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案

杨震暮夜却金教案

时间:2021-08-11 01:05:52 收藏本文
杨震暮夜却金教案

杨震暮夜却金教案

杨震暮夜却金教案1

一、学习目标

1、课下让学生找一些体现古人高风亮节的小故事,课堂上可交流一下。

2、本文的故事性强。教师可采用讲故事的方法,先讲一遍,再引导学生反复诵读,铭记于心,然后仔细揣摩语言。

3、教学中可以和现实生活联系一下,让学生谈谈对当今社会中“慎独”现象的感受。

4、本文短小精悍,可让学生体会简约、精炼的写法。复习有关文言文的知识。

二、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是:杨震的高尚行为表现在哪里。联系实际体会“慎独”的深刻内涵。理解句子的含义。

三、教学策略:

自主-探究四环节阅读教学策略

四、课时分配: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课下让学生找一些体现古人高风亮节的小故事,课堂上可交流一下。

2、本文的故事性强。教师可采用讲故事的方法,先讲一遍,再引导学生反复诵读,铭记于心,然后仔细揣摩语言。

3、教学中可以和现实生活联系一下,让学生谈谈对当今社会中“慎独”现象的感受。

4、本文短小精悍,可让学生体会简约、精炼的写法。

复习有关文言文的知识。

二、学习活动设计:

(一)预习探究:

收集相似的小故事。(正面反面的都可以);查找有关杨震的生平资料。

自读课文,读通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画出生字生词,查字典解决。

(二)合作交流

板书课题,引导学生理解题目的意思。

暮夜,指深夜。却,推辞、推却。

(一)学生交流自己课前查阅到的有关杨震的资料。不完全的话教师补充。(要突出以下几个方面,对课文的学习理解有用的资料)

1、杨震,字伯起,东汉时华阴人,少时聪敏而且好学,世人赞其“时经博览,无不穷究”,当时被誉为关西孔子。后因德高望重,学识渊博,从师者如市。

2、50岁时,经朝廷大将军举荐,开始步入仕途,升任荆州刺史。任职期间,曾举荐茂才王密担任了昌邑县令。

3、后因受*人诬陷,蒙受冤屈而四,后沉冤昭雪,后世人们为了纪念他,建了“四知书院”。

(一)初读

1、学生默读课文,运用工具书,解决课文中遇到的生字词。

2、同位互读、相互纠正。

3、指名读课文,教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指名读课文,正音评议。

4、全班齐读。要求学生在此环节一定要把课文读通。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内容。

(二)品读体验:

1、学生读书理解,王密为什么要暮夜给杨震送礼?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或根据资料理解原因。

①需要结合当时的背景理解;

②结合王密的目的猜测;

③结合着当时王密的内心理解。

2、杨震是怎样做的?

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要重点抓住杨震的语言来理解。但还要引导学生揣摩当时杨震的神态、语气,动作等,加深对人物的深入理解,体会杨震的高贵品德。

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①学生自读杨震说的话→小组内练读→在全班读(教师要引导学生联想当时的情景有感情的读,加深学生的情感体会。)

②引导学生体会当时杨震的神态、动作、语气。

(神态是非常严肃的、严厉的、可能还有一点失望;动作语气可让学生上来边说边作边演。)指导朗读。

引导学生展示读。

③学生再来读课文,并说说你认为杨震是个什么样的人?

(严于律己,不贪不占,光明磊落,清正廉明等)

3、过了杨震的`教育,你认为王密会怎样想,怎样做呢?

(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感悟杨震的话所蕴含的教育意义。学习做一个高尚的人。)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首先学生体会什么是“慎独”?

2、学生交流自己课前查阅的一些资料,深入体会,慎独的重要性。

3、谈自己将来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特别是当面对对自己有恩的人时,我们应该怎样做?(这一点非常重要,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会正确处理问题,是他们将来能否立足于社会,做一个高尚的人的关键。同时也是文本于现实结合的关键之处。)

(五)、板书

杨震暮夜却金

何也?

清正廉洁

何谓无知?

