,却有着沉甸甸的分量。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著名作家马朝虎写的文章,去聆听他到底借水想告诉我们什么?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不过在读之前教师有个小小的要求:请把课文每个字读正确,每句话读通读顺,在读的过程中有不懂的字词可以借助工具书,也可以请求同学、老师帮助。(生自由读,师巡视指导。)

2、(课件出示生字)本课生字虽少,但要记牢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请大家认真读,边读边书空。

3、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老师适时点拨、强调应注意的.地方。

4、指导写字。(老师示范,学生观察描红)

三、指导朗读,整体感知。

(过渡):要读好课文,不光解决生字词,更要读好长句、难句。

1、播放课文朗读,学生边听边感受。

2、检查指导读长句、难句。

(1):然后大人们也加入到了洗澡的行列里来,只是他们远没有我们这样的无遮无挡――男人们穿着短裤,女人们则穿着长衣长裤。

(2):然后,母亲一手从水窖中打起一勺水,从我们的头顶缓缓地倾注下来,一手拿着一把麦秆扇往我们身上扇风。(重点指导读好多音字“扇”。)(课件链接)

(3):然后又滑过了我们的大腿和膝盖??在水的滑动中,我听得到每个毛孔张开嘴巴的吸吮声,我感觉得到血管里血的流动在加快。(重点指导“吮”及“血”的读音。)(课件链接)

3、师:这么难读的长句我们都会了,读全文当然不在话下,请全体同学快速读全文,思考:作者围绕水向我们描绘了几个场景?

4、这些场景多少年以后,仍令作者历历在目。在他心中水是什么?谁能用课文的一句话回答?(板书: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四、精读缺水之苦。(指导学习第一自然段)

过渡:现在,我们先走进挑水的场景,谁 ……此处隐藏1257个字……小朋友都有一个水杯,杯子红色的底盖是能打开的,打开后你可以把你要做实验的物品放进去,比如说毛巾(边说边作示范操作)把毛巾塞进去后再把红色底盖盖上,舀一盒水从杯口倒进杯里,再把杯子倒过来,看一看水是流回来还是被吸走?做完实验后把结果记录到你的实验记录卡上。(幼儿进行实验,教师提醒幼儿实验后记录实验结果)

(三)交流实验结果,教师进行总结

师:XX用太阳来表示干毛巾能吸水;用月亮来表示石块不能吸水,XX用“V”来表示棉花能吸水;用“X”来表示塑料花片不能吸水,老师也有自己的记录方法,我用“”来表示XX能吸水,用“”来表示XX不能吸水。(在黑板的大记录表上进行总结)

(四)活动延伸:

生活中还有很多能够吸水的东西,比如你们刚才说的土壤、布、等我们还可以回家后试一试,然后自己做记录卡,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当然在实验过程中,也许幼儿将会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为什么毛巾能吸水,石头不能吸水?为什么往塞满了毛巾的杯子里倒一盒水进去就能被毛巾吸掉,而再倒一盒进去,把杯子倒过来水就能流回一点来?等等,如果发现问题,我将引导幼儿继续对他们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准备作为延伸活动或继续组织下一次活动。)

教学反思: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通过多让学生活动,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以及对相关资料的收集、分析、整理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进一步唤起学生对生活的亲近感,使他们更加热爱科学。

水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2.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过程与方法:

1.观察、记录冰的特征,并比较冰和水的相同与不同。

2.观察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及其他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乐于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

2.初次感受、体现物质状态的变化。

【教学重点】观察冰的特点和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教学难点】水为什么会结成冰?

【教学准备】小组:观察用冰块及盛放冰块的浅盘,保温杯1个、冰块1杯、试管1支、8毫升纯净水(或自来水)、水温计1支。

【教学过程】

一、冰的观察

1.师:同学们一定见过冰吧,能说一说冰是什么样子的吗?

