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案

生态系统教案

时间:2021-08-11 00:05:48 收藏本文
生态系统教案

生态系统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生态系统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生态系统教案1

一、生态系统的稳态

1.稳态的原因: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2.调节方式:反馈调节。

(1)反馈调节:当生态系统中的某一成分发生变化的时候,它必然会引起其他成分出现一系列的相应变化,这些变化最终又反过来影响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这个过程叫反馈调节。

(2)类型

①负反馈:最常见,反馈的结果是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

②正反馈:很少见,加速最初所发生的变化,其作用常常使生态系统远离稳态。

思考:我国蓟县盘山有一片原始森林,那里树木郁郁葱葱,百鸟争鸣,风景秀丽迷人,当地人称之为“八仙桌子”。科学家去“八仙桌子”调查过,发现那里害虫种类非常多,但是那里却从未出现害虫的大发生,也未造成大的伤害。试分析其原因。

提示:该地生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强,各种生物能够保持相对稳定,因此不会发生害虫的大爆发。

3.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向物种多样化、结构复杂化和功能完善化的方向发展。

二、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1.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稳定。

2.人类的活动与稳态的关系:人类的活动除了要讲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外,还必须特别注意生态效益和生态后果,以便利用自然的同时能基本保持生物圈的稳态。

思考:我国的黄土高原最初是一个森林茂密、郁郁葱葱、山清水秀之处,后来由于人们乱砍滥伐,使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变成了不毛之地。近十几年来,政府不断对黄土高原进行治理,生态环境有所改善。但还没有完全恢复原貌。试分析以上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提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当外界干扰因素超过这个限度时,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状态就遭到破坏;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较差。

合作探究

探究一:正确理解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

生态系统和稳定性是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它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稳定时,表现出来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稳定性的前提条件

只有当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它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大功能类群齐全,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保持稳定,物质的输入和输出相对平衡时才表现出来。这一阶段就是生态系统的成熟阶段。

2.稳定性的表现

(1)结构相对稳定: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及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一般相关种群数量呈现周期性变化,可用下图曲线表示:

(2)功能相对稳定:生物群落的能量输入与输出相对平衡,物质的输入与输出保持相对平衡。

3.稳定性的两个方面

(1)保持自身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即抵抗力稳定性。其核心是抵抗干扰,保持原状的能力。

(2)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即恢复力稳定性。其核心是遭到破坏,恢复原状的能力。

(3)任何一个成熟的生态系统,都同时具备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且它们之间呈相反的关系。

(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指的是生态系统的一种能力或特性,而不是一种状态。

探究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能保持动态平衡,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是指当生态系统某一成分发生变化的时候,它必然会引起其他成分出现一系列的相应变化,这种变化又反过来影响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的现象。其中包括正反馈和负反馈,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

(1)负反馈调节

①作用: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能使最初发生的那种变化向相反的方向发展,使生态系统达到和保持相对稳定。

②实例:森林中的食虫鸟和害虫的数量变化

(2)正反馈调节

①作用:加速生态系统最初所发生的变化,使生态系统向着更好或更坏的方向发展,即人们常说的良性循环和恶性循环。

②实例:

探究三: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与其稳定性的关系

生态系统的稳定程度,取决于它的物种组成、营养结构和非生物因素之间的协调关系。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完善的营养结构是保障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畅通运行的结构基础;而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又能使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形成典型的食物链关系,推动生态系统的生存与发展。当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它的结构与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系统内各种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虽有波动,但总是大体相同的,表现为生物的种类组成、数量比例保持相对稳定。

完善的营养结构使生态系统具有一种反馈调节机制,进而抵抗外界干扰,维持自身稳定。例如,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当害虫数量增加时,林木的生长自然受到危害,但食虫鸟类由于食物丰富数量增多,这样害虫种群增长就会受到抑制,出现了“有虫不成灾”的现象。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大有小,因此抵抗力稳定性有高有低。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的高低,是由它的成分和营养结构所决定的。一般地说,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小,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相反,生态系统中各个营养级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

题例领悟

【例题1】 20xx四川卷,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四川某地通过新建沼气池和植树造林,构建了新型农业生态系统(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人和家禽家畜

B.该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植物是主要成分

C.该生态系统的建立,提高了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沼气池的建造和植树造林,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该农业生态系统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而不是传递效率,相邻两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0%,因此C选项错误。此生态系统是人工生态系统,人的作用非常关键,主要成分仍然是生产者,B选项正确。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抵抗稳定性越高,所以D选项正确。

答案:C

领悟: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生产者,生态农业的建设人的作用非常重要。要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要增加生 ……此处隐藏21882个字……

2、当堂达标。

五、延伸拓展:

材料:生物圈2号(Bisphere 2)是美国建于亚利桑那州图森市以北沙漠中的一座微型人工生态循环系统,因把地球本身称作生物圈1号而得此名。它占地1.28公顷,承建历时8年,耗资1.5亿美元。

如果你是一位参与创建生物圈2号的科研人员,你将会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引入生态系统的哪些成分?

