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大班教案模板合集9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教案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教案 篇1目标:
1、基本熟悉乐曲中欢快的旋律,能听着音乐用自然优美的声音学习演唱歌曲。
2、体验数高楼的乐趣。
准备:歌曲录音磁带,高楼的图片。
过程:
一、出示高楼图片,幼儿听音乐,熟悉音乐旋律。
师:“看,图片上有什么呀?(高楼、白云、小孩)(教师根据幼儿观察到的用歌曲中的歌词进行小结。)那我们也一起来数高楼,好吗?(教师带幼儿有节奏地数)陈老师这有首《数高楼》的音乐,我们来听听看,好吗?小朋友要仔细听哦,听听歌里唱了什么,呆会儿陈老师要提问的。”(播放音乐)
二、理解记忆歌词。
师:“你听到了什么呢?”(幼儿回答)
师:“来,我们也一起有节奏地念一遍歌词。”(教师带幼儿边打节奏边念歌词)
三、幼儿跟随老师轻唱歌词。
师:“陈老师也会唱这首歌曲,你们想不想听我唱呀?陈老师唱的时候小朋友也可以轻轻地跟着我唱。”
四、幼儿学唱歌曲,教师指导幼儿用好听的声音演唱。
1、师:“好听吗?想不想学啊?那我们先一起跟着录音机用好听的`声音唱一遍,好吗?”
2、再次完整地打节奏唱歌一遍。师:“小朋友数的真棒,我们再来数一遍,怎样?这次一边打节奏一边来唱。好不好?”
五、游戏:数高楼。
师:“老师这还有一个数高楼的游戏呢,想不想玩?”(教师分小段讲解,请十名幼儿帮忙。)
一部分幼儿站成圆圈,面向圆心,另请两个幼儿做“弟弟”、“妹妹“站在圈外。(另一部分幼儿坐着唱歌,然后相互交换)
1~4小节:圈上幼儿边唱歌边手拉手,依顺时针方向走4步,再依逆时针方向走4步。
5~8小节:圈上幼儿立定唱歌,同时拉着的手高高举起搭成高楼。
反复1~8小节:圈上幼儿手不动,站着唱歌。“弟弟”,“妹妹”在圈上幼儿搭成的门洞里钻进钻出,注意不要互相碰撞。
9~10小节:“弟弟”、“妹妹”各站在圈上一个幼儿的面前。圈上幼儿一边歌唱,一边两臂屈肘。两手交叉抱肩(肘抬平)。
11~18小节:圈上幼儿站着不动,“弟弟”和“妹妹”按节奏依次用食指碰圈上幼儿的手臂(二拍碰一次),同时口中唱“一层楼,二层楼……”表示数高楼。当数到“十层楼”时,数高楼的幼儿手指碰在谁的手臂上,这个幼儿就要跟数高楼的幼儿互换位置变为“弟弟”或“妹妹”,游戏继续进行。
大班教案 篇2设计思路:
新《纲要》指出:艺术是“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要让“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快乐和痛苦是孩子最基本最原始的情感,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会体验到的情感,因此让孩子大胆表现这些情感,可以激发孩子情感上的内在体验,提高表现和表达情感能力。然而,由于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他们在表现方式上往往非常单一(多从内容上进行表现),为此,教师适时提供支架(欣赏艺术家的同主题作品),引导幼儿拓展视野,感受艺术作品中内容、形式(主要是形、色和线条)这因素与情感表达的关系,同时通过对这些艺术品的凝神观照和解读,来识别情感,产生共鸣,加深对各种感受的体察,获得审美享受和情感的陶冶。
本次活动试度选取一个新的角度,从对音乐的感受入手,切入情感的主题,再引导他们用绘画的形式来表现音乐带给他们的感受,最后欣赏艺术家同主题的名画帮助孩子来拓展视野,获得情感上的共鸣,使幼儿在各种艺术感受和通道之间建立有效的联系。
活动目标:
1、能大胆表现快乐或难受的情感,提高表现情感的能力
2、引导幼儿欣赏名画“哈里昆狂欢节”“哭泣的女人”,感受作品所表现的不同情感,初步体验作品不同表现方式。
活动准备:名曲:巴哈的“舞乐组曲”及“雅克的.迦可琳眼泪”名画:米罗的“哈里昆狂欢节”毕加索的“哭泣的女人”
色卡纸,水粉颜料等作画工具
活动步骤:
1、音乐导入:
a欣赏巴哈的“舞乐组曲”:你听了这首曲子感觉怎样?你好象看到了什么?你什么时候也觉得很快乐?你快乐的时候最想干什么?
b欣赏巴哈的“雅克的迦可琳眼泪”:这首曲子听上去感觉怎样?为什么?你好象看到了什么?你什么时候觉得很难受?为什么觉得难受?你难受的时候最想干什么?
