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鸟的天堂教案范文锦集九篇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鸟的天堂教案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鸟的天堂教案 篇1教学目标:
1. 初步了解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2. 学习课文1、2两段,理解鸟的天堂是怎样的,体会鸟的天堂的壮观;
3. 能分辨课文中写的具体事物与作者的联想,并认识体会联想的作用;
4. 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 理解鸟的天堂是怎样的。
2. 能分辨课文中写的具体事物与联想,认识体会联想的作用。
教学难点:
读课文描写大榕树的重点词句,运用多种媒体手段,启发学生进入情境,进行合理想象,感受大榕树蔚为壮观的美丽,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南国风光,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课件制作
教学说明:课前预习20分钟(1、读顺课文、理解生字新词;2、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
一、 揭题,导入:
1. 出示天堂,问:天堂原指什么?现在一般用来比喻什么?(指学生回答)
2. 出示鸟的,构成课题鸟的天堂,问:由这一课题,大家会想这该是一个怎样的环境呢?(让学生说说)
3. 导入(师述):现在,就让我们随着巴金爷爷的妙笔去广东新会市天马村天马河,看看河中小鸟上有500年左右树龄的大榕树。(课件展示大榕树的全貌)
二、 初读课文,了解作者前后两次看到的鸟的天堂的异同。
1. 快速浏览课文,知道作者前后几次经过鸟的天堂。(两次)
2. 再读课文,思考,作者两次看到鸟的天堂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课件出示具体要求(作业练习第4题: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作者曾()次坐船经过鸟的天堂。第一次是()经过;第二次是()经过。因为经过的()不同,看到的()也不同。第一次看到(),却没看到()。第二次去听到了(),又看见了()。
这使作者信服那支叶繁茂的()真是()。
①学生自由读课文,试着独立填空;(课堂作业第4题)
②指名反馈答案。
③教师引导小结,过渡到第一段的学习。
师: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是在傍晚,大家是怎么知道的?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来。
三、 学习第一段,体会作家描写时间的语句的美妙之处。
1. 学生读文;
2. 汇报交流讨论:
课件出示课文中的原句:
太阳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在山关,在树梢。
① 齐读。
② 说说从这句话中感受到这里傍晚的理由。
3. 比较句子的异同,体会作者写法的精妙。
课件出示被比较的句子:
太阳落下了山地,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山头、树梢。
① 讨论分析两个句子的异同:
▲ 句式不同:一句是排比句,二句是并列句。
▲ 句意不同:一句是红霞不只是撒在天边、山头、树梢三个地方,其他很多地方都有;二句是红霞就只撒在天边、山头、树梢三个地方似的。
▲ 韵味不同:二句不如一句读起来有韵味。
② 感情朗读第一句,读出韵味。
四、学习第二段:体会大榕树大得壮观的美。
1. 听录音读第二段,想:这是一棵怎样的树?
2. 学生汇报说。
可能出现的情况:①这是一棵高大(庞大、巨大)的树。
②这是一棵枝繁叶茂的树。
③这是一棵高大繁茂的'树。
师述:大家说得都没错,但那一个更准确呢?
3. 学生再读课文:要求可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文,并用自己喜欢的标记划找课文描写大榕树的重点词句。
① 学生回答交流所划找的重点词句:
a.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下列句子:一簇簇的绿叶伸到水面来。树叶绿得可爱。这是许多棵茂盛的榕树,但是我看不出树干在什么地方。
b.我见过不少的大榕树,但是像这样大的榕树却是第一次看见。
c.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是一棵大树,有着数不清的丫枝,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一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这处看,这像一棵大树斜躺在水面上一样。
d.这棵榕树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的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e.只有无数的树根立在地上,像许多根木桩。
② 引导理解体会以上句段:
▲ 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从哪几方面写大榕树的?
板书:远近
树干、枝叶
▲ 远看的大榕树,给人什么印象?(板书:高大、繁茂)为什么?学生交流,教师板书:许多棵?
