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案

关于语文教案集合9篇

时间:2023-04-08 01:08:11 收藏本文
关于语文教案集合9篇

关于语文教案集合9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初步培养学生朗读、解读古文的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精神。

3、引导学生了解山市、海市等自然现象。

【重点难点】

抓住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理清山市变化的过程。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大家先欣赏一副对联: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生活在淄博的同学都应知道此联出自哪里、写的是谁──它悬挂于淄川蒲松龄故居,是对蒲松龄一生成就的高度评价。《聊斋志异》收入作品500篇,除描写狐鬼怪异的故事外,还收入了一些奇特的事。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山市》,文中也称“鬼市”描写的到底是怎样的情景呢?

二、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要求:声音洪亮、字音准确、把握节奏、注意停顿。

三、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

1、可选择不同方式阅读,如默读、轻声读、放声读等。

2、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3、标记疑难句子。

四、落实重点词语和句子

1、,给下列字词正音。

高插青冥 碧瓦飞甍 高垣睥睨 黯然缥缈

2、难句理解:

然数年恒不一见。

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五、学生分组合作、自主探究、通过讨论解决以下问题

1、作者写山市,以什么为顺序?

──时间顺序,表示时间的词语有:忽见、无何、未几、既而、逾时、倏忽等。

由此可见山市变化很迅速。

2、作者是怎样描绘山市变化的?

──作者以目击者的口气描绘山市的`变化:孤塔、宫殿、城郭、危楼、高楼、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3、本文的语言特点如何?

本文语言生动,多用夸张、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文章语言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生动的表现了“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的美景。

六、拓展

1、请用自己的话向同学和老师们描绘一下美丽神奇的山市。

2、收集有关山市或海市蜃楼的科学阐释或相关故事。

【备注】

蒲松龄是清代著名文学家,字留仙,号柳泉居士,因他著有著名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世称“聊斋先生”。

语文教案 篇2

本文是由语文教案工作室上传的:教科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词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意,并规范书写。

2.认识“耀、庄、稼、射”这4个生字。

3.观察画面,看清图意,使学生初步了解初冬季节自然界的一些景物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4.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词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意,并规范书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1. 指导学生学会难字:初、茫、塔、厚

2.观察画面,看清图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请学生听歌曲《四季歌》,边听边记忆:歌中介绍了哪几个季节?

2.教师出示画面:春夏秋冬,让学生进行初步观察,说说季节的特点?

3.揭示学习内容: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共同欣赏初冬的景色,板书课题《初冬》。全班齐读课题。

二、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

1. 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新词。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 同桌之间开展相互间的学习:

1)打开课后的生字表,分别读一读,如果读得不正确,进行纠正,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查一查,读准字音。

2)两个人读一读画的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意,利用工具书查一查,看看解释。

3)学习完毕,同桌相互评议学习情况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2)在读生字的过程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最好让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听的能力)

3)看投影,读词语:

初冬 田野 庄稼 耀眼 光芒 柿子 模糊 白茫茫

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4)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厚:先写“厂”字头,再写里面的两部分,里面是“日”不是“白”字,最下面是“子”。要写紧凑。

塔:左右结构,部首是“土”字旁,右边是“草字头”与一个“合”,注意与“答”的区分。

茫、芒:这两字的相同点是:两字都是上下结构的字,读音相同;不同点:“茫”比“芒”多一个三点水旁。注意“亡”字的笔顺:点,横,竖折。

初:左右结构,左边是衣字旁,右边是个“刀”。

淡: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三点水旁,右边是两个“火”字在一起,“淡”的反义词是“浓”。

动手书空写一写。(教师让学生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提醒其他同学注意)

5)理解词意:(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利用工具书查一查)

三、读课文,看插图,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 让学生自己练习读课文,要做到正确和流利。

2. 同桌之间进行互查。

3. 与小组成员一起看插图,说说画面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而后练习读书。

4. 教师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1)指名读书,大家进行评价。

(2)读完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请大家自由地谈一谈

四、练习:

1.指导学生进行书写:

1)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而后描写。

2)教师让学生进行板演,进行评价。

读一读生字能把生字和音节用线连起来。

五、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提出不懂的问题。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初冬季 ……此处隐藏6112个字……子们的想象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孩子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精神。

【教学重难点】

感受四时情趣的不同,学习作者的表达顺序。

体会想象的妙用,并能学以致用。

【课时安排】

2课时。

【相关资料】

选自《枕草子》,作者:清少纳言,原姓清原,因而姓氏用一清字。也许曾任少纳言(五品官)的,便取而为名,是当时的皇后身边的女官。清女出身于一个下等贵族之家

《枕草子》书名的意思是枕边的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由文题切入,体现预习效果。

1、齐读文题,说一说,四时指什么?