(这个环节首先引导幼儿静静地倾听音乐,体验作品传递的情感,其次启发幼儿联系已有经验,自由交谈自己快乐或难受的事及感受,这样不仅让孩子进一步加深对这类情感的体验,同时为下面的自由表现作好铺垫)
2、分组自由表现:你能把你的快乐或难受画下来告诉大家吗?
a分成二组让幼儿自由选择画快乐还是难受(二组有适当的分隔)
b在幼儿作画时反复播放相应的音乐
c引导幼儿
大班教案 篇3设计意图:打击乐演奏是幼儿园音乐教学的内容之一。打击乐教学不仅能帮助幼儿初步掌握乐器演奏的一般知识和技能,训练节奏感,而且能发展幼儿对音色、曲式结构、肢体表现力的敏感性,培养幼儿基本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创造能力、组织纪律性和责任感。这首歌是一首江苏民歌,全曲欢快活泼,表现了愉快的劳动场面,我们把劳动场面作为节奏符融入到图谱中,能引起幼儿打击乐器的兴趣,起到了提示的作用,让幼儿更好的演奏乐曲。
活动名称:
节奏乐《拔根芦柴花》
活动目标:
1、通过反复听音乐、看图片、看表演、玩游戏、了解音乐的性质(活泼欢快),知道名称,对节奏乐有一个完整、良好的印象,引起学习的兴趣和愿望,在活动过程中逐步掌握节拍、节奏型。
2、激发幼儿探索的愿望,并掌握探索的方法,培养幼儿的注意力、观察力,思维灵敏的反应能力及节奏感。
活动准备:
图片、铃鼓
活动过程:
一、感受音乐的性质,掌握节拍。
1、听音乐一遍:“听听音乐,心理觉得怎么样?”(很好听、很高兴)
2、听音乐按节拍拍手。
3、听音乐幼儿按节拍随意做动作。
“听听这首活泼欢快的音乐,你们想想可以做什么动作?”幼儿说出,老师哼唱乐句,引导幼儿按节拍做出动作并出示相应的图片,如跳舞动作、生活动作(刷牙、洗脸、梳头……)、劳动动作(擦桌、洗手帕……)。在音乐伴奏下幼儿按节拍随意做出不同的动作。
4、听音乐幼儿看图片,按节拍做出符合图片内容的不同动作。
……此处隐藏2433个字……
(1)选择乐器:“刚才小朋友跺脚、拍手、拍腿、拍肩、拍头都是根据身体由下到上,由低到高的顺序来演奏的。老师为小朋友们准备了几种打击乐器,咱们将它们的声音由低到高的排排队,把用身体小乐器演奏换成用打击乐器演奏。”(引导幼儿注意倾听几种乐器的声音,进行选择)
(2)看指挥用乐器演奏一边(提醒幼儿要注意看老师的指挥)
4、听音乐分声部演奏
三、结束
1、讲评鼓励:“你听,这首原本就很快乐的乐曲让我们用打击乐器配上伴奏,显得更加热闹、活泼起来。小朋友们笑一笑,所有的烦恼都跑掉,就连非典也不敢靠近我们,灰溜溜的走开了。生活多美好啊,小朋友高不高兴啊?”
2、教师和幼儿表演舞蹈“拔根芦柴花”自由结束。
“老师还为这首乐曲编了一段好看的舞蹈,你们想不想看?”(教师表演第一段,幼儿和老师共同表演第二段)
大班教案 篇7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故事的内容,并弄用完整的语句向大家介绍自己的爸爸。
2、让幼儿感受到父爱,并能用完整的语句表达对父亲的爱。
活动准备:PPT课件,幼儿爸爸的照片,背景音乐,各种动物图片。
活动过程:
一、出示爸爸照片,导入活动
1、事先将幼儿爸爸的照片有序的置于板上,请幼儿介绍爸爸。
(介绍爸爸的年龄,工作,兴趣爱好。)
2、游戏:介绍爸爸,点到哪张,点到的人站起来介绍自己的爸爸。
3、请幼儿和旁边的小朋友介绍自己的爸爸。师:“别请到的小朋友和旁边的小朋友介绍下你们的.爸爸,我给你们一分钟时间哦。”
二.分段讲故事。
1、出示故事主人公爸爸的图片(PETER的爸爸)
师:“这个是PETER的爸爸,你们看他的爸爸帅吗?”“为什么?”