两棵?
一棵!
▲ 近看的大榕树,又给人什么印象?(指点板书:高大、繁茂)为什么呢?
A.交流讨论:(大榕树的高大)
a.理解真面目的真的意思(真正、本来)
b.读榕树真面目的句段。师:能把榕树枝上又生根的景象勾勒出来吗?(学生读文后试画)
c.课件展示几种情况,让学生分析对照明白画的正误。
师:的确,正因为大榕树有着树不清的丫枝,枝上又生根,许多根又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因此它的枝干不计其数。这树实在是高大!
d.还从哪个词有见榕树的高大?(斜躺)理解体会斜躺的作用
e.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7自然段。
B.交流讨论:(大榕树的繁茂)
a.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8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标记划找表现榕树繁茂的词语,并想想这些词语的意义作用。
b. 交流汇报:(提示按读句子、找词语、说意义作用的顺序交流)
c. 师:的确,这样榕树的绿叶多得不计其数,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板书:树叶多而绿)怪不得,作者联想到了
d. 学生接读这棵榕树好象在把它得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似乎每一片树叶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抖(板书:展示生命力、新生命在颤动)
C、引发学生联想,进一步体会大榕树高大繁茂,蔚为壮观的情景。
a师:要是这棵高大而美丽的榕树就在我们面前,相信大家也会被吸引,被倾倒,继而赞叹不已!
(课件展示高大繁茂的大榕树)
师:现在面对这棵大榕树,你会 ……此处隐藏12249个字……四大段
1、指名读课文。
2、留恋表现在哪里?为什么昨天我的眼睛骗了我?
3、理解最后一句话:
为什么前一个鸟的天堂加引号,而后一个不加引号?
(前一个鸟的天堂加上引号,表示特殊称谓,指的是那棵大榕树。后一个鸟的天堂是说大榕树适合鸟儿生活,鸟儿在这里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真像在天堂一样。作者用相同的词语,借助不同的标点符号,表达了对鸟的天堂的热情赞美。)
七、布置作业
鸟的天堂教案 篇9设计理念:
本组课文训练重点是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时,努力体现新课程标准的思想。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读中感悟和发。激发情感体验,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力求体现“充分研读,自主探究”的教学理念。
设计特色:
教学1-9自然段,多以读中感悟榕树的大、美为突破口,本课时对教材进行深度开发,力求突破。
1、围绕作者是“怎样表现榕树的大的特点”,引导学生读中感悟,悟中发现。
2、在领悟表达方法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体验,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探究的兴趣。
设计流程及设计意图
课前谈话: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跟树有关,课前让大家搜集一些有关树的资料,能向大家介绍一些世界上奇特的树吗?生介绍
〔请学生自由介绍课前搜集的资料,把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与课文所学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拓宽学生知识面,体现语文教学的开放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1、同学们,我国著名作家巴金爷爷写的一篇文章《鸟的天堂》中,也介绍到一棵奇特的树,让我们一起来见识见识把。(出示课件)齐读课题。
2、天堂是非常美丽的地方,在你们心目中,鸟的天堂是个怎样的地方?生交流
〔(1)出示巴金肖像和色彩明丽的鸟的天堂的画面,给学生视觉上的冲击。
(2)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初步开启学生的情感体验,进一步激发阅读兴趣。〕
二、整体感知
课前大家已预习了课文,谁来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板贴:第一次榕树大
第二次鸟多
〔通过预习,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检验学生的概括能力,为学习1-9自然段作铺垫,板书使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一目了然。〕
三、学习怎样表现榕树之大
(1)作者第一次去鸟的天堂看见了一棵榕树很大很大,作者是怎样表现榕树大的特点的?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读,好吗?
(板贴)怎样表现榕树的大的特点
(2)打开课文,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1-9自然段,找一找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榕树大,看谁找得又快又准。生读、找。
(3)从学生的回答中生疑:这两节究竟是不是写榕树大呢?
