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语文下册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下册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语文下册教案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课文,认识本课生字、词语,体会作者对小虾的生活习性及各种有趣的活动。
2、能抓重点词语理解课文,体会如何把文章写具体。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观察、欣赏齐白石的《虾趣图》谈感悟。
2、充分朗读、讨论,在自读自悟中,感受“虾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绘画艺术之魅力,感受作者对虾的喜爱之情,感悟作者的生活情趣,从而陶冶自己的情趣。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细细观察小动物的兴趣,教育学生爱护小动物。体会作者是如何把“虾趣”写具体的。
【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的情怀,感悟作者的生活情趣,从而陶冶自己的情趣。
【教法与学法】
师:引导、点拨法;生:朗读、感悟、交流讨论。
【教学准备】
准备有关虾的资料,齐白石的《虾趣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回顾内容
1、听写生字词。
2、你觉得小虾有趣吗那么作者是如何来写虾趣
3、过渡:这节课我们就来深入的了解虾的特点,感受虾的可爱,感悟作者的情怀,感悟虾趣。
二、读书品悟,体会虾趣。
1、朗读第1、2自然段,将作者对齐白石虾画的感悟的一个词画出来,并理解。
2、指导读
3、交流明确:
(1)齐白石画虾的妙处:惟妙惟肖。
(2)更引起“我”养虾,观察虾的兴趣。这是虾趣之一。
4、学习第3、4、5自然段。
(1)自渎自悟,体会特点。
(2)交流汇报和收获。
(3)集体交流、资源共享。
5、学习第6自然段
(1)自读自悟,出示自读提示。
作者围绕哪句话来写
作者又有哪些了解
(2)小组汇报,交流收获。
(3)全班交流,资源共享。
对大师的画也就理解得更深了些。
抓住句子“既有……也有……”“有……也有……更有……”抓住“出神入化”体会虾画趣味。
(4)朗读体会
6、学习第7自然段
(1)自读自悟,这一段的内容及结构特点。
(2)交流明确:
总括全文,揭示课题“虾趣”的深刻内涵。
“虾趣”的内涵:齐白石的虾画激起了“我”养虾,观察虾的兴趣,同时感悟到养虾的乐趣;养虾,让我们了解了虾,更了解了齐白石虾画的妙趣,从养虾,赏虾画之中,“我”感悟到生活的无穷乐趣。
7、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中,我们有什么收获呢总结一下吧!
板书设计:
20、虾趣
养虾 活蹦乱跳 。
赏虾画 惟妙惟肖出神入化
小学语文下册教案2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欣赏齐白石的《虾趣图》谈感悟。
2、充分朗读、讨论,在自读自悟中,感受“虾趣”。
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细细观察小动物的兴趣,教育学生爱护小动物。
2、体会作者是如何把“虾趣”写具体的。
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的情怀,感悟作者的生活情趣,从而陶冶自己的情趣。
教法与学法:
老师:引导、点拨法;
学生:朗读、感悟、交流讨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驼背老公公,胡子乱蓬蓬。生前没有血,死后满身红。
2、同学们,你看见过虾吗谁能向大家介绍虾的模样这节课,咱们跟随作家秦牧的文笔,和他一起走进《虾趣》。
二、读中品悟,体会虾趣。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从哪两方面写了虾趣
2、朗读第1、2自然段,交流问题。齐白石画虾的妙处:惟妙惟肖。
3、观虾之趣(学习第3、4、5自然段。)
(1)自读自悟,体会特点。
(2)交流汇报和收获。
①作者从哪几方面描写观虾之趣
②你知道怎么运用所得知识、辨别哪些是生命力旺盛和食物充足的虾吗
③找出描写虾嬉戏时的动作词语,感受虾的灵动与活泼。
④找出第5自然段中心句,画出虾小心翼翼吃食的词语。
4、赏虾画之趣(学习第6自然段)
自读自悟,出示自读提示。
①作者是怎样把观虾和欣赏虾画紧密联系起来的请画出这个过渡句。
②说一说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齐白石大师的虾画
三、课外拓展,妙笔生花
尝试练笔,模仿课文描写小动物的动态。
板书设计:
虾趣
养虾活蹦乱跳赏虾画
惟妙惟肖出神入化
小学语文下册教案3教学目标:
1、通过对人物言行、心理的分析,感受课文中人物在危险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机智与勇气,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在危急时刻要沉着、机智、勇敢。
2、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对人物有自己的评价,并能从中感受到课文中人物在危险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机智与勇气。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关键词句的含义。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整体回顾,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感受人物特点——交流感受,感情升华。
一、整体回顾,把握课文内容
1、上节课,我们感受到了“诺曼底”号船遇难的危急时刻,领略到船长在危机时刻表现出的那种镇定自如和先人后己的高尚品质。这节课,我们将走进课文——请大家齐读课题(生死攸关的烛光),一起去看看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
2、首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开始。读好了吗。我们来检查一下读书情况,请这小组开火车读。
3、谁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来概括,很简洁。是的,课文向我们展示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故事。
4、请同 ……此处隐藏12225个字……步在小池边,看到...... 感到......
六,总结:
孩子们,在诗人的笔下,任何事物都可以是有生命,有感情的。就说这首小诗里的景物吧,蜻蜓啦,泉眼啦,连树阴也一样,各有各的行为,各有各的心事。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拟人法。欣赏了这幅池塘小景,你有没有这样的体会呢?出示大屏幕:树,风吹杨柳。花。看着图片,说一说用上这样的写法。
板书: 小池
泉眼 惜
树阴 爱
小荷 露
蜻蜓 立
小学语文下册教案13教学目标
1.掌握12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
2.理解课文内容,简要复述故事。
3.体会婵德拉的智慧和善良。
4.在老师的引导下能自主地发现问题,并围绕问题进行探究,培养创新品质。
教学重点
体会婵德拉的智慧。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按婵德拉所说的方法往棋盘放大米,其数字之巨大,用米量之多。
教学准备
计算器,画有棋盘的小黑板。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数学游戏导入。
1.数学王国是个富有魅力的神奇王国。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数学王国,玩一个有趣的数学游戏,想试试吗?