2、看到这篇文章的题目,你愿意来猜一猜这篇文章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你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流利、准确。

2、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课文的预习情况。

3、出示书后词语,要求会读会写。

三、再读课文,体会表达顺序。

结合课文每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说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四、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读题,导入课文。

1、齐读课题。

2、四时到底有什么样的情趣呢?我们来细细品析一番。

二、抓关键词句,体会四时的情趣。

1、指名读课文,边听边画出最能打动自己的情趣。

2、你最喜欢哪一种情趣?和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你喜欢它的原因。

3、逐段交流感受,在交流中指导朗读。

(1)春天体会出作者对颜色的细致描写。

(2)夏天暗夜里的萤火虫。

(3)秋天作者对鸟类及声音的描写很细致。

(4)冬天雪的描写。

三、体会写法。

1、为什么作者会打动你?你找到其中的原因了吗?

2、结合自己平时生活中的观察所得,谈一谈不同时间的动人情趣。

四、总结全文,点明想象的魅力。

想象,是指根据已有的见闻和生活经验,构想出不曾见过,或者从未出现过的形象或情景。

想象的方法很多,作文中常用的有:

(1)编创法。就是编制故事的情节。

(2)组合法。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事拼凑在一起,形成新的人物形象,新的事情,可称组合法。

(3)扩展法。所见所闻的内容是简单、抽象或粗糙、模糊的,借助想象充实,使其变得清晰、细腻、生动、形象,可称扩展法。

(4)梦幻法。借助梦境或幻觉描绘出眼前并不存在的情景,以表达某种愿望或抒发某种情感,可称梦幻法。

(5)推测法。是指根据已经知道的情景,借助想象推测出未知的情景。

作业:

书上所描写的四时情趣和你平时的感受一样吗?写一写你心中的四时情趣。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也、长、山、出4个字。认识2个笔画しㄥ和1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阳光的美好与珍贵,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规范》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同学对语文资料的反应也往往是多元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同学的阅读兴趣,引导同学自读自悟;同时,要给同学留有充沛的独立理解和感受的空间,让同学以自已对课文内容的领悟来代替教师的讲解分析。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课文插图:太阳从连绵起伏的群山背后冉冉升起,由红彤彤逐渐变得亮晶晶。你们看,红红的太阳照亮了什么地方?

2、板书课题,学习阳字,认识旁。

二、初读课文

1、小组自由学习课文。

2、指名逐段试读课文,评议。

3、同桌读。(能读准安音,读通课文就给同桌画上一个红太阳。)

三、识字

这些生字娃娃排着队走遍了阳光照射的每一个角落。现在我们看看,它们藏在课文的什么地方?

1、同学在课文中圈出生字,读一读。

2、同桌互读生字卡片。

3、交流:哪个生字最难记?给小朋友们提个醒。

游戏:登山看日出。(用生字铺成的山路)

四、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读句子,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联系实际理解阳光像金子,给同学增加感性认识。

理解洒遍一词。

(2)指导朗读

2、学习2、3、4、自然段。

(1)教师范读。

(2)小组自读后,选择在家喜欢的段落进行学习、讨论、交流。

(3)汇报、展示、质疑。随机出示句子:

田里的禾苗,绿了。山上的小树,高了。

田里的禾苗,因为有了阳光,更绿了。山上的小树,因为有了阳光,更高了。

小组派代表说说对句子的理解,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小组派代表朗读,其他组可以竞争朗读,评议。

指导朗读。

河面闪着阳光,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了。

小组代表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感受河面上波光粼粼,像绿色锦缎般美丽。

并考虑:你觉得它(小河)还像什么?

汇报,评议,指导朗读。

早晨,我拉开窗帘,阳光就跳进了我的家。

指小组读,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话。(着重理解跳进一词)

观察插图中小女孩的神情,感受阳光的美好。

指导朗读。

谁也捉不住阳光,阳光是大家的。

齐读句子。

小组派代表质疑解疑。(重点理解捉不住,大家的

指导朗读。

3、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1)同学朗读、评议。

(2)小组讨论: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交流、评议。

五、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齐读课文,注意有感情。(配乐)

2、评选朗读能手。

3、背诵全文。

(1)出示课文插图,教师指插图,指导背诵。

(2)想像画面,同桌互背,指正。集体背诵。

六、指导写字

1、出示我会写。同学观察后,自由说怎样才干写好这些字,其他同学补充。教师范写,生写。

2、展示同学作业,点评。

七、读读说说

1、开火车读带有日字旁的字。

2、教师随意指一个字,同学组词,比比谁是组词大王。

八、扩展活动

1、说说阳光可爱吗?为什么?

阳光可以帮人类做些什么事?假如地球没有阳光,那会怎样?

2、画一幅图,表示阳光的美好。

《关于语文教案集合9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