〔结实本课学习目标,从读找中生发疑问。没有根据的教案的预设一成不变的实施,而是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现场生成教学,从质疑处鼓励学生探究。〕
A、学习5、6,读中探究
(1)指名生读§5、§6,想想这节主要写了什么?生交流
(2)我们把这个争论的`情景演示一下,我来当作者,我想邀请两个同学当我的朋友,谁愿意?(出示大榕树)
其他同学仔细听,从我们的争论中表现出什么。
师生表演争论,?生交流
(3)这是一株大榕树,那么作者为什么会认为有许多株?
请同学们看图,再好好读读5、6两小节,说说理由。
生读、说。相机板书:远
师:巴金爷爷用笔多么精妙,值得我们好好研读,现在你们能不能说说5、6两节是怎样表现榕树的大的吗?生概括小结
〔5、6两节,通常在教学中被“略处理”。这一环节,巧妙地设置了两个铺垫:(1)演示争论的情景。(2)从争论中生发关键的问题:为什么误认为有许多株榕树?引导学生从直观的演示中感受到作者表现榕树大的用笔精妙。从问题的细究处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好好研读,得到作者表达方法上的启示。〕
B、学习§7,读中发现
(1)我们再来读读第7自然段,请大家自由读读第7自然段。(多种形式促读)
(2) 读了这么多遍,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发现吗?和大家交流一下。
a、根据学生交流,相机板书:枝干繁多
b、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1)榕树奇特之处仅仅是因为枝上又生根吗?
(2)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又长成什么?
c、相机点拨第1句,第4句,联系上下文悟发现相机板书:近
齐读§7
(3)读到这里,你能来说说这一节表现榕树大和5、6两节有什么不同?生交流
〔先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品味。读中有所发现。接着让学生充分地说,教师有意识地引导。捕捉住探究点:榕树的枝干有什么奇特之处,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利用文字空白处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想象、描述。不仅让学生读中发现,还要悟表达方法的不同,探究第7小节表现榕树大与5、6两节有什么不同是在学生充分读、悟后可得的。〕
C、学习§8,美读升华
(1)5、6两节从整体表现榕树大,第7自然段从枝叶繁多的现象来表现榕树的大,第8自然段呢?我们一齐来看一看、听一听把!(放录象范读)
(2)你们觉得画面中的这段话美吗?想不想也来读一读?(打开课文同桌互相读给对方听)
(3)引导学生读好读美,以评促读
(4)同学们一定对大榕树产生许多感受,有什么话想倾吐,和大家交流交流。
引导学生从叶子茂盛、充满生机勃勃的生命力来谈。相机板书:叶子茂盛
(5)能通过读把你的感受带给大家吗?引导学生诵读。
[(1)创造情境,录象及范读。创设读的氛围,激发读的渴望。创造了教学的情感,提升了情感的价值。
(2)充分地读第8节,学生与课文的情感产生共鸣。让学生倾吐交流,尽情表达。学生发言在美读的感染下亮点不断。教师引领学生读、说再有机会地融合,升华对大榕树的赞美之情。]
四、总结全文
师:学到这里,我们再回过来看看课文,作者是怎样表现大榕树大的特点。能不能归纳说一说。
生交流
〔既是学完课文后的总结,又检验了学生学习的成果,体现了教学设计的完整性。〕
五、作业
“鸟的天堂”已成为一处旅游胜地,大榕树也声名远扬。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并收集有关材料,为导游写一篇解说词。
〔这个环节是课内学习的延伸,拓宽了学习语文的渠道,培养学生多方面适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板书:
怎样表现榕树的大的特点
第一次 榕树大 远 近
许多株? 一株两株 枝干繁多 叶子茂盛
鸟的天堂
第二次 鸟多
〔板书设计直观、清晰,体现了教学的流程、教学的整个思路,使学生借助板书激发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