2.出示画有印度棋盘的小黑板,介绍相关知识:
印度象棋棋盘是正方形,横纵各8排,有64个方格,棋子放在格子中间。其中深色格称黑格,浅色格称白格,黑白格各32个,交错排列。
3.老师介绍游戏规则:
请你们在棋盘的第一格填上2,第二格填上4,第三格填上8,依此类推,每前进一格,用前面的数字乘以2,直到最后一格。请你们初步估算一下,当填到最后一格时,这个数字大概是多少?看谁估算的数字最接近正确答案。
4.老师将学生估算的结果选择有代表性的几个数字写在黑板上。
5.检验估算正确与否:请学生拿出计算器快速演算,(以二人为小组分工合作,一人计算,另一人填写数字于方格内)同时请两名同学上台计算并填写。
6.学生汇报计算结果。(当算到第四排第八格时,数字已达到4294967296,后面的数字已大得连计算器也无法计算。)
7.老师填写4294967296于相应的方格内,请生读这个数字。(四十二亿九千四百九十六万七千二百九十六)
8.师: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当填写到第64格时,我们简直无法想象那是一个怎样的天文数字,你们当初估算时有没有料到这个数字竟大到连计算器也无法演算?你能用一句话形容看到此天文数字时的感受吗?
9.这里涉及到你们初中将学到的一个数学问题:2的幂次方。印度有个名叫婵德拉的小女孩儿(板书:婵德拉,相机指导学习“婵”字,她从小就喜欢数学,并且发现以乘2的方式递进将得到一个惊人的天文数字。她巧妙地利用这一规律,为村民们办了一件大好事,你们想了解这个有趣味的故事吗?婵德拉的智慧就藏在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中。
10.板题,齐读课题。
11.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12.相机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二、三读课文,读通读懂课文。
1.第一次读文,解决部分简单问题:把课文读了一遍,你能解答你们刚才提出的哪个问题?
2.第二次读文,要求:读谁字音,画记带有生字的词语,自主识字(可与同桌轻声交流),读通课文。
3.交流识记方法。
4.指导写字。
“染”:上边的“九”不要写成“丸”。
“填”:右边是“真”,框内有三横,防止写成两横。
5.第三次读文。
师:下面我们打一场朗读擂台赛,比比谁读得最准确,最流利,最有情感。朗读得最棒的同学将成为我们今天的擂主。为了你们比赛中的精彩表现,想不想把课文好好地再读一遍?注意边读边想,头脑中要再现棋盘的样子,争取读懂课文,把不理解的难懂的地方多读几遍。
开展朗读擂台赛,老师相机指导评议,评选出“擂主”。
三、作业。
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探究课文。
1.发现问题。鼓励学生用心读文,提出感兴趣或有疑难的问题。
预设:
①填完整个棋盘,究竟需要多少大米?
②难道真的如婵德拉所说:“到棋盘的最后一格,全印度的土地全都会被这些米埋到膝盖那么深?”
2.围绕疑点,探究问题。
(1)当大米填到棋盘的第四排时,是以什么来计量的?(手推车)
(2)那么,我们现在来做一个有趣的数学题。我们从第四排开始,以“车”为单位来计算,看看填完整个棋盘,究竟需要多少手推车大米。(引导学生根据上节课的演算推出当计算到第七排的最后一格时需4294967296手推车大米。)
(3)咱们中国有13亿多人口,想想看,如果全中国13亿人都出动运完这部分大米,你们知道每个人需要运多少车吗?(三车还多)而这仅仅只是运完第七排的大米,如果算到第八格的最后一格,那我们每个中国人至少要运八百车左右才勉强够。
3.从量词的变化体会米量之多。
(1)从文中找出计算大米计量单位。
(板书:粒→汤匙→碗→车……)
(2)从计量单位的变化你体会到了什么?
(3)想象:如果印度有足够的大米,当仆人们算到最后几排时,还能用手推车为单位来计算吗?你认为可能需要什么来搬运计算?(货车,轮船,火车……)
4.抓表情体会人物心理。
(1)从文中找出村民们、仆人及王公表情变化的词句:
村民们:直摇头→有了笑容
仆人:嘲笑→不知怎么计算
王公:暗自高兴→吃力地站起来
(2)从他们的表情变化想象心理活动。
出示练习:
当婵德拉叫仆人们把2粒米放在棋盘的第一格,把4粒米放在第二格,8粒米放在第三格时……
村民们对她的选择直摇头,心想:()
仆人们一边嘲笑一边想:()
王公暗自高兴,心想:()
二、拓展延伸。
1.婵德拉为什么要这么做?她为什么能想出这么巧妙的办法?
2.除此外,你还觉得婵德拉是个怎样的人?可以从哪里看出来?(如:她心地善良,关心大象,从七个兽医没有治好大象的病而她能治好这一对比,可以看出她思考问题不囿于常规,善于观察,善于发现问题。)
三、作业。
1.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2.搜集有关的数学趣味故事或数学智力题,准备举办“智慧乐园”班队活动。
板书设计:
20印度王公的大米
粒→汤匙→碗→车……
婵德拉 村民们:直摇头→有了笑容
(聪明善良) 仆人们:嘲笑→不知怎么计算
王公:暗自高兴→吃力地站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