1991年9月26日4男4女共8名科研人员首次进驻生物圈2号,1993年6月26日走出 ,停留共计21个月,最终宣告失败。未达到原先设计者的预定目标,这证明了在已知的科学技术条件下,人类离开了地球将难以永续生存。同时证明:目前地球仍是人类唯一能依赖与信赖的维生系统。

因此,请大家保护地球,爱护环境,善待我们的家园!

生态系统教案14

讨论:联系小学学过的自然知识,你能说出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起什么作用吗?(讨论2)。

讲解:由此可见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由于他能制造有机物,因此在生态系统中称他为生产者。学生回答: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有机物,放出氧气,提供给生物。其遗体可作为微生物的营养,由他们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植物还能通过蒸腾作用将水蒸发到大气中去,增加空气湿度,降低空气温度,从而改善非生物成分组成的环境。

外出调查

班长:瞧,这边是池塘生态系统。

生1:我们是各种鱼类,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小虾吃水藻。

生2:我们是各种水中植物。如莲,水藻、浮萍等。我们通过光合作用吸收CO2,制造有机物,放出O2,提供给小鱼小虾。我们还能通过蒸腾作用将水蒸发到大气中,增加空气湿度,降低空气温度,从而改善非生物成分组成的环境。

生1:我们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我们以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释放的氧气为生活。如果植物大量减少,导致光合作用大大减弱,我们就很有可能因缺少食物和氧气而死亡。但如果植物过多,覆盖了水面,我们就会缺氧而死!如水葫芦的入侵已经使我们无法呼吸,我们的兄弟姐妹已经死了很多很多了!!!

生2:动物放出的二氧化碳是我们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我们和动物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

生3:我们是各种微生物(细菌和真菌等)。各种动植物的遗体排泄物是我们的营养,我们将他们分解为无机物。

班长:这边是主宰世界的人类!

生:我们是世界的主宰者!我们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文明!我们用我们的聪明才智改造着世界!如三峡工程,造纸技术,高楼大厦的崛起等等.

森林:人类只顾自己眼前的利益,全然不顾后代子孙!他们为后代留下了什么?森林大片的减少,物种的灭绝,沙尘暴的肆无忌惮,洪水的爆发,难道这些都是天灾,人类也该想想了!

池塘:我们要代表水中的生物向人类声讨!你们只顾自己!有没有想到其他的生物?你们捕食鱼类,连幼苗都不放过!工业废水的任意排放!还好你们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已经制定了等,禁止在鱼苗期捕鱼,对网眼大小也有规定:工业废水经过处理才允许排放等等.

人类:我们已经意识到了环保的重要性.如我们颁布了等等。

生态系统教案15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的最后一节,本节课是在前面学习了生物圈中的生物和生物圈中的生态系统以,对本单元作宏观性的总括,描述了各种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特点,从多个角度分析说明生物圈是一个统一整体,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家园。情感态度价值的内容多于知识性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①描述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

②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③“生物圈Ⅱ号”这个典型事例,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地球仍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唯一家园,增强爱护环境的意识。

三、重难点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通过对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的认识,培养学生爱护生物的情感和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CAI法相结合

五、课时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导入提问复习上节课的内容,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和食物网。

过渡: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思考、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对教学内容起承上启下作用。

二、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提问学生:

根椐自己的了解你们知道有多少种生态系统吗?

根据自己的了解列举种种生态系统。在课堂的开头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三、各种生态系统的特点和作用

1、CAI展示各种生态系统的图片和特点。

2、播放视频“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1、分析老师展示的幻灯片猜出该图片和特点是属于那一种生态系统。

2、观看视频加深对各种生态系统的认识。1、让学生猜猜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积极性。

2、视频可以加深和补充一些知识。

四、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1、展示一幅企鹅哭诉自己被DDT害惨的漫画,让学生当一回侦探找出凶手。

2、创设问题情境:我国的母亲河黄河,起源于那里?最后又到达那里?来讲述河流生态系统与其他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

3、CAI展示各生态各种生态系统的关系图。

4、播放视频“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提出问题:人类可以摸拟另外一个生物圈吗?1、学生看书本的材料找出害惨企鹅的是人类。从企鹅故事中悟出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个整体。

2、学生小组讨论分析书本30页资料分析,说出各个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

3、系统的认识生物圈是一个统一整体。

4、学生从视频认识到人类不可以摸拟另外一个生物圈。地球仍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唯一家园。

1、做一回侦探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客观认识人类破坏生物圈的行为,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要从我们身边的事情做起。

2、由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层层引导学生理解各种生态系统的联系。

3、进一步理解生物圈是一个统一整体。

4、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五、小结

地球上有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七、巩固练习

1.把与对应生态系统相关的内容用线连接起来。

①草原生态系统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方面起重要作用

②森林生态系统人的作用突出,且以农作物为主

③农田生态系统年降雨量少,以草木植物为主

④湿地生态系统以浮游植物为主,主要受光照、温度影响

⑤海洋生态系统消费者主要是人类,植物种类、数量少

⑥城市生态系统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种类多,蓄洪抗旱能力强

《生态系统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