师:“PETER的爸爸因为是白种人,所以和我们不像,那我们是什么人呢?(黄种人)”
师:“觉得自己的爸爸比PETER的爸爸帅的小朋友请站起来”
2、出示PETER爸爸爱好的图片(唱歌,跳舞,踢足球,跑步)
师:“你们觉得爸爸跳舞跳的好吗?”(请幼儿模仿爸爸跳舞)
师:“你们觉得他唱歌怎么样?为什么?”“跑步怎么样?是第一名吗?你怎么看出来的呢”(从撞线,笑,情不自禁张开双臂看出来)
3、PETER把爸爸的本领都藏在动物身上了。
师:“PETER的爸爸还有很多的本领,可是PETER把他爸爸的本领都藏起来了,看,他都藏哪儿了?”(爸爸像鱼一样怎么样,爸爸像黑猩猩一样怎么样,爸爸像猫头鹰一样怎么样?为什么?)
4、提问:“你们的爸爸像什么动物一样怎么样呢?”(注意用固定句式)
出示多种动物图片在黑板上(鱼,黑猩猩,狮子,小马,小猪,蜜蜂还有一个“……”)请幼儿把自己爸爸的照片贴在相应动物下面,贴好后请小朋友像开火车一样,从第一个开始介绍爸爸,并适当询问为什么。
师:“看来我们小朋友都学会了PETER的本领,把爸爸的本领都藏起来了。”
5、出示PETER爸爸做鬼脸的图片
提问:“PETER爸爸在做什么呢?你觉得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你们爸爸会做什么事情让你们开心呢?”
6、假如有一天,一只大灰狼走进了PETER的家里,爸爸会说什么呢?
师:“我们将来也要做爸爸,要做妈妈来保护自己的孩子,要勇敢,现在我们一起站起来,对着大灰狼说(、、)”
完整讲故事(带背景音乐)
提问:“听了PETER介绍自己的爸爸,你们有什么感觉呢?”
爸爸给的惊喜(提起录制的爸爸视频)
结束。师:“今天回去和爸爸多聊聊,把自己和爸爸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大班教案 篇8活动目标:
⒈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大胆地选用线条、形状、颜色、创造性地表现想象中的神奇的房子。
⒉初步学习合理安排画面,丰富画面内容。
⒊体验创造性绘画活动的快乐,培养幼儿对绘画的兴趣。
活动准备:
⒈幼儿观察过各种房子,并欣赏过有关房子的图片,美术作品等。
⒉水彩笔、油画棒、画纸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以谈话活动导入课题,拓展幼儿思路:
教师:小朋友,你们见过各种各样的房子,请你们说一说,见过的房子是什么样的?我们还在图片上见过什么样的房子?
二、出示范画,并引导幼儿分析:
⒈教师:你们看这里有我画的神奇的房子,看看它有什么不同?
引导幼儿描述房子,并从形状、功能、色彩等方面说出其特点。
⒉幼儿讨论、回答。
三、教师示范、讲解绘画步骤:
教师:这房子是怎么画的呢?
幼儿讨论回答,教师引导幼儿说说绘画步骤。
四、组织幼儿讨论,提出绘画要求:
⒈提问:你想建一座什么样的神奇的房子?它有什么特别的本领?
幼儿自由讨论后回答,鼓励幼儿大胆地想象。
⒉教师:现在请把自己想的房子神奇的`房子画下来,怎么想的就怎么画,房子尽量画的大一些,可以在房子旁边添画一些其它的东西。
五、幼儿绘画,教师指导:
幼儿绘画,教师巡回指导,启发幼儿大胆想象,大胆作画,帮助能力较弱的幼儿,纠正错误的绘画姿势。
六、评价活动:
选取二、三幅构思较好的幼儿作品,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构思,给予表扬和鼓励,也可请全班幼儿互相介绍自己的神奇的房子。
大班教案 篇9活动目标
1、知道农历九月九日是“重阳节”,也叫“老人节”。
2、了解重阳节的来历和习俗。
3、培养幼儿从小敬老、爱老的美德。
4、培养幼儿的表演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培养幼儿从小敬老、爱老的美德。
2、教学难点:了解重阳节的来历和习俗。
活动准备
1、关于重阳节来历、习俗的图片。
2、配乐诗朗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磁带。
3、老爷爷、老奶奶的头饰各一个。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明天是农历九月九日,是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重阳节”,重阳节也叫“老人节”。
二、观看图片、了解重阳节的来历和习俗。
三、听配乐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感受诗人想念家乡、亲人的.情感。
四、说一说:爷爷、奶奶平时怎样关心你的,你会用怎样的方式表达对爷爷奶奶的爱。
五、情境表演《让座》。
1、请两位幼儿分别戴上老爷爷、老奶奶的头饰,扮演乘车的老人,请四位幼儿扮演乘客进行情境表演《让座》。
2、讨论: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尊老、爱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