(六)作业:

作业:

1、给加点的字注音。

荆州()郡()谒见()却金()

2、在括号内写出字义。

暮夜()却金()

谒见()一遗金()

3、看数字,猜成语。

12345609()1256789()

1+2+3()333555()

3.5()510()

9存+1寸=1尺()

4、背诵全文

杨震暮夜却金教案2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理解杨震却金的教育意义。

2、掌握课文中文言实词的含义。

3、流畅地阅读课文,理解课文意思。

教学重点:

1、深刻理解杨震却金的教育意义

2、掌握文言实词的含义。

课型:新授课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作者以及杨震的生平事迹

三、生字:

老师先读一遍课文,指出生字

荆、莱、邑、谒、愧、遗、晔

形似字:魁、槐、愧 密、蜜

多音字:遗

四、释义:

却:拒绝,不接受 迁:调任

之:到 故:过去

举:推荐,举荐 为:做

谒:拜见 至:到

遗:赠送 知:知道,了解

君:你,表示尊称 何:怎能,怎么

谓:说 愧:羞愧,惭愧

五、课文解析:

“却”点明故事中心

铮铮铁言:严于律己、清正廉洁、在没有人知道的情况下,仍坚决拒收重金的高尚品德。

六、拓展:

说一说,杨震的行为、品德,在今天仍有的深刻的现实教育意义。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能够说出单个词语的意思,不看课文,解释句子。

杨震暮夜却金教案3

教学目标:

1、课下让学生找一些体现古人高风亮节的小故事,课堂上可交流一下。

2、本文的故事性强。教师可采用讲故事的方法,先讲一遍,再引导学生反复诵读,铭记于心,然后仔细揣摩语言。

3、教学中可以和现实生活联系一下,让学生谈谈对当今社会中“慎独”现象的感受。

4、本文短小精悍,可让学生体会简约、精炼的写法。

教学重点:

杨震的高尚行为表现在哪里。联系实际体会“慎独”的深刻内涵。

教学准备:

收集相似的小故事。

查找有关杨震的生平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精彩两分钟:谈谈自己对好官的看法。

二、明示目标

1、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样一位好官。板书杨震。

学生交流自己课前查阅到的有关杨震的资料,教师补充。

杨震,字伯起,东汉时华阴人,少时聪敏而且好学,世人赞其“时经博览,无不穷究”,当时被誉为关西孔子。后因德高望重,学识渊博,从师者如市。50岁时,经朝廷大将军举荐,开始步入仕途,升任荆州刺史。任职期间,曾举荐茂才王密担任了昌邑县令。后因受奸人诬陷,蒙受冤屈而死,后沉冤昭雪,后世人们为了纪念他,建了“四知书院”。

补全课题,指名读,说一说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三、初始通读

1、听范读,师生交流读文言文的方法。

2、生自由练读。并运用工具书,解决课文中遇到的生字词。

3、同位互读、相互纠正。

4、指名读课文,正音评议。

5、齐读

四、品味精读

1、对照译文,说一说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2、想一想王密送金的时个是如何想的?他有什么目的?

3、杨震收了吗?他是如何说的?

指名读杨震的话。想一想他可能会想些什么?

指导朗读。

引导学生体会神态是非常严肃的、严厉的、可能还有一点失望;动作语气可让学生上来边说边作边演。

生展示读。

4、学生再来读课文,并说说你认为杨震是个什么样的人?

严于律己,不贪不占,光明磊落,清正廉明等

5、过了杨震的教育,你认为王密会怎样想,怎样做呢?

五、实践悟读

自己将来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特别是当面对对自己有恩的人时,我们应该怎样做?

【教学总结】

有人曾说“语文是美神维纳斯断臂的浮想联翩……”我们的语文课堂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杨震暮夜却金》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杨震“暮夜”拒贿的故事。故事虽小,其教育意义却不小。句句看似浅显易懂,细读起来,却又能体会出另一种感情,要让学生体会到这一点,必须创设美的课堂。

在这节课中我注重充分利用文本,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加深理解,升华情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针对张老师的“在本册的教学中,出现了很多文言文,而文言文一般都是要求背诵的。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让六年级的学生快速准确的背诵文言文?”我采用以下方法效果不错!

1. 让学生熟读译文,大致了解文言文的意思。

2. 抓住文本的意思,我引导学生把它编成一个小故事,激起学生学文言文的兴趣。

3 .熟读成诵,激励表扬先会背诵的学生,利用榜样去激励其他同学。

《杨震暮夜却金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