2.师:每个小组桌上放着冰,这是老师昨天把水在冰箱的冷冻槽中,今天取出来的一些冰,今天我们就来观察一下冰是怎么样的'和水为什么结成冰了。

板书:水结冰了

3.师:接下来我们就来认真的观察冰,及时把冰的特点记录在P48的维恩图中,同时要注意手小心被冰冻坏。

4.学生观察后汇报交流。(预设:冰是没有颜色的、没有气味的、透明的、比较硬、很光滑、温度低、易融化、冰块会浮在水上面、水结冰后占据了更大的空间等。)

5.水是我们上学期所探究过的,它的特点肯定还记得,我们把水和冰做一个比较,及时把结果记录在维恩图中。

6.学生比较后汇报。(预设:水是没有颜色的、没有气味的、透明的、会流动的、没有固定形状的液体等;水和冰的共同点:都是没有颜色的、没有气味的、透明的)

7.师:大家一起来看一下这个维恩图,水和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都展现在这里,水是液体,那么冰呢?

(学生发表意见,并请他们阐述原因。)

通过讨论得出结论:(1)冰是固体,因为冰具有固体的特点。

(2)水结成冰以后,形态发生了改变,从液体变成固体。

二、水在什么温度时结冰

1.师:我们知道了把冰放在冰箱冷冻槽内里水会结冰,但水到底是在什么温度的时候会结冰呢?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2.指导学生阅读书P49,然后请学生讲讲这个实验应该怎么做?

(预设:(1)在细而短的试管里加入大约8毫升左右的纯净水,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试管里水的温度。(2)拿一只塑料杯(在外面包裹一块干毛巾),在杯内装满碎冰,把试管插入碎冰中。用温度计观试管里的水温的变化。(3)在碎冰里加入很多食盐(加盐可制造更低的温度),保持几分钟持续观测试管里的水温。(4)如果观察到试管里的水开始结冰时,读出温度计的示数。)

3.师:清楚怎么做了吗?请组长来领器材,同时主意轻声交流,仔细观察。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4.汇报交流观察到的现象。师:现在你能回答水在什么温度时会结冰了吗?是什么使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

(预设:水在0℃时会结冰。温度的变化使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

5.师:能解释冰箱里的水为什么会结冰了吗?

(预设:冰箱中的低温使水向周围放热,温度降低,降到0℃时,使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结成了固态的冰。)

水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使幼儿喜欢玩水,在玩的过程中感知水会流动的特性,并获得有关的经验。

2、激发幼儿对探索活动的兴趣,乐意用语言表达所看到的现象。活动重点:使幼儿喜欢玩水,在玩的过程中感知水会流动的特性,并获得有关的经验。

活动难点:

激发幼儿对探索活动的'兴趣,乐意用语言表达所看到的现象。

活动准备:

1、塑料筐、杯子、瓶子、勺、叉2、没洞的饮料瓶、纸杯:有洞的饮料瓶、纸杯

活动过程

1、 出示材料,引导幼儿观察、了解操作材料: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准 备了这么多的东西。请你们用这些东西和水娃娃玩游戏。待会儿来告诉老师,你是怎么玩的,发现了什么?

2、幼儿分组操作

(1)让幼儿用勺子往塑料筐和瓶子里灌水,引导幼儿边操作边说说灌水的结果。

(2)让幼儿用调羹、叉子舀水,并谈谈发现了什么现象

3、幼儿讨论

(1)说说刚才是怎么和水娃娃玩游戏的,发现了什么?

(2)筐里为什么盛不住 水?

(3)叉子为什么不能舀水?

4、再次出示新的材料,提出要求老师这里还有一些瓶子、纸杯,用他们来装水会怎么样呢?你们去试一试吧?

5、幼儿分组操作。

(1)让幼儿用纸杯来装水,引导幼儿用手触两股水,说说有什么变化。

(2)让幼儿用饮料瓶装水,引导幼儿观察水是如何从洞里喷出来的

6、幼儿再次验证、操作

7、组织幼儿说说。你请了什么东西来帮忙?饮料瓶还会漏水吗?

8、小结今天,小朋友们会自已想办法来帮助水娃娃,真能干!水娃娃不仅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的生活也离不开它。我们要像对待好朋友那样爱护水娃娃、保护水娃娃。活动延伸让幼儿继续用有一个的饮料瓶来玩水,引导幼儿将瓶子装满水后,并在水中把盖子拧紧,拿出后会怎么样?再把瓶盖打开,又会发生什么现象?让幼儿在玩水的过程中初步感知大气压力与水流动的关系。

《【精品】水教案范文汇总六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